[转帖] 复旦的自主招生公平吗?


文章提交者:杞人忧地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上海复旦大学实行自主招生已经几年了。今年复旦通过自主招生的名额为500名,先是通过10门课的考试,得分前700名参加面试,由5个教授分别对一个学生进行面试。最终决定录取与否。
     记得孩子去面试的时候,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附中)参加面试的学生几乎都穿校服,而其他学校的面试学生穿校服的不多。目前自主招生录取名单已经公布,复旦附中预录取的(包括保送的)有105名,几乎占了复旦附中毕业生的1/4。而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名校预录取的却在50名左右。
     
     复旦附中参加面试的学生综合素质难道真的比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名校要高很多吗?
     复旦大学如果抱着照顾自己子弟学校的目的,对自己附中学生多多预录取,难道是一个著名高校应该做的吗?
     这样的自主招生能体现公平性吗?
      在当今道德低下,物欲横流、学术失范的情况下,高考对一份改革,就意味着多一份不公正不公平,这样的自主招生,我看不要也罢!
   
跃入我的海洋~~~
文章提交者:zjc2000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复旦自主招生了,中国二十多年的神圣高考制度终于被讨厌它的人给拉下神坛,招生终于不再靠分数,而是靠招生老师的面试,完成了从“法治”向“人治”的倒退。

高考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腐败和贿赂横行的国家,高考有力地维护了公平性,最大限度地杜绝了权势,财富,关系的影响,是社会公平最强的守护神,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之一。在高考制度下,贫寒孩子可以考上复旦大学,上海滩新贵的公子未必能考上。

这样的制度长期以来让某些有权势的人感到不方便,于是采用了各种变通的办法,实际上是绕过高考,暗渡陈仓。比如省三好生加20分,保送生面试入学。三好生,保送生的评选标准完全是主观的,老师说了算的,这就让许多有权势,有钱家庭的孩子得以靠给老师送礼,打招呼被评为省级三好生,被以保送生的名义送入名牌大学。报纸上不是揭露过中学在推荐保送生上作弊,受礼的案件吗?

毕竟三好生加分,保送生免试入学只占招生的一小部分,广大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现在复旦大学推出的自主招生改革,连笔试都不需要了,完全靠面试,靠招生老师的印象,这简直就是把高考完全当成了私营企业的招聘,录取与否我说了算,把高考当成了超女PK,老师就是评委,看我是否喜欢你,看得上你,哪有客观的标准?

这种招生机制下,对考官老师的送礼,行贿,打招呼一定会蜂拥而至,最后就会变成一场走过场的腐败招生,变成权力,财富的较量,招进去的都是背景显赫的家庭的孩子,贫寒家庭的孩子将被拒之门外,不管你多么优秀。

诋毁高考,是最卑鄙的一个阴谋,高考如果有缺点弊端,可以从考试题目上改进,达到正确引导中学教学,选拔真正富有创新力,潜力的学生。废除高考,那些权势家庭,富豪家庭额手称庆,从此名牌大学就是为他们的子女开的。

就算能剩下个别没有贿赂和打招呼的名额,贫寒家庭的孩子,从小没出过县城甚至乡镇,面试肯定是张口结舌,被淘汰掉,难道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不能成为大科学家吗?北大副校长陈章良就是农民孩子,潘石屹就是农民孩子,他们当初要参加复旦面试,肯定被淘汰。
跃入我的海洋~~~
这有点污蔑了。

第一帖的作者应该是为自己的孩子打抱不平,第二贴就完全是胡扯了。

附中的孩子穿校服居然也可以成为罪状?面试教师实现都看过材料的,哪个考生是哪个学校都摘录过的,哪里要什么校服来显示。

参与面试有200多位教授,5个教授是随机搭配的(按文理医社工5科),面对的考生是面试前半小时抽签决定的。哪里那么容易买通。

面试还是要做题目的,只是题目比较活,需要基础知识扎实,能够融会贯通。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可以想像教育领域全面而系统的假公济私就要开始了.
原帖由 章星球 于 2009-4-28 22:15 发表
可以想像教育领域全面而系统的假公济私就要开始了.
星球兄论断过早了。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事实上每次自主招生考试,本校教师子弟的淘汰率和整体淘汰率保持一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回老木匠,我只是觉得这个改革存在很大的制度漏洞,不管复旦试点的结果怎样,制度本身的漏洞是个事实,复旦的试点也许是成功的,本次也许并不似首帖所怀疑的那样。但这恰恰可能是个危险,复旦的试点如果被轻率地评价为“成功”了,就可能导致这个制度在根本不成熟的条件下迅速普及,其结果,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环境下,就极可能是大规模的假公济私,社会底层子女的上升之路将进一步被阻断,社会阶层的裂痕也自然会越来越深了。我们甚至不能排除这种可能,由于在试点期间,面试的教授们在道德上还是自律的,从而酿成本次的“成功”或“公平”局面,但过了这一关,却可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蛋糕将摆在教授们面前,本次即使是公平的,制度漏洞决定了不能保证下次继续公平。

教育要自由,因当另寻他径。我个人的看法还是要靠鼓励私办教育,在私立学校师生之间是更纯粹的市场关系,教授根据个人判断择选学生,大家双向选择是公正合理的。但公立学校来自公共财政,是全民共有的公共资源,统一高考比学校自主招生更合乎公正法则。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学校自主出题可以,但考试仍然是统一监管的,更不能搞面试、为教授提供腐败机会。

四川新闻网 复旦大学面试招生题目五花八门(附部分面试题)

本次面招生部分考

  1讨论一下《无极》、《一个馒头的血案》生活来的启示。
  2、如果你是校,会如何激学生的新能力?

  3出全国政常委委名字。
  4旦大学校的名字。
  5、描述你所希望的大学生活的一天。
  6说说对社会上乞者的看法。
  7两会是哪两会?
  8价你校交响乐团
  9述你理想中的宇宙。
  10、在1内列举这瓶水的用途。
  11请谈一下数学以后的展方向。
  12、你有何看法?何我要禁止
  13请为你眼前的闹钟估价。
  14、由你自己一个话题阐述一番。
  15、用345624点。
  16举钟有哪些用途?
  17请说出你父母的生日。
  18述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
  19、三轮车有几个主动轮?哪几个?你得地球上怎生生命?
  20明生活是三角形物体。

  旦大学、上海交大通试发598预录通知
  没有答案,没有细则,甚至不在于对错,面招生以什么标
  旦面试专家:主要考学生的合素,根据经验分析学生的可塑造性

  46日,随着598预录取通知的寄出,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招生在一片争声中落下帷幕。收到通知的上海学生将成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程的见证人:他不是通高考,而是通试获得了入读这两所名校的格。

  然此次面招生点范围仅仅局限于上海市的两所高校,面招生名仅仅限定于300名,不足两校今年招生总额10%,但仍然引起公众的注,成者认为打破了一考定独木模式,可不拘一格人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唐安国甚至认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反担心面招生会引发职务,而致新的教育不公,甚至有人在网络论坛上感慨此乃中国最后一道公平防线的失守”……

  抛公众舆论的分歧、猜疑,此次面招生点怎运作?旦、上海交大首次打破了高考一分数准,依据怎拔人才?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不拘一格人才45日,赴上海,展了深入调查


  试优选优仍是主要准?

  旦大学采取的是学生自行名的方式。据旦大学分管招生工作的副校蔡达峰按照定,凡符合高考名条件的上海考生均有机会参加拔。但据调查,此次自主然与高考脱,但学生平的学仍是主要的准。

  旦大学定,名者除了要符合上海市普通高校一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外,须满5条件之一:在全国或国中得”“在其他方面具特殊超常才能”“担任区以上的学生合会主席”“组织或主持县规模以上的中学生大型活等。而绩则在中学的学合成最新排名列年前茅,市重点中学前50名,或区重点中学前20名,或在普通高中学前3

  今年上海11万名考生,名参加旦大学自主拔的有近1万名。319日,旦大学行了面试资测试测试内容涵盖了高中、数、英、算机等10个科目的知5828名高三学生参加了测试1185得参加面格,最298人拿到了“PASS”度和取比例,已经远远了高考。众多参学生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采取的名方式中学推荐自我推荐,而没有通,直接由学校从被推荐者中选择部分参加面,但其选择中的重要依据仍然是高中三年的各学科成绩单。最校通试给300名学生送了预录取通知

  旦大学此次取的298名学生大多数来自上海各重点高中,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而上海交通大学取的300名幸运儿中,无一人不是重点高中学生。我的感是,所的面招生,是要门户出身分数的。一位落的普通中学学生失望地

  没有准答案家怎样评判学生的表

  在此次面中,旦大学将170家(其中后备专20名)按不同学科域随机分30每组5人;参学生也随机分5人一,由每组专家与每组学生行一一面次面15,一位学生将分接受5家的面,共75,然后再根据面试结果按“ABCD”种类分,对每组学生行淘汰。上海交通大学也将家分5人一,但具体面方法稍有不同:5家聚在一起同时对一位学生20的面,然后各自打分筛选

  45日至9日,者先后从100名参加两校面的学收集到了500余道考些考题涉本知专业的比例非常小,多数问题涉及自我知能力、社会象的察能力、对时事的注程度等,要想回答好,功夫必下在堂外,不少问题难度非常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学生列出了110道他们认为回答的问题,其中有请举明你是一个有任心的人”“如果你是2040年代的粹公民,会如何抵制当的法律?”“如果你是上海市市,如何解决上海的交通堵塞?”“取消而增加燃油税,对车主会有什影响?一政策哪些部会支持,哪些部会反”“你一笔经费你策划一个大型活,你会怎做?”……

  除了学科专业试时提的多数问题然都准答案,那,以什么标准来判学生的表判的程不透明、准模糊,其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又何在?上海某重点中学的教务处主任


  据了解,校有99人次参加了两高校的面,最33人次得了通。高达三分之一的取率并没有师们心服,因们认为这些学生本就是尖子生,即使通高考硬考,也肯定能过关,甚至有些学生能考取北大清主任表示:我个人对这种选拔方式持保留意。从取情况来看,并没有什生和偏才生被取,反而有几个尖子中的尖子,而且家提的问题对学生要求太高。作,我们认为主要是要付高考,不能分散工作精力,也不能引的学生去分散学精力。如果整个教育体制和取大境没有改这样点就不会有太大实际

  一名已拿到旦大学预录取通知的考生表示:个面试结明高校不再仅仅只重的分数,但我得有不妥的地方,因为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口表达的学生是一新的不公平。

  
家把握尺度如何体公平性和公正性?


  
来自公众的疑,旦大学一位参加了面家表示“可以理解”。该专家称,之所以搞面招生的改革,就是了打破原有的“一考定”的旧模式,面准肯定和以往的准不一“任何一个制度都有缺陷,但更要看其极的一面”。一些大家普遍心的话题该专出了自己的回答。

  
疑一:无准答案,如何判学生表

  答:在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没有准答案。我提的问题,多数都留有很大自由发挥的空这显然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学生回答得并不是考察的重点,我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合素,比如思想品德、思方式、逻辑能力、社会的察和思考、学研究潜力、社会组织能力以及专长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准本来也是多元化的,我会根据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合能力及可塑性。个例来,如果回答中中矩,我一般只打中档分;而然答得不一定正确,但能表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独到眼光的,我往往会打高分;当然,回答得太离的,只能得低分。

  
疑二:尺度全凭面试专家把握,如何体公平性和公正性?

  答:
就需要公众对专家、学校有一个起的信任度了。首先,学校在程序上,尽可能地杜了可能生的不公平,直到面前一天上,老师们才得到具体通知是否参加面;分组时,是在面前半小随机划分的,不可能作弊;学生提的问题,我都无法事先准,而多数是根据学生提供的自我介现场,有针对性地提。其次,学校很惜自己的声誉,我也有自己的人品人格和职业道德。在面试时会尽量掘学生的能力和潜,我相信将来的高校招生,会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此以往,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培么样的人才,会越来越体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没有人会拿学校的前途玩笑。”(据者了解,校有一位教授在面前有熟人前来打探,教授立即申了回避,退出了面。)

  
疑三:面试选拔是否招到特生和偏才?

  答:
的来,学生的水平都。我批孩子比当年的我明,知面更广,各方面的应变能力也更,几乎没有呆子,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事的注很少,任感和使命感也不如我那个代的学生自己的未来人生缺乏划。在我面的学生中,有几个表突出的,但没有发现生和偏才,更没有碰到能我眼前一亮的学生。但我认为这种模式是好的,如果继续坚持,应该能做到不拘一格人才。“我不担心这种方式得不到推广,我只担心人会把这种新的拔方式改造成另一应试教育’,我敢推断,明年如果‘面招生’,社会上肯定会出‘面试训练’之内的‘投机’机构。那,我次改革就真正失去意了。

  而据
调查该专家的担心并非多余。上海某重点中学的一位女生在参加面后作了一总结总结了她所经历的面中的“得失”和“经验”,分析哪些是必答,哪些可以事先做准,在面试时如何运用一些技巧反客主引导专家等,其中有一条重要经验家提的问题大都是从同学的回答中提出疑或要求例,”因此,“牛若吹得太大容易被”。


[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09-4-29 01:08 编辑 ]
转帖的是一篇2006年的报道。

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任何考试制度都会带有一定的偏向性。复旦与国外很多高校一样采用先笔试后面试的方法,目的在于通过综合考试来全面判断考生能力,这种做法本身并无差错。

大家担心的是有没有考官会假公济私。若有,揭发出来,法律惩处也就行了。

“如果你是20世纪40年代的纳粹公民,会如何抵制当时罪恶的法律?”这道题目谁出的?
原帖由 kemingqian 于 2009-4-29 01:36 发表
转帖的是一篇2006年的报道。

大家担心的是有没有考官会假公济私。若有,揭发出来,法律惩处也就行了。

某党新闻发言人:如果大家担心的是一党专制下有官员假公济私,欢迎广大人民群众检举揭发,法律惩处也就行了。
关键是主贴中的这句话:
   “复旦附中预录取的(包括保送的)有105名,几乎占了复旦附中毕业生的1/4。而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名校预录取的却在50名左右。”
    如果这是真的,不是自主招生的制度有问题,就是复旦大学有问题。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我倒是觉得复旦的自主招生是个进步,起码教授在学生成绩的基础上进行了面试,招生上海的好中学占到多数也非常正常,毕竟任何考试、面试都是一种选拔,自主招生自主选拔的成分会更多。至于说到什么后门腐败之类的,我觉得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很大差别,甚至在公众(全体教师、家属等的监督下)几率更小,但推广乃至统一后就很难说了。说到走后门,路子野的永远会路路通的,只是看权力、关系到位不到位,即使在最严厉的统一考试下也不会避免,举个大家都明白的例子,开国领袖、元勋的子弟们都是通过正常考试凭自己的能力上了大学,你们信吗?
自主招生将是以后考试制度的一个创新,我坚信不移。
并且,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将会有钱有势的生源创造更为优异的环境,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而一般学子的保障则在于国家的政策投入和倾斜,但是……
原帖由 章星球 于 2009-4-28 23:22 发表
回老木匠,我只是觉得这个改革存在很大的制度漏洞,不管复旦试点的结果怎样,制度本身的漏洞是个事实,复旦的试点也许是成功的,本次也许并不似首帖所怀疑的那样。但这恰恰可能是个危险,复旦的试点如果被轻率地评价为“成功”了,就可能导致这个制度在根本不成熟的条件下迅速普及,其结果,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环境下,就极可能是大规模的假公济私,社会底层子女的上升之路将进一步被阻断,社会阶层的裂痕也自然会越来越深了。我们甚至不能排除这种可能,由于在试点期间,面试的教授们在道德上还是自律的,从而酿成本次的“成功”或“公平”局面,但过了这一关,却可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蛋糕将摆在教授们面前,本次即使是公平的,制度漏洞决定了不能保证下次继续公平。

教育要自由,因当另寻他径。我个人的看法还是要靠鼓励私办教育,在私立学校师生之间是更纯粹的市场关系,教授根据个人判断择选学生,大家双向选择是公正合理的。但公立学校来自公共财政,是全民共有的公共资源,统一高考比学校自主招生更合乎公正法则。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学校自主出题可以,但考试仍然是统一监管的,更不能搞面试、为教授提供腐败机会。
有道理。我们这就承担过不少“改革”的试点工作,由于是试点,各个环节抓得比较细致、比较规范,保证了试点的成功,但正如章兄所说,因为存在很大的制度漏洞,一推广便走样了。比如现在大规模的选调村干部工作,最早也在我们那里搞试点,我全程参与过这项工作,如果有谁指责那次选调的公正性,我也可以举实例驳斥他,即便是市领导打过招呼的人,照样被淘汰。那次选调,为了确保试题不提前泄密,甚至调用了运钞车来运试卷,面试的50、60位考官,分别来自50、60个部委办局,临考前半小时才让他们抽签确定考场,要想提前打招呼、买通是相当困难的。临考前半小时让考官抽签确定考场,是确保面试公正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会给考试工作人员增加许多麻烦,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20多分钟内排定考官座次、并打印好相关的表格,忙中容易出错,出错便会酿成事故,所以我们那次选调,我为了图省力(倒不是想徇私舞弊),提前就为考官分好考场并印好了相关材料,面试当天早上被领导发现了,觉得不妥,于是仓促之间重新抽签,领导的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同样也是出于长官意志,而不是制度上的约束。如果不抽签呢?如果不抽签就是为了便于暗箱操作呢?
原帖由 章星球 于 2009-4-29 09:14 发表

某党新闻发言人:如果大家担心的是一党专制下有官员假公济私,欢迎广大人民群众检举揭发,法律惩处也就行了。
把大学教授和一党专制下的官员视为一体,属于思维短路。
我恰好在高校和机关都工作多年,我认为,当下高校的官僚化情形,比官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天再聊。先列一个关键字:ombudsman
现在的大学教授中间,官迷太多,我一在高校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去年他们学校拿出一个处长的职位在校内进行公开竞聘,结果学校内没有位子的教授纷纷报名参加。在复旦这个个例上,我是相信木匠兄的解释的,但因为我本人在高校工作过,而且是给党委书记当秘书,有机会见识过高校内太多的丑陋东西,所以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后,有可能会产生章星球所担心的“大规模的假公济私”,同样也表示认同。只要是面试,总难免会有猫腻,而且有些猫腻,做法相当隐晦,比如有某重要人物的子女进入面试,在他前一个考生离开考场、他进入考场之前,有个时间极短的间隙,考场负责人员可以巡查为由,进入考场,然后一句“接下来这个是优秀毕业生”、或者“在校即是党员”、甚至只要三、四个字点一下,就把信息传递过去了,当然,也会有考官不配合,但不配合不就得罪人了吗,下次还让你当考官吗。像这种事情,很难去查,更何况,由谁去查,又如何保证去查的人就一定是秉持公正原则的,尤其是在目前的体制之下。
比如有某重要人物的子女进入面试,在他前一个考生离开考场、他进入考场之前,有个时间极短的间隙,考场负责人员可以巡查为由,进入考场,然后一句“接下来这个是优秀毕业生”、或者“在校即是党员”、甚至只要三、四个字点一下,就把信息传递过去了,当然,也会有考官不配合,但不配合不就得罪人了吗,下次还让你当考官吗。像这种事情,很难去查,更何况,由谁去查,又如何保证去查的人就一定是秉持公正原则的,尤其是在目前的体制之下。
------
这种情况根本杜绝不了,再公正的办法也无法杜绝,只能是相对公正。路子野的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一路绿灯的,只要是来头够大、关系够铁。旧苗说的是,扣条件还是公的呢,不说招生选举主席都是要定条件的,除阳谋外阴谋也一定会有,面试又不会当场决定,总得合议还得领导决定吧。

[ 本帖最后由 小只只 于 2009-4-29 14:57 编辑 ]
回小只只,相对公正,我上面讲的也的确是这个意思,而且我认为,如果单就公务员招考而言(高校自主招生我没参与过,不好信口开河),因为有相对严格的程序做保证,实际上已经实现了相对公正,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环节,和高考没有太大区别,面试环节则留出了漏洞,成绩倒是当场公布,但会出现我上面所说的那种情况,当然,必须说明一点,能动用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出面(而且是当着多个部门领导的面)打招呼的,来头必定是足够大,人大、政协的省市领导、一般部委办局的头头,绝对没有这个能量,这也保证了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考试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能动用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出面(而且是当着多个部门领导的面)打招呼的,
----
中国的事根本不需要挨个打招呼,总会有牵头的,跟一个打招呼、暗示就行了。再说,组织、人事、招办部门是干啥的?事先招干、招生的对象的关系都是有数的,有记号的,有的来路大的根本就不用打招呼,人家根本就无需“脏”了自己的“口”和“手”。
不好意思,我就在组织部门呆了好多年,呵呵。我的意思,简单来说,在管干部的组织部门眼里,本市范围内,来路大的,并没几个,呵呵,这个不去展开讲了。而且,真正来路大的,根本就不需要去参加什么考试,他要进入公务员队伍,必须参加考试吗,不必呀,副科级以下才需要考,直接任命副科,就可以解决公务员编制了。
近代社会起源于公平竞争,近代教育也同样。义务教育提供制度上的机会均等,考试制度则体现竞争中的能力主义。

判断人的能力不易。任何考试制度本身都有缺陷,笔试也一样。在笔试的基础上加入面试,综合判断学生能力,这本身并不错,而且是很理想化的。考研究生时笔试加面试很普遍,考大学时因为学生人数众多,普遍采用笔试面试会有困难。网开一面,适当比例的用此方法来录取学生,对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益。

大学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追求学术自由。独立自治是对学术自由的最大保证。美国有两党,民主党上台了要大学往左走,共和党上台了要大学往右走,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大学讲究的是独立自治。我行我素,超然于世也是大学应有的的特征之一。

为了保持独立自治的地位,大学必须有自我净化监督机能。美国大学一般设有Ombudsman制度,专门处理校内学生以及校外公众对学校的意见。至于大学面试是否会引起教授腐败问题,若有事实,那就依法处理。若有担心,则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获取解释。公众的担心可以理解,若复旦有类似Ombudsman的制度,对其面试制度进行公开解释,许多疑心就可以化解。面试本身并无措。
我也认为,面试本身并没有错,不管是高校自主招生或招考研究生、还是机关招考公务员,面试都是考察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判断依据,但对于当下的各类面试,我是抱有疑虑的,倒还不仅仅是担心腐败、担心徇私舞弊,而是对考官的素养、眼力不敢恭维。在高校时候,自主招生、招考研究生这类工作我没参与过,不好说,但我记得有一次搞个全校学生风采大赛,请了好几位教授作评委,我作为活动的负责人之一,后来有意识地浏览了一下他们的打分记录,惊讶地发现,他们对于同一个人的表现,竟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看法。大学教授,总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到了机关,就更不堪了,一次机关招考结束后,我收集了所有56位考官的打分记录,专门作了一下分析研究,这56位考官中间,没有打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的,仅有1位,面对同一个考生,考官打出的分数相差达20、30分,简直是太离谱了,如果是有些考官习惯给考生打高分、而有些考官习惯给考生打低分的话,那么对所有考生也还是公平的,但问题是,偏偏某个考官给某个考生打出了最高分,却给另一个考生打出了最低分,而且这里面猫腻的可能性还不太大,56位考官面对250位考生,在考前半小时随机抽签确定考场,提前买通的几率极小,这只能说明,这些人,事实上根本就不具备担任面试考官的资格。换一批人,也许情形依旧。当然,因噎废食,完全取消面试,既不必,看来也不太可能,但问题的确是存在着的。
旧苗兄说的也是,现在的人没有制度和职业操守的约束是不大好说,不论是多大的头衔都差不多。
由于掐架,看了一些复旦招三轮车夫博士的有关帖子和资料,开始以为是件新鲜事物,很是赞赏。综合分析之后,感觉还是很老套的故事,很老套的情节。
报道出去的伟正光原来以为有80%不可信,现在明白了需要再加20%,越是那样越是有猫腻。
原帖由 kemingqian 于 2009-4-29 10:41 发表


把大学教授和一党专制下的官员视为一体,属于思维短路。
党控制下中国的大学大概还称不上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吧?教授中有学者气象伯乐眼光的恐怕也不多吧?
复旦大学此次录取的298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上海各重点高中,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而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的300名幸运儿中,无一人不是重点高中学生。“给我的感觉是,所谓的面试招生,还是要讲究‘门户出身’和‘分数’的。”一位落选的普通中学学生失望地说。
————————————————————————————
作为全民共有公共资源的大学就这样沦落为地方利益工具了,这不正是成规模的假公济私吗?
李旧苗的观察可谓极其敏锐,但面试不仅是考官的整体素质不可恭维,同时更是腐败温床,面试潜藏的腐败机会基本无法控制。即使面试过程中可以限制考官的腐败,也不能限制地方性倾斜。复旦大学,应该是面向全国精英种子开放的教育平台。

面试,还可能使试卷考试中得高分的学生丧失机会,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尤其很多农村孩子如陈志武张培刚一类,从乡下读完高中来到城市就是很内秀腼腆不知所措的,可以想像这样的大学制度推广后,就经济学界而言很多未来的陈志武和张培刚就要被扼杀掉了。

我的教育改革主张:一、大兴私立大学,私立大学不仅可以自主出题、可以面试,而且可以自编教材,真正的自由办校。没有私大学,教育改革就没有竞争动力,怎么改都是瞎折腾,最后都是肥了某些人肠子而已。

二、公立大学应废除党管制,但可以坚持高考制度,考分仍然是最具决定性的入场券。对于分数不够却可能极具学术潜质的,可以通过额外的举荐制度来弥补。类似于复旦破例招的38岁车夫博士,可以学习古代按一定的名额搞推举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民间有学术潜质的人才完全可以通过网上活跃的教授专家联名举荐的方式推出,比如我这样的,楼上几位就可以联名举荐了,我和复旦车夫博士同龄,可以拿出更多东西出来,而且我的理论也被经济学博士系统运用完成博士论文并获奖,仅仅我能找到的被博士、教授引用就有好几篇,车夫的好运怎么就降不到我头上呢?郁闷中。恐怕这样的新尝试不仅发现不了民间真正的学者,最后不过是被利用一下为腐败开了门窗而已。

由于公立大学的性质,举荐应该区分两类,一是发现类似钱穆一类民间学术人才,一是发现具有公共品质的人才,让一些具有公共品质的网络知识分子获得进修的机会,这合乎全体公民的利益,可以通过网络民意调查来举荐。
星球兄的结论都来得太快了。

现在的政策只允许大学在所在的省市辖区内搞自主招生,复旦交大都只能在上海(今年复旦刚获得在浙江自主招生的权力)进行自主招生。名额是从该校在上海的招生计划中划出来的,反而会伤害到本地一般考生的利益(加剧考试竞争性),也会严重影响本地考生报考的积极性。复旦在2007年因为自主招生,导致上海考生不敢再报考,录取线落到上海的一本线。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9-4-30 23:13 发表
星球兄的结论都来得太快了。

现在的政策只允许大学在所在的省市辖区内搞自主招生,复旦交大都只能在上海(今年复旦刚获得在浙江自主招生的权力)进行自主招生。名额是从该校在上海的招生计划中划出来的,反而会伤害到本地一般考生的利益(加剧考试竞争性),也会严重影响本地考生报考的积极性。复旦在2007年因为自主招生,导致上海考生不敢再报考,录取线落到上海的一本线。
这个信息不能消除我对未来公立大学自主招生制度的担忧啊。录取线落到上海一本线,则刚好说明这一制度试点导致复旦大学更多的就学机会是被上海本地占有了。我记忆中,当然那是二十年前了,湖南湘乡高考录取线比湘潭高三十多分,而湖南高考录取线比北京上海高一百多分,这个情形现在虽有所改变,但湖南湖北山东等地的高考录取线应该仍然高出全国好几十分。如果复旦是公平面向全国招生的,湖南的学子一涌进来,复旦录取线不可能有多大的下降,之所以下降,只能表明影响录取线的是上海本地的学生而不是全国学子,证明复旦的招生已经有了严重的地区倾斜。

[ 本帖最后由 章星球 于 2009-4-30 23:4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