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绝了!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9-6-13 12:08 编辑

关于鲁迅对陈胡二人的比喻,我基本同意老童的说法,我看的时候也有类似感觉。

关于“独木桥”,我认为老童提出的话题也有点意思。没有鲁迅这座桥,老毛应该也不会无路可走而困死河边,但是有了桥,任何人都会利用桥带来的方便,不会再去冒险涉水。“殊途同归”的说法也可以接受,或者说,鲁迅先搭了个木头便桥,毛利用这个便桥,造了座钢铁大桥。有了这个便桥,钢铁大桥施工就方便多了。
至于被鲁迅指斥的来信者陈其昌,不过是个天真烂漫的共产主义青年,并且还是鲁迅的崇拜者。以鲁迅的地位,如此凶猛地对付一个年轻人,颇有牛刀杀鸡之嫌。更何况人家对鲁迅只有敬意,毫无敌意。
-------------------------
很多被毛整得很惨的右派,原来都是毛的崇拜者和天真烂漫的共产主义青年,比如著名的林昭。

所以鲁迅整陈其昌和毛整右派也有同构性。
还看不见真刀真枪的掐帖,也许还在消化。焦急期待中------
东篱老人 发表于 2009-6-14 13:58
如此焦急等待,为啥不自己披挂上阵。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9-6-16 06:18 编辑
补充一句。

以某些知识分子的激情、理论的缺陷以及某些偏执特征为极权主义背书,在我看来恰恰是对极权主义所要承担责任的消解。

希特勒之所以成为希特勒,是怨不得尼采的。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09-6-15 23:40
我觉得所有鲁粉的发言,几乎都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挑毛病,唯有网导这个跟帖在主题上对主帖形成有效反驳,希望继续。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9-6-16 13:23 编辑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写文章也一样,用有诸多“毛病”的细节堆出来的文章,要想在主题上挺拔巍峨起来是很难的。
童志刚 发表于 2009-6-16 09:24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往往指各种竞争比如商业竞争当中,细节的重要性,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好象和竞争关系不大,也无所谓成败。

文章的主题是:鲁迅是通往毛的桥梁。如果把这篇文章也比作一座桥梁的话,谁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就得设法找到这座桥的主体结构,然后放点炸药把它炸塌了。

如果你没法找到关键点放炸药,只是批评桥面不平,栏杆生锈,路灯不亮,桥下垃圾太多,那这个桥还是“挺拔巍峨”在那里。

网导的一个跟帖,有点放炸药包的意思。其余关于“洗脚”之类的问题,感觉在放鞭炮。
回57楼: 我说的放炸药包,就是指文章观点的争论,难道童版理解成我煽动大家去纽约炸楼主寓所不成?我成基地组织了。

关于彩虹桥的细节问题,交给阿吕兄了,拱手!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9-6-16 16:41 编辑

阿吕啊阿吕,童版一谈彩虹桥细节就把你吓回去了,唉。当年他还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家呢。

任何工程问题,归根结底是标准问题。因为桥梁技术已经成熟了,出问题原因就是没有按照某种标准来用料和施工。当然所有的工程标准都是有具体数字的,针对细节的,所以也可以说成是细节问题。

但是我说的毕竟是文章,不是工程,写文章没有数字标准可循,也没有成败可言。所以尽管我把楼主的文章比作桥梁,但是文章的细枝末节和工程标准的细节还是没有可比性。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9-6-18 07:46 编辑

如果胡适不是去了台湾,我相信连胡适也会被利用的。
-----------------------
这句话挺有意思的。

事实上老毛确实很想利用胡适,千方百计要把他留下来,从开始用图书馆长,北大校长的职位作诱饵来广播喊话,到后来曹聚仁带信喊话。所以胡适被利用是肯定的,但是被利用的方式和鲁迅被利用的方式肯定不一样。

老毛利用鲁迅是来打人的,因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拿来打人是最致命的。而胡适肯定不适合拿来打人,最多拿来作为诱饵,吸引更多的知识分子留下来。到了关闸收网的时候,诱饵就是垃圾。

我们无法想像,老毛会说出“我的心和胡适是相通的”这样的话。这话要是真的说出来,估计老毛都得抽自己大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