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可能是没感受过梅雨季节的淫威,我对上海的雨一直很喜欢。尤其是住在郊区香花烂漫的园子里,雨前雨后植物的气味都不一样,湿润的分子芬芳弥漫。下细雨的时候是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大雨的时候是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更别提那些与雨相关的闲愁逸趣。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下雨的时候想起,这些诗词虽然多半是抒发曾经沧海的体验,对于我却是实实在在的少年滋味。
大学时每天背诵着诗词入睡,唐诗宋词300背了大半吧,现在也忘了大半了。尽管当时对其中滋味泯然不解。你比方说这首《千秋岁》: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方未白孤灯灭。我背诵时正值189岁吧,心灵和容颜都毫无褶皱,只是觉得很凄婉很幽美,哪里懂得啥中有千千结的意味,只是一径地跟随向往而去,怎么才能如此文艺和深情地产生千千结呢?而到这把年纪,见惯了拧巴,厌透了结节。最好还是不要有千千结。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还有点禅意,而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就全成了我执。年少时灵性的事业无非是沉溺我执,到30多岁,就希望心似灵台不惹尘了。到40多、50多能本来无一物了么?那得如何大力地消除荷尔蒙和肾上腺素啊。还是辛弃疾总结的好: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喜欢看雨前蜻蜓满天乱飞,暴雨中躺在床上听雨点骤疾,雷声次第,细雨中行走在曲径交叉的花园,大雨中被淋透当作一碗心灵热汤。。。。这样我觉得好像捏着一个通向青春永恒的秘诀,而不是岁月苍老的呻吟。诗人写了那么多忧伤的景象,其实全是忧伤心灵的镜像。景象本是无我、安宁的,却被自我的喧嚷PS成了惊起懒回头的噩梦。
MIMITU来上海啦?
对我这个上海人来讲,梅雨是世界上最没意思的雨,所有沾得上诗意的东西,都和梅雨无缘。在理解上,上海人更喜欢称它为“霉雨”。不过,今年上海的梅雨还算可以忍受,不那么霉,也就有点梅意雨趣了。
南方的细雨,须下得恰到好处,最好场景也合适,确是造物主的恩赐。
至于少年时的愁滋味,我争取与它和平共处,虽然羞于重温旧愁,但也不去嘲笑它。也许,再过二十年,我又会抱着怀恋之心,重新欣赏这份当年的傻愁来。
昨日阴雨,有几许欢喜。
此时,阳光正斜斜地穿过我工作的十三楼。
最近一个月几乎都在上海,大概下周末回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