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卡片·伪善

我们对伪善的厌恶,唯伪钞可比。

细细想来,还颇有辨析余地。制作和传播伪钞,若不考虑特殊情况——比如战争时期通过制造伪钞来破坏敌对国的金融——都是一种犯罪。伪善的情况却不那么简单,大量被视为“伪善”的东西不仅未必属于恶,有时还不妨视为善。伪钞严禁流通,至于伪善,流通又何妨。

我们对伪善的厌恶或反感,就像我们厌恶蛇那样,近乎一种本能。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区别两种伪善,而是把所有伪善都等同于阴谋和欺骗了。的确,有一种阴谋和欺骗,性喜借助伪善的柜台,以售其奸;更可怕的是,但凡假借伪善来实施的阴谋和欺骗,成功的概率最高,对人心的杀伤力也最大。我们人类的那颗戒心,总会在貌似善良、忠诚、慈爱的对象面前,不由自主地放松戒备。假如有人竟然对此加以利用,偷袭我们心灵的软肋,任谁也会怒不可遏,并把它直指为人间首恶。——伪善之饱受谴责且不能见容于世,原因在此。

话分两头,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伪善都带有阴谋和欺骗,伪善家族中的日常成员,与阴谋、欺骗之类毫不沾边。它们作为善意固然不够纯粹,显得缺斤少两,但也只是缺斤少两而已,本身并无别种不可告人的歹意。对这类充其量有点言不由衷的半吊子善意,我们犯得着大加挞伐吗?说伪善有时不失为一种善,即缘此而来。

伪善的“伪”,可有两解,一为立志为恶的欺诈,一为无意为恶的矫饰。对前者,不妨抱定除恶务尽的态度,严惩不贷;对后者,则大有斟酌余地,倘若因自己见识有限而将一些毫无恶意的“伪善”当成大奸巨滑来嫉恶如仇一把,我们还可能弄糟了生活,误伤了好人。

试从礼貌、教养或所谓社会文明的角度来看,我们鼓励大家与人为善,礼貌待人,能微笑绝不板着脸。换句话说,这类要求里,其实暗含着鼓励世人表演善意的意思。有句话说得老实:“笑比哭好。”面对某人,你可能没有微笑的心情,面对某事,你也许没有那么感动,但本着与人为善的目的,你还是微笑了,你还是做出了一副让人误以为你很善良的表情了。这事很坏吗?一点不,因为你毫无骗人之念,而且,更重要的是,你那些未必发自肺腑的微笑和善意,还多多少少感染了别人,温暖了别人,你使他人意识到了生活的美好。如此表演,即使把它视为逢场作戏,我也看不出有啥邪恶之处。——就这类伪善而言,把它视为善的一种,并不过分。需要澄清的只是,它是小善,不是大善。在生活中假如有人朝我笑笑,哪怕我意识到他笑得勉强,我也一定会把它“笑纳”的。为什么不呢?

根据俗语“敬酒不吃吃罚酒”,我们还可以见识到另一种伪善:初衷是好的,也没有抱着欺诈之念,只是由于对方不领情之故(也可能事情在中途发生了变化),导致事与愿违,结果,原本出自善意的想法,最终演化成令人遗憾的一幕,甚至,变得歹毒邪恶起来。站在结果的角度看,把对方之前的善意定性为“伪善”,好像也说得过去,而站在旁观者角度,也许,把它视为一种未能善始善终的行为,更加符合实情。有些恶,属于善的中途变节,它和那些蓄意的欺骗,迥然不同。

做诚实的人,是我们所有人的正当愿望,希望别人诚实,更是我们的切身需求。不过我们也得看到,诚实也有一个容量问题,超出必要的诚实,也会令人不堪其重。中国世故哲学里有“交浅言深”之戒,那意思是:如果两人的关系还远远谈不上肝胆相照,那么,哪怕你是真诚的,你也不用向对方流露出超出你们交情的真诚和善意。过多过浓的善意表达,常常予人骚扰之感。这从另一面说明,既然不分场合的善意流露未必讨人喜欢,对于那些仅仅显出几分虚假的善意,我们也犯不着横眉怒目了。

我们对伪善的大量反感,很可能受制于字面上的蛊惑。如果文字也有画面,那么,“伪善”天生长着一张魔鬼的脸,令人本能地汗毛倒竖。但只要你把伪善这张牌翻过来,你或许就能看到另一面:虽然不是天使,但已不再狰狞。
先沙发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据说ZHU评价其后任WEN为“大伪善”者……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先对“伪”,“真”特别为人推崇,甚至推崇得过了头,有时候恶因为其“赤裸裸”而得到人的同情和原谅,真是咄咄怪事,我想这可能是非此即彼的懒惰思维所致吧,只要存在隐瞒——不论其情景,加上一个伪字,便成了一款道德大罪。现实中,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承受情况,一片赤诚,往往容易好心办坏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插嘴,偶觉得zhu所论不伦不类,对一个职位或职业的评价,能力或业绩比较重要的说,比如评价一个诗人,说他诗歌写得好不好比较靠谱,说人家帅不帅就有点不着四六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觉得生活中伪善的人较少见,比伪君子还少。
大老板一边拖欠苛扣员工工资,一边捐款希望工程。这算不算伪善?好像不能算。
大老板一边拖欠苛扣员工工资,一边捐款希望工程。这算不算伪善?好像不能算。
亦工亦农 发表于 2009-10-19 13:13
肯定算啦。卡耐基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捐款与克扣工资虽然是同一个主体,8过是对两个对象的行为,克扣员工工资的老板无论如何也和善良靠不上。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我一位生活在欧洲的朋友,坚持认为,伪善是善的一种,而非恶的一种。
克扣或拖欠工资,按劳务纠纷去处理,这类经济事务,很难与伪善挂钩的。给员工大幅提高工资,势必提高产品成本,抬高产品价格,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使产品缺乏竞争力,大家都得下岗。
在一些法制不昌明的地方,一边捐款希望工程,一边拖欠员工工资,我视为一种洗钱行为。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两者置诸同一因果链上,他捐款希望工程乃是为了更加放肆地拖欠员工工资,那么,就是一种明确的恶。
卡耐基好像不属于此,他是把两者分开的,并非借捐赠来躲避自己对待员工时的苛刻,就得另论了。——不过,我不太清楚。
老周为了颠覆伪善的概念,不惜给礼貌和教养也戴上“伪善”的帽子,把原来清晰的牌面反而弄的模糊了。
我以为伪善本来就是指阶段性的或表面性的表现出善行的特征,而其最终的目的及结果却是为了实现恶的目的,从而整体上成为一个恶行。所以是不能通过考察局部的或阶段性的善行来下结论的。例如,给一个濒临饿死的人吃上一顿饱饭,然后唆使他去充当人体炸弹。
老周似乎要表达:除了上面的这种伪善之外,还有一种并不为我们所熟悉的伪善,而且它是不恶的伪善。但我确实没有看到有力的例证。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我们对伪善的厌恶,唯伪钞可比。”

开门见山,义正词严,毫不含糊,痛快!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有时因惨痛经验早已识破伪善画皮,只是无奈因施伪善一方挟以权势。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伪善有时可以说是绅士作为的一种,所以偶不敢做绅士。先说一句,回来再聊。
老周为了颠覆伪善的概念,不惜给礼貌和教养也戴上“伪善”的帽子,把原来清晰的牌面反而弄的模糊了。
我以为伪善本来就是指阶段性的或表面性的表现出善行的特征,而其最终的目的及结果却是为了实现恶的目的,从而整 ...
阿吕 发表于 2009-10-19 17:50
谢谢阿吕批评。
记得我过去解释过,《性格卡片》是一本专题随笔,我共写了80种性格,其中有些性格具有相似之处,为避免重复,我必须分清界限,把一些该说的话,留给另一张卡片去说。比如,我除了写过“伪善”,还写过“虚伪”和“奸诈”,它们之中是存在模糊的共性的,我强行分而治之,就单篇来看,难免说得不完整。也许,我该期待读者综合这几张卡片,才可以更加完整地看到我的观点。但是,向读者提要求是过分的,何况,我在这里并不是全书摘录,只是随机地挑几篇来张贴。
这是一种结构性缺陷。整体面对小著,也许可以减少些困惑,单独看一篇,说得不完整,就是先天注定了。因为一旦我试图写得完整,另两篇东西就无从着手了。
此外,小文只是随笔,不是论文,颠覆观念是一件有趣的事,假如“给礼貌和教养也戴上‘伪善’的帖子”行得通的话,为什么不试试呢?我觉得值得尝试。弄的模糊,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它们原本是清晰的,被我拙劣的描述弄模糊了;另一种是,它们原来就不该那么清晰,所谓清晰只是字面上的,现实中的“伪善”本来就存在模糊之处,就当别论了。
不可否认,我写这则卡片,就是带点颠覆性的,试图纠正那种非此即彼、善恶分明的是非观。承认伪善中亦有可取之处,就是我的目的。
话说回来,这则卡片,我自己不太喜欢,表达不清。表达不清,往往缘于思虑不清。想清楚了,一般也就会写清楚。所以,虽然做了些辩解,我还是认为阿吕的质疑是成立的,只是,暂时懒得修改了。
15# 周泽雄
因为老周说到那位生活在欧洲的朋友,坚持认为伪善也是善的一种,我原以为还能进一步得到一些有益的见解,老周这么一回复,有点令人失望啊。
希望《性格卡片》尽早集结成册,得窥全豹。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感觉伪善这个词很抽象,不知道具体应该是个什么定义。
凡骗子都是一种伪善吧?因为他如果不伪善,就不能取得别人信任,不能取得别人信任,他也就行骗不成了。所以,如果不是为了骗取别人信任而达到自己的不良目的的伪善,就应该是好的,否则就是恶的。伪善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某种不良目的。能这样理解不?
俺是灭绝师太
16#阿吕
《性格卡片》就是《性格辞典》的再版,已经出书了。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16#阿吕
《性格卡片》就是《性格辞典》的再版,已经出书了。
人约黄昏后 发表于 2009-10-19 21:08
哦,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制作和传播伪钞,"似用词不当。“制作”,对伪钞而言规模涉小,“传播”又似不切合伪钞流通性质。不如改为“制造和贩用伪钞”如何。因为制造伪钞者,一方面用来贩卖(即以真换假,我有一邻居曾因此判刑),另一方面蒙骗使用。
http://http://blog.zmw.cn/user1/42/index.html我行我诉
进明兄气质变得深潜了,久已不见发言,不会又在“没情绪”吧?
谢谢指教。
据说ZHU评价其后任WEN为“大伪善”者……
酱香老范 发表于 2009-10-19 12:54
ZHU之“伪勇”与WEN之“伪善”有一比,要害都在一“伪”字。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超出必要的诚实,也会令人不堪其重
------ 
正是。假如没有“政治正确”在台面上压住,人人“畅所欲言”,有些社会其实是几乎无法维持的。
本帖最后由 氷色 于 2009-10-20 11:18 编辑

伪善为什么能够被人厌恶?是因为所伪之善有欺骗性还是因为所伪之善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善?这个问题不加以追究,就会自己就开始胆怯。
中国的文字很是麻烦,古代伪字,更多的是“人为”的意思。古人所说的真善和伪善之间,本来的差别只是在真伪之间,而善则是一个东西。古人讲求真善,反对伪善,绝对没有要把伪善的善否定,而是要把不是真心的人为予以贬低。也就是讲,凡是不是出于真心的人为做作所表达的善,尽管是算作善,与从真心发生的善相比,还是有差别的。精确地讲,这种差别,在古人那里,就是善心和善行的差别。善心可以引导出善行,善行不一定出自善心,这就有了伪善的归类。
在伪善的归类之下,所伪之善也就可能处于两可的状态,一是真的出于善心,一是为了表现出有善心。善总是人为的,何为真善,何为伪善,这取决于古人的道德观,有德之人的善行就是真善,失德之人的善行就是伪善。在古人的眼中,善行还是善行,关键看你有没有德。但是讲究君子之行的古人,一般是不会轻易地把伪善列为小人之行的。行善毕竟是一种高层次的行为,出于什么用心而行善,与有没有能力行善往往不能相提并论,说乞丐捐款是行善,说富翁捐款也是行善,而人们却不知根据什么标准,宁愿把伪善捐还给富翁,把真善赠送给乞丐,我相信,如果我说出我的心里话:乞丐捐款也是一种伪善,这里会有不少人和我急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人们已经完全接受了伪善的引伸义——假善,伪就是假,假就是伪。不是根据自己的行善能力,做作出人为之善,按照古人的评价,是属于伪善的。问题还在于,按照乞丐之德,他做出捐款的善行,人们接受得了,就慷慨地勾掉了伪字,诛心地说,这本身就是人们自己也很伪善的证明。因为勉强做一件力不从心的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伪善,而赞同这种善行也就只能同样披着乞丐的烂衫了。
说到这里,就要回到伪善的善,善之于伪善,是伪(做作)的依据,只有是照着善行伪了,才能构成伪善,不管伪者目的如何,他在伪之际,他采用的行为标准是善,不是恶。这种善的标准导致了他的所伪,还是在善的范围里,这一点也就和楼主的观点相近了。说跑题一点,这里的伪善,可以拿“不法之徒慑于法律而守法”来乌搞一下,善并没有因为有人伪了,而不善,而变成恶了,就如“不法之徒守法”一样,法还是在那里,“不法之徒”是在“伪守”。怎么证明“不法之徒”是“伪守法”,一定要到他后来又忍不住犯法了才行,而万一这个“不法之徒”一辈子就这么慑到底,失去了犯法的机会,你还没法证明他是伪守法。
一个教会的老头到我朋友家传教,可以算行善了吧,我朋友不理他的茬,还不时说出不上帝的不恭,老头一直保持着微笑,闪烁眼神,到临了,出门要走了,终于在转身之际,露出了仇恨,我朋友说他一辈子都没看到过那么仇恨的神情,就好比看到了撒旦(我朋友),就做出了比撒旦还撒旦的表情。如果老头走远一点才抛出仇恨,我朋友浑然不知,可不可以说老头是伪善?还是老头被我朋友看到了仇恨才算伪善?我看是两者都算,即使他一路笑着离开我朋友,也应该是伪善。因为行善本身就是一个人为的过程,人为的就是伪。
假善不是伪善,假善和伪善的差别,就好比用假钞捐款和用真钱捐款的差别。中国的文化仇视伪善,其实是混淆了假钞捐款和真钱捐款的差别,一提到伪善,就把伪想成了假,而且还是很诛心的一种仇视。其荒唐之处就是要求“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旦某天学雷锋学腻了,捡了个钱包,没有上缴,那就是变成了一辈子在伪善。
从文化传统讲,这种仇视伪善的传统,很大程度上和讲求诛心式的自我修为有关,做人一律归于道德的修炼,一己之德的极端化,就要对他人的善行进行道德审判的评价。而最省力的办法就是把善都看成是主观目的性的,不具任何一点客观的意义。要知道,一个只有主观意义的善很容易成为道德审判的对象,很容易成为不是真心的善,成为伪善。而到了假和伪可以互相诠释之后,伪善也就成了似乎比恶更可恶的恶,伪善人也就和假善人不分伯仲。
伪善为什么能够被人厌恶?是因为所伪之善有欺骗性还是因为所伪之善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善?这个问题不加以追究,就会自己就开始胆怯。
中国的文字很是麻烦,古代伪字,更多的是“人为”的意思。古人所说的真善和伪善之 ...
氷色 发表于 2009-10-20 08:50
好家伙,跟帖快赶上主贴的篇幅了。写得好,有阐述还有例子。俺曾经抱怨泽兄的文章太浓缩太精炼,读者消化起来比较慢。如果泽兄也这样举例子说明,估计他的《性格辞典》和《性格卡片》会写出二十集都不止。
俺是灭绝师太
氷色兄的梳理精当,大补小文之欲言而未能言,或已言而未尽言。
对乞丐捐款的分析,尤为精当。——即使这名乞丐确属良心发现而决计帮助他人(比如地震受灾者),其心虽真,其行仍属不当。因为,假如他非要依靠行乞方能谋生的话,这等于增加了行乞的成本,别人必须更多地施舍他,才能维持他的基本生存。有一点是肯定的,别人给他钱,肯定不是让他转赠他人的。乞丐捐款,客气地说属于不识本分。这是乞丐与妓女的区别,妓女捐赠,她还勉强可以把自己的收入视为劳动所得,只是劳动方式较为特殊而已,行乞则无论如何不能算成劳动。
在伪善面前慷慨一把,说漏嘴的话,倒更像是一种伪。
“而到了假何谓可以互相诠释之后,伪善也就成了似乎比恶更可恶的恶,伪善人也就和假善人不分伯仲。”
——“假何谓”,疑是“假和伪”之误。
再去编辑一下,回来急忙做饭,又急忙写回帖,火忙当中,出了不少差错,抱歉。
学习贴,反复看,插不上话。
氷色兄的梳理让人颇受启发。
伪善的要害在于一个“演”字。善行还是那个善行,问题在于,这个善字,在我们的伦理体系里,是包含了身心合一的意思的,也就是说,无善心,就不可谓“善行”。这才有了“伪善”。所以伪善,究其实质,是对人的评价,或者直接些,就是对心(动机)的评价,而非对行为(表现)的评价。这和西方以注重行为评价的伦理体系相比,从一开始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无知无畏地说一句:这里面大概也存在着破译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密码吧。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本帖最后由 氷色 于 2009-10-20 14:06 编辑

同意阿吕兄的文化密码推想。中国文化的伪善之所以被一直列为贬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身心合一占据了太重的位置,特别是在佛教进入中国之前,道德成为唯一的善的依据和源泉,善就是德,德就是善,这个德怎么就能和善相辅相成,宗教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因而在哲学上,或者说,道德学上,善从来就没有一个超乎于人为的客观标准(或者说外在于人的神性标准),从来就世俗地只和人的身心相关。所谓的善,因而也就一直缺乏客观和绝对的标准。道德因人而异,善也就同样地因人而异。从主观的人的德行修为来讲,中国文化上常常会对善采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机会主义。
佛教的进入,对于善的解释注入了佛性的精神,本来可以使中国文化得到善性神学补充。但是,中国文化发展已经成为传统,甚至对于诸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样的按照佛性修为的从善行为,人们从文化根底出发,还是会保留着怀疑。更莫说对于一般人的善行的责疑了。正是因为身心合一的道德要求,人们就会很自然地先从道德目的上,对善行来一个责疑,比如对一件善事,首先看是谁做的,如果是不合其德的人做的,善事也就变成了居心叵测的事了。伪善就是因为这个身心合一的道德要求才惨兮兮地,甚至还不如一直作恶的,因而一直成为贬义性的。
其实,又何止伪善,就是真善,在这种身心合一的道德要求之下,也苦苦地要先喧嚷一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道德宣言,才能成为“真善”。而一经喧嚷过的善行,更多的人则会固执地说是“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