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译制片还有一些越南的片子,大多是打仗的,所以有“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的说法。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回故乡之路”,描写北越军队在热带雨林里开出道路,使坦克得以长驱直入。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12-14 13:03
《回故乡之路》我记得。好象有这么个情节:丛林中,年轻的战士空闲的时候用一块木头给女朋友做梳子,故乡渐近,梳子逐渐成型,在那个年代传递着少见的温馨。
最近同学整理记忆,其中谈到了看电影,不完全统计1978年10月至1982年8月在校4年期间,总共看了近400部各类电影。下面这个名单不完全,是一个同学日记中记载的,而他肯定不是看了当时放映的所有影片。

1978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停战之后》(中)、《阿诗玛》(中)、《追捕》(日)、《失去记忆的人》(中);

1979年:
《笑逐颜开》(中)、《女理发师》(中)、《早春二月》(中)、《摩登时代》(美)、《武训传》(中)、《未来世界》(美)、《闯王旗》(中)、《奥赛罗》(苏)、《乔老爷上轿》(中)、《工地青年》(中)、《王老虎抢亲》(中)、《革命家庭》(中)、《忠诚》(埃及)、《被侮辱和被迫害的》(美)、《画中人》(中)、《苦难情侣》(意)、《初次考验》(苏)、《鬼魂西行》(英)、《生与死》(埃及);《柳毅传书》(中)、《运虎记》(苏)、《王子复仇记》(英)、《护士日记》(中)、《流浪者》(印)、《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奋起反击》(中)、《海鹰》(中)、《青春之歌》(中)、《铁匠的旗》(中)、《乌鸦与麻雀》(中)、《球迷》(中)、《碧玉簪》(中)、《巴士奇遇结良缘》(港)、《青山恋》(中)、《刘三姐》(中)、《审妻》(中)、《简爱》(美)、《战火中的青春》(中)、《铁窗烈火》(中)、《画皮》(港)、《花为媒》(中)、科教片《神经系统与条件反射》(苏)、《保密局的枪声》(中)、《不同的命运》(苏)、《寡妇》(苏)、《判逆》(巴基斯坦)、《小花》(中)、《特殊任务》(中)、《小莲娜寻父记》(苏)、《神圣的使命》(中)、《舞台姐妹》(中)、《两姊妹》(苏)、《吉鸿昌》(中)、《曙光》(中)、《被遗弃的人》(墨)、《306案件》(苏)、《生死恋》(日)、《从奴隶到将军》(中)、《马兰花》(中)、《两亩地》(印)、《他俩和她俩》(中)、《游手好闲的女人》(苏)、《水上春秋》(中)、《二泉映月》(中)、《吟公主》(日)、《沉默的人》(法)、《马路天使》(中)、《我的十个同学》(中)、《侦察员的故事》(苏)、《逆风千里》(中)、《金刚山姑娘》(朝);

1980年:
《生活的颤音》(中)科教片《天津地震资料》(中)、《现代军事武器》(日本)、《小字辈》(中)、《群芳谱》(港)、《金环蚀》(日)、《海外赤子》(中)、《归心似箭》(中)、《苦难的心》(中)、《带枪的人》(苏)、《不是为了爱情》(中)、《希望在人间》(中)、《樱》(中)、《405谋杀案》(中)、《蝴蝶梦》(美)、《乘风破浪》(中)、《七品芝麻官》(中)、《淘金记》(美)、《蝙蝠》(美)、《柳暗花明》(中)、《排球之花》(中)、《疯狂的贵族》(法)、《丽人行》(中)、《黑面人》(中)、《野鸭洲》(中)、《向导》(中)、《半张订婚照》(中)、《见面礼》(中)、《乳燕飞》(中)、《苦海余生》(英)、《等到满山红叶时》(中)、《恶梦》(美)、《三毛流浪记》(中)、《真是烦死人》(中)、《狼牙山五壮士》(中)、《古堡幽灵》(西德)、日本影片《天平之梦》、《红菱艳》(英)、《雪山泪(中)》、《大篷车》(印)、《海之恋》(中)、《一个美国飞行员》(中)、《淘金记》(美)、《马陵道》(港)、《沙拉丁》(埃及)、《庐山恋》(中)、《丹心谱》(中)、《自豪吧,母亲》(中)、《刑场上的婚礼》(中)、《复仇》(罗)、《诸葛亮吊孝》(中)、纪录片《可爱的动物》(美)、《柯楚别依》(苏)、《母亲》(苏)、《基度山伯爵》(法)、《绝唱》(日)、《飞吧,足球》(中)、《今夜星光灿烂》(中)、《泪痕》(中)、《奸细》(中)、《第十个弹孔》(中)、《目标选择》(苏)、《秋翁遇仙记》(中)、《我的儿子》(朝)、《孤心血泪》(英)、《林冲》(中)、《悲惨世界》(法、东德、意)、《塔曼果》(法)、《三个失踪的人》(中)、《马戏团》(美)、《一天的欢乐》(美)、《红牡丹》(中)、纪录片《澳洲行》(中)、《五更寒》(中)、《鸽子号》(美)、《生死牌》(中)、《飞过太平洋》(中);

1981年:
《啊,野麦岭》(日)、《叛国者》(中)、《巴山夜雨》(中)、《阴谋与爱情》(西德)、《一个国王在纽约》(美)、《神女峰的迷雾》(中)、科教片《向往未来》(西德)、《燕归来》(中)、《愤怒的人》(法、加)、《幽灵》(中)、《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中)、《摩羯星一号》(美)、《第二次握手》(中)、《天云山传奇》(中)、《雷锋》(中)、《花枝俏》(中)、《带手铐的旅客》(中)、《情天恨海》(中)、《白蛇传》(中)、《古刹钟声》(中)、《花花》(中)、《蓝色档案》(中)、《中途岛之战》(日、美)、《羌笛颂》(中)、《走向深渊》(埃及)、《永恒的爱情》(巴基斯坦)、《假婿乘龙》(港)、《最后八个人》(中)、《珍珠塔》(中)、《飞燕曲》(中)、《好事多磨》(中)、《残雪》(中)、《胭脂》(中)、《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法)、《雾都茫茫》(中)、美术片《三个和尚》(中)、《从天上来的威胁》(法)、《春雨潇潇》(中)、《血溅美人图》(中)、《她从云雾中来》(中)、《爱情啊,你姓什么》(中)、《抗暴记》(英)、《车水马龙》(中)、《草原枪声》(中)、《红蝙蝠公寓》(港)、《沉默的朋友》(罗、意)、《陈毅市长》(中)、《卡桑德拉大桥》(美)、《四个小伙伴》(中)、《梅花巾》(中)、《迟到的春天》(中)、《齐王求将》(中)、美术片《人参果》(中)、《黑驹》(美)、《雨中曲》(美)、《谁来赴晚宴》(美)、《白莲花》(中)、《山重水复》(中)、《先驱者之歌》(中)、《春眠不觉晓》(中)、《小城春秋》(中)、《药》(中)、《远山的呼唤》(日)、《伤逝》(中)、《雨夜奇案》(罗)、《皆大欢喜》(中)、纪录片《鲁迅传》(中)、《苦果》(中)、《丹凤朝阳》(中)、《元帅与士兵》(中)、《英俊少年》(西德)、《顾此失彼》(中)、《检察官》(中)、《知音》(中)、《钟声》(中)、《沙鸥》(中)、《十四个冬春》(朝)、《革命军中马前卒》(中)、《金鹰》(港)、《金钱梦》(中)、《御马外传》(中)、《警察局长的自白》(意)、《特高课在行动》(中)、《最后一颗子弹》(罗)、《客从何来》(中)、《年轻的朋友》(中)、《风雪黄昏》(日)、《长排山之战》(中)、《舞恋》(中)、《冤家路宽》(中)、《父子情深》(意)、《小街》(中)、《阿西们的街》(日)、《甜蜜的竞赛》(罗)、《剑魂》(中)、《咖啡馆》(埃及)、《银幕天使》(港);

1982年:
《李慧娘》(中)、《楚天风云》(中)、《蛇》(法)、《华丽家族》(日)、《艾里甫与赛乃姆》(中)、《气球上的旅行》(法)、《沼泽地的阳光》(埃及)、《李清照》(中)、《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美术片《猴子捞月》(中)、《巧入敌后》(南)、《当代人》(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端盘子的姑娘》(中)、《模范丈夫》(中)、《路漫漫》(中)、《海囚》(中)、纪录片《飞翔》(中)、《春归红楼》(中)、《白龙马》(中)、《子夜》(中)、《牧马人》(中)、《乡情》(中)、《老枪》(法)、《虎口脱险》(法)、《潜网》(中)、《杜十娘》(中)、《新天方夜谭》(英)、《阿Q正传》(中)、《徐九经升官记》(中)、《邻居》(中)、《笑比哭好》(中)、《沙漠宝窟》(中)、美术片《卖树荫》(中)、《包青天》(中)、《小路》(中)、《幽谷恋歌》(中)、《满意不满意》(中)、《埃及女王》(美)、《少林寺》(中)、《风雪配》(中)、《潜影》(中)、《第三个被谋杀者》(中)、《水晶心》(中)、《无名岛》(中)、《夜茫茫》(波兰)、《青春》(中)、《螺旋》(中)、《笔中情》(中)。
当时一般是周六、周日在露天小操场放电影,大多时候都是一次两部,特殊日期另有加场。其实可以想象,当时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每周能看几部电影是最大的享受了。
回142楼:引用下同学的回帖——那时学校明令规定不准谈恋爱,进校时系领导就说过,谈了恋爱的,分配的时候也要把他们一个分到南,一个分到北,让他们来个“孔雀东南飞”。

回140和143楼:也是引用同学的回帖——说起看电影,应该算是在大学四年中十分重要的文化生活。看了多少部片子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武大和水院两边每到周末都放露天电影,我们常是哪边好看看哪边,几乎是每周不落,临考前也如此。每当提着板凳去放映场时,路上常与背着书包匆匆赶往教室自习的理科系学生相遇,看到他们羡慕的眼光(我自己狭隘的解读),每每都会为自己选择上中文系而庆幸,要知道看电影也是我们的专业学习内容(自我开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