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单纯的苦难,很少让人自杀。苦难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要求人们全方位地降低自己的感受层次,以便全力以赴地与之周旋。而自杀是需要另一种心境的,苦难者活得太苦,无从觅得那“另一种心境”。
在《肖申克的救赎》和《朗读者》里都出现了相似的情节:入狱者在坐穿大牢之后,反而丧失了意志,找了根绳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记》里也分析过类似心理,真正的苦役犯不太会自杀。
生命教育应该先教会学生去爱。 小妖怪的二位上品大姐也好,元元也好,他们心中都已无爱了,

才选择让人无法理解无法释怀的极端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多数的自杀,就是要死给别人看,或用来表示自己的清白,或用来谴责对方的苛待。而这样的清白与苛待,往往都是难以向他人启齿的,也许自杀者就是将这些原因看作是个人的耻辱。

给谁看?这一定是个案的,但一定是给为其死而后悔的人来看。
慰问一下祝校长。

主贴讲的还是很有道理的,顶一下。
8# 黄馨 [
似乎,单纯的苦难,很少让人自杀。苦难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要求人们全方位地降低自己的感受层次,以便全力以赴地与之周旋。而自杀是需要另一种心境的,苦难者活得太苦,无从觅得那“另一种心境”。
在《肖申克的救赎 ...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12-25 23:04
同意泽雄兄的看法,生存的苦难确乎很难让人自杀,但生存的难堪,心境意义上的难以忍受,对或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或对周围他人的报复,或对自杀意义的想象性夸大,也许都有可能导致这一选择。
主贴分析得有道理,元元的母亲不给她一点个人空间,应该是造成她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直接原因。
俺是灭绝师太
33# 李大苗


“给谁看?这一定是个案的,但一定是给为其死而后悔的人来看。”————最后悔的人可能就是她的母亲了。
俺是灭绝师太
贴子黄昏加了亮,tian295兄加了精,谢谢两位的鼓励!

写这个贴,只是有话要说,元元在学校自杀,其家人要学校赔偿35万,学校不答应,便还价到16万,好象市场上谈交易,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杨的自杀是学校的责任。
杨家人对学校的索赔行为易引起责任的混淆,其实元元自杀的主因是其母亲。

关于自杀,专家学者已经研究透了,专著、博士论文都不在少数。
就此个案,只需要对症找准原因就可以了。
专家指出,自杀动机与目的有以下一些方面:
  失恋
  情绪低落或无倾诉对象
  与重要的人关系破裂
  家庭破碎、失去家人
  患了重病、失去健康
  被判坐牢、失去自由
  工作或学校的过大压力
  失去工作、金钱、地位、自尊、重要的人、事、物
  酗酒及滥用药物
  厌恶自己或这个世界
  处在被折磨或极度痛苦的环境
  处在濒临死亡的危机中
  绝望、发生无法避免、挽回的事(被性骚扰、强暴(强奸)、性侵害、性虐待、性操控)

前三项她就都占了,后面还能找出一些。
与重要的人关系破裂:据说自杀前一天与母亲吵了一架,这是元元寻求解脱的最后一次努力,可惜杨母不但自私,而且非常刚愎自用,控制欲极强,没有妥协,元元这才彻底绝望,自杀计划绝然实施。

杨母破坏了对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削弱了杨的生存能力、信心、意志,使杨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长期在控制欲极强的母亲身边,始终处于一种听话、顺从状态,心态失常,而且无法改变现状,这是杨自杀的根本原因。
学校心理辅导严重缺失。我昨天刚好看了电视报导,像杨元元这样的同学一入学时校方就不难发现该母女俩的心理问题。简单粗暴地赶走其母更使元元原本不健全的心理扭曲。按规定校方貌似无责但细想想学校除了教学是否应该也该有必要的心理辅导呢?
离开学校太久,儿子有是在国外读的大学,不知现在的大学是否还有辅导员之类的老师。那时的辅导员虽政治色彩较浓但不能排除其积极作用。现在的学生差不多都是90年前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社会造成他们心理脆弱,学校加强心理辅导或主动找学生多谈谈变得更紧迫。
本帖最后由 姜河月 于 2009-12-27 12:33 编辑

楼上老程说的有点道理,不过学校是有心理教师的,即便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这样的事也是蛮难避免的,因为心理咨询师不会老跟在身边。学校表示以后对新生要进行心理咨询。
有记者采访内容:“上海海事大学宣传部长彭东恺指出,该校有非常专业的心理教师,如果之前杨母能够及时将女儿的低落情绪透露给老师,通过老师的心理辅导,应该不会发生自杀的意外”。
现在好象还在僵持着,学校愿付16万,但不愿承认学校有责任。
#39楼
姜兄客气了。这帖早该加精了,年末了工作超忙,办公室的网络不能上论坛,所以一直没有及时操作,还好有tian295帮忙。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慰问一下祝校长。


克明 发表于 2009-12-26 06:08
谢谢克明兄!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转贴:关于抑郁症,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这个词近年已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端,我们知道了抑郁症与高自杀率有关,但抑郁症发作时是什么情形?它对人的生命危害到底有多大?我们却不甚了然。以至于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身边的熟人甚至亲人突然弃世,我们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在他深陷绝望与痛苦的时候,我们因为无知和漠然,没有及时伸出援手,因而痛悔莫及。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长篇实录作品《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这是中国第一部由抑郁症病人写下的自己的病状报告。


本书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掀开了抑郁症隐秘的不为人知的冰山一角,书中对于疾病的真切的诉说将令每个人为之动容,并不再置身事外。面对如今严苛的生存现状,人人都屡遭精神“试炼”,有谁敢说自己从没有恐惧、疑虑、崩溃过,而拍着胸脯说自己的精神百分之百健康无碍呢!我们都是病人,面对疾病感同身受,我们惺惺相惜。


这本书就像对全体公民发出的一个预警信号,每个人都可以对照书上的描述自查自问和互查互问,我们是不是病了,病得有多重。动员起来,赶快自救和互救。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争,我们都是病人,我们需要携手。


疾病,从来是被贬损的,“疾病,成了公民的另一重身份”,有这重身份的人(病人)常常有形无形地遭遇某种歧视。作者李兰妮怀着极大的勇气,在很多人讳莫若深的情况下,袒露自己病态的身心状况。而这个写作本身,又在重新经历那黑暗的一切,所有不愉快的记忆被重新唤醒,导致抑郁症状屡次严重暴发、写作每每中断、难以继续下去。


写作这本书的过程是终于不得不正视自己身心的残缺这一事实,我们有多想成为光荣的神的孩子,我们就有多么难以面对残缺的现实。作为李兰妮,这个格外仰望和追慕美好与神圣事物的女子,她经历了忌疾讳医、自欺欺人的艰难求治过程,因为她无法面对自己病了的事实。写完这本书,李兰妮明白了也想告诉读者,所有的生命都有尊严,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他是病人、穷人,无论他是残缺的还是完美的。


李兰妮如此定义《旷野无人》这本书:“它是劫后余生幸存者的肺腑之言;它是一本病历,可供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参考。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言书,为那些因精神疾患而默默自杀的人说几句心里话。但愿它还具备报警器的功能,催促正被莫名抑郁愤怒焦虑所困的病人呼救。这里记录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抑郁,是我们这代人所共有的抑郁。”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争,我们都是病人,我们需要来面对需要来动员需要来携手保护我们的健康。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贴子黄昏加了亮,tian295兄加了精,谢谢两位的鼓励!

写这个贴,只是有话要说,元元在学校自杀,其家人要学校赔偿35万,学校不答应,便还价到16万,好象市场上谈交易,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杨的自杀是学校的责任。 ...

前三项她就都占了,后面还能找出一些。
与重要的人关系破裂:据说自杀前一天与母亲吵了一架,这是元元寻求解脱的最后一次努力,可惜杨母不但自私,而且非常刚愎自用,控制欲极强,没有妥协,元元这才彻底绝望,自杀计划绝然实施。

杨母破坏了对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削弱了杨的生存能力、信心、意志,使杨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长期在控制欲极强的母亲身边,始终处于一种听话、顺从状态,心态失常,而且无法改变现状,这是杨自杀的根本原因
姜河月 发表于 2009-12-26 23:15
唉,真是姜太公钓鱼——“冤者”上钩!!

既然貌似搬出一个“多项因素诱导论”的模式,为何又强制性推论出一个“根本原因”呢?

希望燕谈的智力水平不要如此看齐!
学校心理辅导严重缺失。我昨天刚好看了电视报导,像杨元元这样的同学一入学时校方就不难发现该母女俩的心理问题。简单粗暴地赶走其母更使元元原本不健全的心理扭曲。按规定校方貌似无责但细想想学校除了教学是否应该 ...
老程 发表于 2009-12-27 09:57
校方没有权力指认学生的心理问题,若提供心理辅导,主动的方式只能提供一般性的辅导,不能具有任何特定的或针对性的辅导,这是个人权利的法律事项。特定的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只能是在当事人提出要求的条件下进行。

如似生理治疗一样,除非法律授权,医院提供的医疗只能是被动的,也就是病人找大夫来治疗,而不是大夫满处主动地找病人做治疗。
有时会猜测,她会不会只是想体验一下窒息的感觉,死亡的结果并不是她的本意?因为她的生存环境太窒息了。如果网文印象没错的话,水龙头并不高,好像她只是屈膝,脚没有离地。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唉,真是姜太公钓鱼——“冤者”上钩!!

既然貌似搬出一个“多项因素诱导论”的模式,为何又强制性推论出一个“根本原因”呢?

希望燕谈的智力水平不要如此看齐!
天边外 发表于 2009-12-27 15:50
小天的猴急相还是露出来了,不从内容分析却乱抓扳头。杨的心理失常才会自杀,是自杀的根本原因,母亲的控制(而不是你讲的依赖)造成和加剧了她的心态失常,那些负面事件能直接诱使自杀。
澡堂内啊澡堂内,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杨母对杨有依赖心,没有具体事实的猜度是冲不出澡堂的。我对你的态度不单是因为你叫了我一声老糊涂,而主要是你在燕谈的一贯表现。而现在,你却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状,担心起燕谈的前途了。你自以为智商高,可你为什么老是在燕谈扮演捣蛋鬼外加活宝的角色呢?叫你澡堂内,你要是感到抑郁,可以在下一贴提出抗议,我可以考虑撤消。
小妖怪贴的链接收藏了,谢谢!
抑郁症了解的不多,看了一点链接中的书,病人的痛苦症状好象很严重,是不是得病的人的生活态度太认真了,放松不了。
每个人(包括总统)都会有不顺心的事,都有情绪波动,善于消解很重要。
小妖怪贴的链接收藏了,谢谢!
抑郁症了解的不多,看了一点链接中的书,病人的痛苦症状好象很严重,是不是得病的人的生活态度太认真了,放松不了。
每个人(包括总统)都会有不顺心的事,都有情绪波动,善于消解很 ...
姜河月 发表于 2009-12-27 20:02
一个人追求完美固然好,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往往就非常危险了,对一切要求太高往往就累了自己。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49# 姜河月

姜秀才,看得出来你的推理水平反映出“文科生”的思维偏好。以俺“工科生”的直觉,无法信服。

福尔摩斯探案,无论是否对路,起码也提供了一种可以让读者借以套用的模式。你自己想想看,以你的推理方式,如何解答小妖怪的疑问?

再说,俺本能的理解,母爱中自然包含“自私”与“依赖性”的个体特质,显然无法用道德规范去指责的。

以俺的推理,杨元元式的悲剧,有两个条件引导,一个是必要条件——指杨元元个人的敏感性气质,另一个则是充分条件——“角色扮演”的移情模式。

同理,小妖怪的例子中,即便是心理医生的职业也落入这种心理投入的陷阱。当劝说别人的时候,自己以局外人的观察立足。而自己投入时,则完全陷入情境中发生“梦游”。这种现象往往令当事人的表现,或者是情绪冲动的(歇斯底里),或者是“平静”的走向绝路——诗人海子,评论家胡河清同样如此地陷入“宗教臆念”。

所以,若以个案来说,杨元元以自身(包括母亲)的“困境”为由,冒然违犯校方宿舍管理秩序的言行,引发了管理人员“未尽人性”的谩骂和驱赶,从而造成自我尊严被贬低,个人情绪产生激烈波动,最后转向为“悲剧角色”的意外情景(即大苗指出的——“死给别人看”的负气感)。

有一个证据可以辅佐,就是杨元元生前还参与校内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排演,不巧的是该“悲剧角色”的移情心理,反而衍生一种生理冲动。

再说远些,我们注意观察,燕谈内也常常发生网友之间相互言语冲突的景象,有些网友的个人气质,在“歇斯底里”的表现上,可谓投入效果强烈。可见人性中的必然。
再说,俺本能的理解,母爱中自然包含“自私”与“依赖性”的个体特质,显然无法用道德规范去指责的。天边外 发表于 2009-12-27 23:12
我怎么觉得一般提母爱,是说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依赖”。天兄的这个“自私”与“依赖性”是指什么,望说明一下。
本帖最后由 天边外 于 2009-12-27 23:31 编辑
我怎么觉得一般提母爱,是说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依赖”。天兄的这个“自私”与“依赖性”是指什么,望说明一下。
克明 发表于 2009-12-27 23:20
你的“观察”没错。但以俺对人生的观察,“反面”的真实性也是存在的——母亲的“自私”与对儿女的“依赖性”。你信不信呢?

PS 爱是“交互”的,以往的观念中(所谓未经检验的“常识”),对母爱的理解往往是单向“付出”式的。而真实的场景却是——“母爱”中包括“自私”的保护意识,和与儿女共同生活中存在的“依赖性”心理。
我怀疑,更多时候导致,自杀的不是单纯的苦难,而是循环往复的悲剧——困扰、努力、失败、还困扰、再努力、又失败、更困扰、再努力、又失败,。。。每一次拼命努力都导致更深更黑的情绪低谷。。。。这样循环往复千次万次,求生的意志就被消磨光了。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41# 姜河月
心理老师若在办公室里等学生上门那就形同虚设,真正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
杨元元把母亲藏在寝室是该校唯一这样做的学生,校方发现后只是让宿舍管理人员去赶杨母。元元的老师和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就此事与元元沟通过,这不能不说是管理中人性的缺失,校方责任肯定是有的。
55# 水色

在“角色扮演”的情景中,拉登的弟子们可能是一种“自我圣化”的情结作祟。

有没有玩过“蹦极”的游戏,在跳下高台的瞬间——有的人感受到“九死一生”,有的人感受到“向死而生”。

推测,“欲仙欲死”的境界,也不是常人所为啊。哈哈。
41# 姜河月  
心理老师若在办公室里等学生上门那就形同虚设,真正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
杨元元把母亲藏在寝室是该校唯一这样做的学生,校方发现后只是让宿舍管理人员去赶杨母。元元的老 ...
老程 发表于 2009-12-27 23:46
按你的推理,城管在驱赶摊贩时,肯定缺乏“人性”的交流~~~这个责任显然归于ZF。
57# 天边外

不是蹦极那样,是象沼泽地,愈是奋力挣扎,就陷入愈深,直到被整个儿淹没。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49# 姜河月

姜秀才,看得出来你的推理水平反映出“文科生”的思维偏好。以俺“工科生”的直觉,无法信服。

福尔摩斯探案,无论是否对路,起码也提供了一种可以让读者借以套用的模式。你自己想想看,以你的推理 ...
天边外 发表于 2009-12-27 23:12
天边外,你52楼的回贴是认真讨论问题的样子。我倒是希望你以后对其他网友的回帖都是这个样子,何必让人生厌涅。我前面回帖中有意气、有乌搞的地方,还望包涵。
这个问题是在讨论的,我也不是认为自己一定就正确,只能在已经看到的“事实”前面作判断,网上得来的“事实”有时还会变,甚至变成不实,那判断就会错误。所以,评论网上的事件是一个冒风险的事情,人生阅历、经验丰富的人评经验有时还能感觉到不实的地方,评论就更准一些。
我说杨母自私是有依据的,这个自私损害了女儿的成长条件和前途,就不能用所谓人性是自私来搪塞。杨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物质生活上的便利,对女儿所学专业、学校都要控制的,可以推断对女儿的工作、婚姻都会干涉控制的。从女儿孤僻、内向的性格形成也能判断出是母亲管的结果。女儿再大,在母亲眼里还是女儿,习惯着要管的,可是从社会意义上说,女儿早该自立了,杨母只能提参考意见,主意该让女儿拿,杨家显然不是。不早了,先写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