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择班费该不该收?

]“择班费”浇灭了穷人的最后希望
文章提交者:水煮新闻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择校费未死,“择班费”又来。据《安徽商报》1月5日报道,安徽灵璧县一些小学被曝存在“贫富班”现象。家长交3000元钱,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教室设有空调、彩电、DVD等教学设施;不交钱的孩子就要去挤近百人一间教室的大班。一位小学校长称,分班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读罢这则新闻,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样的场景:相当于一个连队数量的孩子济济一堂,吵闹声淹没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在他们隔壁,30来个孩子优雅地坐在安静而豪华的教室里,认真听讲。一堵墙就是“穷班”与“富班”的分水岭。在同一所学校求学,做学生的差别竟然是如此之大。看来,拉大贫富差距,已经从娃娃开始抓起了。
  择校费问题,早已将学校划分成了三六九等,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和家长为此消得人憔悴。在他们眼中,“公平”大概停留于词典中,至少在教育领域,他们是难以体会到其含义的。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学校这个小小的社会寻找相对的公平。不幸的是,对于安徽灵璧县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相对公平也是奢侈的。
  做为教育不公的主要标志,择校费早已被民间和官方一致定性为乱收费。但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个乱收费确属“历史遗留问题”,而始终无法被快刀斩乱麻。但在灵璧县的一些学校,“贫富班”为何也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呢?表面的原因是:贫富班在这些小学校长的前任就已经存在,不完全是现任官员与校长之过。不过在我看来,根本原因则在于:产业化与功利性,已成为真正的“遗留问题”。这个问题,可用来解释很多教育方面的不合理现象。
  不要以为“贫富班”只是个别问题,至少在灵璧县,它已经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普遍现象。如果回顾一下过往的新闻,你会发现灵璧县其实只是一个“抄袭者”,类似的分班现象在国内其他地方早已存在。譬如,山东省实验小学早在2000年就开始推行电脑实验班、英语实验班和普通班,班级之间的缴费相差上万元;次年,上海徐汇区一所小学“借鉴”了相关创意。我们不得不相信,功利性思维的膨胀,左右了太多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方式,所谓的民族责任、公平正义,在他们心中已完全贬值,没有份量。
  在贫富分化日趋严峻的当下,穷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读书获取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机会。显然,差异化教育,只会产生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让贫富差异更加突出。如果说择校费剥夺了穷孩子公平起跑的机会,那么“择班费”则浇灭了穷人们所寄托的最后梦想与希望。
  其实,关于教育公平,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代表性思想是“有教无类”。这是孔子老师告诉我们的,在他的学生中,有贵族,也有平民。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这与温家宝倡导的“穷人教育学”完全一致。很遗憾,当下太多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屑于孔子的教育观念,而另创了“金钱至上”的思维模式,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似乎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椿桦)

更多内容: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705230100gu13.html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不看内容只看标题就知道答案:"当然是不能收的!"荒唐之极!校长想钱想疯了吧.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人们的腐败呀?如果真收的话,那就苦了那些穷孩子了,也让那些富孩子永远成长不起来。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墙!
不知国内当校长需要什么资格,校长本身对提供义务教育的理解明显有误。该挨告。
起诉这个狗吏!
今天,我就是高瑜
**
    我在本“书院”的一篇跟帖中说过:
    “人们要求活得好一些,是正常的需要,无可厚非。而在中国,为了活得好一些,对无根基的小百姓来说,只有考公务员,或者到一些‘好’的公司就业,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需读‘好’的大学。于是,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出现了,这种情况不是马上可以解决的。而且,这种择校现象不是现在才有的,那史无前例的年代之前,有多少高级官员子女读并大、清华,难道都是公平考上去的,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种事“于今为烈”,原因是:这“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钱”并列了。
    因此,我以为,无论‘素质教育’喊得怎样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是消除不了的,供需失调了,‘物价当然要涨起来’的。”
    从这一角度出发,“择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注意,这里说的是择校,不是择班),不是说择校“公平”(应该是不公平),但是,我还是说“不可避免”。今日中国,已经有了一个特权阶层,也有了一个为数不小的“有钱阶层”和即使没多少钱也要省吃俭用让孩子“不受苦”的“工薪阶层”,这是客观现象使然,没办法的事。
    不过,在这“不可避免”里,应该还有教育主管单位应该管的事:
    1、 凡公立学校,只能拿出一小部份资源于“择校”,绝大多数名额应该是按分录取的;
    2、 即使择校,也要做到一定限度内的“公平”。
    这就要说到择班了,下面表达的一些看法,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供板砖:
    1、 快慢班,历史已经有三十年了,从“史无前例”结束后,争议就已经有了。我以为,问题不在快慢班是否要分,因为“因材施教”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在于,对慢班是“因材”认真“施教”,还是有意识的就是放弃。
    2、 在同一所学校内,教育资源应该公平使用,不可歧视差生。你学校可以办特色班,但是,你用的是国家的钱,是全体公民的钱,你不能把这些钱用于少数特殊群体。
  如果在公立学校,择校是正当的,择班必定也是正当的。
  主贴说:“择校费早已被民间和官方一致定性为乱收费”。这是胡说了。把择校费定义为乱收费,始终是民间的说法。官方并没有这样说过。不仅没有这样说过,官方还制定了择校费的收费标准。目前,择校费的官方标准是3万元人民币。
  择校费是乱收费吗?从官方制定择校费的收费标准来看,择校费显然不是乱收费,超过择校费收费标准的择校费才是乱收费。
  官方没有规定可以收取择班费。但官方不可能提出不允许收择班费的正当理由。唯一的理由是,目前官方还没有规定择班费的收费标准。官方也许永远不会颁布这种标准,但有人收了,它就应该表态,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同意,它就应该立即出台择班费的收费标准;如果不同意,它就应该解释,为什么允许在公立学校收取择校费,不允许在公立学校收取择班费?它不可能给出这种解释,所以它只能假装没看见。
  6楼的YS1939先生,说了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分快慢班有利于“因材施教”,第二个观点是,教育资源应该公平使用,不可歧视差生。不要玩文字游戏。如果可以分快慢班,就不可能要求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也不可能要求不歧视差生(差生是什么意思,你清楚吧?)。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差生是什么意思,你清楚吧?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7 13:45
**
    十分清楚,说得不客气些,到毕业班时的差生已经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听不懂在讲些什么的问题了,因此,教师要维持课堂秩序已经是难之又难了。
    换位思考,俺的英语是早已丢东洋大海里了,要俺去听英语课,又不捣蛋,唯一的办法是睡大觉了。
说了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分快慢班有利于“因材施教”,第二个观点是,教育资源应该公平使用,不可歧视差生。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7 13:45
**
    抱歉,俺以为并不互相矛盾滴。
    绝对的公平是根本做不到的,你是某先生教语文,为了公平,俺一定也得某先生教语文,这可能吗?
    只能要求相对公平。
    把好生、差生放在一个班教,开始还可以,积累起来,到高年级,那就只有仙人他爷才能让所有学生满意了。
本帖最后由 邱晓云 于 2010-1-7 16:05 编辑

择班主要是钱的问题,快慢班主要还不是钱的问题,择校则介于两者之间。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
    十分清楚,说得不客气些,到毕业班时的差生已经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听不懂在讲些什么的问题了,因此,教师要维持课堂秩序已经是难之又难了。
    换位思考,俺的英语是早已丢东洋大海里了,要俺去听英语 ...
ys1937 发表于 2010-1-7 14:17
看来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差生”这个词,本身就是歧视性的称呼,国内许多地方、许多中小学都已自觉不使用这种称呼。
  “差生”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来。即使不使用歧视性的称呼,仍可以通过成绩排名、分快慢班,以及各种暗含歧视性的奖惩制度塑造出一批批的“差生”出来。差生首先差在心理上,而不是首先差在能力或智力上。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
    抱歉,俺以为并不互相矛盾滴。
    绝对的公平是根本做不到的,你是某先生教语文,为了公平,俺一定也得某先生教语文,这可能吗?
    只能要求相对公平。
    把好生、差生放在一个班教,开始还可以 ...
ys1937 发表于 2010-1-7 14:21
  什么叫相对公平?你能解释一下,在分快慢班这个问题上,什么是相对公平?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什么叫相对公平?你能解释一下,在分快慢班这个问题上,什么是相对公平?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7 20:48
**
    好生差生放一起,根本无法进行教学,连起码的课堂秩序也难维持(差生听不懂你讲什么)。
    根据成绩分班,有其合理性。
    问题在于,现在许多地方对慢班是“放弃”的办法,这就不对了。
    问题还在于,中国无法进行认真的职业肢术教育,如果有,可以分流一部份差生进行认真的职业培训。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这还用得到解释吗?
    分快慢班,针对的是成绩的差别,与钱无关。一旦与钱发生关系,就是有钱生自行择班了,两者不是同一回事。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1-7 21:25 编辑
    “差生”这个词,本身就是歧视性的称呼,国内许多地方、许多中小学都已自觉不使用这种称呼。
  “差生”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来。即使不使用歧视性的称呼,仍可以通过成绩排名、分快慢班,以及各种暗含歧视性的奖惩制度塑造出一批批的“差生”出来。差生首先差在心理上,而不是首先差在能力或智力上。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7 20:47
**
    对,现在产用“差生”这个词语了,在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的差异仍然是客观存在。
    事实上,学习态度的差别可能更重要。
    在我看来,好、差是客观存在,就如说富人、穷人一样,你总不能说“称人穷人就是歧视穷人”吧?

    理论上来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但是,实际上,特别是年级越高,学生成绩、学习态度的差距就越大,这是客观存在。所谓一视同仁,也就是要让成绩、学习态度不同的学生都受到关怀,让他们在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
    你也不能说按分数录取重点学校学生就是不公平吧?
分快慢班,针对的是成绩的差别,与钱无关。一旦与钱发生关系,就是有钱生自行择班了,两者不是同一回事。
ys1937 发表于 2010-1-7 21:16
这句话是关键。两者不是同一回事,可是YS兄好像都赞成。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
 相对公平是你主张的。所以我要问你什么是相对公平,怎么个相对法。至少你也应该回答我,在你看来,你所说的相对公平,是相对什么来讲的公平。可你的回答却是: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这能算是回答?你认为这用不着解释,可在我看来,你没有解释。
  你说了那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差生是客观存在。但我已经提醒你了:差生这种“客观存在”是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我觉得你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再坚持你的观点,会更有力一些。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这句话是关键。两者不是同一回事,可是YS兄好像都赞成。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7 22:24
**
    我以为:
    1、 可以分快慢班,但是,前提是,对慢班不能抱放弃态度,也要因材施教。
    2、 反对用钱择班。
  快慢班是根据成绩分的。成绩差的学生被称为差生。不知YS先生是否了解过实情,对慢班不抱放弃态度是不可能的,我说的是,不仅从来就没有这种事,而且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既然有人被定义为差生,并且差生都被安置在慢班里,它的目的不是已经非常清楚了吗?什么叫作不放弃呢?我可以辩解说,我成立了慢班,就是不放弃,因为我没有不给差生提供教育,这就是不放弃的证据。
  我倒是觉得,YS先生可以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如果我们成立一个由差生组成的慢班,那需要有多少差生?比方,一个慢班实际有40名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差生吗?假定某个学校的某个年级实际只有5个学生成绩差到无法正常学下去的程度,应该成立一个由5名差生组成的慢班吗?
  (2)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理由不用钱来择班呢?如果有钱人认为,我的孩子并不笨,只是因为以前没有好老师教他们,只有好老师肯教他们,他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那么,为了让老师愿意教他们,我多花些钱,就比你没花钱有更大的理由进入快班。为什么这不行呢?你反对这样分班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回乌版:
    1、 俺主要就高中的情况说的。
    2、 高中,在城市中学里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重点中学,虽然成绩有出入,但不构成好、差这种大差距。
    3、 另一种是普通中学,就是俺说的那种情况,其中差生(成绩已根本无法跟上进度,本人也是抱放弃态度了的)占相当比例,已不是乌版所说的“五个学生”那种情况了。
    4、 我的意思是:分快慢班后,快班当然以高考为目标,对那些已不想参加高考的学生,放在高考班里,其结果是谁都学不好。反而不如另编慢班,安置这些学生。
    5、 乌班说得对:“对慢班不抱放弃态度是不可能的”,这是从高考角度来说的。如果我们把教育思想端正一下,换一个角度,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是否反而可以让他们取得一定的收获呢?
    6、 要说明的是:那种在小学、初中分快慢班(特别是小学),对好班用“好”教师,是完全错误的。
    敬复。
ys 兄:
  如果分班的一个目的,是在高三阶段为有参加高考的意愿和能力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也更切实际的应试教育,这样来看,分班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我想强调以下几点:
  (1)职业培训不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普通中小学也没有这个能力;
  (2)事实上,分快慢班并不是在高三阶段才开始,而是在初中阶段就开始了(有些地方甚至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了)。
  (3)我们所说的合理性,是指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也就是说,应试教育有合理性,分快慢班才有合理性。
  (4)就中国教育现有的甄选机制来讲,差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个甄选机制是有问题的,因为它能提供给个体的选择方向是极其有限的。从更大的背景来看,以现有的少数几门课程的成绩好坏,来判定差生,并由此分配上大学的机会,是一种极为糟糕的制度。
  (5)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分快慢班,是因为应试教育被认为是有其现实的合理性的。只要有差生这种概念的存在(不论怎样称呼),就一定会有分快慢班的存在,也一定会有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分快慢班的动机和理由。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职业培训不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普通中小学也没有这个能力;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8 13:23
**乌版:你不觉得这正是今天普通教育里存在的一个极大问题吗?
    要把所有学生往一条“升学”之路上赶,跟不上也得上。
    这种条件下,现行高考方式还改得了吗?
    其实,中国现在并不缺乏搞理论的人才,中国所缺乏的是高级的技术人才。
YS兄:
  我认为,中国不仅缺高级技术人才,也缺有一定知识的技术工人,更确切地说,中国缺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普通劳动者。但这不应该看成是普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应该看成是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更确切地说,它是社会问题,是民族文化问题。因为把所有学生往升学路上赶的,不仅仅是学校,更主要的是家长。
  也许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问题,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却是不同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
    乌版:看来找到问题的核心了。
    为什么中国的普通教育就不能也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有一定知识的技术工人为目标呢?不这样,那就只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了。
    这正是中国普通教育里存在的关键问题。
让差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歧视,即认为体力劳动者在智力上“先天”地处于更低的等级。
让差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歧视,即认为体力劳动者在智力上“先天”地处于更低的等级。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1-8 20:33 编辑
让差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歧视,即认为体力劳动者在智力上“先天”地处于更低的等级。
扶桑 发表于 2010-1-8 20:22
**
    这话是绝对正确的,在道义上也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不过,抱歉,只能认为是一句空话。
    到了高中,差生已经无法听懂课程的内容了,你不分流,让这些学生做什么呢?上课睡觉已经是对教师和同学的最大恩赐了,捣蛋是经常的、不足为奇的。
    那么,你为什么不能让他分流,学一些对他们人生有益的东西呢?
    事实上,今日中国,真正懂技术的工人,工资绝不比那些本科生而又无专才的学生少。这算什么歧视呢?
    这又回到平等了,难道只有六百万大学生人人读北大、清华才是体现了真正的平等吗?
    再读一遍,说得似乎刻薄了些,不过,请理解俺的真意。抱歉了。

    刚看了部关于空军的片子,联想到飞行员与地勤人员的关系,你说,二种工作中,你能认为那是“高人一等”的呢?事实上,高明的地勤人员的作用,一点也不小于飞行员。
为什么中国的普通教育就不能也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有一定知识的技术工人为目标呢?

与YS老同问。



技术工人的收入还可以,但是其它方面呢?
欧洲那些职业教育发达,技术工人力量强大的的地方某种主义受到的抵制也很大,比如瑞典技术工人的政治态度就比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激进(Korpi:Working Class in Welfare Capitalism)。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1-8 21:06 编辑

哎,我来说说吧
事实绝没那么简单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美国,哪些工作最好。
最不好的,就是那些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工人了,比如说电焊工,钻井工,收入只比低保高一点,收入是最高的,还是软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精算师等等
去看看那些电脑学校,有几个学生是成材的,有几个是高薪的,也许是真有,但一定是极少数。这些学校的学生,没有好的师资,只会一些操作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工作如果大家都有达到一定水平,就没有竞争力,就不可能有高薪。
所谓的技术工人高薪,那也是因为能干这活的人少,如果能干的多了,收入一定不会高。
比如有些高级的技术工人,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拿高工资也是应当的。比如说什么精密数控机床的工人,那人家不仅要懂英语,看懂说明书,还要会编程,搞得好,可能还要懂得一系列机械电子原理等等,人家可不是普通的技术工人。
决定一个人收入的,最重要的还是这个人的能力,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接触过一些名校的学生,可以这么说,这其中的优秀学生,他们和社会上普通程序员的水平差别是非常大的,他们虽未出校门,但是水平比那种平庸的在社会上混N年的经验丰富的程序员,要强出很多,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事实上现在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出来工作,工资又能有多少?
    物(人)总是以稀为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