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是小事,对中国是大事——要的就是这种“反馈”效果。

比如,交大校友的饮水思源故事~~谁在乎?
如果把他的行为跟爱国情感扯在一起似乎远了一点.但是从普通人的情感来说,假如父母亲人辛辛苦苦养了他十多年,由于能力有限未能给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后来遇到一个赏识他的人,给他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他不但把养育自己 ...
黄馨 发表于 2010-1-14 09:34
就你点看法比较聪明,但你仅仅说对了“事实的一半”,还有一半的事实是:耶鲁大学作为被“反哺”受益的一方(和养父母相比是“教父”),不见得会将捐款用来改善学校的公共资源(有利全校师生),更多的倾向是小范围内循环投入到对待个别生的资助和奖励上,以争取未来更多的校友捐款的回报机会!

所以,善有善报,永远是少数人的利益循环圈,被疏忽的则是多数人的公共权益。

就俺所知,美国许多大学的公共资源还比不上中国,甚至比你想象中的要差多了(比如说,公共阅览室的座位数,图书馆的复本率等等。)
能否说明一下比发。有数据更好。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5 09:54
美国大学原版教科书价格大约在百元美刀,不算便宜。所以,中国留学生除了国内买影印本之外,就只能靠学校的公共资源——图书馆或阅览室的藏书(复本)。

但是,美国许多大学的这种公共资源却是意外的“短缺”——借书卡外借2本书,或阅览室内借书2本4小时的限制。

同比国内大学,借书卡外借5本,阅览室有开架的便利。教科书的复本藏量不少。

个人以为,这不是美国大学对待公共资源“保守”的环保心态,而是稀缺或不予重视,让不少中国留学生为之烦恼~~~
20# kemingqian

老K怎么不为穷学生(海外“杨元元”)的困顿而敏感了?

“教科书、阅览室的桌位”等项“学校公共资源”难道不关乎学生的学习利益么?

要知道,俺们在国内读大学时,可以霸占的教科书与参考书,有多么的充沛啊。

说句实话,出国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期待“信息与资源”的丰富性。
至于图书设施,美国与中国的差距恰好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差距。
李大兴 发表于 2010-1-17 03:50
大兴和老K难道忘本了?中国仍然是第三世界啊,如果学校的图书不能充分为学生所用,岂不是损人不利己嘛!

另外,不知道大兴对国内高校这么反感干吗?大学生以自主学习为重,大学的实用价值正是致力于为学生准备一块敲响社会大门的敲门砖~~~
55# shen

你也真会添油加醋的说。人家就是一个炒作眼球的广告。张不仅在耶鲁就学,而且开公司也用的是耶鲁隔壁马路的名字,在网站倒霉的时候,张还在耶鲁基金组织内打工,感恩感德的说。
59# shen

呵呵,又工科生了吧,不统计数据的说话,怎么能一网打尽燕谈的帽子呢?

个别人的刻薄话,也无非是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已。
嗯,天边外的确是个聪明人。不过过于调皮时就是例外了。
偶平时不爱在论坛上说话,偶尔说说也纯属调侃。
其实中国未来的希望,肯定在80,90年代出生人身上,60,70年代的人,是没希望了
shen 发表于 2010-1-20 17:39
此论不通啊。没有源头之水,如何寻找未来归宿?希望似乎还在60、70代人身上,承上启下,才是王道。

当然,没有希望的则是50代之前的官僚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