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中国网友褒贬张磊的耶鲁捐款行动

记者:陈苏

中国商人张磊向美国母校耶鲁大学捐款近900万美元的消息经媒体曝光后立即在中国引发轰动效应。中国网民展开人肉搜索,形成支持与反对的对立阵营。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日前宣布,2002年毕业生张磊承诺向耶鲁大学捐赠888万8888美元。

这一宣布立即在中国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网民展开人肉搜索。现在从事金融管理工作的张磊是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生,后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商学硕士学位。他在海归后于2005年成立高瓴资金管理公司,目前的资金管理金额已达25亿美元。

*愤怒*

张磊作为一名成功商人向美国母校的捐款行动在中国成为一起极具争议的事件,引起相当部分网民的指责和不理解。有些网民愤怒声讨张磊不爱国,“赚中国的钱捐给别的国家”,“不是中国人”,责问他为什么不捐钱给中国的希望工程或贫困地区的学校。网上跟帖中甚至出现“卖国贼、败类、垃圾、牲口”等谩骂字眼。

不过也有网民支持张磊捐款行动,认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张磊为“改变了我的一生”的耶鲁管理学院捐出了迄今为止该校毕业生向母校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中国一些网友说,张磊的钱“一不偷、二不抢,自己挣的自己捐”,无可厚非。网络作家昝爱宗持相同立场,他说,只要张磊的捐赠合法真诚,就不要做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解读。他说:“网友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事情,不要动不动就民族主义,动不动就炎黄子孙,不要有这样一种狭隘的爱国观念。”

*信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说,张磊捐款给耶鲁大学这样一个美国常青藤大学,而没有捐给中国的某所大学,说明张磊认为耶鲁值得信任,不会把他的捐款胡乱花掉,也不会搞学术腐败。

昝爱宗也认为,中国网民以其盯住张磊给耶鲁大学的捐款,不如盯住每年9千亿人民币的“三公”开支,也就是每年花费中国纳税人巨资的官员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和公车开支。

作为张磊的中国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教授,周孝正说,人大毕业生还没有什么人给母校捐款。他并没有责备包括张磊在内的人大毕业生不懂回报,而是表示人大“不差钱”。他说,人大是公办大学,国家拨经费,不像美国的耶鲁、哈佛等是私立大学,对校友的捐款有很大依赖性。

*反省*

有网民说,张磊的捐款行动值得中国教育界反省。中国高校的现状让人担心并怀疑捐款的实质效应,到底有多少捐款能够用在教育事业本身?

还有网民认为,张磊向耶鲁捐款是对中国教育体制“无声的抗议”。一位自称也是人大校友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表文章说,张磊向耶鲁的捐款是一个悲剧,“标志着中国教育的全面失败”。

*理解*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互联网上的跟帖被媒体广泛引用。这位正在美国读书的学生说,他完全理解张磊的捐款行动,如果他有钱,也会捐给正在就读的美国大学。他说:“在这儿,你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关心,真正的最新知识和许多真正的技术。”他认为,中国的大学校园里新大楼密布,收费高,但青年人没能在那里获得应该得到的尊重、关心、知识、技术。

中国媒体报导了张磊本人的回应。他说,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他的一生,在那里他不仅学到金融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他在耶鲁的学习工作经历对他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 美国之音
凡事和爱国扯在一起,总有人头脑发胀。
张磊也是个聪明人,他愿意捐钱给耶鲁定有他的思考。在我看来,他能捐这么多钱给耶鲁,就和郎平能当上美国女排教练一样,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13楼的观点,我有点不同意。过去的学徒对于带自己出道的师傅是很尊敬的。张磊捐钱给耶鲁,就像学徒孝敬师傅一样,无可非议。师傅拿了钱,可能会教出更多的好徒弟。
就你点看法比较聪明,但你仅仅说对了“事实的一半”,还有一半的事实是:耶鲁大学作为被“反哺”受益的一方(和养父母相比是“教父”),不见得会将捐款用来改善学校的公共资源(有利全校师生),更多的倾向是小范围内循环投入到对待个别生的资助和奖励上,以争取未来更多的校友捐款的回报机会!

所以, ,永远是少数人的利益循环圈,被疏忽的则是多数人的公共权益。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1-14 18:16
看来你是认为张磊有机会去耶鲁学习,然后经商,回中国事业成功后捐款,是属于“少数人利益循环圈里的善有善报”了。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1-17 03:51 编辑
就俺所知,美国许多大学的公共资源还比不上中国,甚至比你想象中的要差多了(比如说,公共阅览室的座位数,图书馆的复本率等等。)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1-14 18:16
能否说明一下比法。有数据更好。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1-17 03:57 编辑

1.一般来讲在美国大学里允许借书多少是和学年有关。

2.教科书一般不外借,图书馆也不多收藏。

3.教科书是比较贵,但你用完以后可以卖回给书店,书店则打折再卖给新学生,一来一去,100美元的教科书实际花费可能只要20美元。

从19楼是得不出“美国许多大学的公共资源还比不上中国,甚至比你想象中的要差多了(比如说,公共阅览室的座位数,图书馆的复本率等等。)”的结论的。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1-17 04:17 编辑
20# kemingqian  
要知道,俺们在国内读大学时,可以霸占的教科书与参考书,有多么的充沛啊。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1-15 23:38
老天是哪个大学的?

大学图书馆花钱买大堆的教科书,不值得。
22# 黄馨

张磊这钱捐的,侮辱了所有非重点学校的教师。
钱兄对基础不大看重哦,如果这个学生是烂泥,恐怕再好的师傅也难以把他扶上壁?
黄馨 发表于 2010-1-16 10:39
这句话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和主贴无关,但对教师来讲很重要:有烂泥学生吗?
来燕谈疗伤来着?真名那边你的小说连载还没完呢。
黄馨 发表于 2010-1-16 22:55
天边外写小说受伤了?
几年前海尔在美国南卡开来一个厂,就在我公司分厂对面。过几天我出差时一定争取同他们的老板见见面,告诉他这个厂不能开在美国。 国内还有那么多贫困地区需要企业资助,有了钱应该把厂子开到那里去才是。不能吃里扒外。
这句话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和主贴无关,但对教师来讲很重要:有烂泥学生吗?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7 04:29

怎么没有呢?
你言下之意还是那个老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黄馨 发表于 2010-1-17 10:47
“烂学生”,估计是指那些所谓不听话、教师再努力也教不成材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当然有。

换一个角度,在许多地方学生高中毕业后(18岁)就会成为那个国家的选民,这和他们在学校的成绩、是烂学生或好学生无关。教育,除了我们常见的知识上的传承创新以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将来国家的主人,或选民。从这个观点出发,学生无“烂”“好”之分。

我们用学习成绩、重点非重点学校等等来归类学生是因为我们不需要教育的这个目标。如果教师意识到他面对的学生都是将来国家主人的话,那么“烂”“好”就不存在了。

很对不起发这种大论。这倒真是看了回帖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