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起劲时没了。楼主快续,急等!
爱看,楼主娓娓道来惹得我天天等续集。
多灾多难的年代。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0-2-5 14:30 编辑

“横竖横”上海话发音有些像“往似往”,就是现在北京人常说的“爱谁谁”的意思。
命运多踹啊。医生的回忆录写到这些事进度明显比前几篇慢了,往事不堪回首。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0-2-8 11:20 编辑

我特别喜欢看像陈医生写的回忆录这类文章,只是希望陈医生加快写作进度哦。
“赤脚医生”可能是文革期间所有荒诞事物中最具积极意义的全国性举措。投入少有时效的新生事物,七十年代中期联合国卫生组织曾来华考察并准备向非洲等不发达地区推广。改革开方后“赤脚医生”都去种自家责任田了,一段时间内农村医疗是倒退的。
我们在内蒙插队,公社卫生院只有一名医生内外科兼治,后因屡次在手术期间用麻药麻醉女患者后奸污直至发生命案被枪毙。我们村有个兽医负责相邻数村,村里人有病也会找他“扎鼓”,当然拿的药也都是兽用级别的。
我插队的内蒙医生数量可比江西差多了,我们公社卫生院一共就两人,其中一个长期不上班。哪像陈医生他们中西医生、护士和药房都有。
我当年没得什么病真是造化。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0-2-13 16:17 编辑

那时回上海探亲的人或出差去上海的都得当采购员,离开时又像驴子,大包包好几个驮回去.
医生惜字如金。
陈医生这次写的多些了,他所遇社会现象和我们插队时相近。不过内蒙的大队干部没那么跋扈,对我们知青还是蛮照顾的。
真想吃那泥鳅胎椒。
那时候人太穷。
樟木面?如是整张的到现在可值些银子了。
听诊器、方向盘......那时你们都是人家巴结的对象呢。
沙发
感慨,陈医生曲线救国最终回到上海,其中的曲折困难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老三届比你们还惨,君可见当今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大多数是你们这一代的,那些院士博导也以你们这代居多。再看我们老三届的除了少数太子党在台上,搞社会科学的有一些但少成大器者,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几乎找不到我们这一代,反之我们中的大多数十年前就下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