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帖一定不能错过,果然好看。只是画中的农村姑娘为何总是那么天真稚气,而且着装如此大一统?
楼上这位先生的回帖也好看,可惜ID实在难看,为啥为啥为啥?
回杨林:
你可以说我是来打酱油的,低估我的年龄就不是我的错了。就以《姐妹们》为例,衣服非蓝即红,蓝都是天蓝,红大致是水红,姑姑妹妹小囝全是娃娃脸,细蛾眉吊梢眼,粉脸红腮,都跟戴着面具似的,大家一字排开,其中一位造型尤其古怪,就差一只缺了口的水罐啦,是摆拍还是在表演?我见到的农村姑娘,表情有好奇的害羞的娇憨的麻木的,圆脸长脸扁冬瓜脸,反正,我觉得,参差多态才真实,整齐划一有点怪。
参差多态产生美的观点我同意,可我要引申一点,这是美的一个前提,并不是美的本身。同样,一切美都是有秩序感的,但秩序本身也不是美。这就产生了问题,美是什么,有一万多种说法,我不想再增加一种说了等于没说的说法。既然美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理性就派上了用场。不说杨明义的画,说说话剧与京剧的比较,单说布景和服装、脸谱,一个是恨不得把生活场景拷贝到舞台上,一个是绝对不能与实际生活有一点重复之处,目的是什么呢,又都是要表现生活或对生活的想法,与真实的生活没有关系,是两码事。我觉得你说的那种场景接近话剧,适合油画表现,由有话剧观念的画家来画更好。杨明义的这种形式就其完善的程度来说,是一种介乎昆曲京剧带有程式化的东西,这可能是它的价值,也同时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至于又会引出话剧、京剧的多样性,甚至先锋话剧,现代京剧,不是此话题的探讨范围。
杨林 发表于 2010-2-19 08:02
我是说,“参差多态才真实。” 经水色提醒,程式化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的程式化才是好的。 经杨明义的提炼,人物基本都是低眉顺目,那种缺少生命力的天真和顺从,有多少欣赏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