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魏碑更多点温和沉静之意。

魏碑是石头属性,他的有点木头属性。
151# ironland
同意阿铁的观点,这个木是正在生长的树木,因此过段时间会发出新枝,开出花朵,结出果实。
打坐和冥想对提高技术有没有帮助?

这些字让人觉得作者心绪超沉静,集中。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4-22 18:19 编辑
打坐和冥想对提高技术有没有帮助?

这些字让人觉得作者心绪超沉静,集中。
ironland 发表于 2010-4-22 12:05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我没尝试过。不过我认为心绪的沉静,精力的集中主要取决于性格,先天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训练占比很小,但这个很小的占比,却需要很大的付出。就像体能素质很好的人,再经过异常刻苦的训练,才会成为超高的运动员。这似乎在哪个领域都一样。美国NBA我知道有两个人练习打坐,懂得禅学思想,一个是现在的湖人队教练菲尔 杰克逊,另一个是当年的天钩贾巴尔(贾巴尔练瑜伽)。结果倒是很清楚,这两个人的心理素质都是超好的。技术吗,NBA历史上技术最全面的中锋贾巴尔大概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他可以用脚摸到篮框。

这个事我个人也有一点体会,不是打坐,而是睡觉。睡觉前,或者刚睡醒,有时会冒出自以为不错的想法,赶快记下来。事后看大部分是废话,偶尔也有管用的。可你要是懒那么一下,就糟了,你丢掉的或记不起来的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主意,当然,你是永远不会想起来的。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0-4-22 23:45 编辑
打坐和冥想对提高技术有没有帮助?

这些字让人觉得作者心绪超沉静,集中。
ironland 发表于 2010-4-22 12:05
我觉得能。一般说来艺术有两种,一种导向宣泄,一种导向宁静。
可我觉得实际上,这两种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我在朋克和重金属里也听见了秩序和宁静
在巴赫里也听见了明显的疯狂
那个平衡的方式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平衡点位置不同罢了。

艺术中的沉静与宣泄就像人的呼吸
呼气导向宁静,吸气导向生命活力
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一个良好的 呼气
一个同等质量的吸气不需要努力 那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我在朋克和重金属里也听见了秩序和宁静
在巴赫里也听见了明显的疯狂

关于艺术,按不同的方式或角度可以进行种种划分,水色的划分是对现代艺术家的一种基本界定,或者就是一种检验标准。舍此,很难说是艺术家。遗憾的是,无数号称艺术家的人,从作品中既看不到内心有什么情绪,也看不到有什么思想寄托,有的只是对世俗、金钱、愚昧的迎合,要么就是以模仿抄袭为能事,美其名曰继承,似乎他不继承传统就消亡了。

呼吸的比喻很有新意,我情不自禁地呼来吸去,好一阵体验。
打坐的法门万千。通常来说,有助于集中意念,比如数息,然后到达一种先天状态,持守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所见所感的境界就不一样了。
主要是发于性灵。
是否能提高技术?我想,跟这个是关系不大的。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一个良好的 呼气
一个同等质量的吸气不需要努力 那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 "

就是这一句不好理解.
吸气这个动作是自然,但前提是得保持这个通道是无阻的,不然,还是要努力努力的。

卡夫卡老大说“我们得保持窥视孔是清洁的”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用水色的方法尝试一下~~
楼主,该更新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期待下文。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4-27 06:20 编辑

(十一)   
    话说清乾嘉年间阮元、包世臣为首的一帮文人,在小学考据走入死胡同之后,开始寻找新的刺激,当然正确说法是拓宽金石学研究的领域。一直到光绪、民国时期,大量文人津津乐道于金石学,书斋摩挲不能尽兴,便不辞辛苦跋山涉水跑到穷乡僻野访碑问碣,使得帖学书法的一统天下彻底土崩瓦解,这一场无关国计民生的文字复辟活动持续了一百多年。通常认为与逃避现实有关,这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论调,其荒唐程度可与把海马拉到生产队饲养棚吃草相比。其实乾嘉时期另有一位比阮元更早一点的邓石如,是真正改变了汉字书法发展走向的奇人,因为他是个实践家,江湖游侠,动手以作品说话,身份不在文人序列,正史对他有所忽视。虽然罗嗦也没办法,要把民国书法说清楚,也就是为什么毛笔字突变成斧斫刀削棱角全现的样子,完全不同于晋代二王建立,唐代君臣完善的温婉帖学模式,只能从邓石如说起。好在邓石如是个传奇人物,尽管民间,事迹还是留下不少。此公出身贫寒,仅在九岁时读过一年书,也就是连小学文凭也没有,之后靠砍柴、卖大饼为生,典型的自学成才青年。他的父亲是个乡村民办教师(教私塾),却连自己儿子上学都供不起,可是好儿郎志高干云,像是中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流毒一样,哪个好学呀,简直就是嗜书成癖如上网瘾,后来果然成才,还被人举荐给户部尚书曹文埴领到北京展览了一番,他很有个性地骑着毛驴戴个斗笠尾随官方大部队来到北京。到北京后自然要向有关方面负责人汇报创作成果,但官方权威的反应有分歧,意见不统一,具体就是刘墉说好,翁方纲说差,邓石如很有风度地说:“好好,既然你不懂,你就三七二十八吧,我不与你计较。”最后看穿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一样,白白,还是回到安徽怀宁老家过穷日子。回家后他写了一副对联,刻成抱柱挂在“碧山书屋”大厅两侧:
          沧海日、赤城霞、峨媚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他的自挽联写的也挺洒脱:
     长七尺大身躯,享不得利禄,享不得功名,徒抱那断简残编,有何味也?
   这一块臭皮囊,要什么衣裳,要什么棺椁,不如投荒郊野草,岂不快哉。
虽然他不主张风水轮回,但百年之后坟头还是冒出了缕缕青烟,他的后代在这股读书风气的熏陶之下出了几个大人物,五世孙邓以蛰是近现代美学家,邓以蛰之子邓稼先是两弹之父,就是这个邓稼先,从此让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国主义对我们强大的国防力量不敢小觑,甚至天天处于心惊胆战之中。猜猜这个身材高大美髯齐胸,一生喜欢写字、技击、养鹤,不服正统热衷叛逆的邓老爷子在天之灵作何感想?

    邓石如是魏晋之后把书法由贵族还给庶民,由宫廷转到民间,由学问变成艺术的巨擘刽子手。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刀锋转化成了笔锋,又把笔锋转化成了刀锋,这种闲闲转换如行云流水,刀笔互换之间完全不见作案痕迹,令人折服之余遂生向往之野心。石头上的阴刻线条,当年是怎么用笔阳写上去的?带着这一没有答案的问题,邓石如没有像他的前辈们简单从表面形式着眼,甚至用把毛笔剪齐烧秃的极端做法,试图把碑的味道体现出来。邓石如从内部解决问题,工具上简直就是一种有意挑战高难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用长峰羊毫,可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必须用羊毫的丰富变化和含墨量大的特点,才可以实现书写的两极转化。刻的意义终于转化成了写的事实,白的变成了黑的,石头搬到了纸上,张飞变成了美人,乞丐成了皇帝,青蛙实现了王子梦,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后面接着就是包世臣、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这一路强大的豪华阵容,实现了书法史的颠覆性革命,想不颠覆都不可能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好像看武侠小说。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4-26 17:10 编辑

北魏龙门造像记(龙门二十品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三天没干活,记小过一次。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4-30 10:13 编辑

(十二)  
    邓石如书法和篆刻两方面的成就都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像每一个历史流变转折中的开创人物一样,他创作上的成就不完全体现在自身上,与他隔代的吴熙载在篆书、篆刻上完善了他的体系,再晚的赵之谦全面丰富发展了他的整个书法体系,并再度提升了他的篆刻艺术高度。真正成熟的艺术成就出现在吴昌硕、齐白石身上,当然最后还有徐生翁、陶博吾等人的精彩谢幕。看看,说着说着似乎就没有主角什么事了。正是这样,事情的确就是如此不和谐。

    李叔同学习书法只是在这个环境里进行,但他并没有进入这个沿革清晰的体系当中。不错,他十几岁就开始写篆习碑,那只是风气使然,由于出身门第和志趣的广泛,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书法家的坐标体系中,他是一个学什么像什么的人,出家之前短短三十八年的人生,认真做过并卓有成就的事情太多了,那个时代旧文化应知应会的东西他都悉数掌握,新文化的东西不仅仅是学习,还担负起传播启蒙的重任。先说他作为俗人的一面,他二十岁就结婚,心平气和的接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人姓俞,生了两个孩子。接着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乡试),并且都是以高考移民的身份,不在出生地天津,冒籍在浙江平湖与河南 ,不知为什么。二十五岁去了上海,与柳亚子等几个人成立了有名的“城南文社”。戊戌变法失败,他刻了一方印章“南海康梁是吾师”。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他写了一首《满江红》:“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聚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幕,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环绕。魂魄化成精卫鸟,雪花溅成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还有一首词道出内心的矛盾彷徨:“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显然是在上海期间的内心独白,既有对现实的灰心丧气,又透露了以后出家的一点消息。二十五岁时,李叔同去了日本,进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很快就学的很像回事,也许艺术对他来说就没有什么难事。多余的精力便投入到音乐方面,不仅学会了键盘乐器和作曲知识,还理论结合实践独立创编《音乐小杂志》,还写了不少爱国歌曲编成一本《国学歌唱集》。另外,还组织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上演大型话剧《茶花女》,并担纲主演女一号,培养出了像欧阳予倩这样的重要戏剧人才。三十一岁时李叔同毕业回国,还带回了一位日本夫人,到现在也没人知道她确切的名字,也没人知道他们有无子女。

    回国后的李叔同先是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担任图案设计教员,两年后的1913年到上海,应邀在刚创办的《太平洋报》担任副刊《画报》主编。大概半年后报纸停刊,又应经亨颐之邀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图画、音乐教员。1915年又应南京高等师范之邀兼任该校图画、音乐教员,马不停蹄穿梭于宁、杭两地。
    嗨,终于要说说这个时期李叔同的书法了。我不得不说这一时期李叔同的书法乏善可陈,原因大概是精力太分散的缘故。虽然他一直用毛笔写字,但他对书法的关注不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方面,尽管他的天分超群,也仅仅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服务于刊头、广告设计,顺便说一下,李叔同在中国是最早的广告设计师,在他之前报纸广告只有文字没有图画。
天赋,天赋!嫉妒有艺术天赋的家伙们,严重的嫉妒!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4-30 10:47 编辑

粮店后街李善人一家


李叔同自画像,深受修拉的影响


从帽子看像是演茶花女的道具


静物写生


水彩风景写生


油画写生


油画写生


炭笔素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一时想起奥沙利文久立电视机前的那段,这人真的值得她那样去做,真一个很惹人嫉妒的家伙啊!
楼主哎,后面写得明显慢了,俺们等得很着急~~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茶花女那张。。。。。英气堪比剑气,也能逼人三舍。。。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170# 杜雅萍
楼主这两天俗务缠身,抓紧补课。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5-5 17:17 编辑

(十三)
    我想把李叔同的书法分两个阶段来说:一是出家前;一是出家后。出家前后当然有一个过度期,这个过度期会说明李叔同是怎样变成弘一的。李叔同少年时代学习书法师从的是天津的名家赵元礼、唐静岩,两人分别工唐楷与篆隶,入门没走什么弯路,成就很快超过了老师,但这仅仅就是一个基础或开端。李叔同是做一切事情都非常认真的人,一事既始往往先设计程序,然后按部就班的进行。写字是他一生的事,当然要认真进行方法路径的设计,出家后的1937年他曾经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为院中的书法青年做过一次关于写字方法的演讲,把他的习字体会为大家讲了一遍。非常实在、非常容易做到:一、写字要天天练习,但每天重复一种字体是不对的,起码要篆、大楷、中楷、小楷同时写。二、习字要从篆书学起,这样可以知道文字的源流,再写隶书、楷书、行书就不会写错字。三、各种字体都要学习,一切碑帖都要读,至少要浏览一下。由博而约,才可专写一体。四,工具方面:用笔无需限制哪一种(羊毫、狼毫、兔毫……等),但不可用小笔写大字,宁可大笔写小字;纸要用粗一点的,不要用光滑的。五、采用九宫格,每个字都有规矩绳墨可守。因为线有中心点,初学时注意点线位置,则写起来自然适中,很“落位”了。六、写字要上下左右都关照,不能只管一个字,整体章法很重要。一幅字得分: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

    这次演讲老和尚并不情愿,因为他看到一手创办三年之久的养正院正在破败,情绪非常悲观,昔日遍布大殿、两廊栏杆上欣欣向荣的“一品红”已遍寻不见,仿佛预示着佛教养正院命运将尽。这种情况下,这里的出家人还要叫他讲写字,他感到非常不对。因此弘一上来先由花草的衰败说到养正院正在衰败,也许下次来就看不到养正院的招牌了。言外之意是谴责这些学生不务正业,只是不知道他们听出来了没有。最后他是这样总结的:“诸位或者要说,这是普通的的方法,假如要达到最高的境界,须如何呢?我没有办法在回答。曾记得法华经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别所能解’,我便借用这个句子,只改了一个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因为世间上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非思量分别所能解的。即以写字来说,也是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写得好的;同时要离开思量分别才可以鉴赏艺术,才能达到艺术的最上乘境界。记得古来有一位禅宗的大师,有一次人家请他上堂说法,当时台下的听众很多,他于登台后,默然坐了一会儿以后,即说:‘说法已毕’,便下堂了。所以今天就写字而论,讲到这里,我也只好说;‘谈写字已毕了’。”

    弘一的不满情绪还在继续,他接着说:“假如诸位用一张白纸,完全是白的,没有写上一个字,送给教你们写字的法师看,那么他一定说;‘善哉,善哉!写得好,写得好!’”这段话还是在挖苦这些学生的,法师显然是弘一自指,不知道听讲的有没有人脸红。最后他说:“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所以诸位若学佛法有一份的深入,那么字也会有一分的进步;能十分的去学佛法,写字也可以十分的进步。今天所说的,已经很够了。奉劝诸位以后要努力勤求佛法,深研佛法!”
前面比较务实,后面是务虚的部分,看似毫无关联,佛法与写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5-5 15:49 编辑

传说中的九宫格,其实就是九个田字格。




二十五岁写的


十九岁的字


1915年写的,三十六岁


三十七岁的字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5-5 16:00 编辑

出家前一年书法


出家前将藏品赠夏丏尊所题


出家前二日将大部分印章赠西泠印社,致社长叶为铭信札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5-5 17:18 编辑
前面比较务实,后面是务虚的部分,看似毫无关联,佛法与写字。。。。。。
杜雅萍 发表于 2010-5-5 15:16
前面务实的部分也是老生常谈,关键的东西就两个字“落位”,也就是每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落在适当的位置,怎样落在适当的位置就是大学问了,弘一根本不谈。也许是生气。创造性的行为古人已几乎穷尽,唐代以后都是在既有的书法成就中发掘,换个朝代就换一种翻旧帐炒冷饭的方式,深浅远近不同而已。

后面务虚的部分很有意思,不过现在看也不新鲜。我觉得弘一法师的这篇演讲始终不太愿多说写字的事,一开始就对这帮人有意见,讲书法竟然从院子中一品红的多少说起,他也真的有涵养,只是不知道那些笨蛋学生听到画外音了没有。

李叔同有些事情做得很有意思,只是他的学生(包括出家前、出家后)把他的一言一行过分正经化严肃化了,使他本来就瘦弱的身躯更加枯瘦。可惜只是写他的书法,否则会更多介绍点我对他的一些怪异行为的解读。
要看八卦,要看八卦,杨林兄多介绍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要看八卦,要看八卦,杨林兄多介绍点。
杜雅萍 发表于 2010-5-5 17:00
好啊,我要冒着挨扁的危险讲述我们确实至清至高的弘一大师了。
字和人分不开,对书法的兴趣和对人物的兴趣也分不开。
写啊,荡出去再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