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

本帖最后由 李旧苗 于 2010-3-29 14:29 编辑

昨晚接近9点钟,我从书店步行回家,手里拿了几本书,走在本市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上。突然,近旁一位外地妇女叫住了我,“大哥”,我侧转身去,看到她身边还站着一位比她年轻些许的小伙子,小伙子背上背着一个孩子,看不真切,似乎是个女孩。我以为他们想要问路,便停下了脚步。“我们不是坏人”,那位妇女嗫嚅着,“大哥,你能给我们小孩买点吃的吗?”
    遇上骗子了——这的的确确是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于是我扭头便走。等走了几步,我细细一想,不对呀,他们又没有问我要钱,不过是让我给他们的孩子买点吃的,能骗去我多少钱呢,也许是真遇到什么难处了吧,出门在外,带着个年幼的孩子,真是不容易。——下午,我儿子睡觉醒来,嚷嚷着肚子饿,我忙不迭跑出去帮他买葱煎馒头,那个和我儿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也许正饥饿着呢。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决定帮他们一把。我放慢脚步,暗自思忖着,等他们走上前来,再向我求助,我一定帮他们小孩买点吃的,这附近就有个肯德基店,我哪怕给她买个汉堡也行啊。
    果然,过不多久,他们就和我处在平行的位置上了。快向我开口吧,我期待着。但是,他们并没有再看我一眼,只是默默地从我身旁走了过去,也许我刚才的举动刺伤他们了吧,他们是一时落难了,但他们也有自尊。我有些尴尬,喉头发痒,想叫住他们,却又开不了口,我平素从不怯于与陌生人打交道,但在那一刻,我竟然拉不下面子。我快步越过他们,然后在一家店门前停下,装着打量商店里的物品,其实是在等他们,等着他们向我求助,但是,他们再次默默地从我身边走过,依旧没有开口。我想着,算了,他们这一路过去,肯定会遇上好心人的,我别管了,回家吧。
    回到家,梳洗完毕,坐在书房里,翻看着新买的书,脑海里却翻江倒海,怎么也平静不下来。那对外地男女,也许是看到我手里拿着书,觉得读书人心善,才鼓起勇气向我求助的,可我竟然无情地拒绝了他们,我的怜悯心呢,上哪里去了。我眼睛盯着文字,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那对外地男女无助的表情,那个和我儿子差不多大的小孩子,正饥饿着呢,正饥饿着呢,正饥饿着呢,我再也坐不住了,我要去帮助他们,哪怕是,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也好呀。10点多钟,我走出家门。
    我沿着遇见他们的那条街道,一直走到十字路口,没有见到他们的身影,于是我又返身往回走,回到最初遇见他们的那个地方,仍然不见他们的身影,我又第二次回转身来,再度走到十字路口,可惜,仍然找不到他们,我在想,他们一定是走远了吧,毕竟,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我站在十字路口,心底有些失落,有些怅茫。突然,我看到,路对面,正前方,远远的,似乎有一对男女在往前行走,女的,似乎还抱着一个小孩。是他们,我凭直觉,一定是他们,我一阵激动,也不管对面的红灯还有二十多秒,直接就闯了过去。我加快脚步,等到即将追上他们的时候,我却又一次犹疑了,我该怎么去跟他们答腔呢。我掏出了手机,边假装做着拨号码的样子,边从他们身边走过。
    “大哥”,那位年轻男子终于又向我开口了——也许他已经认不出我来,“麻烦打听个讯,去长途汽车站、新客站怎么走呀,我们走错路了。”哦,难怪他们走错路,长途汽车站在南边,新客站在北边,两站相距好多公里路程,外地人辨别不清楚两站的区别,以为是同一个站,在问路的时候,一会问长途站在哪,一会又问新客站在哪,而指路的人一会指南、一会指北,能不走错吗。我答道,“路远着呢,你们走过去很远的,不如打的过去吧”——其实我知道他们身上没钱,连肚子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怎么可能打的去呢,我这么说,实际上是给他们一个向我求助的由头。
    果然,那女的开口了,她说,“这位大哥,跟你商量个事情,可以吗,我们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你能不能给我们孩子买点吃的”,她把孩子放了下来,是个女孩子,小眼睛看着我,很可爱,虽然穿得有些破旧。我摸摸她的小脸,问那位妇女,“这是你的孩子吗,多大了”,“三周岁多了”,啊,和我儿子一般大小。那小女孩非常乖巧,两只小手抱住了我的大腿,仰起头来,盯着我看,仿佛对我充满了期望。我又问,“你们哪里的?”“我们是从安徽过来的,这是我的第二个女儿,唉,又是女儿,他爸爸不要她了”,我疑惑地看了那男的一眼,那妇女看出了我的疑惑,赶紧给我解释,“我是他**(这个称呼,方言味比较重,我没听清楚,大概是“姑姑”的意思吧,难怪那男的比她年轻)”,“我们来这里是找她爸爸的,她爸爸在这边打工,但没找到,我们落难了,身上的钱已经用光了”。那妇女有些哽咽。小伙子接着说,“已经和老家联系上了,老家来人接我们,明天到汽车站,让我们在那等着”,哦,我松了口气,大致情况已经了解了,看来,他们是遇到难处了,但问题还不算严重,只要明天和老家的人联系上,就可以安全返乡了。他们所急需的帮助也不大,让他们饱餐一顿即可。于是我问那妇女,“我给你们点钱吧,你看需要多少”,“哎呀,太感谢了,你看着给吧”,我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块钱,递给妇女,“赶紧去吃顿饭吧,然后,打个的去车站,路远,走过去太累了。”那个小伙子问我要电话号码,“等见到老家来的人,把钱还给你”,我摆摆手,“没事,我走了”。我走回家时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如释重负。
    回到家,我的心情一直是愉悦的,甚至还有些庆幸,幸好又遇见了他们,否则我一定会内疚的,恐怕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也没有去多想什么。凌晨时分,我从睡梦中惊醒,突然想起,我当时为什么不多给他们一百块钱,我如果多给他们一百块钱,他们便可以在车站附近找个小旅馆住下了,可以安稳舒适地睡上一觉,现在呢,他们会不会正露宿街头,大人辛苦一夜也就算了,可那小女孩,那个和我儿子一般大小的小女孩,她的小脸,会被夜半的寒风吹得通红,她会不会因此感冒,她如果生病了,没有钱,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我不敢再想下去,我的心一阵抽搐,我后悔不迭,我为什么就不肯再多给他们一百块钱呢,这一百块钱,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对他们而言,可是雪中送碳啊。整整一个上午,我坐在办公室里发呆,一直处在深深的自责之中,恰好,单位里又找了个由头,给每人发了一千块钱,我真是感到羞愧,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他们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我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我的愧歉,是再也没有机会去弥补了。码下上面这些文字,就当是给自己作个提醒吧,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帮人一把时,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去帮,尽量地去帮,不要再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了。
你一定面善,否则他们不会向你开口,事实证明他们有眼光。
写得很好,很真实,看了很感动。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墙!
一方面,骗子太多,且骗术日益精进,专门打劫好人的同情心,难免要多个心眼。
另一方面,穷人更多。
骗子最大的伤害对象,是真实且迫切需要帮助的穷人。
骗子太多,有时使行善变得很可笑。
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帮人一把时,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去帮,尽量地去帮,不要再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了。
——————————————————
轻易不敢出手啊,骗得太多了,俺们这里都有人骨灰盒扛出来跪街头骗了,我现在一般是
给街头唱歌卖艺的一些零钱,再难听再破的嗓子好歹是个劳动,再有是碰到求助的,尽量不给钱,就近买个面包方便面啥的给他,呵呵,有的还会挑牌子,说大哥我不吃统一的我吃康师傅的,或我要牛肉味的,好,听你的!
全文好象没关迅弟啥事,呵呵,这标题旧苗似意气用事了。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帮人一把时,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去帮,尽量地去帮,不要再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了。
===============
鼓掌!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一方面,骗子太多,且骗术日益精进,专门打劫好人的同情心,难免要多个心眼。
另一方面,穷人更多。
骗子最大的伤害对象,是真实且迫切需要帮助的穷人。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3-29 12:50
我想,我和迅弟之所以会去管闲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都是因为看到小女孩,而生出了恻隐之心,但据说,现在有很多骗子,是把孩子拐来作为行骗工具的,着实可恨。
碰到过类似的事,有的时候很难判断是否真需要帮助还是行骗。但真需要帮助者的确也不少,举手之劳,可为尽为。
全文好象没关迅弟啥事,呵呵,这标题旧苗似意气用事了。
酱香老范 发表于 2010-3-29 13:07
关的关的,请参阅《炎热的北京夏夜》一帖。不是意气用事,是有感而发,同样是出手助人,迅弟想法就比我简单得多,而我想得太复杂了,仅仅因为害怕受骗,差点置他人的困难以不顾。既然老范觉得标题不妥,那我就改一下吧。

今天心情不太好,总觉得有块石头压在心里。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3-29 15:22 编辑

旧苗真可爱。

管他骗不骗的,自己心安就好。别郁闷啦。

为了99个骗子而不帮助1个需要帮助的人,或者为了1个需要帮助的人而帮助99个骗子,都是合理选择。
骗子不会那么多吧?或者这么说:需要帮助的人不会那么少吧?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谁知道呢?毕竟这是片神奇的土地。
如果有更好的谋生方法,谁会放下尊严去乞讨呢?即使真的骗子,也不过讨点小钱糊口而已。比较起高居庙堂的贪官污吏对这个社会根本就谈不上危害。
更何况,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是真正需要帮助的。真心想帮人,管他骗不骗呢!
如果有更好的谋生方法,谁会放下尊严去乞讨呢?即使真的骗子,也不过讨点小钱糊口而已。比较起高居庙堂的贪官污吏对这个社会根本就谈不上危害。
更何况,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是真正需要帮助的。真心想帮人,管他骗不骗 ...
梅吟雪 发表于 2010-3-29 18:28
虽然我不觉得大部分人是真正需要帮助,但还是赞同楼上说法。
虽然我不觉得大部分人是真正需要帮助,但还是赞同楼上说法。
ironland 发表于 2010-3-29 20:46
谢谢!那些贫穷的来自最底层的人,绝大部分都很淳朴,有人性。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要求是那么微薄!比较起华屋高厦里脑满肠肥的家伙,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更可爱!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3-29 21:28 编辑

没觉得。

道德水准和财富并不成反比。“肉食者鄙”只是个虚构神话。

只是拥有的资源不同,为恶所造成的危害不一样罢了。开宝马的撞死人,开残疾车的把人撞半死。但就主观而言,坏的程度没什么差别。开残疾车的换成开宝马,也一样的120码闯红灯。

眼下臭名昭著的一线城管,有很多就是下岗工人转职的。
对这个问题的看待,一般出于个人经验吧。
确实道德水准和财富并不成反比。在正常的国家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成正比。
但中国的下岗工人不是最底层。
我了解熟悉的中国最底层的农民,其道德水准并不是最底。在这个荒漠般的社会上,他们的淳朴善良依然让人感动。
18# ironland
这话说的有魄力,顶一个。
回应一下,旧帖,这里有些朋友看过的,所以不另开帖.
《宁信其真》(老残油记)
报纸消息:卢森堡警员假扮电视记者,以采访为名,用藏在摄像机的武器袭击一名劫持人质的枪手,成功地解救出被劫持两天的25名儿童和3名教师。在当局和公众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却对卢森堡警方的这一做法予以谴责。该组织秘书长怀特称,记者在拍摄危险镜头时,向来是潜在的攻击目标,从此后,他们被罪犯攻击的风险更大了。怀特在声明中质问;“每年都有许多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暴力事件时牺牲,他们已经受到生命危险,为什么还要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艰难?”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怀特置20多名儿童的生命于不顾,斤斤计较记者的安危,似乎太看重“部门利益”了。但我认为,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的反应不但是正当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卢森堡警方的做法,不只对记者的个人安危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还滥用了外界对记者这一职业和身分的信任,更要不得的是,这种做法破坏了人们在处理纠纷时应当遵循的诚信原则。
对怀特的责难,卢森堡警方辩称,他们的做法减少了人质受害的风险,枪手要求上电视,“为警方提供了一个攻击的机会”,警方不应放过这一难得的机会。卢森堡警方在这样的场合,讲的是“兵不厌诈”,而且果真马到成功。但他们却忘记了,即便是在兵戎相见,你死我活的场合,也还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不杀降兵等古今相通的沙场“游戏规则”,在现代国际公约中,也有不得攻击红十字会救护人员和战地采访记者的相关条款。我想,杀红了眼的双方,短兵相接、血肉横飞之余,还不忘搞出这类书生气十足的“游戏规则”,是因为制定和遵守这些规则,从长远来看,对双方都有好处。而要使这些规则得到实施,双方都必须讲求基本的诚信,不得破坏和滥用那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否则,对于假冒信使或白衣天使的剌客,对于诈降的官兵,人家要“杀无赦”,还真无话可说。而卢森堡警方这一回,扮演的正是假冒记者的剌客,他们之所以能得手,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高明,只不过是因为那位枪手的轻信,或者说是枪手对记者这一职业的信任。罪犯被制服了,人质获救了,警方获胜了,然而,这种不守诚信的胜利,终算不上完胜。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我衷心希望警方不要将这样的胜利作为经典案例,向同行炫耀,我也希望歹徒们不要以此为鉴,日后作案时,对恪尽职守的记者、医生等特殊对象疑心重重,轻易动杀机。毕竟,“盗亦有道”,大家都讲点规矩,事情总是可以商量的。
在这起人质案中,警方是出于救人的动机,利用了歹徒的轻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见得更多的是利用他人的轻信和善心来营私。与卢森堡警方相比,这样的行径就更加显得师出无名了。在这方面,当年苏联军队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闪电式占领”,便是一个恶例。
1968年8月20日深夜,一架苏联客机因“机械故障”,要求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机场紧急降落。尽管当时如火如荼的“布拉克之春”运动使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的关系紧张,但布拉格人“桥归桥,路归路”,还是毫不犹豫地同意苏联客机降落。怎料这客机竟是一匹“特洛伊木马”,肚子里藏的是全副武装的突击队员。飞机一降落,突击队员迅速占领了指挥塔,几分钟后,载着苏军坦克和士兵的运输机源源降落。布拉格人一觉醒来,已处于入侵者的铁蹄之下。对于苏联的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当时“华约”以外的国家同声谴责,认为是对国际基本准则的公然践踏。其实除了国际准则,苏军坦克碾碎的还有人际关系准则,这种利用常人的善心、善行来作恶的做法,伤害的是人们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美德的自信。我认为,从长远计,这种行为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甚至更甚于侵略行为本身。
这类犯规行为,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如媒体便时有假冒老弱病残或身陷不幸者行骗的报道。照说,谎称“机械故障”也好,假装不幸者也好,手法都称不得高明,这样的馊主意,居然能屡屡验效,似乎不合情理,但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在这样的场合,双方不是在斗智,而是在比德,守德的一方,易处下风。善良的人总是那么容易上当受骗,看似是人性的弱点,是社会的不幸,其实恰是人性的优点,是人类社会之大幸。“人之初,性本善”,对弱者的求助援之以手,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是人的天性。尽管都知道会有人利用了这点来营私舞弊,但人们遇到这样的诉求时,还是应当本着诚信原则,宁信其真,不疑其诈。因为道德的律条是先于和高于个人经验的,用康德的话来说,它是一种“先天绝对命令”,不论在何种情境下,人们除了服从,别无选择。试想,如果人们真的“吃一堑,长一智”,有了布拉格机场的教训,日后对任何空难或海难求援信号都将信将疑,犹豫不决,那才真是人类之大不幸呢。基于同一道理,我对一些媒体津津乐道的骗取爱心的行骗案报道,也一直颇有微词,认为这样的报道客观上是在散布猜疑的种子。这样的事情披露多了,也许真的可以降低行骗者的成功率,但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善心、善行更为稀缺,实在是得不偿失。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了自幼便耳熟能详的“狼来了”的寓言,觉得那位葬身狼腹的顽童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进而又觉得这一寓言除了告诫儿童不要说谎之外,对于成人还有另一层劝诫的寓意,即对于弱者的呼救,应当本着宁信其真,不疑其诈的原则,每每全力相助,不然,便会铸成大错,如同寓言中的大人们,为自己的一次犹豫负疚终生——虽然寓言并未提到大人的负疚,但读者对这一点,完全有理由“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上周四遇到类似的事情,同行的大姐质问带小孩的女人,孩子是你的吗?小心我报警。那女人悻悻地走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落难的多,骗子多,但是总不能因噎废食,废了人世间的良知。
多年前在北京灯市口也遇到类似情形,我就带母女三人到个东北店子请她们吃饭---母亲和大女儿是原吉林棉纺工厂的。她们没要钱,我也不会给,看着两天没吃什么的小女孩狼吞虎咽的吃,铁汉也心酸。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我最后一次遇见真讨饭的是1995年,当时我和太太一起去云南旅游。到昆明后的第一顿早饭我们特意到街上一家有很多本地人吃饭的早点店,为了尝些特色食品我们点的多了些。我们用餐时见到在北京几乎见不到的讨剩饭吃的小孩,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女孩在我们快吃完的时候问剩下的半笼包子还要吗,我们让她拿去吃。没想到她转身对不远处一个比她高出半头的男孩说:“你先吃吧,我比你好要些。”这话让我太太的眼圈红了,我们又特意要了一笼留给他们。
这之后我还再没碰到过真要饭的,碰到的都是要钱的。有过两次碰到抱着孩子在晚上要的,我都是拿10元给他们并对大人说:早点带孩子回去吧。
在美国大城市街头、机场等地也不时遇到,多年来我一向是不深究、给一点钱。不管真假,人落到要乞讨的地步或者装乞讨的地步,往往有难言之隐,也就不必深究。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上周四遇到类似的事情,同行的大姐质问带小孩的女人,孩子是你的吗?小心我报警。那女人悻悻地走了。
杜雅萍 发表于 2010-3-29 22:16
最讨厌这种大姐,我希望那个女骗子啐她一脸,既然没啐肯定不是女骗子。你能质问个鸟出来,给过钱再说话好不好,报警你也得有证据呀,好人就不怕警察了?
十年前在河南兰考火车站,一老年乞讨者给我发过如下感慨:假要饭的太多,我这饭越来越没法要了。
谈论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统计学来说话,到底多少穿着工作服的乞丐?当你把钱给了一个比你挣钱还多的人的时候,那种恻隐之心被愚弄的感觉端的不好受。
没觉得。

道德水准和财富并不成反比。“肉食者鄙”只是个虚构神话。

只是拥有的资源不同,为恶所造成的危害不一样罢了。开宝马的撞死人,开残疾车的把人撞半死。但就主观而言,坏的程度没什么差别。开残疾车的 ...
ironland 发表于 2010-3-29 21:26
赞同ironland兄。


人性是复杂的,好人、坏人的划分未免太过于简单、太情绪化了。多年前我曾交往过一位警察女友,我真是佩服她,走在大街上,但凡见有人乞讨,必慷慨解囊。但我和她,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差距甚大,完全谈不到一块,比如说,我是民主的坚决拥护者,而她却反对民主,认为在中国只能是搞专制,她常跟我讲,对罪犯,不需要讲什么人道,如果提审罪犯,对方胆敢不老实,就该用拳头、用电警棍去对付他,她向我描述她同事狠揍犯罪嫌疑人的情形,竟然眉飞色舞、喜不自禁,我是民主、自由、人权理念深植内心的人,这些话听到耳朵里,实在是极不舒服。尤其是,她是现体制的铁杆维护者,我的任何反思、批判之语,在她听来,都是大逆不道的,直斥为反动。我们在理念上、在价值观上的差别太大,所以在一块常常吵嘴,或者干脆沉默不言。但我得承认,她又是很有爱心的,她会偷偷地去支助山区的贫困儿童上学,她甚至还和我商量以后要领养几个贫困失学儿童,她也常独自去献血,不张扬,不与人言,以我和她较深层次的交往来看,我不认为她是在作秀,我只能说,她是雷峰叔叔的好学生,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似寒冬一样冷酷无情,她是现体制下教育生产线上生产出的优良产品,而我,则是次品,呵呵。
老残兄文章极好,许多评论与主帖、跟帖内容可一一对应,仿佛是专为本帖所写。
十年前 我碰到类似事件 那个女的说孩子饿了给碗方便面钱 我给了五元 哪个女的道谢后又说大人也饿了
我说 五元钱够两三袋普通的方便面了 ……我意识到可能受骗 打住 受骗的话损失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