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中国人缺乏逻辑吗?

张涛

最近在肯尼迪学院上的一门课叫《文化、政治和权力》,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方式,针对本国以外的政治体制和文化尽量抛去可能的成见和假设。除了拉美和非洲几个小国外,中国是这门课讨论的唯一大国。教授是位美国中年男子,对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推崇备至,所以每次上这门课时,我都会思考一下自己作为中国人在逻辑方面的心历和体会。

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人都不会对GRE或GMAT感到陌生,除了要死记硬背一些生活中根本用不上的单词外,其中的逻辑题往往是中国学生眼里最大的拦路虎,记得当时周遭的大多数人声称这是最没把握和信心的环节。时有国人检讨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但我似乎很少看到尝试从文化、政治和历史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综合审视和比较的文章,看到过的少许文章也大都浅尝则止,不够畅快。

中学时上政治课的最大收获可能就是辩证法的概念了,至今在听同胞们相互之间争论时,也会经常听到“一分为二看事情”的说法。我们这一代,包括在欧美呆过很久的人,不管中学时代的政治课考试成绩如何,目前应该都是殊途同归,思维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留下了辩证有余但逻辑不足的烙印。

个人的体会是,中国人在辩论时注重于列举具体事例,尤其喜欢类比,来增强自己的论点,虽然这种逻辑方式容易使讨论跑题,甚至流于不知所云的境地。西方的逻辑注重就事论事,必要的时候甚至将事物从一个整体中分离出来,通过描述和定义事物的性质来进行判断和推理,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时常会有所谓不要“拿桔子和苹果比”( compare apples and oranges)的说法,也就是论题跑偏。

其实,纵观历史,中国并非一个缺乏逻辑思维的民族,只不过我们建立在阴阳学说、易经理论和孔孟之道基础上的思维模式是另一种套路而已。和西方比较而言,中国传统的逻辑思维偏重于自然人文伦理的协调,西方更习惯在个体基础上进行细节推演。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在大框架内不断细化,而西方人更喜欢从细枝末节处不断向外延伸。肯尼迪学院的一名中国同学就此举例说明:写信写地址的时候,中国人是从大往小处写,西方人则是以人名起头。两种逻辑方式谈不上孰优孰劣,着重点各有不同,一方强调整体,另一方注重个体而已。

当然,这并不是说当代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就安然无恙了。恰恰相反,不少中国人的逻辑缺失有点大发,既不是古为今用,也谈不上洋为中用。网上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很多评论基本上张嘴就来,情绪色彩浓厚,成见和假设泛滥,不但没有任何逻辑而言,而且歪理比较多。在海外的几个知名华人论坛上,就时常能够看到逻辑缺失的言论。最近看到的一个帖子,探讨和批评国内诸如毒牛奶、地沟油这样的社会现象,几名“革命小将”立刻跳脚出来,大声疾呼美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对中国不可多加责怪。姑且不说论据是否正确,这种逻辑方式就很有问题,不能说美国有同样问题,就可以下结论说问题在中国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在肯尼迪政府学院读书,平常免不了要就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和老外们唇枪舌剑。这些年在欧美的经验告诉我,作为中国人即使有合理的论点论据,但若在逻辑思维和沟通方式上却不能或不愿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环境里,最终还是很难说服对方。对于海外的中国人来说,除了文化上的不同以外,其实不妨多挑战一下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想想为什么西方人在很多中国问题上的认知上和我们存在诸多不同,这样也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自身在思维上的封闭性,也才能最有效地与对方沟通。

据说肯尼迪学院曾经发生过这么一档子事儿:一名中国学者和老外们展开辩论,由于逻辑思维方式的大相径庭,双方始终在两个平行的轨道上各说各话。这名教授出身的学者很是急躁,干脆拿出了文攻武斗的架势,近距离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吼叫,最后引来校警出面,被架走了事。有意思的是,传说中的这位老兄在国内大学里被不少学生推崇,认为他既幽默,又有风度。

记得看过一部讲中国问题的纪录片,一位前政府官员在其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原话记不清了,大体意思是:当今中国不乏可以热血澎湃的心,但缺少的是能够冷静思考的脑,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敢于自我剖析和否定的精神。他的这番话,也不妨可以理解为一种对逻辑的呼唤吧。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4-14 12:26 编辑

逻辑怎么学?燕友有什么入门书可以推荐?
“个人的体会是,中国人在辩论时注重于列举具体事例,尤其喜欢类比,来增强自己的论点,”
——这个,我非常认同。比较中国第一流头脑,比如先秦诸子,发现,他们基本上也是只此一招,用类比术来说明万物万理。更差的如屈原、贾谊等人,煽情力一流,说明能力接近脑残。我读得少,印象中,撇开那些没有形成影响并进入文化传统的例子(如公孙龙子等人),韩非子的理性能力高出众人之上,他的一些观念,无限接近现代的科学理性,如“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但即使是他,也是类比思维的热衷者,理据里的核心,还是种种类比术在逞能。若细加斟酌,包括他最非凡的表述,如举出“守株待兔”,同样是一种类比,思辨力不是依靠逻辑推演,而是借助机智生动。
简单地说,类比不适宜用来论证道理,但非常适宜用来向他人说明道理。两者路径不同,严格讲来,类比不属于思维术,而是属于修辞术。我想,比喻家族里的“拟喻”,与类比就是同义词。
在口头和书面时表达喜欢用类比或擅长用类比,往往说明此人比较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共性、共同点。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10-4-14 17:15 编辑

类比术强于说服而弱于论证,斯本格勒在名著《西方的没落》里,开篇就比较了两种手法:“认识死板板的形式,其方法是数学的定律;认识活生生的形式,其方法是相似的拟喻,”译法不一定准确,我看过另一个版本(手头没有),好像不是这么翻译的,但大致划出了两种手法的分野。我们也可以说,类比术主要是一种文学手法,强于感染渲染或蛊惑,逻辑论证则严格得多。逻辑论证可以推导出规律性的东西,而类比术擅长拾掇出“伪规律”。
比较好的方式是,用逻辑来归纳演绎,再借助类比术来帮助读者理解。类比术可以成为锦上之花,不可成为釜底之薪。
天朝的外交发言人都是类比大师。
这些类比术若是拿来吓人,真可以把人吓个半死,真的有点反应不过来呢!呵呵,还是赶紧躲得远远的好。
逻辑优先思维方式的前提,是存在普遍的社会共识:这个世界是有序的,可以按步就班触摸和掌握,人们之间应该有共同的思维及行动方式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怎么补逻辑这课呢?

我以前翻过金岳霖《逻辑学》,物理课本似的。实在吃不消看。
本帖最后由 乌龙茶 于 2010-4-14 19:40 编辑

为什么要学逻辑学呢?      
     在《逻辑学》中学逻辑,与在辩论中学逻辑,二者的差别很大。在《逻辑学》里学到的是逻辑知识,学得好还可以去研究逻辑问题,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对象始终是逻辑知识,学得好不一定就能辩论得好。因为辩论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辩论中我们运用的是逻辑能力,不是逻辑知识,由此“学”来的也是逻辑能力,不是逻辑知识。
   像主贴中所说的情形,两种逻辑在两条线上各自发展,各说各的理,这其中肯定有人出了逻辑问题。但这样的逻辑问题未必就是逻辑学讨论的问题。因为逻辑学提供的是逻辑知识,而在辨论中我们只是运用各自的逻辑能力分析问题,所分析的问题是具体问题,并不是逻辑问题。如果辩论的双方各说各的理,那就一定有人的逻辑能力成问题。这种人学逻辑学是没有用的,因为他的目的是运用逻辑战胜对手,他关心的既不是逻辑问题本身,也不是所辩论的问题本身。也就是说,这种人学逻辑学,学得越好,辩论就会也困难。因为他们感兴趣的不是道理,而是胜利,或者说,是如何取胜对手的技术。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他们感兴趣的不是道理,而是胜利,或者说,是如何取胜对手的技术。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4-14 19:38
同意楼上。
10# 乌龙茶

请教如何改善逻辑思维能力。

谢谢。
不好意思,我关心的是主贴“中国人是否缺乏逻辑”的牢骚。在我看来,主贴说得过于谨慎了,它既想批评中国人不讲逻辑,又怕得罪人,刻意留下一个中国人不缺逻辑思维能力的尾巴。但这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我也同意,中国人不缺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那就等于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一个愚笨的民族,因为逻辑思维能力即使不是智慧或智力的全部,也是智慧或智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如果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是事实,则承认还是不承认,只是我们的态度问题,而事实不会因为我们的态度而发生改变。但我们确实可以举出种种事实,证明我们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换句话说,我们对自己是否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必要担心。
    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没有问题了。我倒是觉得,我们的实际问题要比我们是否缺乏逻辑的问题要严重得多。我所说的严重问题,就是不讲理的问题。这个“理”,不只是辩论中要讲道理的理,更重要的是真理的理。我们民族并不缺乏把所知道的道理讲出来的能力,我们缺的是探索真理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缺乏探索真理的精神或态度。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4-14 22:14 编辑

民族或许不乏逻辑思维能力,但我肯定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羡慕学哲学的。轻松就能找出问题要紧所在,然后挖出很本质东西。好像也不会轻易被迷惑。
我觉得,逻辑作为一种技能和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包括中国人。中国人肯定不会出于种族原因而缺乏掌握逻辑的能力。
但是,一个人是否掌握逻辑,不仅需要教育和训练,还需要文化上的浸染,甚至,与语言也有点关系。汉语倾向于诗化,作为象形文字,汉语天生就有类比倾向。所以,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一个人逐渐失去逻辑能力(或者,从来没有得到有效的逻辑培育),不仅可能,还是一种现实。
逻辑是理性的工具,理性,除了是一种能力,首先还是一种意识。缺少理性的意识,精通逻辑,也可能只是用来逞辩,而不是服务于真理。
说到语言,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澍曾经表示,他只在日常生活领域使用日语,一旦思考科学问题,必改用英语。就是说,有些东方语言本身不利于思维的绵密准确,也是一个现实。
泽雄兄点到关键所在了,不是“中国人缺乏逻辑”、而是汉语缺乏逻辑,“天生就有类比倾向”。简单地说,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与逻辑思维能力极有关联。逻辑与语言密不可分,是西方哲学擅场、先秦诸子所不具。缺就是缺,我并不赞同存在所谓“中国传统的逻辑思维”,这种说法很容易就流于“中国特色的逻辑思维”,而一“中国特色”,恐怕离指鹿为马不远矣。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逻辑,本身就是一个表达术语的狭义话的过程或者条件。所谓“术语”就是概念的专用词,泛言的话,还应当包含特定的表达式,也就是固定的表达语句。如果定义是漂移的,或者语句是柔变的,逻辑一定一塌糊涂。

歧义化是最容易达成的“共识”,土工的外交文件,就是典型,大说特说不着边际不知所以的词汇,加之文学手法的修辞雕饰,无需界定事项,全然昭示态度。再一个典型就是“一中各表”,竟搞得惊天动地。而做的呢,其实,说到底就是维持现状,或保持现状。但自己就是死活不信任或者不愿意现状。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4-15 00:03 编辑

学过英文的都知道,英文(不是美文)的概念性,严密性和逻辑性要比中文强很多
不过英文造字造词的确有点累就是了,一个意思一个词
语言对人的思维虽有很大影响,但影响却不是不可克服的,对于聪明上进的人来说,这应当不构成任何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和治学,其实未必和现代文化和治学冲突
我们治学极好的一代人,20世纪初的一批,往往是同时受传统文化浸润很深的一代人,对西方的人文和科学,比现在这一批,接受起来要好得多,而且看上去也更懂得拿来。
我觉得,逻辑作为一种技能和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包括中国人。中国人肯定不会出于种族原因而缺乏掌握逻辑的能力。
但是,一个人是否掌握逻辑,不仅需要教育和训练,还需要文化上的浸染,甚至,与语言也有点关系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4-14 22:32
1,泽雄兄说得对。
2,铁mm对自身疑惑的认识也非常正确。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回想高中读过的课外书,什么鲁迅的书,什么伪共和国统帅元帅将军的传记,等等(这是我在多年的灌输之下,然后在阅读方面独自选择时所做出的选择,从校图书室借阅),而唯一觉得值得看的还是偶然的机会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一本<形式逻辑>,薄薄的一本,大概两百页的样子。我觉得这本国内逻辑学教材,如果现在再来看的话,肯定不会认为写得好,但就是这样一本书,现在回头再来看,还是认为这是整个高中以前时代最值得读的书,而且很幸运的读过。后来,我一直想找这样的书,以推荐给我的一些亲戚的孩子们,但是竟找不到。
3,汉字真是一种垃圾语言,我以为如果以这种语言作为第一语言的人,若想进化为文明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借助英汉翻译。而整个国家如果想脱离垃圾国家行列,唯一的途径就是将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并列的书面正式语言,如瑞士所做的那样。贺卫方有一次说,英国的审判团制度还未能超出英语世界,但是当香港作为英联邦地区的时候,竟也能成功建立审判团制度。但是另一方面,当香港的影视作品通过汉语传播至内地,它从英国那里学到得好的东西竟又被过滤得一干二净。所以在我眼里,香港的艺人比日本的女优的印象还差。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汉语是有缺陷,但到底是汉语的缺陷影响汉族的思维缺陷,还是汉族的思维缺陷影响汉语的缺陷,这即便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也是循环问题。有一点不应忽视,像主贴所述说的情形,中国学者与美国人争论,他们使用的是英语而非汉语。说得再离谱点,外语学得好是否是因为思维能力强,或者,外语学得好是否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我倾向于认为,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只是语言习惯上的,而语言习惯与思维惯性有关,但与思维能力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思的问题,首先不是如何思,而是思什么。如果某些问题是某个民族从来不思的,那么,这个民族即便有强大的思维能力,也与要思考这些问题的另一个民族没有共同语言。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应该说学文科的人逻辑思维比较欠缺.
应该说学文科的人逻辑思维比较欠缺.
李小玩 发表于 2010-4-15 09:53
逻辑学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应该说学文科的人逻辑思维比较欠缺.
李小玩 发表于 2010-4-15 09:53
见到这类概括,确实头疼。
我见得更多的,是那些在理性能力上毫无足道的所谓工科生、理科生,为了压别人一头,频频把这句话拿出来自傲。他们无力通过个体显示优秀,只能把自己隐藏在某个群体背后,以便借助该群体的光芒,猎获一些尊荣。从精神气节上说,这是相当卑微的。
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形成,主要得自少年时代,中国式的文理分科,并不始于这个时代,那些日后改学文科或理科的人,在中学时代还是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同一种教育的。
理性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在西方文化中,从来没有文理分科一说。西方的人文教育里,原本包含着理性精神和逻辑素养。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别,主要只是技术环节上的,比如前者缺乏后者的实验室意识,但在尊奉理性、讲究逻辑这一点上,两者高度一致。
本帖最后由 燕丝 于 2010-4-15 10:31 编辑

如果英语世界是伟大的,那么,这种伟大恰恰就是表现在,香港影视在英语世界的统治下也能保持原汁原味的汉语风味,如果香港影视在英语世界的统治下逐渐失去的汉语世界的风味,那么,所谓英语世界的伟大也就不可能成为有别于别的语言世界之伟大的特别亮丽之处。
逻辑缺失假设成立,我的理解它应是指一种精英知识、文化结构的缺失,精英生病,难道需要大众服药?何况说这种逻辑结构本来就是应用并服务于保护原有文化风貌的,它的保护方式正是消极式的不干涉,且这种不干涉的方式是依靠逻辑自身的走向来实现的,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自律方式,也即服从逻辑的其实就是不干涉他者的,它至少绝不只是自律那么简单哈?
见到这类概括,确实头疼。
我见得更多的,是那些在理性能力上毫无足道的所谓工科生、理科生,为了压别人一头,频频把这句话拿出来自傲。他们无力通过个体显示优秀,只能把自己隐藏在某个群体背后,以便借助该群体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4-15 10:17
很对。中国的理科生,说得实在一点,只能充当工具,而哲学方面的智商为负。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逻辑都是闷骚的以至制度形态的,它们都是远远的躲在幕后或是你的脚下充当台柱什么滴,说穿了就是搭建某种平台的方式而已,而在台上风光的,应该就是大家见惯不惊的习用了几千年的那些文化方式,“不讲”逻辑,那有什么奇怪的?生活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不讲逻辑的,一种很讲逻辑的生活方式想起来时很严谨,可……可……那让人怎么过啦!搞艺术的(就不说搞文字的了哈)一族首先就得喷痰了——去你的逻辑!呵呵。
25# WIND
当然当然,风的活法也是一种活法,但是你的活法好像也确实不必建立在时时处处鄙视别人的活法的基础上,英语世界的本意也许确实和你的理解有很大的差距呢!你能确信你就没有误读?一点都没有?呵呵。
25# WIND  
当然当然,风的活法也是一种活法,但是你的活法好像也确实不必建立在时时处处鄙视别人的活法的基础上,英语世界的本意也许确实和你的理解有很大的差距呢!你能确信你就没有误读?一点都没有?呵呵。
: ...
燕丝 发表于 2010-4-15 10:57
哪有?我读英语著作的速度非常慢,我对英语中的社会理智也仅仅理解少许。不过燕丝兄知不知道这样一种现象:那些垃圾官员攫取到财产以后,好像没有听说过转移至朝鲜越南的,只听说过转移至英语国家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逻辑学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4-15 09:56
__
貌似在数学系里见得多,哲学系里见得少。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4-15 12:16 编辑

与逻辑对应的是概念,没有准确的概念不可能有准确的逻辑,要有准确的概念,又要有准确的分类,要有准确的分类,又要有良好的抽象
所以,逻辑和理性,并不是1+1=2这样简单。
中文是形象的,所以相对不易产生准确的概念,不过正因为形象性,所以给组词造成了极大的便利,不象英文那样必须生硬的造词,形象思维本身又使得中国的艺术无论是绘画还是诗词偏向取意而非哲理思辩及客观描述。中文易于联想,但过度的联想却产生了概念的模糊。也产生了所谓的天人合一,在丰富的联想之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也的确能联系起来,但是问题是,一个能联系任何事物的理论,可以是文化,却不是工具。
形象思维本身对直觉有很大的帮助,顿悟比思辩在中国哲人那里更有市场。同时几何这样的学科,比抽象的数学分析,好象更容易接受。
因为不注重抽象和深入,这又使得人对世界的看法易流于表面的体会,这使得中国人的思维,不注重工具而注重表面的“实效”,比如说,初中生觉得学几何没有用,因为不需要量土地,高中生觉得学物理没有用,因为还是不会造机器,大学生觉得学电路没有用,因为还是不会修电视机,文科生觉得数学没有用,因为写文章不需要。事实上,思维工具本身是最重要的,有了工具,就可以利用工具去创造去分析去剖析,而且工具的作用还在于,工具可以制造工具,这样就可以制和无比复杂的精致的工具,现代人类社会的产业,科研,组织,都是高度组织的,在我看来就是这样思维的产物,而没有工具,就只能用手工,而中国的现状,中国的产业,大多只是手工作坊式的山塞,他们满足于仿制和组装,但是最核心的,没有能力也没有财力去做,本质上,这是因为缺乏构建工具的能力。

在缺乏构建之后,一切复杂的事物看来只有由最复杂的人脑进行,自然的法则被人的法则轻松代替,人为性被抬到不必要的高度,体现为对领导作用的重视,对领导者的权威的重视,对社会关系网的重视,企图以人的作用来代替工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肤浅,又体现为对认知的过于“现实”和轻慢。最终体现就是知识无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