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汪晖:必要的沉默

汪晖:必要的沉默

——关于学术史与学术规范的随想

汪晖   

    1991年一个寒冷的冬日的早晨,《学人》丛刊召集关于学术规范与学术史的座谈会,我裹着军大衣赶到北大勺园时,那里已云集了一年多未能如此相聚的朋友们。观点相当歧异,气氛则颇为肃穆。历史的震撼划分了时间的段落,这次讨论是一种临渊回眸的姿态,但讨论者心里想的却是远征的开始。“寂寞为政,天地闭矣”,但学术或者将因此得福? ( http://www.aisixiang.com )
     
    作为讨论的结果,《学人》丛刊第一辑发表了与会者的一组笔谈。在那之前,朋友间有关此问题的讨论已近两年,窗前灯下,面红耳赤,每念及这样的情景,心里的感觉温暖而复杂。学术规范与学术史的讨论本是极为专门的问题,但却引起了学术界以至文化界的广泛注意,此事自有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但更需要在1989年之后的特定历史情境中加以解释。否则我们无法理解:这样专门的问题为什么会变成一个社会文化事件,更无从理解这样的问题在朋友们的心中引发的理性的激情。学者们从对80年代学术的批评发展为对近百年中国现代学术的主要趋向的反思。这一面是将学术的失范视为社会失范的原因或结果,从而对学术规范和学术历史的反思是对社会历史过程进行反思的一种特殊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借助于学术,内省晚清以来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建立的现代性的历史观,虽然这种反思远不是清晰和自觉的。参加讨论的学者大多是80年代学术文化运动的参与者,这种反思式的讨论除了学术上的自我批评以外,还涉及在政治上无能为力的知识者在特定情境中重建自己的认同的努力,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社会行为和历史姿态。 ( http://www.aisixiang.com )
     
    承认对学术史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和思考是一种社会性以至政治性的行为,并未减弱这场讨论的学术史意义。没有这样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许就没有今天有关建立什么样的规范及学术规范的本土化的讨论。问题是如何理解学术规范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如何界定学者的认同与知识分子的认同的关系?这些问题当然有更精确的提法。不过,在当时,这些问题已经足以困扰我了。我自己也可以说是三年前的那场讨论的最初参与者之一,但却没有在《学人》第一辑上发表相关主题的笔谈。就学术本身来说,我觉得学术规范主要是由具体的学术研究和学者的自觉的学术行为显示出来,而不是依靠有关规范的宣言通知社会。不过这并不是不写的理由。即使讨论规范并不能提供规范,我也知道在特定社会与学术的语境中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阻止我写出笔谈的原因说来很简单,这就是我始终未能将问题想清楚。困扰我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要建立学术规范或者什么是学术规范,而是: (一)为什么是学术规范?即为什么我们用重建学术规范的方式而不是别的方式来检讨80年代以至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失范?以建立学术规范为契机进入学术史的研究,进而赋予学术史的工作以如此沉重的历史负担,这种检讨的方式是正当的吗?(二)谁的规范?即由谁来制定规范?或者,谁有资格制定规范?这个问题明显地涉及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最后才是第三个问题,(三)如果建立规范是学术发展的内在需要的话,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规范?具体地说,规范是单数呢,还是复数?即只有一种规范,还是有多种规范?如果规范不只一种,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不同的规范之间的关系如何?比如社会科学的规范与人文学科的规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又比如西方学术的规范与中国学术的规范的关系怎样?换言之,对我而言,建立学术规范并不是件自明的事情。也许是庸人自扰罢,这些问题数年来一直盘桓于心,未有得解。如果我们承认认同问题是一个多面的问题的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我们作为生存于现时代的个人、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学者、作为专家的认同及其相互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还将涉及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的信仰。 ( http://www.aisixiang.com )
     
    时空睽隔,反思既往,未能安卧。而今问题依然,学灯并末高照。岁月如斯,《学人》已出六辑。是否建立了学术规范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周围的朋友认真而严肃地践履着对于并未澄清的规范的承诺。劳人碌碌,规范存焉。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的“建立学术规范”却引起了争议和批评。痛之也深,责之也切。退回书斋,失落了人文精神,是其一;制定规范,营造知识权威,是其二;回向传统,重构启蒙心态、呼应主流意识形态,是其三。落实言之,这些批判大多无的放矢,有些还是蓄意虚构的攻讦。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问题也在于已有的讨论未能有力地回答前面提及的疑问,理论上的含混与态度上的坚定更加激发了批判者的勇气。对于这些批评,当年的讨论者的态度是冷淡的。在一切都受商品规则制约的时代,这是必要的沉默。孤寂所终绝了的地方,即是市场的开始。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批评者着眼的是作为口号化和标签化了的“建立学术规范”,而践履者只是将之作为基本的工作规则,文不对题,回应从何而起?不过问题总有另一面,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许是一个契机,对那些本末澄清的问题的回答恰好回答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思想史问题: ( http://www.aisixiang.com )
     
    “我们是谁?”
     
    (选自汪晖《旧影与新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1、文不对题
2、严重的西而不化
3、文字气息不顺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奇文!原来汪晖并未沉默,二十年前就为抄袭作出了辩护
过去虽然不喜汪晖,却从来没有过想骂人的念头,看到这篇奇文,忍不住要来一句:去你奶奶个腿儿。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撇三拐四,顾左谈右却不见中,典型的大尾巴狼玩深刻,装深沉!
不敢面对,但舆论滔滔,又很难逃避,于是整出个貌似回答,却又虚应故事的不三不四文!
真替他难受!
主帖的写法表明,汪晖不仅早就有了抄袭的故意,还对抄袭的“合理性”、“必要性”作过理论思考。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阻止我写出笔谈的原因说来很简单,这就是我始终未能将问题想清楚。困扰我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要建立学术规范或者什么是学术规范,而是: (一)为什么是学术规范?即为什么我们用重建学术规范的方式而不是别的方式来检讨80年代以至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失范?以建立学术规范为契机进入学术史的研究,进而赋予学术史的工作以如此沉重的历史负担,这种检讨的方式是正当的吗?(二)谁的规范?即由谁来制定规范?或者,谁有资格制定规范?这个问题明显地涉及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最后才是第三个问题,(三)如果建立规范是学术发展的内在需要的话,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规范?具体地说,规范是单数呢,还是复数?即只有一种规范,还是有多种规范?如果规范不只一种,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不同的规范之间的关系如何?比如社会科学的规范与人文学科的规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又比如西方学术的规范与中国学术的规范的关系怎样?换言之,对我而言,建立学术规范并不是件自明的事情。也许是庸人自扰罢,这些问题数年来一直盘桓于心,未有得解。如果我们承认认同问题是一个多面的问题的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我们作为生存于现时代的个人、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学者、作为专家的认同及其相互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还将涉及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的信仰。 ( http://www.aisixiang.com )
----------------------------------------------------

看得出来,汪晖的沉默,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早已预料了未来的杯具。

唠唠叨叨一段话,无非就是一句:知识,是工具之用,还是名誉之利?以此决定学术规范的意义。
千年潜水员又忍不住冒个泡。
抛开主题不谈,单说文字。
这是我读过最恶心的汉语。我一边读一边以为又是哪个大二的学生翻译的蹩脚的英文论文。
真想见见汪晖先生,他平常也是这么说话的吗?
本帖最后由 天边外 于 2010-6-24 03:06 编辑

8# 脸庞

你应该继续呛水~~~

看不懂了吧,人家汪晖是不愿意——戴着手铐跳舞!

追求学术的工具效用,而非学术面具的膏药。这点“现实感”是许多书呆子不愿意认可的。
本帖最后由 丹巴 于 2010-6-26 15:06 编辑

汪辉:“就学术本身来说,我觉得学术规范主要是由具体的学术研究和学者的自觉的学术行为显示出来,而不是依靠有关规范的宣言通知社会。”
———————————————————————————————————
也就是说,学者汪晖在治学过程中抄袭了,那么,他的学术行为表明,抄袭是符合学术规范的。好,霸道!学者就是这么说理的。
从明天起,上班、挣钱、走马去!
本朝“著名学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实在是差劲

庆幸好在基本不读本朝培养的学者的“学术论著”,省却了不少眼力和脑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试着找两段读一下:

1 观点相当歧异,气氛则颇为肃穆。历史的震撼划分了时间的段落,这次讨论是一种临渊回眸的姿态,但讨论者心里想的却是远征的开始。“寂寞为政,天地闭矣”,但学术或者将因此得福?

2. 换言之,对我而言,建立学术规范并不是件自明的事情。也许是庸人自扰罢,这些问题数年来一直盘桓于心,未有得解。如果我们承认认同问题是一个多面的问题的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我们作为生存于现时代的个人、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学者、作为专家的认同及其相互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还将涉及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的信仰。

反复读,还是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哪位读懂的可不可以翻译一下。
我试着找两段读一下:

1 观点相当歧异,气氛则颇为肃穆。历史的震撼划分了时间的段落,这次讨论是一种临渊回眸的姿态,但讨论者心里想的却是远征的开始。“寂寞为政,天地闭矣”,但学术或者将因此得福?

2. 换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6-23 23:10
第二段话的含意,无非就是,少一点书呆子气,多一点知识效用。学术规范不过是游戏规则,裁判不是天然的制衡者,跳出游戏圈子之外,还有政治信仰的风景可看。

这样的大白话,能让书呆子们明白麽?人家汪晖的读书动机,明白着是御用价值,治世之术,和学术象牙塔的气氛远得很,不用敲开什么学术大门。
汪晖写文章之前,肯定狠狠地用头撞过墙,他内心的期待则是读者看完他的文章后也去撞墙。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主帖的写法表明,汪晖不仅早就有了抄袭的故意,还对抄袭的“合理性”、“必要性”作过理论思考。
汪晖写文章之前,肯定狠狠地用头撞过墙,他内心的期待则是读者看完他的文章后也去撞墙。
哈哈哈,我怕“理论思考”,更怕看完撞墙,干脆不看了。
忍不住还是读了几段,就像几年前在南开人文学院听他演讲,刚开场就言不及义。还记得是单正平先生呼我去的。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6-26 12:19 编辑

换言之,对我而言,建立学术规范并不是件自明的事情。也许是庸人自扰罢,这些问题数年来一直盘桓于心,未有得解。如果我们承认认同问题是一个多面的问题的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我们作为生存于现时代的个人、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学者、作为专家的认同及其相互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还将涉及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的信仰。
-------------------
这段话我突然看懂了,试着翻译一下。

老是抄别人东西,我心里也有点不踏实,其实算不算抄袭,说到底谁也说不清楚。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么多年来很有可能是我庸人自扰,自己吓唬自己。再者说了,我抄了你的,说明我认同你的观点,咱是一伙的呀。道理很简单:什么知识分子专家学者,生存都是第一位的,互抬轿子搞好关系最重要,互相拆台有啥意义和价值呢,还搞得真有信仰似的。

乌搞,乌搞。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6-26 09:11 编辑

。。。。。。。。。。。。。
哈哈哈哈,邹峰兄17楼的翻译太准确了。

为什么18楼都成了句号?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换言之,对我而言,建立学术规范并不是件自明的事情。也许是庸人自扰罢,这些问题数年来一直盘桓于心,未有得解。如果我们承认认同问题是一个多面的问题的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我们作为生存于现时代的个人、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6-26 00:32
厉害!这样我就看懂了。二十年前的东西,不经翻译就看不懂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跨越。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6-26 09:21 编辑

谢谢楼上二位鼓励,这么多天盘桓于心未有得解的一段现代汉语终于被我弄成了大白话,其难度直逼WIND兄翻译苏格兰古英语,哈哈。还居然被网兄评价为“太准确了”,好开心啊。

变成句号是因为反复修改操作失误,多了一个跟贴。
没有,我看的都是现代英语。请看这个解释:“现代英语是指现代使用的英语,其产生开始于元音大推移,大致完成于1550年。”(http://zh.wikipedia.org/zh-cn/%E ... 3%E8%8B%B1%E8%AA%9E)。
同样根据中文维基的解释,古英语是指1500年之前的英语,英语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只花了50年时间。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没有,我看的都是现代英语。请看这个解释:“现代英语是指现代使用的英语,其产生开始于元音大推移,大致完成于1550年。”(http://zh.wikipedia.org/zh-cn/%E7%8F%BE%E4%BB%A3%E8%8B%B1%E8%AA%9E)。
同样根据中文 ...
WIND 发表于 2010-6-26 10:49
WIND兄太认真了,我是开玩笑的说法,包括翻译现代汉语,本身就是乌搞嘛。
这文简直才华横溢,具有罕见的收藏价值~~~~~这一下,相信各位心里已经彻底清楚汪晖汪教授的斤两了。
汪晖这篇文章给人一个“启迪”,就是学术规范是否限于一个“圈子”里的秩序管理?

如此推断,在中国这个地盘上,似乎主要有三类文人的生存空间与管理秩序:

第一种是政治文人,其管理秩序由政治决策来裁定;
第二种是学术文人,其治学秩序由学术规范来审核;
第三种是传媒文人,其舆论价值由大众喜恶来消费。

以此推论,“抄袭”现象仅仅受限于第二种与第三种的领地,因为学术圈子需要名誉的划分,而专栏稿费需要人头的计算。

对于第一种领域内,观点的来由并不重要,观点的实用才是价值。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本帖最后由 丹巴 于 2010-6-26 15:05 编辑
换言之,对我而言,建立学术规范并不是件自明的事情。也许是庸人自扰罢,这些问题数年来一直盘桓于心,未有得解。如果我们承认认同问题是一个多面的问题的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我们作为生存于现时代的个人、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6-26 00:32
邹峰翻译得通俗易懂,总算明白汪晖吞吞吐吐曲曲折折说了些啥。

“换言之,对我而言,建立学术规范并不是件自明的事情。”——换言之,对我而言,建立学术规范并不是件有自知之明的事情。

难怪,汪晖要沉默,建立学术规范可真是件要他命的事儿~~~
从明天起,上班、挣钱、走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