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学者频繁出现在媒体节目中是否适当?

如题。抛砖引玉。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如题。抛砖引玉。
psyzjs 发表于 2010-7-26 20:53
请在砖头上刻上名字,便于大家看清面目~~~~比如,某木匠,某刀匠等在电视屏幕上露脸。。。。
老木匠是不折不扣的学者,可有刀从来都算不上。

学者上电视,有何不妥?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老木匠是不折不扣的学者,可有刀从来都算不上。

学者上电视,有何不妥?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7-26 22:39
有刀兄台请注意主帖中“频繁”二字,谢谢。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学者妥当,频繁不妥当。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回psyzjs:

“频繁”就不妥当了,为什么?难道是因为你自己成不了学者?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回psyzjs:

“频繁”就不妥当了,为什么?难道是因为你自己成不了学者?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7-26 22:52
有刀同学转换主题,不妥。

“频繁”之谓,即已成习惯。缺乏了独立的判断,缺乏了必要的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作为学者的自知与自制已经削弱,何谈妥当?

至于我“成”或“不成”学者,劳您费心,可惜却是个您可费心之外的主题。

事实上,冷静的任意一个有头脑的普罗大众都能提出主帖中的问题。而学者,更有义务提出这样的质疑。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学者上镜,与学者出书其理一也!
纸媒时代,学者只能以出书、讲座传播其学术,彰显其立场;电煤时代,当然也不能拒绝电视这一方便快捷的媒体平台。至于其世俗意义上的毁誉,并非电视所独有!
有刀同学转换主题,不妥。

“频繁”之谓,即已成习惯。缺乏了独立的判断,缺乏了必要的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作为学者的自知与自制已经削弱,何谈妥当?

至于我“成”或“不成”学者,劳您费心,可惜却是个您 ...
psyzjs 发表于 2010-7-27 00:32
谁说一个人在媒体节目中频繁现身就会缺乏独立判断?学者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搞研究和教学,比起上媒体,肯定搞研究和教书更频繁,照你的路数,是不是你还可以说频繁搞研究会缺乏独立判断,“缺乏了必要的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作为学者的自知与自制已经削弱”?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学者首先是个人,要养家糊口,频繁上媒体节目没什么不妥,不胡说八道就行了。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7-27 11:44 编辑

完全没有同理心的家伙去做灾民心理重建才不适当。


如果我们的优秀学者能如卡尔·萨根、费曼那样积极面对公众,甚至能有自己的电视节目,那是很棒的事情。
学者首先是个人,要养家糊口,频繁上媒体节目没什么不妥,不胡说八道就行了。
竹南 发表于 2010-7-27 10:57
呵呵,上媒体与养家糊口没有关系。
学者做一个讲座、出席一次研讨会比上一次电视钱多多了。
谁说一个人在媒体节目中频繁现身就会缺乏独立判断?学者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搞研究和教学,比起上媒体,肯定搞研究和教书更频繁,照你的路数,是不是你还可以说频繁搞研究会缺乏独立判断,“缺乏了必要的与公众之间 ...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7-27 09:09
频繁上媒体,势必迎合媒体的需要去取悦听众,判断还能独立吗?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频繁上媒体,势必迎合媒体的需要去取悦听众,判断还能独立吗?
psyzjs 发表于 2010-7-28 12:31
您咋那么肯定的势必呢,我还觉得他势必引导了不少听众观众呢,判断特独立。

呵呵,楼主您还可以再衍生出来,学者频繁抽烟喝酒吃饭是否适当,学者频繁穿新衣服或旧衣服是否适当。。。。。。学者频繁多了去了,您有这闲工夫,花在别的随便什么事都强,真的。
楼主说的太对了,其实学者有许多频繁不宜。比如频繁上街啊,频繁讲课啊,频繁散步啊,都不合适,那都会造成迎合取悦路人、学生、居民等,判断还会独立吗?学者就应该龟缩在家里,冥思苦想,才可避免“缺乏了必要的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作为学者的自知与自制已经削弱”

哈哈,没有最蠢,只有更蠢,比一比谁更脑残啊。
上面两楼的偷换概念,与议题无关。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现在回顾大树这个帖子,还是有点先见之明的。

老木匠开场亮相,就自我介绍是搞“法律史”的,却来比拼“影视评论”的擂台,自然让观众听得一头雾水,赛过大学生舌战口水。邻座有一位同为复旦的文学院教授,两相比较,言谈气质与涵养,高下立分。木匠分明是玩班门弄斧的一出戏。教训深刻啊,学者最忌讳的就是在公众舞台上随意“跨界”打架~~~~
...老木匠开场亮相,就自我介绍是搞“法律史”的,却来比拼“影视评论”的擂台,自然让观众听得一头雾水 ...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8-2 14:52
你以为观众的智力都跟你一样啊,太低估观众了吧?

你听老木匠听得一头雾水是正常的,但那不等于别人听不明白。当然啦,别人听你讲听得一头雾水,倒又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你以为观众的智力都跟你一样啊,太低估观众了吧?

你听老木匠听得一头雾水是正常的,但那不等于别人听不明白。当然啦,别人听你讲听得一头雾水,倒又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8-2 15:19
你又想犯同样的错误——班门弄斧?

老木匠虽然好学多思,但毕竟还没到自称半个红学家的底气,不去法制栏目为民普法,却在“红楼梦”的影视擂台上比武,岂不滥竽充数?做学者,要自甘寂寞,也是有点道理的。
你又想犯同样的错误——班门弄斧?

老木匠虽然好学多思,但毕竟还没到自称半个红学家的底气,不去法制栏目为民普法,却在“红楼梦”的影视擂台上比武,岂不滥竽充数?做学者,要自甘寂寞,也是有点道理的。:m ...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8-2 16:38
给木匠老师上课了哦。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给木匠老师上课了哦。
夏加坤 发表于 2010-8-2 21:16
前面加上“自以为”三字就比较符合实际了。夏兄,你说呢?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21# 心中有刀

有刀兄就是不喜欢深度思考?

这里的话题可以扯的很远。

为什么有人要问是否真正读懂小说《红楼梦》了?谁在意能否看懂电视剧《红楼梦》?

西方人曾经赞美,从《红楼梦》的小说中看出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同样是“有教养的生活”!

我们不妨在本坛里找找,多少文人学者,是那种过着“有教养的生活”?

俺想,这里的“教养”,可以指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欣赏,比如“琴棋书画”可曾有人略知一二,并在业余生活中追求和玩赏?

至少,老木匠忙于转帖,未曾显露一二?

小说《红楼梦》本身即是阳春白雪的地位,电视剧《红楼梦》是屈尊以求下里巴人的喝彩,两者高下,自然可分。

哪有老木匠所言——“红木制成垃圾板凳”一说?
有刀同学似应重读《坛经》。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前面加上“自以为”三字就比较符合实际了。夏兄,你说呢?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8-3 13:31
回有刀兄,我说不出来。^_^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有刀同学似应重读《坛经》。
psyzjs 发表于 2010-8-3 17:24
大树真牛,给有刀兄上课。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大树真牛,给有刀兄上课。
夏加坤 发表于 2010-8-5 18:44
不敢,胡乱“卖弄”而已。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不敢,胡乱“卖弄”而已。
psyzjs 发表于 2010-9-26 16:01
看上去,这像是句psyzjs兄的真心话。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哈,有人请,有钱收,频繁不频繁的压根不是问题啊
确实不好理解这个议题存在的必要性
至于上了之后说的好不好,自然有观众自行判断,学者没有引导的义务,人家收的是电视台的钱,不是观众的
对电视台来说,这是个纯粹收视率问题,比起观众,他们更重视广告投放人的意见,更无所谓了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观众就把自己特当回事啊,你就一观众而已,所有的只是转台权和关机权而已,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