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独家对话农民工硕士:不后悔读研 愿能适应社会

2010年08月03日 09:51凤凰网专稿【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5


滕振国伏在床头上苦学(本图为滕振国本人提供)


核心提示:一直相信文凭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好,所以拼命读书,38岁的腾振国最终考上硕士。悖论的是,毕业后,他找工作一再被拒,无奈又回到了考研前工作学校做起管理员,3年的苦读,生活还是在原点。


他一直把自己比成《人生》中的高加林,十几年生活在高考落榜的阴影中,考上硕士终于让他走出了这个阴影。另外的困惑却又接踵而至。但这次,他说,他不需要同情,也从不后悔读研这段经历,只希望自己能尽快适应社会。


对话主持:陈芳


高考落榜后,十几年未摆脱阴影

凤凰网: 在报道您的文章中,看到有人将您和《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联系在一起。这本书对您的影响大吗?

滕振国:《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没有全部看完,不过《人生》我是全部看完了。

凤凰网:比较喜欢《人生》?看到文章中讲到您硕士毕业之后重又回到原点,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高加林。

滕振国:现在不算像高加林。其实在高考落榜后回到农村的那段时光跟他差不多。

凤凰网:高中时候成绩怎么样?

滕振国:高中时候我的成绩很好,不算是数一数二,但最少前十名没有问题。

凤凰网:河南高考的竞争其实很大。

滕振国:80年代后期,尤其1988、1989、1990年,那时的高考压力相当大,我们这里的升学率绝对不超过10%(滕振国的同学樊建伟忆起当年高考,称复读七八年的都有,叫“八年抗战”)。

凤凰网:我印象中那时的河南初中升高中都很难,有个哥哥学习很努力,但考了两年高中还是没考上。

滕振国:其实我的学习成绩很好,按说是能够考上大学的。我的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如我的都考上了。当时我是因为高考压力特别大,就特别刻苦努力,结果造成了脑神经衰弱,每次到高考前几天都头疼,所以没有考上大学。后来同学开玩笑,说如果你不那么用工说不定还能考上。我想想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笑)

凤凰网:当时压力来自哪里?是家里条件限制吗?你们家几个孩子?

滕振国:我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那时只有我一个人读书。

凤凰网:全家就您一个人读书?父母供你一个,所以你的压力比较大?

滕振国:我是自己给自己施压。其实我家要说真有那么苦?也没有。但我那时候读书尽量不跟父母要钱,够得上生活就行了,就是一心想读书、考大学,生活上苦一点也没有什么。

凤凰网:一直有一个大学情结?

滕振国:嗯。高中以后,一直在农村干活,有多少次老是想着没有考上大学,或者说很想上大学那样一种想法。

凤凰网:1990年放弃复读回到农村,还是很纠结。

滕振国:很长时间我都没法摆脱这种痛苦。

凤凰网:跟您的同学樊建伟聊天,1989年之后你们两个走了完全不同的路。他考到郑州大学,您选择了复读但依然落榜。两个曾经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命运从此不同。那时你心里会有一些落差吗?

滕振国:落差太大了。上高中本是为了考大学,那时年轻人有志气、有理想、目标远大。一下子又回到农村了,落差特别大。

凤凰网:就是《人生》中高加林高中毕业后的那种心态。自卑、怕见人而又不甘等等各种情绪夹杂在一起,下地干活的时候都要避开村里的人,害怕被嘲笑。你当时的那种心境也是这样的吗?

滕振国:对。应该说跟他非常非常相似,原先一直想着考大学,现在种地,天天在地里干活,心里面肯定不好受。

凤凰网:也觉得抬不起头?

滕振国:哪能抬起头啊!大学没考上。其实,我干活的时候有时候想想非常滑稽,因为我眼睛近视,戴着眼镜在农村干活或者到城里卖菜,感觉很滑稽。

凤凰网:村里人会议论吗?

滕振国:他们会在背后议论,会说这个人没本事,地种得不好,大学也没有考上,在他们眼里是非常窝囊的一个人。

凤凰网:花了多长时间才走出这种困境?12年有走出来吗?

滕振国:这种心理状态直到到江苏以后才彻底改变了,就是2002年年底到江苏打工。

凤凰网:才摆脱这种心理阴影?

滕振国:嗯。我1995年结婚,在我父亲病重的情况下结婚的。结婚后,我跟我爱人的生活比以前更苦了,因为父亲病重花了好多钱。

凤凰网:如果不是你父亲让你结婚,自己没有考虑过结婚?

滕振国:我本来是想父亲去世以后,出去打工。

凤凰网:老人的心愿可能是希望你稳定下来?

滕振国:他说在他去世之前希望能够看着我结婚。毕竟农村父亲的心愿,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儿子成家。

凤凰网:1995年结婚,后来有了孩子、做了父亲之后,那种失落和落差的心理阴影还是没有摆脱?

滕振国:没有改变。

凤凰网:你的爱人理解你吗?

滕振国:不会理解。我的爱人也没有读过书,就是农村妇女,她身上能体现出农村妇女的所有特点。

凤凰独家:
农民工硕士滕振国:我不需要同情
新闻背景:
42岁农民工硕士遇就业难 称知识无法改变生活
42岁农民工读研轰动全国 毕业重回原点
38岁农民工考上研究生 有文凭无知识生活重回原点


农民工硕士滕振国:我不需要同情
2010年08月03日 09:53凤凰网专稿【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3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生存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收获很多果实。路都是走出来的,努力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如果不努力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认认真真做事,一切都可能改变。”--滕振国


滕振国,曾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以自学数载的坚忍、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轰动河南乃至全国。鲜为人知的是,硕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点。

在与滕振国通话之前,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现实社会下的悲剧人物,对他的情感是敬佩、却也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丝悲悯和同情。但和滕振国通话的那一个小时,听到他在公车上平静的话语,偶尔发出爽朗的笑声……我改变了同情的心态,其实我们是两个精神和人格完全平等的人,无所谓谁悲悯谁。

在与滕振国通话之前,我找到了他的高中同学、现在平顶山日报社的樊建伟,在与他通话时,我完全带着此前的悲悯和同情发问,即使是多年的同学樊建伟也依然会不时带着这种情感。

1989年,他们两个都是复读一年后第二次参加高考,发榜时,樊建伟拿到了郑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滕振国虽然过线因志愿填报落榜了。从此两个人的命运开始沿着两条轨迹走下去:樊建伟随后去了平顶山日报;滕振国选择再次复读依然落榜,而家庭条件又不是很好,滕振国从此回到曾经离开的村庄,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这一呆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腾振国觉得自己就是《人生》里的高加林,思想的负担压了自己十几年。再之后,滕振国工作一直很安稳,日子很安逸;滕振国离开土地,来到城市打工,清洁工、搬运工、建筑工、保险推销员,同时自考了大专、本科。这期间,腾振国不断向樊建伟推销保险,刚买了房子的樊建伟最终也没能买一份他推销的保险,但这其中他们的关系开始变得深厚。

2006年6月,38岁的滕振国考上了研究生,一时间“农民工硕士”的光环顶在头上,樊建伟意识到此时他已经落后了。谁曾想,三年硕士毕业后,一切梦碎,滕振国回到原点,樊建伟依然安稳如初。

虽然是朋友,但樊建伟说看着他心里难受,“我工作十七八年,有房有车;而他穿着一双三十几块钱的鞋子,老娘80多岁了还要给他们带孩子,夫妻俩在外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心里很酸楚。”樊建伟向凤凰网讲述这些故事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手机》中的(白石头)严守一和张小柱,曾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但时过境迁,白石头成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严守一;张小柱还是张小柱,从一个农民变成打工的厨师。
我们会怎么想?天然的同情“弱者”,而那个“弱者”是我们想象和定位的,我们无意中将自己当成了一个优越者。可事实真是如此吗?正如严守一在大城市孤独、彷徨、疲惫的时候,他会羡慕张小柱,羡慕张小柱的简单。樊建伟现在也开始认识到“他现在学习的能力和学历已经超过我了”。

有一天他们进行了如下一次对话:

滕振国:你说我是不是人才?老同学。

樊建伟:你说你是不是人才?

滕振国:我首先说一点,我的学历不是水货,我是通过全国统招考上的研究生啊,不是向有些人花钱买的文凭。我是人才,可是从汝州到平顶山、到郑州、到全河南,到处都是研究生,人家不要我这个研究生啊。

樊建伟:你还没坚持到时候,也许晚饭是好饭,你再等等……

这次对话让樊建伟感慨良久。而让腾振国感慨的则是:由于信息的闭塞、圈子的狭窄。他走了很多弯路。他很聪明,也很努力。自考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对他来说都不难,但由于狭窄的圈子,他比别人多走了许多弯路,第一次报考研究生让他懊悔不已:假如自己能够跟报考学校通一个电话,或者看看题型,也许他的人生是另一种情形。

因为制度设计不能使人尽其才,读完硕士的滕振国未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教育梦,找工作屡次受挫,最终又重新回到原点,但滕振国并不抱怨,骨子里也还透着知识分子的那份自尊。对于外界的同情,他说自己并不适应,也不自在。“有媒体表示对我提供一些赞助,这更让我不自在。无功受禄,心中有愧!谢谢大家的关心,我想说的是,困难确实存在,但是我会努力尝试着自己去解决。”

对于用人制度设计的问题他不回避,但他不需要同情,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其博文中,他曾这样写道:“我坚信,我的前面有一条光明的路。我前行,我依然在希望中活着。我昂首挺胸,我永远在希望中前进……”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生存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收获很多果实。路都是走出来的,努力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如果不努力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认认真真做事,一切都可能改变。”这就是42岁硕士滕振国的人生和他的人生观。如果说1990年高考失利后回到农村时的他在重复高加林的人生路,现在的他其实在走自己的人生路。这条路不是迂腐,而是他在用行动践行着从一而终相信的东西--对知识的崇敬和追寻。这一刻,谁去同情谁呢?谁又去悲悯谁呢?

(陈芳)

转自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0_08/03/1877315_0.shtml
如果活到40了还不明白硕士只代表一张纸,那只说明他本身是一个废人,想混进寄生虫的行列,可是,失败了。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8-3 17:28 编辑

小玉说得好,所谓博士,硕士,没几个有能力的,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真本事,所以才会去追求一张文凭,
真有本事的,哪怕不识字,只要张张嘴,说说话也可以统领天下,哪还需要什么文凭。
象刘邦,朱元璋,努尔哈赤,成吉思汗等等,
现在就是大学生太多了,才造成民族素质的剧烈下降。
楼上的胡说八道。对于社会底层和农民来说,除了读书还有什么别的途径来改变命运?大量中年研究生都是来自底层,想读书来获得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认同,这本身有什么可挑剔的。只是在研究生失业的背后隐藏的社会就业途径狭窄,底层人无法靠自身努力改变生存困境的隐患。科举制度还留有底层人向中层社会涌动的可能性,可悲的是,你们对社会不公视而不见反而责难受害者,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俨然上帝的化身!燕谈有很多这样的麻木不仁网友,谁赋予你们高高在上的权利!
靠读书来改变命运是最无知的一种
有本事的人多的是,我遇到的很多家庭,最成功的,最有能力的,往往是最没有学历的一类,比如说我认得一家人,那家里有博士,硕士,学士一大堆,可是最成功的,却是一个小学文化的,那人还曾经因为朋友仗义,进入班房七年,可是刚出来二年,就又挣了百万家产,车子房子什么都有了,这就是能力。
看世界上各国元首,大多都没有高学历,无论是娱乐界还是企业界,基本如此,更有甚者,还往往是退学的,这也充份说明,读书没有用。
如果读书人怨社会环境不好,那么,在中国无数改朝换代的年代,能称雄的还不是知识份子,其实环境越差,给你的机会越大,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此话真是不假
小玉说得好,所谓博士,硕士,没几个有能力的,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真本事,所以才会去追求一张文凭,
真有本事的,哪怕不识字,只要张张嘴,说说话也可以统领天下,哪还需要什么文凭。
象刘邦,朱元璋,努尔哈赤, ...
shen 发表于 2010-8-3 16:47
错乱不堪、以偏概全、以点盖面、全盘否定。。。。。。。。
"看世界上各国元首,大多都没有高学历,无论是娱乐界还是企业界,基本如此,更有甚者,还往往是退学的,这也充份说明,读书没有用。"

这个俺没有统计过,不过印象中高学历的似乎更多,至少是个名校本科吧。
刘邦,朱元璋,哈哈,那动物园里面的猴子还不识字呢,也当猴王呢,兄弟真是高见。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8-4 06:36 编辑

不好意思,撕了遮羞布了,我只是实话实说
要读书,你就应当守点清贫,不要又想着挣钱当官啥的
王冕有才,也有手艺,以他的条件,完全有能力当官挣钱,不过他没有这么干,为什么,人家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的清高。
不要小看刘邦,人家是我们的祖宗,我们为什么叫汉人。
政治人物和经济人物,搞高学历完全是浪费精力
中国首富李嘉诚,和世界首富比尔一样,都没有大学学历,这算什么
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退学的老总太多太多,全是世界级的
比尔盖茨
迈克尔-戴尔 (Michael Dell),DELL公司
埃里森 甲骨文Oracle CEO
艾伦
Steve

当然,你也可以找到很多读完大学的老总的例子,我只能说,这完全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还需要文凭胡脸面,就象有些中国的老总和政客一样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8-4 10:59 编辑

一个健全的社会,接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应该是成正比的。这就像绝色美女,不上学也能攀个巨富,但大多数的MM,还是读了书后才可以找个好男人。
看了半天也没搞清他读的是什么专业?读书本来就是掌握知识工具的一条途径,既然工具到手了,还怕不能创造价值?

问题是我们常常误解——读书就是读死书做学问不赚钱的方向,那是你读错方向了,不是读书的祸。

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自我解放,如何求生谋生的问题。
楼上的胡说八道。对于社会底层和农民来说,除了读书还有什么别的途径来改变命运?大量中年研究生都是来自底层,想读书来获得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认同,这本身有什么可挑剔的。只是在研究生失业的背后隐藏的社会就业途径 ...
刀丛里的诗 发表于 2010-8-3 19:10
同意。不是那样简单地结论。
这个人跨越了两个时代。前一个时代,也就是读书包分配那个时代,上大学等于有了工作,进国营单位国家机关,端上了铁饭碗,的确知识改变命运。后一个时代,进入市场化时代,不包分配了,读书了名牌大学、或者读研读博大约可以进好单位,有好工作。 到了后一个时代的末尾,就是现在,真正就陷于了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因为要找好单位好工作,讲负面一面,就还需要好父母好权力...甚至好经济背景,家庭好地位...

他主要是跨代了,在上一个时代的努力,直到下一个时代才换来“收获”,已经过期作废了。旧的游戏已经不适应新的规则了。他没有在应该的时候恰好完做应该做的事情。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8-5 18:52 编辑

天边外,吹笛,都是老实人,头脑转不过弯
其实,现在社会的特点是比较乱,对于有志气的人来说,乱才是好事。
我认得一个朋友,上中专时,就当别人二奶,后来,那人对她很好,给她一别墅,还有一车子,26岁就是有房有车的阔太太了,象这样的人很多。当然,现在不能这样的,终究原因,就是因为,二奶产业饱和化,正规化(潜规则化),这样,想当二奶,游刃有余的机会就少得多了。
我还有一个朋友,也是上中专的,先是跟一个有钱的人家,然后离了,再找阔老板,现在也是有房有车,房子好几套,车子好几辆,还是某驻合肥的经理,其实就是光杆,算也算有事业了。
其实放眼看去,很多女人都是通过这种手段上去的,象我们这里的最重要的领导,也是这么上去的,无非是和她沟通的是更高级别的领导罢了。其实,这些女人,才是社会真正的强者。
再比如说杨澜吴征,如果通过常规手段能做得这么好吗,不可能的,必须要骗,骗其实比做要轻松很多,他们敏锐的把握了IT兴起的浪潮,与海外身份忽悠,从而成为中国最有钱的女人之一。放眼看去,能从一个一般的人到这种地位的,还真找不出几个。
男人也一样,我认得的一些朋友,能做成事业的,没几个是干净的,全用了非常规手段拿到第一桶金。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混乱的机会,用非常手段去创造非常规的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
当社会有序以后,其实真正上去就很难了,因为权势者,即得利益者都占据了制高点,这时再想上去,只有再等机会,但总的来说,要困难得多了,比如说讨好领导,拍马屁,和领导睡觉,其实无论如何都要比踏踏实实做事,要轻松得多。
而当社会存在潜在不平衡时,机会就来了,这时就是重新洗牌的大好机会,当然,这时你也不能用常规手段,用什么普世价值那一套,这也是知识分子很难真正做成大事的原因。
你不要因为社会不公平,社会不正义,社会没有秩序就怨这怨那,你要知道,这才是最好的机会,真正有能力的人都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得到最大的好处。而象天边外这样迂腐的人,自然就跑到国外,当一个失败者。
成功者,都是会把握机会的人,从这点来说,唐骏还真是个英雄。
在海外的人,再靠自己努力,一辈子仍无法融入国外社会,最大最大的能耐无非就是将后代留在国外,何况这些人的头脑,哪能和杨振林这类人相比,杨造硬实力,也需要加入美国国藉,才得到一点小小的地位,后来仍然回国,就是这么回事,而李开复,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机会,名气大振,财富名气远大于智商远高于自己的杨振林,最本质的原因,和唐骏一样,都是利用国内的空白,创造超过自己真正实力的财富和名声。当然李开复还是要比唐骏学术水平高很多,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当然在一个混乱的社会,因为没有秩序,所以,凡事是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的,学术更是如此,这和春秋战国是两回事,那时是无序中的有序,而且是健康发展,现在是无序中的无序,不大健康,所以,YANTAN还搞个学术论坛的名声,个个好以学者自居,是迂腐过头了,还真以为学者在当前的中国是个好的称呼,真有点傻冒了。以我的看法,中国实在是不可能出大师的,以当前的环境,搞学术和操充气娃娃差不多。
楼上根本不上路,女人靠出卖色相、男人可以靠权术取得资本或事业上的所谓成功,一句话,混得好!这和学术有什么关系呢?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学术只靠智力的较量和认知上的积累,一生默默无闻大学者多矣。王国维和李嘉诚、陈寅恪与袁世凯有可比性么?鸡同鸭讲,这么浅显的道理怎么就不明白呢?
张载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楼上是不明白的。
燕谈以前还有很多学术中人,但现在似乎越来越说些无关痛痒的文字,那别人的事说事。如果说乌有之乡左得有点偏激的话,那么燕网上很多人围殴起来也偏执地要命。更有甚者,说些不三不四德风凉话,以恶俗的眼光乱评,如同牛二闯入大观园,无聊之极。
求富贵,卖身体,也是生存之道,但这些和学术有什么关系呢?楼上还是搬个小板凳坐到胡同里下几盘棋去吧!或者去打几番麻将也不错,何苦来浪费时间?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0-8-5 20:41 编辑
楼上根本不上路,女人靠出卖色相、男人可以靠权术取得资本或事业上的所谓成功,一句话,混得好!这和学术有什么关系呢?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学术只靠智力的较量和认知上的积累,一生默默无闻大学者多矣。王国维 ...
刀丛里的诗 发表于 2010-8-5 20:30
问题的确是这样的,现实是一回事这个是事实,但是现实不能取代一种价值标杆这个也是事实。问题看你的选择,那个更持久,更根本。一个完善社会的构建,主要标志是以价值支撑,还要辅以制度框架。显然,shen说的社会现实价值和制度都是非常态、破碎淋漓的。
shen的观点无非是乱世当用非常手段,对有志气的人来说是好事。所以学者是无意义的,“以当前的环境,搞学术和操充气娃娃差不多。”无非是识务者为俊杰,学术无非是自慰而已。偏执可笑!
如果人生不只是吃吃喝喝,如果说还有仰望星空的梦想,如果说在社会转型期还有点痛感而不是被强奸还叫爽的话,就会觉得shen的观点无聊得近乎可笑!
当然在我们反思人生时,他们这些人自由出卖灵魂混世的自由。道不同不相为谋。
因为有些无聊的声音,燕谈正在急剧堕落!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8-5 22:38 编辑

你们是以点见面,偏执而盲目。
实际上,不能够驾驭非常态,这就是无法走向成功,走向牛人的真正原因,
不能驾驭就是不能驾驭,却非要用僵化的道德去批判,这才是可笑。
能在混乱中驾驭时局,是衡量真正人才的指标。
实际上,我很怀疑你们是否真的结触过学术。
现实的学术远非是你们想像的那样。
YANTAN的问题不是恶俗,你们要知道,恶俗是掉面子的事,
YANTAN的问题是,不真诚,刻薄,基于形式的片面。
呵,对道德上的愤慨俺向来不以为然。对这位腾振国俺不了解,但从这个访谈看来,他显然是为文凭而文凭,一种自以为是的聪明,不论他有如何改变自己的强烈愿望,但从他的选择看,这条路,即便他走通了,也是一条平庸的道路,给他换个身份,成为他的那位平顶山的同学又如何? 他不会高于樊建国的。

我大概属于“刀丛里的诗”这位网友所批评的那种“麻木不仁”的人了。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12# shen

唉,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主。

人家能读书,就说明进入了一个“常态”的社会领域。所以,俺的看法是读书应当能为稻粱谋,不求超人般的成功,至少温饱无忧。

至于在“非常态”的社会里,能否遭遇乱世出英雄的机会,这个属于概率问题,非常人可谈。

SHEN怎么一到了人文话题,就无厘头了?

退一步说,只要不是偷渡,能够有机会去国外开开眼界,起码也算一个职业上的成功者吧。否则,天上哪里会掉下签证呢?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8-5 23:46 编辑

刀从的诗,我来略说一二
我只是借用一下恶俗的手法,这有点象英式足球打法,你没有过硬的技术,还是不容易驳倒的,
从你的回复看,水准还有待提高,只是相当于不停的对我的粗野动作抗议愤慨阶段,这是不行的
我的目的, 无非是给YANTAN带来一丝清新的风气罢了。YANTAN的特点,有点象是足球上的
技术型老油条,好象什么都见过,什么都看过,什么都会,就是少了点真正的才气和勇气。
我才气有限,勇气有一点,所以恶胆由此而生。
关于学术,我想说的是,
搞真正的学术,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会遇到缺少钱的问题,所谓曲高和寡,在哪里都一样。
关于天边外,说成就英雄这个概率太小,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不过,论真正的英雄,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学术,还是商场还是政治,还是工程师,都是要会在复杂的矛盾中看到问题的实质,有超过一般人的敏锐和高人一等的眼光,要会在复杂的局面中处理问题。这种角度上来说,现行中国式“英雄”的悲哀在于,过于机会主义,这本身是残缺的体制造成的。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8-5 23:50 编辑

12# shen
“当社会有序以后,其真正上去就很了,因为权势者,即得利益者都占据了制高点,这时再想上去,只有再等机会,但的来,要困得多了,比如说讨领导,拍屁,和领导,其如何都要比踏踏实实做事,要松得多。
而当社会存在潜在不平衡时,机会就来了,这时就是重新洗牌的大好机会,当然,这时你也不能用常规手段,用什么普世价值那一套,这也是知识分子很难真正做成大事的原因。
你不要因为社会不公平,社会不正义,社会没有秩序就怨这怨那,你要知道,这才是最好的机会,真正有能力的人都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得到最大的好处。而象天边外这样迂腐的人,自然就跑到国外,当一个失败者。”


Shen兄高论。Shen兄住在哪里?一个朋友中专时当二奶,26岁就有车有房有钱。另一个朋友则中专时嫁阔佬,换几房男人后成了经理,也是有车有房有钱。而Shen兄处最重要的领导,又是位靠同上级沟通干上去的女性。这样的环境,真叫人不知所措。难怪天边外跑到国外去了。俺老钱就是不跑。
回KEMIN兄
的确如此的,我见过最聪明的女孩,可能是中国一牛校的某人,智商是没得说的,史无前例的,不过以我的经验,这类女人,混得再好,也不过是留个洋,不会有太大的动静,再牛能怎样,到了杨振林李政道这样的,还不是那回事,更何况与他们相比,他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了。
而我认得的一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靠自己不错的姿色,和与男人周旋的能力,大多能唤风唤雨,从本质上,是因为这类女孩,更能适合中国当前的特色罢了,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回shen:阁下说话绕来绕去,美名曰英式足球,你不把贝克汉姆气死!
我同意你关于任何职业一流人才必有非凡眼力的看法,这是常识。
读书有两种志向:一为求好的生活方式,二为兴趣,以学术为志业。当然二者有时未必泾渭分明,因为在中国学术更多是一种生存方式,对很多硕士博士而言,无不如此。你评判事物标准一塌糊涂,对于凡人,你说你为何不成为英雄;你用这种天才标准衡量每个凡人,自然他们失败咎由自取。恰恰遮蔽的是为何有如此多的人冲上以读书求取饭碗的独木桥上这一事实。
我认为现在是高度集权之超稳定社会,某些人在空调房里谈刘邦何等可笑,你怎么不当刘邦去?没有一个很好的人才流动机制,没有一个多方位的就业渠道,那些没有权利很金钱美貌的平凡读书人怎么生存?每一个人都应有在社会生存的权利,都有求得安稳饭碗的权利。博士生失业是博士生扩招的后果,滕的失业是国家研究生扩招的后果,大学生大面积失业是本科生扩招的后果。当教育产业化已经枉顾老百姓生死时,请问这还是一个人的问题么?
教育产业化造成国富民退,肥了教育部穷了大学生。当无数人为读书耗尽岁月时,我们没有必要高高在上指责他们,不应那么犬儒,势力。而应当反思是谁早就这样的恶果。
作孽呀!
你糊涂啊
造成博士硕士学士没有工作的原因,教育市场化只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是,这个国家的市场架构本质上还是小农家加皇权经济。
对于那些国企老总和私企老总来说,根本不需要这些人,他们只需要奴才和苦力。
即然读书是为了工作,因为读书找不到好工作,拼命读书干嘛
楼上高见怎么总要别人一顿批判之后才说出来呢?“教育市场化只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是,这个国家的市场架构本质上还是小农家加皇权经济。”我严重同意!你的思维能把人绕死,山路十八弯的。
这些人不读书做什么呢?那些农村娃娃不读书做什么呢?放羊,做农民工,或者出去卖去?站直说话不腰疼!我说得很明确两者未必分得开,你能说他们没有在读书中获得兴趣么。
你糊涂啊
造成博士硕士学士没有工作的原因,教育市场化只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是,这个国家的市场架构本质上还是小农家加皇权经济。
对于那些国企老总和私企老总来说,根本不需要这些人,他们只需要奴才和苦力。
即 ...
shen 发表于 2010-8-6 08:59
错,就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大多数企业内部是缺乏所需的“人才”(尤其是创造性的人才),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更为普遍,所以,大学生、硕士生或博士“失业”的现象可用“机会成本”来解释,而不是SHEN误解的市场结构“不适应”的理由。
看来天边外糊涂的不仅仅是女人。
楼上的胡说八道。对于社会底层和农民来说,除了读书还有什么别的途径来改变命运?大量中年研究生都是来自底层,想读书来获得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认同,这本身有什么可挑剔的。只是在研究生失业的背后隐藏的社会就业途径 ...
刀丛里的诗 发表于 2010-8-3 19:10
呵呵,怎么会没有呢?学陈涉大哥呀,可惜又没胆。辛苦搞那一张纸,目的无非是要那个章,就如肉市上的猪肉,盖上一个蓝色的大检字,以便通行于市,让人赞口:“好猪肉”。但,可惜,不但不能成为好猪肉,反因盖章者放水,那蓝印不值几文了。寄生虫岂是我辈轻易能当成的?如果随便谁都可当,那当年他老子们提脑袋打天下又所为何来?彀中没入成,却还顺便让人洗了脑,变成了烂猪肉。一个因对统治阶级认识不清而投资失败的案例。
小玉说得好,所谓博士,硕士,没几个有能力的,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真本事,所以才会去追求一张文凭,
真有本事的,哪怕不识字,只要张张嘴,说说话也可以统领天下,哪还需要什么文凭。
象刘邦,朱元璋,努尔哈赤, ...
shen 发表于 2010-8-3 16:47
如果说一点没用,大概也是不确的,因为有很多地方是只认文凭不认人的。在这样的地方,文凭还是有用的,总要搞一个抛门砖,再者,有些单位专一需要这些高文凭的来装潢门面,也给博士硕士创造了不少市场。
楼上根本不上路,女人靠出卖色相、男人可以靠权术取得资本或事业上的所谓成功,一句话,混得好!这和学术有什么关系呢?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学术只靠智力的较量和认知上的积累,一生默默无闻大学者多矣。王国维 ...
刀丛里的诗 发表于 2010-8-5 20:30
刀兄真是让人感佩,不知道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如果是,那兄弟正是传说中的读书种子了。我认为,一个读书种子,比一百个企业家都重要。但以我经验,SHEN兄说得也确是实情。但这是这两条不同的路,其达致顶峰,遵循的是不同的法则。原不相冲突,不必厚此薄彼的,
天边外,吹笛,都是老实人,头脑转不过弯
其实,现在社会的特点是比较乱,对于有志气的人来说,乱才是好事。
我认得一个朋友,上中专时,就当别人二奶,后来,那人对她很好,给她一别墅,还有一车子,26岁就是有房 ...
shen 发表于 2010-8-5 18:04
真是知世之言。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知道人的很多,但象SHEN兄这样坦诚说出的却不多。不知道是他们:(装惯了,还是认为不说实情可以使自己的道德形象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