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06-25 13:14:15 / 个人分类:碟影重重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感受诗歌的伟大力量。

 

一个懵懂无知的渔民的儿子,当上了给岛上唯一的人家送信的邮差,而这个人就是流亡意大利的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善良的邮差面对为贫苦大众所拥戴的诗人那种崇拜和局促,演员的丝丝入扣的表演让我们叹服——他请诗人签名,见诗人正在剥洋葱,邮差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衣袖伸过去为诗人揩拭。他们之间的友谊逐渐深人,以至于深刻地影响了邮差的爱情生活:他开始在海滩边倾听浪涛,体验诗意,并向心爱的姑娘表白。当诗人离开小岛,邮差关注着诗人的每一个消息,并将自己的未来孩子以诗人名字命名。他会在布满灰尘的诗人旧居,打开他们之间的录音,沉浸在往昔的美好回忆之中。他也将小岛上各种声音录音下来,想寄给远方的诗人。当聂鲁达多年后旧地重游,却得到了一个悲伤的消息;邮差在一次政治集会上因朗诵给他的诗歌而死亡。聂鲁达在海边凝重徘徊,泪光依稀......蹊跷的是,片中的男主角邮差的扮演者,意大利著名的演员马西莫在完成此片后,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仿佛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印证?不得而知。

 

在质疑聂鲁达的共产主义激进思想俨然成风的今天,我们是否又陷入了一种虚假的时髦?作为诗人,聂鲁达终身以为受苦受难的人民而写作为己任,"诗人怎么能对自己良心的柔弱或强烈的呼声不以歌声作答呢?四十年的创作经验使我相信,做诗应该富于激情,我珍惜直感产生的自然激情。"聂鲁达绝非完美,但他面向民众的诗歌倾向,和忠实于自己内心的写作原则,永远值得善良的人们尊敬。如同他为邮差马卢写下的诗句:“在烈火中/或归途上/它没有面容/但能触动我。”

 

今天,我们思考诗歌的生命力时,不妨看看《邮差》,至少我坚持认为:最伟大的诗歌力量,还在于唤起普通人的最普遍而强烈的情感——那带着他们汗水和盐份的诗句,也必将被他们传诵,诗人因此而幸福。

 

2005-6-25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