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日记(3-5)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01-14 08:47:21 / 个人分类:日记流水

                                            3,体制内外(4月3日)

       放学回家,看到“注解”和“上班了”两位网友对我的言论提出批评,认为老太俺是在一边享受着体制的好处,一边却对这个给自己带来实际好处的体制冷嘲热讽,最击中老太要害的是这句话:“在不危险的反叛中尽享反叛者之福,典型的知识分子自得其乐的趣味。”而最让老太深自反省的是这句话:“其实,这种思考,比风花雪月、网络作家的身体暴露更加无聊。”

       确实,老太的反叛一点都不危险。但为什么会不危险呢?这样的言论放在五十年前四十年前三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应该是可以坐牢的吧?现在不危险了,证明言论已经有了那么一点点的自由——私下说说的自由——老太很自然地利用了这点自由,也很自然地享受了这点点自由“之福”。我不知道,这样的“福”摆在面前,平凡如老太者怎么会不去享受?我也不知道,在有了这点点的自由之后,却人人都主动放弃它不去享受,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有自得其乐的知识分子,也有愿意与人分享其乐的知识分子,我一直认为,在中国,在各个阶层的比较中,知识分子(广义)这个阶层仍然是最值得期待的,没有他们的一点点“反叛”的制约和督促,社会的进步讲更加遥遥。

       老太确实可以算是“体制内”的,但这并非是老太的自由选择,在中国,又有多少人能够在体制内外进行自由选择呢?现在似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享受着体制的好处”的同时,是否还有资格“数落”“体制的不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在今天还有几个人能开口说个“不”字?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就是说,如果说这样的体制内的工作给某些人带来了某种“好处”,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因此必须放弃批评的权利。李锐老先生是绝对的“体制内”,但并不妨碍他发表严厉的批评意见;刘宾雁、王若望等知识分子也是吃了几十年体制内的饭,但却成为了体制弊端的最激烈的抨击者。他们没有“漠视着体制的恶俗”,也没有“自立于体制之外”,正是因为正视了,才有批评;正是因为有“自立”的人格,才有不屈的名声。所以我不会认为这样的“思考”会“更无聊”。

       网友“海明威”帮老太反问了一句:“如果是你会怎样呢?暴起革命?高唱赞歌?哑口无言闷头吃肉?主动下岗?你说说心里话,你会选哪个?”这基本可以代表老太的意见。我以为,说,永远比不说要好!上面提到的“自由”,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说出了自己的要求才逐渐得到的,“说”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关于这个问题,“上班了”也给出了一个答案:“不公开发表这些言论,当然日记里可以私下对自已说,默默地在岗位上尽力而为……”我也想说明一下:第一,我并不认为在这样的论坛谈论一点对世事的看法就算“公开发表”,咱们现在的自由还没到能公开发表这样言论的地步;第二,日记里私下对自己说,在我看来等于没说,所以也可以忽略不计;第三,我没能理解“默默地在岗位上尽力而为……”的内涵是什么,闭嘴封笔?还是洁身自好?或者要表达的都在那省略号(……)之中?

       在“读书生活”谈论这样的问题本不合适,因为有很多问题在现阶段是说不清楚的,或者是不能不让说清楚的。老太的“党校日记”基本是流水账,偶有感想,也不可能深入,并非想在这里显示什么“(破)本事”,只是想跟自己表明,我们仍然有责任思考一些问题,哪怕可能与事无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身处体制之中”,我们都应该“时刻准备着”对体制的弊端“反戈一击”。

                                          4,边听边想(4月4日)

       阴。穿一件马甲有点冷,最好把袖子加上。

       今天又没迟到。觉得这“到”要花插着“迟”,天天迟会被领导发觉,自己也有点过意不去。而且昨天校长批评了,难保今天不整风。

       继续邓小平理论,今天讲“发展观”。说到老邓,心情有点复杂,有感激也有不满,这不满说不太清楚,总感觉他有些什么事情做错了,强行举个例子,比如6·4是否一定要那样拍板处理?但感激是主要的,即便纯从个人考虑,如果晚三年恢复高考,咱不仅要当知青,而且恐怕就没那个毅力学习下去,今天也就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了。政治家里面,老太就佩服一个——老毛,那真是文韬武略,多少不世之才在他面前都要俯首帖耳,没有真本事真才情真魅力怎么可能。老毛以降,老邓当然也是个人物,光那“三起三落”的韧性就不是常人做得到的。无论如何,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老邓居功至伟。

       讲课的教授(副的)不是照本宣科的那种,许多个人发挥听来倒也有趣。讲世界“五极”的时候,他说,最坏的是小日本,将来对中国威胁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小日本,日本人虽然是华夏后代(?),却是不肖子孙;讲到9·11,他说,拉登毁掉世贸大厦这建筑奇迹是不对的,干脆派人把小布什杀了不就完了?……跟前些天的课堂气氛不大一样,今天有些笑声了。

       教授的观点有一个我持怀疑态度,就是“资本主义我们不能试”。为什么不能?据说是“历史证明了那条路走不通”。我觉得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托词,没试怎么知道走不通?随时拿“历史”来做挡箭牌,不是有点看不到发展和变化?老师在第一堂课就讲了:新闻报道有纪律,理论探讨无禁区。我想,我的一些疑问应该也是可以存在的吧。

************
       我的“党校日记”确实不是很严格的日记(什么是严格意义上的日记?只留给自己写回忆录时看的?准备什么时候成了英雄好让报纸发表的?总觉得应该没有一定的模式吧?),也可以肯定这中间没有什么深入的思考,只是一些小见闻,小感受,一种个人活动情状的小记录,敲出来为“读书生活”增加一个帖子而已,绝对没有什么别的理想的。

       说到日记,真是呜呼哀哉,从中学到大学曾写过七八年的日记,后来在一个特定情况下都付之一炬,这辈子要写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录是没指望了。

                                            5,酒会(4月5日)

       雨。果然清明时节,雨不大,打伞与否,随便。

       昨天下午逃学,不知道今天是上大课。依旧踩着中间下课的点儿去的,却左右看不见青烟缭绕——烟民们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制造的缥缈氛围,只好硬着头皮进入教学大楼,这才发现昨天已经出过通知:5日上午在七楼专题讲座……

       当年上学的时候都是大课松小课紧,现在这里却不一样,因为大教室的坐位上是贴着固定号码的,真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没来你的坑就空着,黑压压一片脑袋之中突然凹下去一块,像个标志性建筑,显而易见。进教室又只有一个门,如果组织员来了而且坐在最后一排,你就得迎着老师的目光从组织员的面前走过去,也不是怕,但会不好意思——想当反潮流英雄还是咋的?我自然也有些措施,一般是除了等待下课混入之外,再就是迟到的时候不带书包(大的小的背的拎的都不带),仿佛是临时出去一下的回头客,至少自我感觉上是基本有效。今天一切顺利:组织员不在,而老师是新来的。

       坐下听讲。主讲人是个年轻的(老太一老,看谁谁都年轻)女副教授,不知道是从哪个学校请来的,听口气显然不是第一次在这里搞讲座。题目是“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黑板上还写了三个小标题:不稳定的中美关系;难以理顺的中日关系;战略协作性的中俄关系。听到最后我才明白,女老师一上午只讲了第一个关系。她一再遗憾地抱歉:今天讲慢了,讲慢了……我就接茬儿嘀咕:没事,下次再找机会。从听课的秩序分析,学员们听得不满意,中间溜出去抽烟,老张不满地牢骚着:什么大使馆、王伟、9·11,都是现饭现菜,没点儿新材料!女老师也有感觉,在台上一个劲儿地擦汗,估计心里急着哪。

       中午轮到本组组员林院长请客。党校的米西米西是有传统的,而且似乎已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规定,以组为单位,大约每人轮请一次,轮完了也就毕业了。开学典礼的时候打过招呼,不许相互请客。问题是,学员之间要“交流感情”,要“增进友谊”,你还真不好就指认它违法;有点违法的是公款请客,则其中又有问题,要论定哪是公款,取证也难。结果就这么一届一届地吃喝过来了,而且还不知道何处是尽头。

       现在全国都一个样,吃喝之风不仅杀不住,还愈演愈烈——俺又在享受着吃喝之福的同时,数落着吃喝不不是了——武汉的几家酒店,太子、三五、湖锦、小蓝鲸、醉江月(说是“几家”,真数起来还不容易结尾呢)等等,生意都好得出奇,不提前一个星期往往订不到包房,偶尔从江边太子路过,沿街近百米店面的大玻璃窗内,食客们都跟吃大户不要钱似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而且不择日期,天天如此。今天的报纸有消息说,太子、三五等明年要打造饮食“航母”了,能让3000-4000人同时进餐,“饮食文化”看来还有巨大发展前途。

       今天的“酒会”,组织员先生也亲临指导。酒过数旬之后,有人提起考试,组织员立即明确表态:你们组的人毕业都绝对没有问题!大伙欣然,说,再敬领导一杯。其实,据说党校这样的班办了几十期了,至今还没有谁不及格过,毕不了业的就更没有了。同组一位舞台美工出身的副处最开心:俺就怕毕不了业呢。

       ……都喝得有点意思了,程序性地,有人相约打牌,有人准备回家睡觉。散会。


TAG:

引用 删除 凉风徐徐   /   2005-01-31 08:09:12
老太:感谢您为这个腐败的时代留下不朽的历史痕迹!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