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博客
http://my.nphoto.net/zhuyi/  

他带着忧伤而来---我眼里的肖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07-14 14:42:40 / 个人分类:小讨厌的闲情随笔

       我喜欢一个艺术家往往要看他的生平,比如肖邦的流亡生涯带给他忧郁,又比如他和乔治桑有过的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生活,最终于沉默中结束,这忧郁是有部分肺结核的因素在里头的,反映在他的钢琴曲里,就像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一样不可缺少。他一生对钢琴如此执著,使我坚信他是为钢琴而生,从他全部的作品来看,只有两部钢琴协奏曲,肖邦实在不习惯与乐队合作,他和钢琴,是鱼和水的关系,鱼的眼泪溶化在了水里,他的感情则在琴键上缠绵,他用生命谱写钢琴曲。
  
  
  肖邦是一个集多种矛盾于一身的人,一方面以他孱弱的身体写出需要如此用力弹奏的曲目(《革命练习曲》),另一方面不停地在华丽和忧郁中徘徊(《仙女圆舞曲》对比《离别练习曲》)。他的外表文质彬彬,内心情感如暴风雨来之前的聚积,表现在作品里是密集跨八度和玄的灵活运用和踏板带来的单音音响的延伸。肖邦开创了钢琴演奏技巧的一个新时代,和李斯特不同的是肖邦从不拿钢琴演奏技巧作为一种炫耀,技巧在他的曲子里是感情表达所需,李斯特在这方面则更加理性。我完全不同意他曲子里如瀑奔涌的感情是单单因为亡国之痛而来的说法,实在牵强。在肖邦短暂的生命里,有太多需要他为之伤感的东西,亡国只是其中之一。
  
  
  肖邦偶尔的快乐只能写出《小狗圆舞曲》,听他的《雨点前奏曲》,才知道沉在内心的是如雨点打湿的泥泞土地的粘稠。华丽亦不属于肖邦,听《华丽的大圆舞曲》竟觉得有被作曲家出卖心情的感觉,我没有从这个曲子里读到肖邦的内心,急风暴雨般复杂交错的旋律和节奏才是属于他的。在《离别》中段,听似纷乱的音调正是分别时悲伤的最佳表达,其实是杂而不乱,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地落到听众的心里。肖邦是惯于在乐曲中段改变节奏的,在激昂情绪开头的乐曲中段突然转成温婉柔弱而华丽的柔板,感情如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颠簸的小船,突然风平浪静,享受片刻的徐徐微风后又被一个大浪推倒浪尖。又或者在一段平稳如湖水旖旎的主旋律后,突然激动起来,慷慨陈述内心的激动或者不满,最后仍旧归于平静,淡淡地叙述完毕之后,让我看到一个在月光下拢着雾气的背影悄然离去。
  
  
  乔治桑被众多肖邦迷视为眼中钉,这么一个其貌不扬又喜欢张扬的女人,竟然能够独占肖邦八年之久。乔治桑作为女权主义作家,又正逢法国革命,自然是奔走在爱国第一线的,而此时肖邦只关心富家小姐来不来上他的钢琴课,于是和乔治桑有了隔阂。他爱波兰,却完全不关心法国革命,很让人怀疑他革命音乐家的身份,与其说是痛恨俄国占领波兰,不如说他为自尊而出走,却为思乡之情缠绕,思乡之痛也只能反映在音乐里。我更愿意相信,在肖邦和乔治桑相处的八年里,乔治桑对肖邦的爱也好、痛也好,都直接影响了肖邦的情绪,乔治桑常常为肖邦的病情烦恼,而他天生多愁善感,两个人相互影响,成就了一段传世奇恋。
  
  
  “一八四八年三月四日,当肖邦去玛利昂尼夫人的家里时,不期而遇地碰见乔治·桑正从楼上走下来。两个人已经一年没见面,他强自镇定地问了一句:“你好吗?”“很好”。于是就分手了。这是真正的最后的一面。”(张继高《肖邦爱乔治桑吗》)乔治桑没有参加肖邦的婚礼,他们的爱与恨纠缠不清,但是毕竟肖邦在和乔治桑相处的八年内达到了人生的创作高峰。《浮士德》的终曲:“ 一切逝去的,不过是象征。……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乔治桑成就了一个肖邦。
  
  
  亡国之痛、孱弱的体质和生来敏感的内心,让肖邦的钢琴作品比别的作曲家更多地流露出忧伤和悲哀,悲观主义者的音乐发自内心,将忧郁彻底地传达给我,使我长时间地沉默在琴键回响的空间里,虽相隔百年,仍旧见到他带着忧伤而来。

TAG:

引用 删除 qqerpvqboyb   /   2012-11-26 23:14:51
hZHglC  <a href="http://hmrjttfrcopc.com/">hmrjttfrcopc</a>
引用 删除 Sanket   /   2012-11-25 11:08:28
Finlaly! This is just what I was looking for.
引用 删除 Latisha   /   2012-11-23 16:33:45
THX that's a great asnewr!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