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直窜过肩膀 方显木匠功夫深

父子、兄弟、夫妻搭档的“家庭政府”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05-09 11:42:35 / 个人分类:刀笔的漫谈

官员要“主治”,出头露面管理一地或一个部门的政务;师爷躲在幕后要事事参与,号为“佐治”。在“血浓于水”的亲族至上时代,往往会有一家子“主治”兼“佐治”的。

清人笔记汇编《折狱奇闻》里就有一个“父为子幕”的故事。浙江有一位少年进士,18岁就中进士,派到一个地方去当知县。他父亲是个老牌师爷,跟随儿子一同赴任,躲在衙门里出谋划策。有一次少年知县外出,正好遇到有个送葬的行列。听说这是一个少年在结婚后突然暴病而亡,可是细心的少年知县发现送葬的寡妇新娘在丧服里穿的却是大红裙子,大起疑心,当即下令封存棺材。回到衙门,老爸师爷责备少年知县过于孟浪后,乔装外出,扮成外来的算命先生,在附近打听,得知这个寡妇新娘在未嫁前就和表兄私通,身边有一个心腹小童也是表兄送的。老爸师爷回衙门,嘱咐少年知县在检验尸体时要格外仔细,并要立即提审那个小童。后来果然发现新郎的阴茎里被钉入了5寸长的铁钉,而小童也招供是新娘和她的表兄杀死的新郎。一桩谋杀亲夫大案被破获,少年知县得到上级嘉奖,可是他却说“辛苦一官,使老父心力俱瘁,殊不成人子”。一任满就辞官归乡,供奉父亲,颐养天年。

也有不少弟为兄幕的故事。比如清朝同光之际著名的戏剧家及戏曲评论家杨恩寿,就曾经为他六兄杨麓生当过师爷。当时杨麓生调任广西北流县知县,该地在太平天国***以后,统治秩序混乱,州县残破,很少有人愿意到广西去应聘。杨麓生自己忙着下乡清剿匪盗,县衙里必须要有靠得住的师爷当家。因此急召原来在湖南家乡当师爷的杨恩寿赶到任所来帮忙。杨恩寿在县里一个人既管刑名,又管钱谷,县考时要批改考卷,平日里还要兼管当地的税关事务,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旧病发作。他在日记(《坦园日记》)里自叹苦经,“曷胜焦灼”!后来又请了另一个兄弟老三来帮忙管税关,才略微能够轻松一点。近两年后,杨麓生以每年六百两银子的当时广西第一高价聘请到另一名师爷,杨恩寿才得以脱身回乡。

更奇特的是“妻为夫幕”。乾隆年间,在直隶地方就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巾帼师爷”。她的父亲历任地方官员,她自幼在衙门里长大,经常在幕后帮助父亲处理政务,“刑名钱谷及书札往来、财赋出入”,无不精通。后来他父亲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政务实际上都仰仗她来处理。父亲去世后,她又跟随在直隶地方任官的长兄,“兄倚之如左右手”。39岁时,由大哥做主,嫁给了一位新任的进士知县。结婚后,她嘱咐夫君只管出头露面的“堂上事”,自己则在内院里设立“内签押房”,以丈夫的4个小妾承宣誊抄,两个老婆子出入传递公文,“案无留牍,邑无废事”,把一个县的政事办理得井井有条。丈夫因此得到了上级赏识,任满后被提拔为知州。可是这位内当家的女师爷却拿出了一张辞职的禀文,说:“你的才能最多治理一个县,治理不了一个州,而我要管理家务、养孩子,不再有精力来帮助你,我们还是激流勇退的好。”于是夫妻双双把家还。

到了晚清,一个官员上任时总要带几个姻亲、外甥、女婿之类的晚辈亲戚当亲信,在幕后主持小金库、帮助起草信件等事务,一来搞些违法乱纪的事可以比较放心,二来花费不多,三来对于晚辈也算是一个阅历。这就“是亲不是友”,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幕友”了。


TAG:

引用 删除 coffan   /   2005-06-08 07:07:37

一个师爷一年能拿600两白银


一个知县能够支付如此高的报酬


可见当时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假


喜欢听郭老师讲故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