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直窜过肩膀 方显木匠功夫深

职务各有不同,束脩自然有别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05-09 11:46:12 / 个人分类:刀笔的漫谈

清人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绍兴师爷,精通司法审判事务,可是性格孤傲,固执己见,一旦与东家意见不合,立即告辞,结果落下个“有始无终”的名声。有一个官员上任后聘请他为刑名师爷,惟恐他再犯老毛病,于是暗中设下圈套:这位师爷无家无室,馆舍清寒,官员就派出一个年轻美貌的丫鬟,每天早上给师爷送早点,说是“老太太吩咐”,师爷无法拒绝。日子一久,师爷毕竟心动,被丫鬟吸引,成全好事。官员知道后,把师爷找来,说:“我久闻先生品学兼优,不过现在看来是学问优秀而品行不端。”师爷被他说中心事,不禁面红耳赤。他马上醒悟到是中了圈套,如果轻易辞馆,东家把这个“勾引丫鬟”名声传出去,再要应聘就有难度了。于是只好表态:“君作一日官,我作一日幕。”官员大喜,做主把这个丫鬟配给师爷为妾,但同时把师爷的“束脩”减了一半。几年过去,官员打算告老辞官,他把师爷找来,说:“君性情孤傲,不善理财,不适合长期作幕。所以我为君成家,并将历年来的那一半束脩在君家乡置买了田产。我辞官回乡,君也可安居乐业,从此分别,前途珍重。”师爷这才体会到东家的良苦用心,果然就此回乡安居,不再出山。

这里的“束脩”就是师爷当顾问的报酬,按照“宾师”的礼遇,因此和教师报酬的称呼一样。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师爷的收入一半还足以置买不动产,是相当可以的。

师爷的收入和他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古代政府的政务最主要的就是司法审判和财政税收,因此辅佐官员处理这两方面政务的师爷收入最高,前者叫做“刑名”,后者叫做“钱谷”(也叫“钱粮”,有的地方要征收漕粮的,还要另聘专门的“钱漕”及“征比”师爷),每位每年的“束脩”都在1000两银子上下。要知道明清时期七品知县的正式俸禄也不过是每年45两银子,即使是总督、巡抚的正式俸禄也只有100多两银子,可见这师爷“束脩”身价之高了。

地方政务林林总总,公文传递处理也需要专门有人负责,这种办公室主任性质的幕友就是“挂号”师爷。往往是由刑名师爷推荐而来,束脩不高,岁脩100两就已是算高的了。

还有一种师爷与现代的秘书相近,帮助官员起草信件的。其中往往又分为起草对上级信件的“书禀”师爷,和起草平辈信件的“书启”师爷。前者特别是要能够写四六骈文的,因为每年节令都要向上级写请安问好性质的信件,完全依靠堆砌辞藻,铺衍成文。这两种师爷的“束脩”都很少,最高也不会超过每年100两银子,一般只有几十两。

地方官府往往要主持科举考试,至少每县录取童生的“县考”是要知县亲自主持,出卷改卷的。这方面的事务往往会请一位“阅卷”师爷来帮忙。岁脩也仅数十两而已。

一个官员请上5、6位师爷,作为私人聘请的顾问,是不能动用政府财政报销费用的,他们的束脩总额既然远远超过官员自己的俸禄,很明显,官员除了动用自己的“灰色收入”外是无法应付的。明清时官员实际收入主要依靠的是“陋规”,其中的大头是“耗羡”(征收白银、粮食时的损耗及折算比例),一般州县官的实际年收入总有几千两银子,其中要拿出近一半来请师爷办公事,说起来倒还比纯粹的贪污行为有点道理。


TAG:

梅茗居 引用 删除 梅茗   /   2005-12-09 15:13:20

从网上搜索" 束修"一词,竟然跑到木匠家里来了.这篇文章我原来看过,只怪自己记性不好,看过没记住.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