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直窜过肩膀 方显木匠功夫深

18、落笔不慎就惹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05-18 09:14:09 / 个人分类:刀笔的漫谈

18、落笔不慎就惹祸

清代衙门里,有关司法、财政的重要公文一般是由刑名、钱谷亲自起草,普通公文信件则有“书禀”或“书启师爷”起草。

“禀”指“禀帖”,是一种非正式的上行文件,原来是指下对上的私人性质的信件。可以分为礼节性的和公务性的两大类。到任、年节的时候下级都要给上级请安问好,这是礼节性的,大多写成四六骈文,堆砌辞藻而已。另外每当有公事需要请示、或要试探上级的看法,下级也往往用禀帖的形式,比较自由。

当然,即使是请安问好的禀帖一旦错误也会发生问题。比如乾隆年间,直隶巨鹿知县要师爷起草一件答复总督某项指示的禀帖,那师爷一时贪图简便,在开头“奉宪谕”下面没有照抄总督的来文,只写“云云”,打算在誊清时再补入,可是后来却忘记了补抄,就发给书吏去誊抄。而那书吏也是糊涂,照原稿抄写不误,知县更是看也不看就签押发出去了。当时的直隶总督方观承在官场上号为“能吏”,连续当了20年的直隶总督。见了这个禀帖,又好气又好笑,提笔回道:“吏云云,幕云云,官亦云云,速将承办书吏提解来辕,仰候本部堂当堂云云。”这算是给知县和师爷面子,只说要处罚书吏。那知县见了批文屁滚尿流,立刻上禀帖把自己大骂一通。好在方观承只是开玩笑,没有当真。

遇到不那么好心情的上级,这样的错误就后果严重了。李岳瑞《春冰室野乘》“文牍谬误”就记载了光绪年间的两个著名故事。

有个师爷为湖广总督李鹤年服务了十多年,在幕中负责文案,起草奏折和书启。后来李鹤年因事被革职,这位师爷被新一任湖广总督李瀚章延聘。有一次起草一份奏折,居然还是写“湖广总督李鹤年”,而其他的幕友都没有发觉这个错误,李瀚章也没有过问,径直发出。被光绪皇帝发现后,大加指责,将李瀚章“交部议处”。

另一件事更荒唐。有个为甘肃平庆泾固道台魏光焘做书启的师爷,在起草一件向全国各州府通缉逃兵的例行公文时,误将“奉天府”混在各州府中,而且称呼“奉天知府”,抄写的书吏也不在意。奉天(今沈阳)是满清皇朝的“盛京”,和北京的“顺天府”平级,是全国规格最高的府,必须单列在所有的地方官署之上。长官“奉天府尹”,为正三品的高官,而一般的知府只有从四品。当时的奉天府尹松林见了来文,就来函责问。魏光焘大窘,只好亲自写信,自称“门生”,百般道歉。又请京中贵人帮忙转达敬意,花了上万两银子,松林才没有上章弹劾。过了一年,松林又写信给魏光焘,说是请代购十几张玄狐皮、猞猁皮。魏光焘只好再花上万两银子买了送去。当时人称之为“一封公函二万金”。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