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直窜过肩膀 方显木匠功夫深

大学就是大楼——“教育产业化”中的大学之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10-21 12:50:49 / 个人分类:只教不敢诲

大学就是大楼

 

大楼多过了大树的校园

走在当今很多中国大学校园里,最显眼的就是一栋栋漂亮的大楼。短短的几年里,中国的大学校园普遍“旧貌换新颜”,几乎每个大学都有了自己的“标志性”大厦,而且不断刷新着高度纪录。比如最近一所大学为了纪念百年校庆,就建了个100米高的大厦。好在中国的大学还没有200年以上历史的。

这些大楼的装潢水平丝毫不输给现代商务办公大厦:整体空调、高速电梯、大理石蘑光地面的大厅、花岗岩贴面的外墙、高耸的罗马柱门廊等等一应俱全。还有太多的大学整个校园都是崭新的,以至于在当今的中国大学里,有年头的大树倒往往成了最珍稀的校园风景点缀。

大学怎么就突然这么有钱了呢?

 

国家投入与学费并不够建大楼

最近几年,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确实是大大增加了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那几所被确定为准备要去争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国家的投入都要好几个亿,地方政府也要一比一配套几个亿,所以总资金就达到了十亿多的规模。不过这些钱要去盖那些大楼,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上千亩的新校区,靠这些钱还是不足以在短时间里建起这么多的漂亮大楼。况且大多数大学并没有这么多的国家投资。

一般人总以为大学统一收费是大学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实际上这些收来的学费也不足以盖这么多的大楼。比如一个万人大学,一年收的学费算它是1个亿,那也只是一两栋大楼的费用。甚至还不足以应付大楼建好以后的运行费用。比如上面所说的那栋百米大厦,一年的运行费用预算是34千万,一个万人大学收的学费大概只能养两三栋这样的大楼。

 

“资产运作”的土地和银行

据说各个大学最主要依靠“资产运作”来取得基建的资金。过去,各个大学的资产作为国有资产,学校的书记校长只是一个被动的管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资产运作”现在已经是任何一个大学的时髦话题。

学校最主要的资产是土地。最常见的“运作”一般是这样进行的:把原来的校园置换,通过当地政府招标给房地产商,获得一笔资金;学校则以低价甚至无偿获得一块要大大超过原校址面积的、当地政府规划的“大学城”土地,来建设新校区。或者是学校保留原有的校址,而由当地政府另外无偿或低价划拨“大学城”土地。

当然靠这种学校搬家的搞来的资金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运作”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到银行去借钱。原来学校到银行贷款是很难的,学校资产是国家的,不能拿来做抵押;学校自己除了行政拨款,自己创收的资金也不足以让银行有理由放贷。现在好了,土地资产可以抵押,收来的学费、筹集的科研经费等等也拿来做还贷的途径,于是学校借钱很容易了。一笔笔的贷款到手,一栋栋大楼也就起来了。据说这是“杠杆效应”,以一点小钱借大钱来用。尽管不少学校现在已是“负翁”,不过政策指导下的银行贷款还是源源不断而来。比如有一个政法单科的学校,积欠的银行债务平摊到每个教职员工头上有890万元之巨,每年收的学费连利息也还不清,可仍然在大兴土木,

 

国民经济的新热点

显然这种“运作”实际上和学校本身、以及所谓的“教育产业化”本身关系并不直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民经济大环境的作用力。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确定了以投资拉动国民经济的国策。政府通过募集国债,把募集来的资金大量投向水电、道路之类的基础建设项目。同时在城市的大力开发房地产,大量引进各类资金开发住宅、办公搂,政府则以成批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办法来获取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样就有了多方面的“积极性”,成为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不过到了90年代末,房地产开发已经阻力越来越大,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动迁也越来越困难。因此对于地方各级政府来说,把大学搬到郊区,既可以回避中央严格保护农业用地的政策,又可以把原来居于城市中心的大学校址拿来开发。郊区的“大学城”本身又是一个房地产炒做的“题材”,一个“大学城”区域里的土地、或者是靠近“大学城”的土地,都具备的“升值”的巨大潜力:有良好的环境、有政府投资的如交通、水电之类的公共设施,很快或者是预计很快会成为新一轮房地产发达的动力。

直到今天,中国的银行放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着政府政策的指导,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10年前,高校到银行贷款,是一件要上各类媒体的新闻,但现在这已是稀松平常的事。银行的贷款有了政策的指导,高校是否有还贷能力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旧有经济模式的新变形

GDP3个具有魔力的英文字母现在已经成为各地政府最注重的咒语。要把这3个字母搞上去,最容易的是搞土地开发,搞基建。所以大学资产“运作”来“运作”去,无非还是要用来造房子。房子建起来,才可能拉动建筑市场和建材市场的新热点,才可能转化为切实的GDP,转化为本地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当然也就转化为地方长官的“政绩”,转化为学校书记校长的“政绩”。

大学资产的“运作”,显然是中国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作用,是重复“铺摊子”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变形,是新一轮房地产经济的一种隐蔽的形式。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大学成为新大楼林立的新城区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所以过去的哲人说:“大学者,是大师之谓也。”那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大学就应该是“大楼之谓也”。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