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上海的美丽原素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09-25 12:30:22 / 个人分类:风声雨声

上海的美丽原素

胡晓明

 

 

仅仅只有《长恨歌》,对于上海的当代文化影像还是不充分的。来自一个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导演,真的要为上海恢复她的历史经验,重建她的文化感受,通过她的影像魅力,来再认上海的美丽原素,这大概是彭小莲的《美丽上海》的意义。

上海是一座有历史感的城市。“历史是不会被被遗忘的”,老母亲临死前一夜,将保存多年、文革中小妹与爸爸划清界线的保证书,交还给了小妹。以惊人的记忆,一字一句回忆了那个风雨雷电之夜,爸爸如何被造反派打死之后,躺在泥水里,“紫黑色的头,肿得很大,像一根筷子穿着一只大苹果。”(郑振瑶的叙述极富画面感)小妹一边听着母亲说,一边痛苦回忆着,如何被老师逼着写保证,同学朝她吐口水,她如何哭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写过《他们的岁月》的彭小莲,再一次释放着她潜意识中的文革创伤感受,在近年来小资化、西化、韩日化的上海影像潮中,心平气定,再认历史沧桑。这表明:上海是有历史文化感觉的,上海不浮浅。这些年,社会转型很快,上海变化极大,人心复杂、破碎而浮躁。这里的沉静而反省,最起码也代表了上海几代知识心灵的生命尊严,是关于美丽上海的真山真水。

上海又是一座有包容力、富于爱心、宽容心的城市。历史虽然不会被忘,“但是怨恨是可以宽容的。”老母亲临终托物,更是为了化解小妹与阿容的冲突,提醒他们懂得珍惜一起成长过来的亲亲之爱。这一脉爱心,“不让你们成为孤儿”,恰是老母亲在父亲死后,活下去的真实动力。尽管,阿容与小妹的矛盾在电影中,单薄而平面化,似乎并不是真的那么不可收拾。因而我宁可将母亲的嘱托,父母亲的大爱,看作是上海心灵的一个表现,是有关上海美丽的又一个隐喻。即:以极艰忍的生命韧性,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那样的爱,对待下一代。这是支撑一个本来没有宗教的民族最大的生命信仰。在上海的母性那里,体现得极充分。不仅在这部电影中,大姐大哥是这样的,而在彭小莲的另一部电影《上海家族》)中的母亲(吕丽萍饰)那里,也得到相当淋漓尽致的表现,该片又名《假装没感觉》,即为了女儿而隐忍苟活的意思。

那么,这美丽上海原素的来源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十分宏大的问题。导演一开始就打出字幕:二十世纪初,上海造了一批小洋楼,但是后来住进了很多户人家,故事就发生在小洋楼中。小洋楼这里是一个隐喻,也是一个“城市乡土”或“社会形构”。导演在这里颇受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地理学关于地方依附与人生日常情感学说影响。小洋楼至少有两个传统,一是下雨了有人喊收衣服关窗户、“很多户人家”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的社会主义新传统,一是重教养、有文明追求、有生命尊严、有责任担当的老上海中产阶级传统。这就表明,这里既有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传统的新因子,也有不革命传统的旧积淀。老母亲说她死就要死在老洋楼,肯定了对老传统的认同。而老母亲留给大儿子的传家宝,是一块珍藏多年的父亲的怀表,表盖里刻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又是中产阶级的文化底色。小洋楼的桂花,在秋夜里非常灿烂。老传统能不能有新生命,与新传统能不能融合起来呢?“老房子都快要没有了,新修的公寓都是冷冰冰的,”张医生这样说。这也是一个有关上海文化的发问。

二〇〇五年九月二十五日


TAG:

引用 删除 春田   /   2005-10-12 04:34:08
以前有些“想当然耳”,现在方知当日风流不复可追。
胡晓明集 引用 删除 huxiaoming   /   2005-10-07 23:07:18

问春田好.北京如何?北大如何?

引用 删除 张春田   /   2005-10-07 10:37:17

幸入此园,遥向胡师致意。您的博客真有意思,尤其是“神奇豆豆”。


 

引用 删除 无墨   /   2005-09-30 09:08:29
同意楼上的。老洋楼有老故事,新洋楼有新故事。
小讨厌的客厅 引用 删除 zhuyi   /   2005-09-27 01:57:16

呵呵,新修的公寓不是冷冰冰的,有很多的故事在里面。


上还是活色生香的,有美有丑。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