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李宇春:精神偶像的力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01-05 14:29:10 / 个人分类:文艺评论


 

历来的偶像都是为人们提供着符合社会法则和顺应人们心理要求的典范,它往往代表了一种完美的存在;作为偶像本身,必须是符合社会期待的并能给观众带来愉悦与幻想的个体。2005年夏天“超级女声”比赛所产生的偶像李宇春,似乎在不经意间改变了这一经典的偶像定义。

李宇春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并不像以往的女性偶像那样迎合传统规范和人们的口味,即通过符合男性幻想的方式突出第二性征与第三性征(性别气质规定等)来博得观众的好感,相反,她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性别的界限,缩小、淡化了女性性征,所以她的偶像魅力更多来自于她的自身气质——由随意的、自然的、率真的自我所散发出的精神,而非被标志为女性的身体。正如众多关于她的评论所重复强调的那样,李宇春最吸引人的是她的人性魅力,在她身上有一种中性化或者说双性化的,即融合了两性优点的魅力:自信、坚强、真诚、善良……两种反差强烈的气质和谐地交融,并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表里如一,刚柔并济,使她具有了亦男亦女的特殊气质。3528308个短信投票和超过40万的歌迷的追捧,无疑证明了她的偶像实力.

“中性化”偶像的出现,虽然还不能预言中性化审美将就此开始流行,但这个结果毕竟打破了一贯以来的传统流行模式,因而引起了诸多的评论。一篇名为《烟视媚行李宇春》的文章这样写道:“也许在你身上,我们都看到曾经年轻过、充满梦想的青年时代,让我们更勇于打开自己,给了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 另一篇题为《我为什么为李宇春疯狂》的文章说道:“关于‘超级女声’李宇春神话的解释只有一个:我们爱她,她正是我们少年时梦想的自己的样子!我们被这个世界磨去了天真和理想,但她还有。”在女性观众看来,李宇春保留并再现了女人由于社会性别要求而不得不压抑的真实与天然的自我,因此她的出现,激发了她们强大的“真实的自我”的能量。李宇春所引起的崇拜和喜爱带有积极向上的理性因素,歌迷们普遍通过她开始思考关于自身和社会的问题,这种状况在其他偶像崇拜中是少见的。在她真实、独立、真诚、无私的人性魅力(精神形象)影响下,她的歌迷不仅异常团结,而且有别于其他的偶像崇拜者的盲目狂热,形成了一个保持着理性思考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浙江的“玉米”自发募捐给贫困大学生,他们说:“我们只是想为春春做点什么。”这18名歌迷还表示:如有可能,他们要成立一个宇春基金会,专门救助贫困学生。李宇春带来的新的精神是积极善良、冷静理智的,因此她是具有号召力的精神偶像。

有人说,女性观众支持李宇春是因为把她当作一个男人,这种说法是一种误解。她的性别很清楚,女性观众都不会盲目到把一个确定无疑的女人当作一个男人来喜欢。另一种说法是说女性有崇拜男性的心理,因此就会去崇拜一个带有男性气质的女性,这个说法同样经不起推敲。她的性别已经是确定的了,她的男性气质肯定比一般的男性少,为什么女人不去崇拜一个充满男性气质的男性偶像,而去崇拜一个带有男性气质的女性偶像呢?显而易见,女性观众接受她的男性化装扮和举止,并不代表她们是将她作为男性来喜爱和推崇,而是说明她们希望和乐意看到这种对传统性别定义的玩笑式的戏仿和再现。怎样解释这种心态?答案可能只有从女性观众自身的原因去找。女性在接受社会规训前,是带有部分男性气质的个体,只是由于社会化过程使她们不得不压抑自身男性化的一面,而李宇春正应和了她们内心里糅合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于一身的完美的自我形象——力量与美(有力而优雅)。她们喜欢她,是因为她们缺乏她身上具有的特质,她们将内心的自我形象期待投射到她的身上,所以当她们喊出“春春,我爱你”的时候,实际上,她们是在爱着她们所渴望实现的、像李宇春一样的自由无忌的理想中的自我,同时也表达着对传统性别模式的鄙弃和轻蔑。李宇春的纯、真、美,其实是指她的形象是没有经过修饰,因此也就脱离了矫揉造作的窠臼。她是有力的,也是自在的,这些特征都与传统女性的状态和社会性别意识对女性的要求迥然不同。她替她们完成了超越性别界定的梦想,为一直挣扎和疑惑在其中倍受压抑的女性树立了一个精神性的目标。她是个精神榜样而不是像绝大多数走红女星那样,成为一个单纯的性幻想的对象——无论是男性的还是女性的性幻想目标,她都不是。 

李宇春没有按照社会性别的规定装扮自己,没有为取悦男性而勉强自己,她的不媚俗是对那些不得不媚俗的女子们的一种悖俗的鼓励。她以她自己的样子存在,产生出一种让男人恐惧、让女性欣喜的煽动力。她的存在提出了审美的多元化命题,她无意间跨越了传统的性别界限的表现,实际上触动了传统规范,所以必然引起极端相反的两种态度:崇拜和厌恶,支持和诋毁。喜欢她的人认为,虽然她的演唱技巧实力不如其他人,但是她的人格魅力却是其他人远远不及的。诋毁她的人认为,她是不男不女的怪物,那些喜欢她的人都是“审美变异”。可以这么猜想,诋毁她的人,是因为无法接受她跨越两性界限的形象,无法容忍不符合传统性别气质界定的新事物,所以他们是传统性别意识的忠实维护者和捍卫者。而“不男不女”、“半男不女”,又何尝不是“亦男亦女”这种更人性化、更自然的性别气质的歪曲反映呢?


“一切好的和让人感到舒适的事物,都是简单而自然的。”(罗曼·罗丹《母与子》)李宇春是简单的,她的简单不仅在于没有经过雕琢的外貌,更在于她毫不矫揉造作的神态举止,反映出来的是她的内在精神。她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如此自然,而她的简单和自然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真实美,而这种美往往超出了男性社会审美的范畴,自然也就不容易被传统的男性审美所承认。

中国女人的审美价值,一直都是由男人的审美观念左右的,而李宇春的出现,代表了女人内心独立的自我价值和自由的自我生长的渴望,她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精神象征,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偶像的偶像,她是在社会审美意识和精神文化进步过程中,人们所需要的前瞻性的标记,透视出了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某种趋势。同时,她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向的社会期待心理的对象,为女性提供了一个突破传统社会性别规范的范例。她所提供的不再是传统的柔弱、退缩、被动或者性感、神秘的女性形象,而是积极、向上、阳光、活力、健康、率真的精神。她的“美”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美,而是一种超越性别定义的审美体验。

李银河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跨性别潮流的胜利,它违反传统性别规范,意味着一种新的时尚。跨性别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个性解放:传统的性别规范是对人性的一种压抑。李宇春和周笔畅的成功证明大家都有一种反对和冲破这种压抑的愿望。”李宇春现象不仅反映了当代女性渴望独立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等普遍心态,更体现了女性开始摆脱传统性别意识和男性审美的桎梏,尝试通过自己的感受对美做新的界定,而只有当女人摆脱了男性思维下的审美,才会发现和承认自然的、人性的、而并非传统的男性社会所承认的美感。同时,这个文化现象也多少影射着中国人(特别是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社会性别的内在矛盾,而围绕她的争论所引发的对于社会性别意识的不同程度的思考,更集中体现了社会性别意识的变化和对变革社会性别规定的某种渴望,因此李宇春现象给中国带来的震撼,已经远远超越她的歌声。她的态度、创意及能“打破中国传统的双性形象”,也挑战了中国的传统规范,而对传统社会性别规则的不在乎和率真的个性,以及她所“代表的自信的独立性,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个象征”。(《时代》周刊亚洲版)

李宇春是从当代飞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中破土而出的精神偶像,虽然我们不能用现存的思想形式去预料,但这种精神偶像无疑是社会意识新阶段的表现之一,它将以积极的态度摒弃陈旧和僵化的社会性别观念,以充沛的活力引领一种未来的趋势。这是一个奇迹,但也是一种必然。

 

注:本文已刊登于2005年10月23日《文汇报》


TAG:

引用 删除 立马横刀   /   2006-09-25 02:49:35

请问作者有msn吗?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我的MSN:  [email protected]    ^_^

引用 删除 立马横刀   /   2006-09-25 02:47:40

很有道理!传统的性别意识被打破界限正是女权主义多年努力的最初胜利!只是,男性可怜的尊严和可悲的怯懦让他们将女权认作是男权的翻版,而非是一种全新的平等、和谐的局面。

北海月 引用 删除 rosita   /   2006-01-15 19:17:45
这爪留得有纪念意义~~
fantasy 引用 删除 fantasy   /   2006-01-15 12:00:55

哈哈,第一个留爪


玉米无处不在,春春无可替代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