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种族主义的恐惧和真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1-14 13:00:11


《偷拍》:种族主义的恐惧和真相

                                  

 

片名:偷拍 / 隐藏摄影机 / 躲藏 / 躲避

外文片名:Caché / Hidden / Niente da nascondere / Versteckt

编剧:迈克尔·汉内克 Michael Haneke

导演:迈克尔·汉内克 Michael Haneke

主演:丹尼尔·奥图 Daniel Auteuil

      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片长:117分钟

制片国家:奥地利 / 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发行公司:1More Film

类型:惊悚 / 剧情

语言:法语

上映日期:2005514

获奖:2005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5年欧洲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奖

      2006年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2005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2005年旧金山影评界最佳外语片奖

 

故事梗概:

 

乔治是一位知名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妻子安妮在出版社工作,生活平静而幸福。从某天开始,他们不断收到一盘盘的录影带,其内容是对他们家门口及他们周围生活环境的偷拍。随着时间的推移,偷拍的内容竟然延伸到乔治小时候住的地方,而所有被寄来的录相带都由一张张吐血或割喉的图画包裹着,因而夫妻间引发出了一连串内心恐惧、信任的丧失和家庭危机,使他被迫重新面对童年往事。乔治6岁的时候,曾有北非阿尔及利亚夫妇在他家做佣人,后来夫妇俩在1961年阿尔及利亚人寻求独立的斗争中被法国警察杀害,随后乔治的父母收留了他们的儿子马吉德做义子。但是由于对外族人所怀有的恐惧和蔑视,乔治诬陷了马吉德,因而他据此认定偷拍的人就是当年被他陷害的马吉德。跟随录像带透露的信息,他找到了马吉德,但马吉德否认此事与自己有关。受到侮辱和无法澄清事实的马吉德一再辩解无效,当着乔治的面愤而自刎。

 

影片欣赏: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总是以“求同存异”构想和谐完美的社会关系,可是在现实中,特别是在种族主义下,多是求同易、存异难,而且常常因为存异难而导致求同的不可能。嘲笑、讽刺和排斥他人,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感觉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或者相反),甚至认为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和我们有距离。但这一切,只是“我们认为”,而这个“认为”很可能仅仅是我们在回忆和猜想的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事实”,这就是“偏见”。偏见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对另一个群体的观念或态度。偏见源自对某一群体成员固定的、僵化的刻画,比如将无教养、野蛮、变态、残忍、危险、神秘、冷漠、道德素质低劣等这些意义与外来者、异己者相对应,并逐渐巩固和强化而形成刻板印象式的思维,但这些刻画经常是被过度夸大的。影片穿插的两个片断就印证了这种带有偏见的臆想色彩的夸大:在乔治的梦境中不断出现儿时马吉德的面孔,带着惊恐的双眼,吐血的嘴;另外一个片断,还是童年场景,马吉德砍断鸡脖子,鲜血四溅,然后拿着斧头一步步走向乔治。这些是真实的回忆还是恐惧之中的幻觉?或者都是梦境?

如果说偏见描写的是态度和意见,那么歧视则指的是针对其他群体或个体的实际行为,

从剥夺某一群体成员的权益对其他群体来说是开放的机会等行为中可以看到偏见与歧视的存在。偏见和歧视,往往造成“封闭”,“封闭”是各族群努力维持使自己与其他群体分离的一些界限形成的过程。族群中心主义和族群封闭性往往同时出现,族群群体之间发生的尖锐矛盾是以族群间的封闭界限为核心。这些界限标志着各族群在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中的不平等,并通过排斥的手段来形成。

影片中,乔治的偏见造成的对马吉德的厌恶和恐惧逐步发展为歧视行为,他陷害了马吉德,使其被人误解是有危险性的疯子,被送到了孤儿院。因为得不到原本可能好的生活和教育,导致了马吉德一生的潦倒,其结局是这个当年被陷害的孩子在中年之时,为了表明没有恐吓窥视乔治的生活而选择自杀。实际上乔治完成了一个由种族偏见、歧视再到“封闭”(排斥)的过程,其结果是导致了分裂和直接或间接的迫害。

乔治回到家,告诉妻子马吉德自杀的消息,妻子问他:“为什么不报警?如果不报警,你就会成为嫌疑犯。”乔治回答说:“这不正中了他下怀?”原来这些隐喻,这些偏见如此顽固,即使马吉德用自刎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仍然被乔治怀疑为这只不过是马吉德策划的更大、更险毒的阴谋。一个带有偏见的人所持有的先入之见往往是基于传闻,而不是直接的证据,甚至在面对新的信息的时候也顽固不变,以至还会在回忆和猜想过程中加入或者制造符合偏见的“事实”。马吉德对乔治说:“我相信你,可你不相信我。”事实上,信任在这里已经不存在,偏见、歧视赋予的臆想的恐惧占据了一切,正是这些封闭和排斥手段加剧了各个族群和人与人之间的分裂。即使用一个人所能给出的一切——生命作为代价,也无法改变现实,无法结束分裂,无法解除猜疑和恐慌,也许这才是比死亡更让人不寒而栗的事实。

马吉德死后,他的儿子找到乔治,乔治恐慌万分,在他看来,马吉德的儿子找他,正是为了给父亲报仇,而他所惧怕的威胁似乎就要爆发。可是情况恰恰相反,这个想象中应该非常凶恶残忍的人,却非常平静,保持着带有尊严的理智,最后几乎被乔治的疯狂激怒的时候,他只是诘问了乔治:“我只是好奇一个人的生命对你的良心来说意味着什么……”6岁的乔治因为恐惧,诬陷了与他同龄的马吉德;现在的乔治因为被逐渐叠加的恐惧折磨,无端怀疑已人到中年的马吉德,导致了委屈痛心的马吉德以自杀为自己辩护。整个过程中,乔治是以失去道德的方式,促成了丧失人性的事件的发生,他到底在惧怕什么,是什么导致他的狂躁不安?

记忆、幻想和录像带可以编辑、可以抹去、可以添加、可以更改,但是真相却不可以。虽然事实(真相)不断被掩盖,但所有被遮盖的事实最终都会真实地显现,无论在哪儿——梦境里、观众眼前、无所不在的镜头凝视前。乔治为了掩盖使他惊恐不安的童年旧事,向妻子撒谎,试图隐瞒自己见到了马吉德的事实,乃至最后还省略了马吉德生前话中最关键的部分:“我与影带毫无关系”,不想第二天寄来的录像带就让妻子看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片尾乔治回到家里,吃下安眠药,打电话叮嘱妻子接儿子放学,然后将厚厚的卧室窗帘紧紧关上,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在确定暂时无威胁的状况下,他睡着了。这次他梦到的不再是凶神恶煞的马吉德,而是一个弱小无辜的马吉德无助地被塞进了孤儿院的汽车远去。至此,我们终于明白,原来那些关于马吉德的邪恶、恐怖画面其实都是梦境和想象,可是乔治因为恐惧,甚至常常将这种自己的恐怖梦境也当成了真实,而他的恐惧,正是源于种族主义思想下的偏见与歧视造成的对外族人的邪恶构想。

仇恨、妒忌、排斥和歧视都来源于经济、地位和精神的落差,当恐惧下的夸张臆想被重复过多次后,臆想也被当作了事实,因为理解遵循的道路并不都是来源于真实的情况,而很可能来自偏见下的夸大甚至是幻觉。偏见和歧视由情绪而生、而存在,这些带有恐惧和仇视的情绪,不仅是法国警察在1961年对阿尔及利亚平民示威者的屠杀(影片中最远的背景),也是其后整个西方世界对阿拉伯人仇恨的写照,都映照出冰山一角下的庞大阴影:对自身族群以外的人的歧视、排斥、仇恨和歼灭一直是世界动荡的缘由,是战争的导火线,因为种族歧视不仅在世界任何地方存在,而且随时都会愈演愈烈,形成压迫——反抗和伤害——复仇的循环。事实似乎正好印证了这种循环:影片于20055月戛纳电影节首映,10月巴黎爆发骚乱,而究其缘由,正是源于法国社会主流群体与阿尔及利亚移民之间的矛盾。

真正的恐惧,并不是来自外界充满敌意的窥视与挑衅,而是藏在心底深处的偏见与歧视。对于异族人、他者的偏见、歧视、疑虑与病态的压迫,暗自滋生出恐惧与罪恶感,而这种无法停息的恐惧则铸成了压迫和歧视者难以逃脱的囹圄。由此可联想到当今世界的某些国家,试图以暴力铲平和恫吓每个恐惧的源头,却反而使自己陷入分裂、恐慌、自信崩溃与无法抽身的泥沼中。

整部影片没有出现配乐和画外音,画面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隐藏摄影机拍摄的内容,这个家庭中的行为和生活(几乎全是客观视角,只有几个镜头比较难于分辨是客观视角还是主观视角),二是男主角的梦境或者回忆,三是出现了一次电视新闻的画面和电视编辑机器上的画面。导演迈克尔·汉内克悄悄地抹去了属于不同层次、性质的图象间本应是鲜明区隔的界线,使这些画面都混淆到难以辨认的地步,不仅真实的生活和隐藏摄影机所拍摄的内容混淆,电视新闻画面及电视编辑机画面和真实的存在相混淆,而且通过男主角的梦境或者回忆的矛盾之处也可以让人感觉到真相与臆造的真实的混淆,而混淆之处正是影片的刻意表现之处。

影片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设置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摄影机,说它不存在是因为从逻辑上很难解释电影中这个摄影机的来龙去脉,也难以从支离破碎的回忆或者幻想中得到真相,但是导演也许正是通过这些破碎和神秘预示着更多的可能性,或者仅仅是为了指明现实和回忆、真相和伪造出来的事实之间的荒谬关系。比如片尾,马吉德的儿子找到了乔治的儿子。镜头长久的静止,假如不仔细辨认,很难找出混杂在大堆学生中的两个孩子。导演此时将原来他俩之间的对白部分做了消音处理,观众对他们的对话只能做出种种猜测,这种不确定性正如这个一直在默默注视的镜头(目光、凝视)一样,模糊、零碎、固执却又无法做出任何解释。而它的不确定正和整部影片含混不清的讲述保持了一致,即影像事实和现实达成同一:含混、模糊、真相被掩盖。

种族主义并非只是一小撮人所持有的思想。相反,种族主义深深嵌入社会的结构、运行和社会意识中。迈克尔认为:“其实这是个非常个人化的电影,关于有罪或者无辜,关于躲藏和呈现。您可能不了解,这部电影首先讲了一个男人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与1961年发生在巴黎一场杀害阿尔及利亚人的血案有关,但是这不是影片的全部,不是个关于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故事,每个国家都有一段被遮蔽的、被忘记的历史,人们会想到这样的问题,本身就说明我们的回忆里总有这些被遗忘的部分,一个国家,一个人,随便什么事情。”从导演的阐释中我们发现,他故意撇开政治观点和倾向,突出意识形态的问题,只将政治事件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若有似无地保持着和故事的联系。种族和种族主义不过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也许导演想说的是这样一种被隐藏在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深处的顽固的意识是如何毁坏人的生活和精神,而这种状况已经不仅仅关系到政治了,而是牵动着每个人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今天的社会中,基于身体特征差异的、老式的“生物学”的种族主义也很少再被公开表达,它们正被一种更高级的新种族主义(或者文化种族主义)所取代,后者利用文化差异的理念排斥某些群体。种族主义的实现越来越依托文化而不是生物证据,但是许多人仍然把少数族群看作是一种威胁——他们的工作、安全以及他们的“族群文化”的威胁。不少文明发达的社会都以偏见和歧视的态度看待较弱小文化族群的成员,而正是这种态度在继续引发着无数的族群矛盾,制造着社会的动荡不安。

《偷拍》是迈克尔·汉内克执导的第4部法语电影,此片使他继2001年《钢琴教师》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之后再度拿到了该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英国《卫报》评论这部电影是“21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电影”,这并不算言过其实,因为这部电影承载着多种解读的可能性——种族、人性、伦理、家庭、命运、道德、政治、文化……诸如此类,并且任何一方面都可以自由延伸而与其他方面联系起来,像一张人类的网,或者一张历史的地图,反映过去、托出现实,并映射未来。

 

 

 

本文已刊登于《当代电影》2007年第1期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TAG:

引用 删除 ifojupahlos   /   2022-12-07 18:53:27
http://slkjfdf.net/ - Cotofibem <a href="http://slkjfdf.net/">Imeraqo</a> jja.juzb.yantan.us.ysb.zs http://slkjfdf.net/
引用 删除 eniwbemov   /   2022-12-07 18:49:41
http://slkjfdf.net/ - Ovwaba <a href="http://slkjfdf.net/">Edioluxs</a> ghq.dteh.yantan.us.wlj.fo http://slkjfdf.net/
引用 删除 蚊子   /   2007-01-30 14:27:54
这两天一直都在忙,好想你一起看电影啊,好想看你看的电影啊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呵呵,就是怕你们忙,所以一直没联系你们,小马怎么样了?你过年回去吗?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