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栈所贴,多为本人自习练笔,用以交友,寻师和与新老朋友都乐乐。或蒙错爱,欲引用本小栈文字,敬请通知栈主。

[email protected]

讀後感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5-12 00:48:56 / 个人分类:偏谈国是

对《〈大国崛起〉的文明崇拜和图强心态》的看法

平心而论,《大国崛起》对于中国平民老百姓的冲击,可能是中国第一次正视八国联军的历史。在中学教材贫乏到还在考国际共运史的今天,这部电视剧第一次向中国的老百姓展示了世界历史可以有另外一种写法。我有一个朋友47岁,激动地与我谈起这部电视剧,他看到的是那些以前最贫乏的历史教材所看不到的东西。而对于苏联,则一点没有兴趣。他听我讲这是一部有政治局背景的电视剧,吃惊得差点从电话里跳过来。因为那些人权平等民主选举的词汇,那一段段关于西方八国的靠制度崛起的历史深深地打动了他,使他不相信这是一部政治局认可的电视剧。我的朋友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只不过他在参加liusi以后再也没有政治热情而已。这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由此我也就对这部电视剧的“积极意义”有所宽容起来。

这位朋友的感受表明,李劼先生的担忧,怕中国的老百姓中毒的担忧未必存在。在普遍的政治厌恶症发作的今天,凡是能够从政治教材的教条里跳出的话题,老百姓还是会主动去吸收其中的养分的,即使它们很“政治”。

进入到本文。斯宾诺莎的预见并没有阻止历史。他只是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警告。但是,世界还是象跳进了大海学游泳,先学会的先得逞,先学到好姿势的先逞强。在今天看来,一个不很确切的比方是:他的可悲和他的伟大是在同一点上,那就是他是事前诸葛亮,但是历史就是强迫了他做了事后诸葛亮。他的光点也就是曾经有过的一人独醒的悲哀。当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发现了他,但能够产生影响的也就是少数几个国家。相反,二战以后,康德的实践理性却和二战以后的恢复十分合拍。而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当初,实践理性开始影响中国,这一点,就《大国崛起》而言,也还是可以看得到的。

李劼的大作却更让我觉得,他是希望中国现在再回到黑格尔,先在岸上学会游泳再下水。所以他很反对象《大国崛起》那样的让中国改变一种姿态走向世界的探索(对不起,只能找到这个词)。他很关心已经被迫走向世界的中国及其知识分子下水的姿势和游泳能力,所以也就很担心以《大国崛起》为代表的这种崛起思潮会使中国知识分子乃至整个民族中毒。然而问题在于他并不理解这个思潮已经戴上了官方的外衣,这就等于它已经成了一个近似于可供胡戈恶搞的新剧种。而对于很多不想看《大国崛起》的人们来讲,要求他们去看《西方的没落》,就无异于要他们先在岸上学游泳。

而实际上,就是这个没落的西方,在中国而言,还是有很多地方要认真去学的,怎么学,当然不全部是《大国崛起》所说的,用国家权力去学,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那么糟糕,这一点,在《大国崛起》介绍西方八国崛起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迷惑上,已经证明了。而对于苏联的笔墨,虽然用了十二分之二的浓度,但是,要讲清冷战以后中国的崛起之路,除非你不想去正视历史,不谈苏联的兴衰,不谈斯大林主义在二战中的地位,就只能使这样的一部片子成为另一中的阉割历史的片子。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我的朋友,他就没有看到权力,而是那些民主宪政制度使八国崛起,联军烧了中国的圆明园。所以他对自己的历史也就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问题还在于,即使对于参与《大国崛起》的学者,也不应该那样苛刻地把他们与御用学者作等量齐观,由此引伸到被作者无端责备的四九年前后的第三党势力。他们真的是十三点兮兮的一帮知识分子吗?对于他们后来的遭遇,以这样的评价,我以为不仅不公允,相反,还有点自居局外人就以为可以滥用的冷漠和残酷。我相信,在西方,严肃一点的学者是不会这样评价中国的知识分子的。

“大清”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要走的路,是从专制社会的“士”走出,走进现代知识分子的行列。这个社群不是天马一族,而是一直在中国的大地上平实地走着。七九年以后,他们开始有了更广的空间可以走了,这就是世界。今天回顾他们是怎样走过来的,很显然的一条就是他们是在还没有学会游泳就下海了。回过头去看那批悲难的第三党势力的知识分子,他们也不可能先学好游泳再下水,特别是他们曾经是以政党的面目出现的时候,他们更不可能在已然下水之后,再爬回岸上,改学好姿势再下水。当专制使他们一个个以一个个的悲剧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我从中感受到的,是这群还带着士的特征的知识分子没法走出的专制社会的士的怪圈。以今天的每个人去处在他们当年的地位,未必能比他们走得更光彩,更有气节。中国的知识分子还从来没有过可以脱离政治就能生存的历史,对于这一点,我以为,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当然更可以稍稍松一口气的是,那就是当今的时代已经越来越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可以不关心政治的空间:一方面是吃政治饭的希望知识分子关心政治的道道,知识分子不感兴趣;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关心的道道,又为吃政治饭的不允许。一来一往的,倒是作孽了钱乘旦,一部好好的多少有点“学术性”的电视剧,因为不伦不类地带有官方的痕迹,就变成了周泽雄,老木匠们看都不看的“什么东东”。

我在海外看中国的知识分子,觉得当今的知识分子的气节已经超过了前辈,那就是越来越脱离士的性格。今天,双耳不闻窗外事已经可以俨然成为当代学者的时尚,不合作主义已经是专制为之经常犯头痛的忧郁症的根源,除了追求精英风光的那部分“知识精英”,一般的知识分子基本采取了离政治越远越好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一种跳跃,它使我觉得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再怎么“先天下人忧而忧”了,他们已经自觉地把自己与前辈区分开来,那就是他们把人格独立起来,拒绝把它与天下孰轻孰重地互相比来比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了一部《大国崛起》,是想得到什么效果呢?一方面是有它的以老眼光(天下之士)看待这批“人格之士”的因素,以为这批“天下之士”会马上热血沸腾起来,跟着王道荡荡地崛起冲动一把。这里面,我反倒宁愿认为,《大国崛起》有可能的讨好知识分子的味道,可叹的是,人们已经不鸟这一壶了。另一方面,多多少少,这批写作的人士还是有点身在其中的“人格之士”,所以“歪曲”历史的“勾当”如果有,也已经不是存心的“勾当”,代表了中国一批学者的看法的《大国崛起》,毕竟是在想着用学术研究提出对这九个国家的看法。这一点也就使得《大国崛起》并不因为有政治局的背景而糟到象李劼担忧的那么严重。
要求钱乘旦们写出人权宣言版的《大国崛起》,就等于要求右派分子上街示威抗议一样苛刻。因为他们写了,和在国共之间选了,就说他们十三点兮兮,我想还是太刻薄,比较厚道的,应该是先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在他们想做点什么的时候,他们能够做到什么。[转贴时,对个别字和标点进行了改动。]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5-16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9863
  • 日志数: 57
  • 建立时间: 2006-12-12
  • 更新时间: 2008-04-1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