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食指蘸着茶水 拼写你失传的名字 [email protected]

肉体里的理智:读黎戈《一切因你而值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3-29 14:41:21 / 个人分类:随笔集

查看( 187 ) / 评论( 36 )
早上起床,窗外是个薄云天,我便就着半昧的天光继续看,这一看就看出这本书有很多技术上的不足:译笔喑哑无光,文字密度忽高忽低,流速不均匀,兴奋点的分布是散乱的——这些都使它文气不畅,后来我突然意识到它是一部书信集和回忆录而不是一部小说,它的文字不精纯,但是它……性感,它有灼热的欲力渗透其中。我如此细究它的煽情技术,实在是可笑和罪过的,那是一个正在爱的女人,在爱的光影遮蔽中,她淹然百媚,字字关情,而我,我时常希望自己是个通媚人之术的女人,至少——是个行文妩媚的女人,然而,这两点,我都做不到。(黎戈《圣•埃克絮贝里:玫瑰信札》)

四年前,我表白过自己的阅读立场:“我自以为是个文学美色的追逐者,见到漂亮文字,双脚立刻发软,立场立刻动摇,心意立刻扑腾,情感立刻投诚。向天下好文抒发我的‘登徒子好色赋’,乃是我自封的人生使命。”当我在“清明上河图”般嘈杂的文字市廛里蓦然邂逅黎戈,顿有“正撞上五百年前风流业冤”之感。暗想,在我近年阅读中,如以女性散文家为限,之前读到周晓枫的散文,隐然亦有此感。坦白一下,即使把标准扩充到男性散文家,黎戈和周晓枫在我心目中的前茅地位,仍然纹丝不动。你要知道,我对文学美色的理解,本身是超性别的,并不会随作者的性别而犹疑不定。

本文开头那段话,并非出自刻意寻找,好像那是黎戈新著《一切因你而值得》中最出彩的句子。不,如你所见,黎戈并不是在评论一本激发她文学好斗心的名著,那不过是一册家常信札罢了。令人惊讶的是,即使遇到这种无论名气还是技艺均非上乘的文字,黎戈依旧以其惯有的投入,全力以赴以与之周旋。你读到了绝美的文字,而在文字背后,你还应听到裂帛之声,那是黎戈的才情与被评者狭路相逢时必然会遭遇的一种玉碎状态。呈现在眼前的文字,已是一派雨霁云收的写意景致,你见到的只是一柄锋刃初试的黎戈剑,倘试加还原,一定还能溯及文字出炉过程中激溅而出的一天火花。文字是黎戈的恋人,文学也是黎戈的图腾柱。我觉得她以一种相当消耗的方式从事写作,设若有一种文学卡路里,普通作家的消耗平均值假设为6,黎戈则为12,12正是峰值。她的写作维持在一种高峰体验下,她以攀岩的方式舞蹈;或者,借用黎戈自己的比喻,她像个芭蕾舞演员,让细细的足尖承载全部重量。

该书有个副标题:“大师们那些事儿。”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得要领的提示。且不说“那些事儿”这个怯懦的词儿与黎戈独标高格的文字是何等不搭调——黎戈无需尾随任何人,人如此,文如此,书亦当如此——更关键在于,这是个低级误读。不错,《一切因你而值得》可以视为一部读书札记,但构成文字之魂的,不是“大师们那些事儿”,而是黎戈本身。那些大师的事儿不过是黎戈借以驰骋情思、摇曳文词、舒展性情的摇椅、渡轮、餐碟、枕榻和梳妆台罢了。诚然,黎戈鬼灵精怪的评点方式,常会予人启迪。在绍兴,她“突然想起张爱玲的手书,小小的字,一粒一粒的,边缘整齐,没有连笔和顿挫,甚少折返修正处,落了笔就无悔的样子,真是个局部有兵气的女人。落笔也好,断情也好,哪怕再是柔肠百转,出手也像挥剑一样决绝”,因为惦记着杜拉斯,下面这段话也就脱口而出:“但是,如果把一个作家的作品做个地质的划分,能够理解的部分划为绿洲,不能理解的,划为荒漠,我相信杜拉斯的作品,肯定是荒漠包围绿洲。”这些评点都相当精妙,但在我看来,与其说它们概括了张爱玲或杜拉斯的特征,不如说它们秀出了黎戈独有的知解力。说得是否准确并不打紧,文学的意味得以丰富和延伸,才是性命所系。这种同时要求铁匠臂力和绣花女巧劲的活儿,正适合黎戈来干,何况,她是以丰富自身的方式来丰富对象的,故越往下读,我们越不关心张爱玲或杜拉斯究竟是咋样的,我们只想看黎戈是怎么看的。

黎戈曾引用尼采的话:“你肉体里的理智多于你的最高智慧中的理智。”这话,别人引用与黎戈说出,味道又有不同,对别人,它只是一条腌制过的格言,对黎戈,它直接显现为诸般文字风情。作为黎戈的文字同行,我有时觉得,与别人相比,黎戈的文字好像多了一种官能,正是那个暂时我不知其名亦无法“强为之名”的官能,赋予她独特的文字表情。

你恐怕还没有听说过黎戈吧?我冒昧建议你,从现在起,记住她,阅读她。黎戈常常让我想起简•奥斯汀,那个整天猫在厨房或随便哪个角落任意书写的英国姑娘,单看她的表情,你还以为她在涂鸦呢,而她呢,也懒得向你端出一副大作家下凡的架子来,甚至,面对那些不配为她摊纸磨墨的大人先生,她还会真诚地露出请教之态。可一旦你拿起她的作品,才读了三行,你就不得不肃起脸来,并下意识地脱下帽子,仿佛耳边飘来一声勒令你“立正”的艺术军号。在我看来,使黎戈成为黎戈的全部理由,就在于,她是黎戈,正如使奥斯汀成为奥斯汀的所有理由,正在于,她叫简•奥斯汀。

《一切因你而值得》,黎戈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定价:26元
载《南方都市报》2009年3月29日

TAG:

水笺发布于2009-03-29 10:52:14

梅茗居 梅茗 发布于2009-03-29 11:07:38
前天还跟平平私下聊过。黎戈的书读二三遍也值得,而有些篇章我确实已读过三遍了。
这在我的有限阅读经历中,如果不算前人经典的话,不会超过二三人。

心里非常感激大非兄。是他介绍了黎妹妹文字来的。
David发布于2009-03-29 11:22:51
[

杜雅萍的个人空间 杜雅萍 发布于2009-03-29 12:58:46
俺也读了,有的文章读了不止3遍,不知该怎么下手,充分体验到评论之难写,而写到黎mm的水准,真是难得。同样是评论,黎戈的一下就能读出是黎戈的,泽雄大哥的一下就能读出是泽雄大哥的,两者风格在灵动--理智两端,但都够味。蛮有趣。

[ 本帖最后由 杜雅萍 于 2009-3-29 13:01 编辑 ]
酱香老范的个人空间 酱香老范 发布于2009-03-29 13:43:45
相信老周眼力
仿某电影台词:“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黎M很灵动,读后很轻盈。”
菜农的个人空间 菜农 发布于2009-03-29 22:04:47
阅读的阅读,美言的美言,欣赏的欣赏。
享受完毕。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3-29 22:18:43
谢各位捧场,读黎戈文字,对我是一桩快事,写作因而也成了赏心乐事。
因为意在推荐,再加报纸篇幅有限,没有着力于深入文本,只是在面上稍事渲染。
猪头猪智慧的个人空间 猪头猪智慧 发布于2009-03-29 22:47:14
我就等着看泽雄兄评论黎戈的文字,果然等到了。
施京吾的天空 网事情缘 发布于2009-03-29 22:51:10
哈哈,泽兄啊,俺也正在写黎戈呢,看起来我们的写法不一样,可感觉竟然完全一致。等到有个去处之后发上来。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3-29 23:06:50
期待网兄的大作。
温柔自处发布于2009-03-30 15:34:37
读黎戈也很久了,喜欢。似乎是个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女性。深深佩服。她曾经计算过一年要读多少本书,三天一本吧。我懒惰而惶恐的时候,便去豆瓣翻翻她最近读书的内容和频率,以获得动力。
姜河月的个人空间 姜河月 发布于2009-03-30 20:13:30
和黎戈见过一面,是上次平平来南京的时候。
看了她的不少文章,感觉她的文章能抓住读者在于真和智,真是她自我感觉表达的真,没有矫柔造作的成份,智是她的写作有自己的特色,简洁、清新,语言独到。
周兄的文章文采飞扬,赞一个。
施京吾的天空 网事情缘 发布于2009-03-30 21:33:56

QUOTE:

原帖由 温柔自处 于 2009-3-30 15:34 发表
读黎戈也很久了,喜欢。似乎是个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女性。深深佩服。她曾经计算过一年要读多少本书,三天一本吧。我懒惰而惶恐的时候,便去豆瓣翻翻她最近读书的内容和频率,以获得动力。
三天读一本不稀罕,稀罕的是每读完一本都能写出花一样的文字。黎戈有这个本事。
风之桥—李大兴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09-03-31 00:01:00
黎戈MM的感觉与文字十分难得,令人深感语言的魅力。
记忆是青色的 emmer 发布于2009-03-31 00:22:14

QUOTE:

原帖由 温柔自处 于 2009-3-30 15:34 发表
读黎戈也很久了,喜欢。似乎是个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女性。深深佩服。她曾经计算过一年要读多少本书,三天一本吧。我懒惰而惶恐的时候,便去豆瓣翻翻她最近读书的内容和频率,以获得动力。
强的,我现在的速度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一本。
施京吾的天空 网事情缘 发布于2009-03-31 01:56:13

QUOTE:

原帖由 emmer 于 2009-3-31 00:22 发表

强的,我现在的速度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一本。
这个速度应该比较慢了,我现在基本保持一个月2本的样子,偶尔还超一点。
记忆是青色的 emmer 发布于2009-03-31 09:30:52

QUOTE:

原帖由 网事情缘 于 2009-3-31 01:56 发表
这个速度应该比较慢了,我现在基本保持一个月2本的样子,偶尔还超一点。
不过偶是在对照原文校对译稿,所以不能怪偶。其实有点夸张啦,不会用到两个月的。情况比较糟的话,一个半月。

[ 本帖最后由 emmer 于 2009-3-31 09:36 编辑 ]
兮兮发布于2009-03-31 09:41:07
老周写东西真是搓文字麻将,呼风唤雨一般的巫师力量。
黎戈的书,有刀说送我一本,上周有事耽误了去取,本来可作旅途美食的。
施京吾的天空 网事情缘 发布于2009-03-31 23:28:44

QUOTE:

原帖由 emmer 于 2009-3-31 09:30 发表

不过偶是在对照原文校对译稿,所以不能怪偶。其实有点夸张啦,不会用到两个月的。情况比较糟的话,一个半月。
这分明是欺负俺了嘛,俺看外文基本是鸟语花香,只见鸟语,不闻花香。唉,可怜的俺。
梅茗居 梅茗 发布于2009-04-01 00:21:34
见网事兄跟贴以为是评黎戈的大作出笼了,赶紧跑了进来,俺好失望~~只见鸟语,不闻花香。唉,可怜的俺。
施京吾的天空 网事情缘 发布于2009-04-01 00:23:37

QUOTE:

原帖由 梅茗 于 2009-4-1 00:21 发表
见网事兄跟贴以为是评黎戈的大作出笼了,赶紧跑了进来,俺好失望~~只见鸟语,不闻花香。唉,可怜的俺。
忽忽,俺正在找下家呢。
打工者古呆 古呆 发布于2009-04-01 09:18:47
自从平平引荐了黎戈的博客,就深深喜欢上那些活色生香的文字。
满山发布于2009-04-07 23:07:32
泽雄这文章是文学评论还是读后感?或者,文学评论就是读后感?或者,可能更靠谱一点的说法是:读后感也是一种文学评论?我估摸着你在说黎戈的书很好看吧。看到第三行就肃然起敬脱帽立正?你分明提到了,黎戈的文章第三行说的还是窗外的天色,或是她泡了一杯茶放在桌子上,还没有提到她要翻开一本书呢。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4-07 23:29:15
满山兄:我没看懂你的话呀?你想说什么?
文体,对你很重要吗?
还有,你的概念不准确。文学评论与读后感,不是一对并列概念。不是所有的读后感都可以算成文学评论的,但文学评论包括读后感。
满山发布于2009-04-07 23:52:03
泽雄的文章自然是不错的。为一本不见得真好的书吹嘘,更需要技巧。
栏杆拍碎发布于2009-04-08 00:12:10
赶紧找了代表作学习一下。。。
一切因你而值得
黎戈 发布于:2008-04-20 17:52


《卡夫卡游记》,我看不懂他的小说,也看不下去箴言录,只好看游记——象是骨感的剧情介绍,又象是关于梦呓的长镜头:每个字都是干燥的,字与字对峙,词与词冷淡,句与句之间,是宽大的缝隙。每句话看起来都是废话,合在一起却有不得不的意思,比如这个——“1912年7月1日:放射型路口的花园房舍;在花房草丛中画画;背下了休憩椅上的诗句;折叠床;睡觉;院子里的鹦鹉喊着‘格蕾特’;徒劳的去了一趟艾尔大街,因为她在那里学缝纫;洗澡。”似乎也不是为了压紧或经济文字,又不是为写流水帐敷衍自己,只是文字疲劳——如果文字也会疲劳的话。

但是,写到“她”的时候文字就会忽然密集起来,比如“歌德故居,我想和她合影,看不到她,我准备过一会儿去接她。她的举手投足都是微微颤抖的,但只有有人对她说话时,她才动弹。要拍照了,我们坐在长椅上……晚上舞会巨大的喧哗,同她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联系,断断续续被打断的交谈。一会儿走的特别快,一会儿又特别慢。尽全力去掩饰这样一件事‘我们之间确实没有任何关系’。”

哦,原来问题在这里,文字的两极,简陋和琐细,只是因为她——除了她以外一切都是不值得的:生活不值得生活,花香不值得花香,舞会不值得舞会,游记不值得游记。她当然不爱他,不过也没厌倦到拒绝他送上门来娱乐自己,他呢?我想他是爱的,可以比较一下后来他写密伦娜的段子“我走进门去,她坐在桌边,象个女佣,她是谁?我不关心,我马上就接受了她的存在”。卡夫卡一直被喻作一块透视苦难的冰,他是,但是不止,他还是一架自照的X光机。就象盐溶于水一样,他接纳了这个女人,她给他安全感,安全到第一眼就意识不到她了,就象我们对家人一样,她是生来宜家宜室的——他是要拿她做一个与家庭生活和解的契机么?

爱的证据恰恰是——你无法克服她的存在感,所谓"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就象游记里这个女人,象一只坏牙罡着好牙,让你的意识时时浮凸出她的存在,这些地方,就是爱情,或痛苦的开始。就会落实在文字的线索里——这部游记埋伏着一个爱情的败局,原来。但是我们终究是得不到解释的,卡夫卡,这个法学博士,终身制的法律工作者,是因为职业习惯么?已经彻底厌倦诠释了——也不是,他已经把一切都诠释成消极了,而且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先验的把它消解了,想想多可怕,一张绝望的网,张开在前方——“目标倒有一个,道路全无一条,所谓路者,踌躇也。”我看他不是死于肺病,而是被他自己分泌出来的绝望毒死的。


--------------------

卡夫卡在保险公司工作,算不上是终身的法律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栏杆拍碎 于 2009-4-8 00:21 编辑 ]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4-08 12:00:45

QUOTE:

原帖由 满山 于 2009-4-7 23:52 发表
泽雄的文章自然是不错的。为一本不见得真好的书吹嘘,更需要技巧。
谢满山兄鼓励。不过,我是认为黎戈的书真好,你看不出好来,我感到遗憾。在我看来,这说明你的文学感知力还有很大的欠缺。
“为一本不见得真好的书吹嘘”,我也不是不可以做,前提是,拿钱来。而且,钱要给得很多,足以补偿我内心的憎恶感。
阿吕发布于2009-04-08 12:04:58

QUOTE: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9-4-8 12:00 发表


“为一本不见得真好的书吹嘘”,我也不是不可以做,前提是,拿钱来。而且,钱要给得很多,足以补偿我内心的憎恶感。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4-08 12:25:17
呵,阿吕兄困惑啦?
我只是懒得空口唱高调而已,没什么实质内容。
跟你学坏不容易 童志刚 发布于2009-04-08 12:38:17
这是一篇书评,文体上不会有什么疑义吧。

只在这个论坛上读过很少几篇黎戈的文章,感觉是别具一格,能从别人不关注的地方看出“问题”,对普通读者或专业人士都具有参考价值。
施国英发布于2009-04-08 15:33:22

QUOTE:

原帖由 满山 于 2009-4-7 23:52 发表
泽雄的文章自然是不错的。为一本不见得真好的书吹嘘,更需要技巧。
老周不好意思修理你,我代劳一下。
如果你认为黎戈的书不好,那是你个人的看法,别人没法说什么。比如有人坚持认为茅台的品质就是比不上二锅头,没人能强迫你喝茅台。
可别人品着茅台,并感叹真是好酒的时候,你上来说茅台是不好的酒,别人说好那是吹嘘的技巧好,那你就不仅是在把自己的那点可怜的喜好强加给别人,还在质疑别人的品味。问题是,你平生只喝过几滴茅台,除了二锅头,你的味蕾恐怕根本没有能力区分何为佳酿,何为劣酒。
施京吾的天空 网事情缘 发布于2009-04-08 19:44:05

QUOTE:

原帖由 满山 于 2009-4-7 23:52 发表
泽雄的文章自然是不错的。为一本不见得真好的书吹嘘,更需要技巧。
满山先生这短短一行字,使世界金壁辉煌、使人类蓬壁生辉,使太阳黯然失色,使宇宙闪闪发光。

为了满山先生的这行字,屈原投汨罗江自杀;李白借酒消愁,不幸落水而亡;李贺吐血而死,李贽上吊身亡;孔子叛逃六国,苏东坡自我流放。

满山先生这行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惊天地而泣鬼神。

为了满山先生这行字,孔庙改成满庙,武则天的无字碑轰然倒塌。

为了满山先生这行字,俺从昨天就没上燕谈,哭了整整一夜,准备永远不上燕谈了,可是想了想,为了满山先生的这行字,怎么也得偷偷地来看一下。

以后,俺就为了这行字而来了。
满山发布于2009-04-08 23:39:28

QUOTE:

原帖由 施国英 于 2009-4-8 15:33 发表

老周不好意思修理你,我代劳一下。
如果你认为黎戈的书不好,那是你个人的看法,别人没法说什么。比如有人坚持认为茅台的品质就是比不上二锅头,没人能强迫你喝茅台。
可别人品着茅台,并感叹真是好酒的时候,你上来说茅台是不好的酒,别人说好那是吹嘘的技巧好,那你就不仅是在把自己的那点可怜的喜好强加给别人,还在质疑别人的品味。问题是,你平生只喝过几滴茅台,除了二锅头,你的味蕾恐怕根本没有能力区分何为佳酿,何为劣酒。
原来外国人也知道茅台啊。
茅台宣传说,他们的酒是养肝护肝的,你信不信这话?你当然应该相信,对吧?不过已经有五粮液的董事长批评这句话不道德了。
满山发布于2009-04-08 23:49:40
我对黎戈并无恶意,只是觉得把一些读后感结集出版,好象没有多大意思。再,就是对黎的某些行文习惯不怎么赞同。比如我以前提到的“呵哄”。比如文章的开头要先写写天色,写写泡茶冲咖啡。这是中学生的习惯。
我觉得满山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一下小圈子里的互相吹捧。有些人不加选择地反对一切不同意见,以至于把“呵哄”说成是一个常用词汇。
满山发布于2009-04-08 23:58:36
至于泽雄提到的文学感知力,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也许这又是某种你有而我没有的东西?你觉得一定要看过很多书才能有所谓感知力吗?这就相当于说钟期没有弹过琴,就不应该发表“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之类的高见。反过来,你还得同意这样一句话:某些看过很多书的人,很可能一点儿文学感知力都没有。
施国英发布于2009-04-09 10:35:09

QUOTE:

原帖由 满山 于 2009-4-8 23:39 发表


原来外国人也知道茅台啊。
茅台宣传说,他们的酒是养肝护肝的,你信不信这话?你当然应该相信,对吧?不过已经有五粮液的董事长批评这句话不道德了。
你不知道茅台在国际博览会上拿过奖吗?
产家的自我宣传和消费者的由衷肯定是一回事吗?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