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食指蘸着茶水 拼写你失传的名字 [email protected]

闲话《管锥编》之三:钱钟书的运笔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3-29 14:42:05 / 个人分类:随笔集

查看( 188 ) / 评论( 20 )
《管锥编》第一册《左传正义》“成公十五年”节,钱钟书引用“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一语,解释道:“‘达节’即昔语所谓‘权’,今语所谓‘坚持原则而灵活应用’也”。接着,他又轻轻地、一字一顿地写出这样一句话:

        “权”乃吾国古伦理学中一要义,今世考论者似未拈出。

以我小见,这是一个非凡论断,识货者乍见此语,定当拍拍脑门、正正衣冠,以便恭迎卓见的大驾。换了泛泛时贤,倘能通过研究获得这个结论,我们或许还能从其文字里感受到一派喧天锣鼓。我倒无意讽刺时贤,一般说来,读者也需要提醒,非凡的学术见解,无论文字排场上还是阅读功效上,均宜辅以相应阵势,至少,也得弄出几声大人物发话前的轻嗽,以便在押住观点阵脚之余,还能让读者肃静,便于他们意识到:此刻,一支迈着罗马方阵步伐的思想编队,正向你赳赳走来。

然而,把观点像惊堂木般敲在读者头上,历来不是钱钟书的习惯。任何涉嫌咋咋呼呼的文风,都被一种智者的尊严和幽默家的洁癖,扼杀于无形。我们知道,对于博极群籍的钱钟书而言,“似未拈出”四字,力敌千钧,轻易绝对说不出口。“说有易,说无难”,这是严谨学者一致认定的铁律。故那个“似”字,在此只是一种修辞上的缓冲,并非担心话说得太满而为自己预留台阶。当钱钟书做出这个结论,他内心已有十分把握:这个观点的发明者,我当仁不让了。

《论语》有“可与立,未可与权”之语,昔人注解道:“权者,反常而合于道者;王弼曰:‘权者道之变;变无常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可豫设,尤至难者也’。”可见,这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古人起始就把它授给了圣贤高明之士。虽然普通人在生活中也会时时遇到需要变通的场合,如《孟子•离娄》篇所谓“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但把“权”视为一种可与原则(“礼”“经”“法”)并行不悖的准则,则是“大人”一族的特权,故孟子还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之教,一切视场合而定。

一种原则或教诲,如果它一面得到推崇,一面又被视为高士贤人的绝活和特权,那么,它在现实人生中就只有一个结果:遭到滥用。据犹太教经典《塔木德》,犹太教的拉比坚决反对禁欲,乃是因为判定这是一条“不可企及的标准”,一旦纵容它,只会导致该标准的降低,并唆使人们侵犯其法律精神。相形之下,我们的古人就不太高明,他们推崇一个方法,却又把该方法弄成一种神乎其技的方术,唯真正谙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神明方家,才有能耐施行它,如此,它就等于鼓动等而下之者群起而糟蹋它。因为,以高明者自居也是人之常情,希望别人以自惭形秽的态度放弃“见贤思齐”,并不现实,那等于一边视别人为傻瓜,一边又奢望该傻瓜具有圣贤般的自知之明。所以,“权”这一不讲原则、专注心法的方术,在中国古人那里实际起到何种作用,就相当可疑了。根据“权谋”、“权变”、“权诈”、“权术”等词,古人实际运用中的“权”,想已混乱不堪。如钱钟书所谓“老于世故者之取巧投机、诡合苟全”,也是不妨以“达节”、“知权”自居的。

上段乃是我的发挥,钱钟书貌似不屑作此引申。也许在他看来,结合若干例证就推出一个观点,再用一些铿锵有力的文词把观点做大做强,乃是写杂文的套路,不是做学问。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那些在我们看来水到渠成的东西,钱钟书常常觉得未必然。如果浅人自以为接受了高明之教,并捋起袖子打算把该观点捣鼓成一根痛捣国民性的大棒,钱钟书恐怕还会视为大惊小怪。在下文他分明告诉我们,作为一种方法的“权”,并非中国独有,西人自柏拉图以降,对此多有涉及阐发,如“柏拉图论谎语时或有益”;“亚理士多德论诡辩时或宜用,故其《修词学》皆示人以花唇簧舌之术”等;他还告诉我们,“基督教长老有专门学问,辨究遇事应物,犯戒而不失为守戒”;这等于说,讲究权宜,原是一种寻常的人间智慧,凡人皆有。当然,结合钱钟书之前的断语,他恐怕还想说:赋予权宜、权变以超凡的人格特征,并认定它足以与原则分庭抗礼,则以我国为最,如此,“吾国古伦理学中一要义”之语,方可立定站住。

是耶非耶,我不敢言。钱钟书说过,“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我若机心深重,总想着从中撷取现成观点,只会距真正的智慧越远。当然,听任那些充满机心而对真正的学术极度不耐烦的家伙整天指斥《管锥编》,贬为“拆散的七宝楼台”,我又难免心有戚戚,深为钱钟书运笔中的矜持、节制和高贵而叹息。

载《北京日报》2009年3月16日

TAG:

剑影秋歌的个人空间 剑影秋歌 发布于2009-03-16 11:07:09
尚未痛失沙发,先顶再看!
酱香老范的个人空间 酱香老范 发布于2009-03-16 20:14:54
苛求老周
此文略有“硬做”之嫌,通篇文气似未一以贯之。
文题似也难统括全篇。

至于“运笔中的矜持、节制和高贵”,想起钱夫人某文写到当初送女儿、女婿去接受改造,“送的时候是两个人,回来时是女儿一人”(未查原文,大意如此),而女婿王得一因遭迫害而自杀事就隐在这“2—1”的算式中。当然,叙事文字是另一论域。

另:由“权”想到所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兮兮发布于2009-03-16 21:24:10
以我小见,这是一个非凡论断,识货者乍见此语,定当拍拍脑门、正正衣冠,以便恭迎卓见的大驾。换了泛泛时贤,倘能通过研究获得这个结论,我们或许还能从其文字里感受到一派喧天锣鼓。我倒无意讽刺时贤,一般说来,读者也需要提醒,非凡的学术见解,无论文字排场上还是阅读功效上,均宜辅以相应阵势,至少,也得弄出几声大人物发话前的轻嗽,以便在押住观点阵脚之余,还能让读者肃静,便于他们意识到:此刻,一支迈着罗马方阵步伐的思想编队,正向你赳赳走来。
--------------
这一段读来颇见老周的运笔法~~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3-16 22:11:00

QUOTE:

原帖由 酱香老范 于 2009-3-16 20:14 发表 此文略有“硬做”之嫌,通篇文气似未一以贯之。文题似也难统括全篇。至于“运笔中的矜持、节制和高贵”,想起钱夫人某文写到当初送女儿、女婿去接受改造,“送的时候是两个人,回来时是女儿一人”(未查原文,大意如此),而女婿王得一因遭迫害而自杀事就隐在这“2—1”的算式中。当然,叙事文字是另一论域。另:由“权”想到所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回老范:
这篇小文,意在说明钱钟书独特的观点阐述法,标题写成“运笔”,可能让人误解成文士用笔,实则不是。其责在我。实际上这篇小文最初的标题就叫“钱钟书是如何阐述观点的”,我写完小文后,常会请一位大姐赐教(她偶尔也上燕谈),她对这个题目提出了批评。想想也是,题目不仅太平,也太正经,更涉嫌头重脚轻。编辑稿子催得急,所以干脆偷懒,径请编辑赐名了。现名,至少比我原来那个,好得多了。——直接请编辑赐名(区别于编辑改名),在我好像也是头一回呢。
老范读出牵强之处,锐利!俺得道一声惭愧。
谢谢兮兮概括,看来,俺的“运笔”说,确会滋生歧义。
秋歌好!
风之桥—李大兴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09-03-16 22:57:54
印象里,从伦理学角度考察“权”,“今世”还是有人做的。我手头没有书,但好像熊十力先生有过论述。不过,钱先生对于新儒家这一路,大约是看不入眼的。
打工者古呆 古呆 发布于2009-03-18 11:17:15
钱深怕出语惊人似的,什么话都说得不露声色,有心人才得之,无心人,只能错过再错过。
打工者古呆 古呆 发布于2009-03-18 11:18:24
“深怕”应为“生怕”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3-18 12:08:01

QUOTE:

原帖由 古呆 于 2009-3-18 11:17 发表
钱深怕出语惊人似的,什么话都说得不露声色,有心人才得之,无心人,只能错过再错过。
谢谢古呆兄,俺确实想表达这么点意思。

大兴所说,我一无所知。我对熊十力先生的了解,只是轶事层面的,远未达到文本层面。
打工者古呆 古呆 发布于2009-03-19 11:21:46
期待“之四”,心痒心急。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3-19 12:10:04
再谢古呆兄。
其实,俺这篇之三,很不讨好,钱钟书的典雅文言,会对那些望文言而生畏的读者构成排斥力,站在报纸立场上,需要进一步做出通俗化处理。不引用《管锥编》,会使评论缺少立足点,引用多了,又让文字增加阅读难度。麻烦的是,钱钟书的文字水平线相当整齐,几乎没有波幅,要找到相对通俗易懂且又符合题旨的原文,并非易事。之四我已经做了大幅调整,力争追求可读性,之五怎么写,俺还在皱眉中呢。
时时刻刻发布于2009-03-19 15:35:03
这篇文章,我要读两遍才能看懂、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不是周先生写得艰涩,而是我没读过《管锥编》,对中国古代文化、伦理也缺少了解——“权”在伦理学上的意义我还是今天才第一次得知!《管锥编》近来好像也没有时间读——也没有基础读?——但盼望着读周先生的文章以分享其氤氲。

“他恐怕还想说:赋予权宜、权变以超凡的人格特征,并认定它足以与原则分庭抗礼,则以我国为最,如此,“吾国古伦理学中一要义”之语,方可立定站住。”这段话似乎不包括价值判断的意思,从周先生通篇文章中,我看似乎也没有价值判断的意思,然而在我看来有余味并且有现实意义的就是,如果“权”有其不可否认的现实与道德意义,那么我们如何修炼自己从而有信心、有胆量去实践“权”呢?(我现在确实对大而皇之、统而治之的体系产生怀疑,觉得当下、当事的理性是值得重视的。简单说来,就是就事论事?)

不成熟的思考,见笑了!

[ 本帖最后由 时时刻刻 于 2009-3-19 15:39 编辑 ]
时时刻刻发布于2009-03-19 15:40:58
呵呵,读《文艺家钱钟书》读了一半就内心警醒,也许我也把《管锥编》写成《管锥篇》了?赶来一看,果然如此!因为对《管锥编》实在不熟啊
舒雨湖发布于2009-03-19 16:39:07
谈《管锥编》不容易呵呵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3-19 17:42:11

QUOTE:

原帖由 时时刻刻 于 2009-3-19 15:35 发表
这篇文章,我要读两遍才能看懂、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不是周先生写得艰涩,而是我没读过《管锥编》,对中国古代文化、伦理也缺少了解——“权”在伦理学上的意义我还是今天才第一次得知!《管锥编》近来好像也没有时间读——也没有基础读?——但盼望着读周先生的文章以分享其氤氲。

“他恐怕还想说:赋予权宜、权变以超凡的人格特征,并认定它足以与原则分庭抗礼,则以我国为最,如此,“吾国古伦理学中一要义”之语,方可立定站住。”这段话似乎不包括价值判断的意思,从周先生通篇文章中,我看似乎也没有价值判断的意思,然而在我看来有余味并且有现实意义的就是,如果“权”有其不可否认的现实与道德意义,那么我们如何修炼自己从而有信心、有胆量去实践“权”呢?(我现在确实对大而皇之、统而治之的体系产生怀疑,觉得当下、当事的理性是值得重视的。简单说来,就是就事论事?)

不成熟的思考,见笑了!
回时时刻刻:
依我理解,“权”是原则的对立面,但也不失为原则的有效补充。世态人情,活泛如水,唯原则是求,难免处处碰壁。就此而言,生活或处事中需要临机变通的“权”,在在皆是,不足为怪,西贤对此也有所表述。但察钱钟书的旨意,恐怕问题不在此,依中国古贤之见,他们不是在“不得已”的情境下认可“权”,而是把原非得已的“权”,上升为一种玄妙的“不成文”原则,供高明者随意行事。依着这套貌似散发出审美光芒的说教,结果就颇为可虑,我想,吾人国民性里对原则的玩忽、对权谋的热衷,部分即源出于此。
按照“事急从权”的说法,本来我们既可以承认“权”的合理性,又可以限定“权”的至高性,以免“权”与“原则”构成尖锐对抗并伤害原则,西人好像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的古人则做过头了,他们赋予“权”以炫目的光芒,就会为天下弄权操术之辈,开了方便法门。
由此切入,本来也是一个宏大题目,说不定可以直抵中国文化的垓心。只是,这不符合钱钟书的习惯,钱钟书是慎下结论的,他提及但又点到即止,力避一切可能使观点的桩基有所动摇的阐发,哪怕表面看起来是那么顺理成章,也宁可割爱。
因为是报纸专栏,得考虑读者的接受度,所以,钱钟书关于“权”的其它表述,我大多舍弃了。好在我提供了原文出处,供感兴趣的朋友拾级而入。
谢谢你的鼓励。
附带一说,对《管锥编》不熟且无意批评它的朋友,写成《管锥篇》没啥关系,只不过是个笔误。我仅仅反感那些一面把书名都两三再四写错,一面却还要高声大气地批判《管锥编》的家伙,他们这种“崇高”得不可开交的第三世界习气,足以让我气急败坏。
时时刻刻发布于2009-03-19 20:14:22

QUOTE: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9-3-19 17:42 发表

按照“事急从权”的说法,本来我们既可以承认“权”的合理性,又可以限定“权”的至高性,以免“权”与“原则”构成尖锐对抗并伤害原则,西人好像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的古人则做过头了,他们赋予“权”以炫目的光芒,就会为天下弄权操术之辈,开了方便法门。
呀,看我理解得乱七八糟。当时也想到“原则”的重要性似乎不容否定,不过我的精神太集中于最近自己关心的问题上了,理解就有点偏差。文章很有余味,可以供人做不同的回想。

书是读不完的啊,想来都有点恐慌!祝写作愉快!
打工者古呆 古呆 发布于2009-03-23 10:22:10
看来您得跟钱钟书学,把引用的再译述或撮述一遍了,呵呵!其实对照钱译看他引的英文(其他文字呆就看不懂了),也非常有意思。
周泽雄文字客栈 周泽雄 发布于2009-03-23 12:12:10
回复 17楼 的帖子
呵呵,看来还真有这个必要。有人把古汉语视为一种外语,有道理,就像在今日拉丁语系国家,拉丁语也是一种需要艰苦学习的外来语一样。
在我刚写的那篇之四里,提到钱钟书“吾尚未甘傭耳赁目”时,我特地加了一句话:“这话翻译一下,就是北岛名句“我不相信”的婉约版。”
把古汉语翻成白话文,一如把英语译成汉语,其中的韵味佳处,也会大幅流失的。不过,这更加说明了“古汉语”的外语特征。
温柔自处发布于2009-04-05 10:16:01
读了文章和讨论。
不知“权”是不是对上古“礼”的调适与革化?


“似未拈出”四字必是微微抬起下巴,齿缝间吹出来的,最后以“顾盼自雄,嫣然百媚”定格。 古人笔记、评校中常见口吻,中书君染了。
tian295的个人空间 tian295 发布于2009-04-27 11:25:46
对钱钟书先生的大著,一直非常喜欢,也一直寻觅收罗他夫妇俩的作品,凡涉钱的的文章,只要遇到,就绝不放过。但要说道说道,反而有心无力,不知从何入手,如同面对浩无际涯的大海,只能望洋兴叹。

[ 本帖最后由 tian295 于 2009-4-27 11:26 编辑 ]
萝卜花心发布于2010-03-01 15:52:26
呵呵,“权”如如来佛的佛掌了,想来悟空当初定是未能解出此中真味,不然,也该嚷嚷如来老儿不守规矩了。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