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坐一坐  我也无好茶

七月七的记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8-22 14:39:14 / 个人分类:往事无端到眼前

七月七的记忆燕谈博客F%{1A'Y9qW`%}'M

\y6Gz fw$t h0昨日无事,窗前信手翻开台历,“农历七月初七”蓦然入眼。久违了,这个曾带给我多少欢乐的日子。一时不禁浮想遥遥,早已远逝的儿时旧事在眼前忽隐忽现明灭不定。要清楚忆起谈何容易?我梦中扑蝶一般,逮得一只算一只。燕谈博客%m!von%zkM;t2[

一只蝴蝶:花馍拜寿燕谈博客v8V g+v2c

[ZR3L-T4q0那时候,在我心里,一年之中,除了盼过年,下来就是盼七月七了,其余端午节、八月十五啥的,都没七月七隆重热闹。因为这一天,是外公的生日。对为碗中装稠盛稀粗粮细粮都要牵肠挂肚的孩子们来说,没有比吃白蒸馍、坐宴席大快朵颐更为牵心的事了。

7pUc4X;R1TtuM P0

OV4S wt7? E]0拜寿头件事,妈妈要蒸白面寿桃花馍,是送给外公的生日大礼。蒸寿桃一般在正日子前一天办理。蒸得太早了,寿桃放得久,模样不俊了,当天蒸,又来不及。燕谈博客5Ne7PW0b1[

9\!Pq#T2b$~B'[0我妈妈蒸的一个花馍很大,要用掉一升多的头遍麦面。馍底子上面顶着各种面捏的花。手巧的人做牡丹,莲花,手笨些的做葡萄菊花梅花。同样花色,妈妈做的却和别人略有不同,比如她会捏个小虫子放在花上,还用两粒黑芝麻做虫子的眼睛。这几个花样我跟着妈妈学过,但做得毛糙散架没有立体感。捏好的花、叶、和包着核桃仁、大枣、红糖什么的馍底子,一起在热炕上醒好,烧开水,搭上箅子,放进馍底,抹层温水,铺妥叶子,小心堆上花顶,有些人担心蒸得走样,用细竹签子插进去固定。不过我从没见妈妈用竹签。蒸熟后花顶稍歪还别样俏皮好看。锅盖捂严,先大火后小火,半小时候后就蒸熟了。暂不出锅,用筷子头蘸事先调兑好的桃红精,在合适地方点上小圆点点,然后才搬起整个大花馍晾凉,手指头摁下去一个小坑儿,手指移开,又恢复光洁绵密饱满的原状。妈妈自己先忍不住喜滋滋赞叹道,这些麦子的劲道就是大。最后小心装进铺着红布的描花木礼盒里,合上盖子。盖子上再放上另外的礼物,比如衣料鞋帽什么,看当女儿的心意了。燕谈博客0I%Yl!{ P)i u

燕谈博客9x6w i*x i#_,~

自然,一大锅不会只蒸一个大寿桃。妈妈还会多发些面蒸一些小馍,有包糖的,有实心的,我不稀罕吃糖,喜欢实馍。想想平日那个嘴巴啊,老是吃掺麸面掺玉米面的馍馍,一下子逮着纯白面的蒸馍,大约像是一年不闻荤星的小狗扑着了肉骨头。旁人笑话说,看白馍下口就是利索。此时想到那绵软劲道的白面蒸馍,依稀仍有余香在齿。如今街上的雪白馒头大多味同嚼蜡。

[;C+N;v'X4DKS(D#{0 燕谈博客q)W]T} Io

贺寿这天,一家人早早起来洗梳停当,吃过早饭,穿上平日不穿的鲜亮衣服,吃生日去。

P/F0IGQ,}T.\0

4e G!?Z%{:gq,m0贺寿的花馍要全部摆上寿桌,供客人品头论足,花馍谁家的最大?花捏得俊不俊?面粉白不白?麦面里掺的白玉米面是少是多?大家都是内行,不用手摸,从寿桃外表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些小气的亲戚耍鬼,大大的馍底中间包一大块玉米面或者麸面疙瘩。燕谈博客x| V0f c9t;B

燕谈博客H^ hrAL$Ia.H+L

七月份天热,这么多大花馍放不住。宴毕客散,要切块晾晒一下,好能保质稍久些。“黑心”白馍此时原形毕露,一目了然。要辨出是那家送的很容易,因为没有一家做的寿桃完全一样,亲戚们彼此又很熟悉底细。几个姨姨送的寿桃绝没有这样捣鬼的。当女儿的给老爹做寿如果捣鬼,会被人耻笑死的。燕谈博客6k$R z7V"Vdptj^"M

u*Y,t2q}I&T#Kl0末了,外婆还要切一些稍大的馍块,盛到盘子里,送给帮忙操持的左邻右舍。另外返送一些给体已客人。每次尝妈妈带回去的花馍,感觉总没原来送去的好吃。燕谈博客Q8l#eP"N{zSo

X7Sr {:h0fvC0这天晚上,我不用回家,就在外婆家过乞巧节。燕谈博客#g"y5oP"LY:[

燕谈博客a,us$d/Xk_+m,o

二只蝴蝶:乞巧节

0O"ozM#Y5T*b-o8sK0 燕谈博客G6co }9z,W/vm

 燕谈博客)j0pl?Uv+l6u

燕谈博客7O;UDo P

若非七月七是外公的生日,捎带着过一下乞巧节,我对它肯定不会有这样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记忆里,亲戚也罢邻居也罢,不曾有另外的人家把七月七当节来过。燕谈博客Eh { kH&j

v;j%y @T,v0即使过这个节的外婆家,也并不郑重其事。今天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人们活跃平淡岁月的一个由头。伺弄过庄稼的人都知道,“锄禾日当午”绝非垄上最辛苦的耕作,和肩挑手提、重扛深挖、泥里扶苗、雨里抢收等相比,甚至可以算是轻松的农活。农民土里刨食,四季都是苦焦日子,乞巧等节就成了人们平淡日子中的一件牵心事。

h$`.a$d _k0

w-U S g D`8H_E0家乡人口口相传的古经很多(那里把讲故事叫讲古经)。小时候我和表弟表妹们喜欢挤在大热炕上听外公讲古经,缠着他讲一个又一个,没完没了,直到大家睏得没精神再闹,渐渐迷迷糊糊地睡着,外公才能安然休息。牛郎织女故事就是这样听熟的。孩子们知道这晚他们鹊桥相会,还知道如果在葡萄藤下屏气静心,能听见他们的悄悄话。有一年七月七,当年栽种的葡萄藤勉强爬上墙头。小表妹萍萍那时五六岁,真的搬了个小板凳坐在藤边,脑袋顶着葡萄叶蔓,作侧耳聆听状,半天,骨碌着眼睛说,咋听不见啊?旁人笑着解释,是因为葡萄架太小。后来葡萄藤繁密了,却再无人到架下聆听天人语了。

['y"_1U(a"Rx_0 燕谈博客'k!x!{;AL`

这晚,因为外公过生日,孩子们很容易凑齐。外婆的外孙女内孙女,再加上伯叔家们的孙女们,十来个女娃子唧唧喳喳像一屋子的花喜鹊。燕谈博客ET*`\!f)a

T]ZJ1sT0七夕晚上,月落得早,星河分外灿烂。外婆把油灯挑得亮亮的,把女娃们都叫过来,乞巧的主要活动是“掐巧芽芽”。 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外婆就泡好绿豆,放入深筒状罐子,天天换水,细心照看。筒深豆密,绿豆芽争先恐后朝筒罐外长,到七七这天,就长成了一尺多高的“巧芽芽”。燕谈博客0hU F/{9zasx

燕谈博客rzJ[C[Z%p

 听外婆说,按理应该点烛上香拜叩“巧娘娘”。既然十里八乡,已找不到第二个过这个节日的人家,巧娘娘也该不会计较我们礼数不周了。我记得大家嘻嘻哈哈,并无跪拜烧香等仪式。但一个个心里还是暗暗紧张。燕谈博客 CX.j3H5q!jXu-H

a-gFo0z0灯台支得高高,灯芯剪得齐齐,灯油添得满满,八仙桌放一大海碗清水。旁边看热闹的长辈多为女性。女孩子们或坐或站,围在桌边,摘去“巧芽芽”叶子和根。开始都兴奋,你伸胳膊我伸指头,朝水中乱扔一气,分不清是谁的。得有个年龄大些的女孩子维持秩序,定个规矩,转圈子轮流来掐。排到的,掐一小段,轻轻丢放水面。如果不得法,芽芽七晃八摇沉到碗底,会被所有人笑话。旁观者七嘴八舌看碗底映出的影子来解说。映出尖尖绣花针,就说她将来一定手巧,映出钢笔,那是念书的命,映出花儿叶儿都有好解说,就算映出是个大棒槌,也不算很糟糕,但这人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棒槌究竟是干活儿的命。最差的是,映出一根真溜溜的棍子,这叫磨棍,是推石磨的命。牛才是拉磨的,养不起牛,只好人去做。虽然大家都当这是玩耍,没人全信乞巧兆示的命。但就好像打牌,人也希望多赢有好彩头。比如说我,当时掐得棒槌和磨棍的次数就格外多。当然不甘心啊,一根接一根掐着扔着看着。实在还不如意气难平,直接耍赖掐个芽芽上的小叶子扔进去,这下映不出花也难啦。燕谈博客,n}l5?@V!msK

!n|h2h&dB"M5u0知道这个节还叫做“七夕节”,那是读书以后的事了;再后来,知道这节还叫做“中国情人节”,那是网络时代的事了。外婆外公也离世很多年了。我想如今老家可能无人再过乞巧节了吧。燕谈博客f"I)|VQ$d~,H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