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也曾“坐拥书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02-11 08:12:10 / 个人分类:闲谈往事

       我不藏书,不淘书,加上几次毁书弃书,至今没有几本书,可是我也曾经“坐拥书城”。

       抗战之初,我流亡到四川,高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在一些乡村私立中小学里教书,学校规模简陋,谈不到图书设备,顶多有几本大达书局的一折八扣书。这样混了两三年,我的空疏不学可想而知。一九四二年,十分意外十分偶然的一个机会,使我到中央政治学校给黄淬伯教授当助教。该校没有中文系,只有大学各系一年级普遍必读的国文课,简称“大一国文”,黄淬伯教授是这一科的首席教授。我的任务本来说是替他改作文习作卷子,其实习作并不多,而这时该校却要新编一本《大一国文》教材。本来教育部已经出版了全国统一的《大一国文》,可是中央政治学校的国文教师们嫌那个教材不太贴合本校的特点,要另编一本为本校专用。黄淬伯教授召集开会讨论,你提一篇,我提一篇,归纳成目录,其实也无非中国历代名文,和通行的那本《大一国文》差不多少,比较着重“典章制度、经国济民”之文罢了。会场上执笔记录,是我这个助教的事,幸好都还记得下来。然后根据目录进行具体编辑工作,当然更是我这个助教的事。于是专门成立了一个“国文教材编纂室”,这就给了我“坐拥书城”的大好机会。

       “国文教材编纂室”设在图书馆的书库里面,一间办公室,以那时的标准论而论,很不算小,我一人用,这还不说。更好的是,这间办公室是将书库后半的空间隔出来的,一个门直通书库,另一个门向外自由出入。整个书库的书随我自由取阅取用,无须任何手续,没有任何限制,可以说这就成了我的“书城”,由我“坐拥”。

       中央政治学校在南京时候的图书该不少吧,抗战中临时迁到四川,搬来的书不知道是几分之几,反正在当时,尤其从我这个一直在乡村私立中小学里流转的人看来,已经洋洋大观。我的首要任务编纂大一国文教材,根据教授们决定的目录一篇篇找,上下古今,经史子集,尽管范围很广,门类很杂,结果全从本馆藏书里找到,没有一篇需要外求。我通过这项工作,也把中国基本常用的古籍大致翻检熟悉一番,本来只会部首检字法韵目检字法,这时学会了几种新检字法,如四角号码、五笔字形之类。后来我能开“读书指导”的课,基础是在这里打的。

       选文找到,发到教务处抄,抄稿回来,校对过后,便陆续发排,此外没有多少事。行有余力,我把馆藏所有关于《墨子》特别是《墨经》的书统统拿到我的桌子上,进行我的墨学研究和《墨经字义疏证》的写作,当时已知的这方面的著作,也差不多齐备。《墨经字义疏证》就这样完成了初稿,其中两篇发表过。

       再有余力,便从馆藏中大量取读了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里的德国古典哲学书,和辛垦书店出的汉译法兰西唯物论的书。当时给自己找的理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这两大遗产,可是未见得继承完了,我们还可以再挖掘挖掘,有没有尚未继承到的好东西。结果写出了《论存在》《论因果》《文法哲学引论》三篇文章发表。现在回想,当时其实已经是不满于机械的“唯物唯心两大阵营”的划分。

       图书馆里好象没有什么新文学书,好在我那时也志不在文学,看新文学书上书店看看就够了. 中央政治学校的书与我的缘分还是难忘的.

       二○○五年十二月七日,在北京.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