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庐沽酒,尝去喝酒,醉卧其侧,既不自嫌,其夫亦不疑之。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不识其父,径往哭之......

学习笔记:叙与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05-11 14:05:40 / 个人分类:怀沙笛沉兮畔牢愁



 0.0.1    《现代汉语》词典义:叙,(1)说,谈;(2)记述;(3)评议等级次第,例如铨叙;(4)同‘序’,序即‘排次序’。述,陈说,叙述。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叙,(1)秩序,次序。又,依次排列。(2)叙说,陈述。述,(1)遵循,依照;(2)记述,陈述。
      何立明注:可见“叙”具有主体意志性自由;而“述”须有事物客观性规定。

0.0.2    叙与述,尤如《余华小说中的叙述与叙事》中所说的“叙述”与“叙事”。叙述是主体的,私人化的,开放的;叙事是客体的,公共性的,封闭的。
      叙事是一条公共之途,每个人都在上面走习惯了。道路的尽头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愿望和目标,这愿望与目标也许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他代表了很多人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愿望,……逐渐地被抽象化了,成为叙说中的准则和法规”。在这条公共之途上行走的读者,“有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世界对他们而言已经完成和固定下来。他们在各种已经得出答案里安全地完成阅读行为,他们沉浸在不断重复的事件的陈旧冒险里”。叙述是一条个人正在趟开的小道,只关心个人的愿望和癖好,这也许才是一种真正的主体的行为,“我个人的写作历史告诉我:没有一部作品的叙说方式是可以事先设计的,写作就象生活那样让我感到未知,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当某些美妙的叙述方式得到确立的时候,所表达出来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洞察力,同时也表达了作家的勇气”。

0.0.3    叙与述,尤如《价值论》中所说的“规范性的陈述”与“描述性的陈述”。叙述是由评价或价值判断引导的对“价值事实”的陈述;而叙事是能够经过科学研究,即能够形式化而普遍适用,而确定其真伪的对“科学事实”的陈述。叙述讲出的是“价值事实”;而叙事讲出的是“科学事实”。
      (李德顺:《价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年)

0.0.4    叙与述,尤如福科《话语的秩序》所表达的“叙述”与“陈述”的区别;或“话语对象”与“语言对象”的区别。“叙述”是通用口语方式,它由短语和句子组成,内含指示、描述、质疑、评价等游戏规则。与此不同,“陈述”仅仅涉及知识或真理的权威性指示和限定、人们一般不便对它加以评注或争辩,而是承认服从。这种“陈述”不属私人所有(它“外在于主体”),却是一种稀少、有用、令人向往占有的“公共资产”。人们可以对“陈述”进行生产、改造、重组或分解,并反复使用。具有一种“重复使用的物质性”。“陈述”的这些属性也正是“知识”(即“真理”?——何)的属性。与叙述不同,陈述不能孤立运作,只有在相关领域内才能成为话语部分。
      话语,并不象一般语言符号那样有着明确具体的涉指目标,例如champagne指香槟酒、guillotine指断头台。人类生活中有许多难以言传、文不逮意的事物和现象,譬如生命、疾病、信仰、习俗等等。“一个人不可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说明一切。”福科说,话语并不等于所说的事物,(也不去指涉具体的目标——何)而是去“构成对象”(如“构成”生命、疾病、信仰和习俗等不明确具体的事物和对象——何)。(由于“话语对象”是构成的,)因此,诸如生命、信仰等话语对象,又是一种需要许多人“反复加以填充、不断变动的特殊空间”。
      故,“语言对象”是明确具体的涉指目标。“话语对象”是“构成对象”。当话语对象一旦“系统化”成为“知识”或“真理”,即“权力话语”,它就成为了“语言对象”,由“价值事实”转变成为“科学事实”,由“叙述”进入“叙事”;而当“权力话语”的形成区域扩大、分界权威消解、专业格栅弥散,“填充”又有了新的空间,叙事进入了叙述,专制崩塌而自由开始了。权力或知识的“叙事意志”进入了后权力或后知识的“叙述意志”。
      (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年)

0.0.5    叙与述的发生学源泉,尤如《知识分子》一书所说,我们如何得到知识,特别是如何获得如此之多的知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罗素说:“人们同世界的接触是短暂的、个别的和有限的,(康德问:普遍、必然、客观、有效的知识,人们是如何获得的?——何)然而他们怎么能够懂得那么多的东西?”
      对这一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解释。一种理论是人生来具有理念,如柏拉图《梅诺》中说的,人并不知道他有同他所不知道的东西有关的真正知识。精神最重要的内容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虽然需要外部的刺激或经验作用于感觉,才能把这种知识带入意识。笛卡尔认为,这种直觉的知识比其他任何知识都更可靠,任何人生来都有它的残留部分,虽然只有那些最爱思考的人才意识到它的丰富的潜能。欧洲大陆的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大都采取这一观点。
      与这一观点相对立的是由洛克、贝克莱和休漠教导出来的、盎格鲁—萨克逊的经验主义传统。认为,肉体的特性是可以遗传的,而人心生来就是一张白纸,精神的一切特性都要通过经验获得。这些观点一般都有着高度完美的形式,通常在英国、美国和其他国家因其文化而流行。
      乔姆斯基对句法的研究——句法是制约词和声音的排列以形成句子的原则——使他发现了他所谓的“语言普遍规律”,世界上语言的差异,比它们表面上所显示的要少得多,因为一切语言都共享语言普遍律,它决定了句子的等级结构。乔对此的解释是:句法是直觉的,它固定不变的规则深入于人们的意识,它们必定是遗传学上的继承的结果,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而非习得的。这一解释把他坚定地置于“笛卡尔阵营”或“大陆阵营”。
      乔姆斯基得出结论说,他关于语言普遍律的作品本身,就是美国在越南政策不道德的主要证据。乔论证说,这依赖于你接受那一种知识理论,如果人心生来确实是一张白纸,(卢梭持此观点,故成为革命的依据——何)那么人们现在同过去一样,如同是一块块黏土,可以把它塑造成我们喜欢的任何形状,这样,他们就成为国家政权、公司经理、专家治国论者或者“中央委员会”进行他所谓的“行为规范”的适合的主体。另一方面,如果男男女女具有一种天生的心理结构,对文化和社会的模式有一种本能的需要,这种模式对于他们是“自然的”,那么国家的种种努力最终必然失败,但在失败的过程中,它们会阻碍我们的发展,并包含着可怕的残酷性。美国企图把它的意愿和它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的特定模式强加在印度支那人民的身上,就是这种残酷性的一种恶劣的范例。
      乔的论证,从天生的结构开始,如果它有根据的话,完全可以说,它构成了对任何一种社会工程的总辩驳。
      “叙述”来源和产生“直觉的知识”;而“叙事”来源和产生“经验的知识”。然正如上所述,“反映论”的叙事观,必将导致“压迫”;而“想象论(直觉论)”的叙述观,则促使“解放”。
      换言之,叙事的规定发生于经验事实,是唯一的;而叙述的状态发生于心理结构,由结构本体而“生成”的现象则是非唯一的。
       ([英]保罗·约翰逊  杨正润等译  《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

0.0.6    孔子曰:“述而不作”。可见孔子是个叙事论者,故有依“礼”为事实,依“礼”而作,“克己复礼”然也。老庄“身心合一”,“心”即“身”,“天马行空”,为叙述论者也。正所谓“涤除玄览”,方所谓“澄怀味象”也。
      孔子以“礼”压“己”,性善(白纸)论者,专制之源也。老庄则以“身”合“心”,性恶(灰尘)论者,自由之源也。


(2000.12.31.14:30’)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