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庐沽酒,尝去喝酒,醉卧其侧,既不自嫌,其夫亦不疑之。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不识其父,径往哭之......

透过思维地“咔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08-09 16:43:45 / 个人分类:吹向你兮楚国的笛

——我读民间影像杂志《咔嚓》第二期(二)



    大红的底色,雪白的女体,粗糙赭色的女乳,玄色纹身,一张扭曲地贴着手机享受的丰腴脸,半双绣花鞋和“花朵的欲望”之蛊惑性文字……这些时尚符号形成了一套冲击视觉的隐喻,凝固住那些在书架上逡巡的瞳孔,蜷缩的欲望如同蜷缩的双手那样,在下意识中伸出来,抓住这红妆画面封皮下的书,于是《咔嚓》翻开了。既然是平民(市民)影像书籍,暧昧松弛自然是起点——我觉得这是《咔嚓》的聪明之处,因为随着翻动,编辑在每一幅画面低下已经埋藏了自己的目的——既然是民生影像书籍,落脚总在人文思绪。于是,细看之下,那丰腴脸上有一排别扭的大门牙,顽强地对抗着“笑不露齿”的习惯思维。在怪异的思忖中,读者自觉不自觉,从观看被引进了观察。

    如此这般,在“影像”中渗入了“思维”。在感官之娱与皱眉之思的反复中间,一册《咔嚓》被粘连在读者的手上,左看右读,思想这个东西得以随着一张一张页面上的影像展开。我猜想,这情景便是《咔嚓》杂志设计思想的形象表达。

    所以,在第一个单元“特别关注”的第一个故事中,讲了一个燕子所演绎的寓言:《爱,永不放弃》。新奇是它的手段,由于新奇而抓人;爱性是它的目的,由于天然而深刻。新奇的影像故事拨动着人心亘古的爱心。第二、三个故事《猪圈上的学校》、《麦客旅途——山那边的孩子》升华了、社会化了这爱。在已经烂熟的题材上,刻写了新的深度。这表现在【编者按】的文字,说明了是志愿者亲历亲摄,就拉近了读者与对象的距离,避免了记者的旁观色彩,产生了亲历亲为的同情心。孩子永远是弱者,弱者题材在今天有变质为消费对象的危险。而这里,区别出志愿者的言说与影像,就产生了促使观看者自我反思的力量。这表明了《咔嚓》高人一筹的眼光,也说明恰当地使用文字,可以发挥文字与影像相互加深的功力。

    概括地说,《咔嚓》在题材内容选择上,形式的变化上,乃至在篇幅重点上,都在注重关注民生的主题。第二个单元“民间影像”内容基本也是如此。但具体地看,《咔嚓》不是一味地沉重地表达这些题材,而是从苦难中翻出乐观、优雅,乃至冷峻地静观和沉重地认可。这从《不幸人生的优雅表达》、《卑微并快乐着》、《荣耀或悲哀都已斑驳》和《最后的油纸伞》等可以说明,其原因在于《咔嚓》的理性精神。《咔嚓》既反映出人世生活的复杂性,也考虑了人文色彩的丰富性,还照顾到不同层次读者趣味的多样性。不能简单用某一种视觉和趣味,来包容和取代丰富复杂的受众的旨趣。

    毕竟,这是一本主要面对城市人群的摄影杂志。小资、小波、小布乃至愤青,以及文化人、知识人都是显在潜在的读者群。所以,在社会性之外,文化的时尚性、先锋性、审美性,乃至文学性,也都是《咔嚓》所反映和呈现的内容。比如,《花朵的内容》就是有极强审美底蕴的摄影艺术作品,而直接服务于文学的《北京十点钟的食指》、《〈从两个蛋开始〉的影像档案》(《村长的革命狂欢与男女欢场》)则是文学艺术生活的纪实反映。前者提高了影像的典雅艺术的品味,后者加深了《咔嚓》一书的厚重历史感和文学性深度。加上比较充裕的文字刻画,因为文字符号原本就比图像符号更抽象,更接近思维,是与深度划等号的。

    当然,影像也在实验自己的深度。比如《中国家庭的非正常影像生活》、《白日梦》和《小巷深处的大马戏》,就是借用了绘画中的“新文人画”造境的手法,调遣符号,打散原有的能指、所指关联,操作出私人性、个人化的意义规则,从而表达诸如反唯物论的“历史主义”之种种批判的、认知的,或生命的言说。加上诸如《消魂时分》这样的自然题材的暧昧处理,应当说,这些影像无论从手段、题材和主题上,都具有相当的先锋性、实验性,都是《咔嚓》编辑思想的完美表达,也是消费主义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丰富地呈现了我们大家所处的影像生活实际。因此,可以说,拥有一册《咔嚓》纵向可靠近民生人文,横向可触摸影像思潮。纵横去看《咔嚓》,不能不说是一本有质有量、有思有诗的好书。

    这里,也说一点对《咔嚓》第二期几处意见。“海外长焦”拓展了看世界的空间,但《帝国的身后之影》虽照顾到了这次八国峰会背景,但影像只能算是“图片”,远远不是“视觉”,更不是“视线”。因为这些“图片”太熟悉了,都是《环球摄影》中的老套景观和视觉,看不到民生民情视线。设想如果抓住文字中关于普希金一段,故事性地图文展开,可能更合《咔嚓》品格。《罪恶之岛》具有历史性、新闻性,当然也有教育性。但总感到它也可以原封不动搬上一般画报。与《咔嚓》风格不合的原因,估计是图文作者个人性、经验性表达不够,言说太“规范”。另外,互联网上刊载过的那些影响很大的作品,选择集中了一些,有三处(《爱,永不放弃》、《繁华与破碎》和《中国民间标语》)至少太陈旧了。最后,《深圳——性感都市的黑白瞬间》有一处图像注解,说:“退回50年,我也能和你们一样在台上显摆”。这显然不合逻辑,历史的、心理的都不合,这里就不多说了。

    今天,数码相机的咔嚓技术几乎是人手可得。可以说,当下进入了一个全民“咔嚓”的时代。但是,摄影并不仅仅是一门技术,甚至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咔嚓”动作,摄影还有随技术而来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影像所包含的意义。一个影像,它可以成为景观,可以成为图片,还可以成为视觉,也可以成为视线。这一切全在于你如何透过镜头去“咔嚓”,而《咔嚓》正是力图透过思维地“咔——嚓”。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