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能消几番风雨
收拾起大地山河

我的读书生涯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11-22 04:44:48 / 个人分类:散文

金丝铁线:

生逢盛世,出生遇到反右,读书就遇到文化大革命。

我识字很早,四五岁时,外婆对着发下的大把各种票证发愣,我就能将它们妥善分类:这是线票,这是棉花票……到了三年级,已看了些林海雪原,欧阳海之歌在肚子里。可文革一来,什么书也没有了。先是家里自己清“四旧”,将书信照片放在脸盆里统统烧掉,家里的藏书则用网线袋一袋袋送进了废品站。接下来是抄家,再抄家,当然,封资修的书就再没一本漏网。书橱还在,里面剩下些父母的技术专业书。

学校停课了,父母每天在单位参加运动。家里成份不好,我不敢多往外跑,闷在家里,没有书看,真的难受啊。我满屋子的找,找到的最好看的书是《毛主席诗词注释》:注解“不周山下红旗乱”里面有两行共工的故事,“不可沽名学霸王”下面有几行项羽的故事,我在字里行间找寻有些趣味的一切,最后对毛诗里那些典故统统滚瓜滥熟-----滚瓜滥熟然而一知半解------一种奇特的境界。就凭着这一知半解,一年后,复课闹革命时,响应毛主席号召: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教育改革,教材里有一课教毛主席诗词,我一本正经上台兵教兵,给同班同学讲了整整一堂课,结果被学校作为教育改革的成果,请了本校外校的老师来观摩,搞了个兵教官。这对毛泽东思想是伟大的胜利,对我自己是出了个小小的风头,这是后话。

毛主席诗词注释得那么简单,那一两行字更激起了我的贪心:那后面是怎样的故事啊!我觉得我永远也不会有机会知道。

我到处找书,可那时的书是那样金贵,如果谁有一本好书,一定会要求“调”着看。换着看,即公平,也能多少保证一点书的安全。借书不还,虽然不如现在借钱不还那么经常,可也是不时会发生的,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书常是转借又转借的,一人失信,则是一串人失信,一串人中总会有人火气大,或者势力大,约了人来追究,有时会闹出很大的风波。那时的青年以“叫得到人”为荣,为了炫耀力量,不管有没有必要,都可能约上四五十人上门问罪。

我既然拿不出书与人“换”,能借到好书的时候也就极少,比较有印象的是借到过一本撕得没了封面封底,不知名字的小说,厚厚一大本,借期是一天。我从下午看到晚上,最后在被窝里用手电看完,激动得睡不着,将里面的故事与人物反刍了大半夜。几年后,我还能向人复叙其中故事细节人物名称,一位学兄听了说:什么啊,赵伯韬,吴荪甫,那不是《子夜》嘛。我这才知道那晚读的是什么。

关于《子夜》,还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看完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国债下跌,赵伯韬可以赢钱?足足想了三四天,居然无师自通悟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方式。当舅公来访时就向他请教。舅公解放前在交易所作交易员,解放后没了交易所,只能改行作财会了,开头还在国际饭店作,随着历次运动,地位逐渐下降,最后沦落到在长兴岛的一个农场里管财务,对解放前,交易所,国债涨跌这类是提都不愿提,只是在我追问时确认我想得大致没错。这也许是我多年后成为上海国债期货第一批参与者的一个契机。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在对书的极度饥渴中,我突然发现一口深井!一个久不联络的同学偶然相遇,夸口说他发现他家床底下有整整一箱书!在我假作不信的激将法下,他同意无需交换的借我一本,条件是我看完了把故事讲给他听。他慷慨地让我挑:说吧,想借什么书?好像什么书他都有似的。我也觉得要是有一整箱的书,确实该什么好书都有了。那就先来本《西游记》吧,有吗?他说他记得有,于是约定第二天早上交货。这一晚把我兴奋得。第二天一早,在他家楼下,我接过书,立刻掖到衣服里-------那个时代,封资修人人得而诛之,谁都可以在街上让你把书交出来。我仅有的一本少年读物------讲少先队员暑假去森林的故事-----就是被同学揭发,当场收缴,当场在学校被烧掉的。

我象地下工作者般将书掖回家,躲进亭子间,急急打开看:竖排,繁体,看不懂!我没这么菜吧?可再细看,确实看不懂。翻回来看封面,什么《西游记》,那是本《西厢记》!

虽然大失所望,虽然不知道《西厢记》是讲什么的,可放着本明明白白的好书不看,岂不是罪过?于是硬着头皮在里面挑能看懂的看,看得太专心,听到父亲脚步声,已在楼梯口,急中生智,将书藏进了“窝窟”。“窝窟是草编防散热的器具,如今已不复见。当时没有煤气,一只煤炉烧好饭煮汤,煮完汤炒菜。要是冬天,等炒完菜,饭也该凉了。这就需要“窝窟”给饭和汤保温。书往“窝窟”里一藏,盖上盖,本来可以瞒过一时,谁料想弟弟在一旁看我动作麻利瞒过了爸爸,得意的唱起了:“密电码藏在粥底搜不去~~”那时节人的警惕性多高啊,爸爸立刻发现了我的秘密,抄走了书。晚上经过严肃的批评教育,才答应让我第二天就把书还了,并关照决不许再拿这些封资修的东西回来。

第二天,我去还书,自然将这节略过不提,只埋怨同学:“你这是《西游记》吗?”同学理屈词穷,反而向我道歉,并答应立刻给我换一本来。我说那就来本《三国志》吧,他说有。那时节,我是分不清《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他更好,说拿来的是《三国志》,等我掖回家一看,是《东周列国志》----又是竖排繁体,还是看不懂。

虽说还是看不懂,比起《西厢记》来总好些,我从前看过少儿版的《春秋》《战国》,细看《东周列国志》,里面有些故事是知道的,那就从这些故事慢慢看起吧,连蒙带猜,竟渐渐看出了味道,想想里面有那么多故事,真好像开发到了金矿。

可地狱常常就在天堂的隔壁,一不小心,乐极生悲,最大的幸福成了最大的心事。藏得好好的《东周列国志》被爸爸发现了!这会爸爸是真生了气,他将书没收,声称要等同学来要书时好好与他谈一谈。这不断了生路了吗?我只好一天天拖着,等待变数的出现。好在同学的书是自家的,倒也没来催要。

爸爸是天天忙着上班下班,我是天天琢磨这书藏哪儿了。想来想去,只有书橱是上锁的,应该就在那里面。书橱有两扇大大的玻璃门,门里拉着白纱,透过对边边角角的观察研究,我认定书就藏在右上角。经过精心策划,有一天,我与弟弟游戏时爬上了桌子,嬉闹中“不小心”将书橱玻璃的右上角撞碎了。因为有弟弟作证,父亲只是批评了我粗手粗脚就过去了,玻璃也没及时重配。那时节满世界的革命行动,每天不知要砸多少玻璃,哪有那么多玻璃来配。书橱玻璃虽碎了一角,但有里面白纱拉着,并不显眼。第二天,我爬着凳子,从那破角拉开白纱,果然找到了我的《东周列国志》。我小心的从洞中取出,拉好帘子,看到晚上,再从洞里塞回去。

运动一天天深入,父母回家也越来越晚,可我不注意这些,我已完全沉浸在七雄争霸的年代:鬼谷子的四个学生,个个厉害;蔡泽凭一张嘴就从范睢手里夺得相位,比大辩论管用多了;夫差从大胜落到大败,会是怎么个绝望的心情?--------最后一点我后来很快有了体会------那天早晨,父亲走后,我熟练地爬上凳子,从洞里掏出宝贝书,转身还没来得及下来,房门打开了,回来拿文件的父亲,看着目瞪口呆站在凳子上手拿赃物的我,怒不可遏,伸手抓过书,撕得粉碎!然后拿起桌上的文件,转身离开,没说一句话。

我站在凳子上,看着一地的纸片,知道,一切都完了……

其实父亲一生并未受过重大打击,最危险的反右也是擦身而过,母亲总是向我夸父亲立场坚定,然后说象我这样满嘴怪话,下次反右一定是跑不了的。我却总是觉得也有运气好的成分-------那半年他正好国外公干-------负责引进中国第一个****厂。回来看见一堆同事成了右派,是不是就下定决心学苏轼“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每听他反对我看闲书,说看多了封资修,思想会变得复杂,我总是激烈的争论:怎么可能!看几本不相干的书,怎么会动摇我对毛主席的忠心?但确确实实,父亲是对的,没过三四年,没看几本书,我的思想就彻底的走到了反面,成了家里的叛逆---------如同当年的父亲一样。

那本成了碎片的《东周列国志》,被我装在塑料袋里,还给了同学。正如我所预料的,当我说要向他父母当面道歉甘愿受罚时,他吓坏了,让我赶紧把书丢了,并保证不去找他家人。当我使尽权谋,顺利脱身后,悲哀地感觉:我童年的读书生涯结束了-----实际上,我的童年也结束了。


TAG: 东周列国志 兵教兵 国债期货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