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关于风范大国民评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5-12-15 00:24:20 / 个人分类:时评:不吐不快

 将近年关,也到了盘点的时候,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2005年度风云人物的评选活动,有些已经揭晓结果,例如央视的“2005年度中国法治十大人物”。我却对凤凰网上的中国风范大国民评选活动情有独钟。不为别的,仅仅是“大国民”一词让我心动。

        “面对不公,是抗争,还是沉默?面对弱小,是伸出援手,还是视而不见?面对利益,是恪守原则,还是不择手段?他们用他们的行动做出了回答——秉持呐喊的勇气,坚守批判的信念,用良知守望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他们不是模范,也不是榜样,他们只是努力做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国民。”――这段文字就是该评选活动的主题词。有点煽情,决不矫情。在点击那些人物介绍的时候,不禁为那些绚丽的人生击掌。阅读那些以他们的绚丽人生甚至生命本身写就的文字,心里也在问自己:“如果只有这样,才符合国民标准,那么我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民?”不敢轻易作答,内心似乎有些忐忑,还有些恐慌。因为要作堂堂正正的国民,需要的不仅仅是善良与顺从,还要有顶天立地的人格支撑!

        记得若干年前看过一本书,《大国寡民》,当时不学无术,年少无知,有点纳闷:“中国有那么多人口,还寡民?”看完那书,掩卷叹息:的确寡民。若数人头,放眼全球,谁与争锋?但是若要从具有健全的人格、现代化的人格角度而言,岂止寡民?中国历史上,民乃官之对称。 开明的君主,能够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很可贵了。但是即使在这样的表述中,民依然是客体,是被“治”的对象,对民之慈善依然是为了政治的平稳。对孔子在《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释也成为千载争讼。有解释为:可以允许民众自随其便,但是不可让其知道为什么,此乃愚民政策的写照;有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立马相反:民众若顺从,则由其自然;不顺从,则应该让其懂得道理,转换之下,涂抹上了民主的色彩。也有解释为:对于民众,你只可能让其随便,却无法让其懂得道理。但是无论何种解释,民众的被客体化是显而易见的。于是政治历史就成为是对民采取“怀柔”政策还是“苛政”的辩论和实践的历史。民众在悠长的岁月中也被矫形为:要么是逆来顺受的良民,要么是穷山恶水之中的刁民。民徒有民之形体,无独立判断之能力,无自我权利之意识。面对不公,一味忍让,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在良民与刁民两个极端中来回蹦极。鲁迅笔下的阿Q ,观看斩首的,等待人血馒头的 ,都是“民”,却不是“国民”。      

        风范大国民评选中的候选人大都具有一种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正是国民所需要的知与行的能力。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否则,即使经济已经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如斯说。

        自然,关于国民的培育,又是一个“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问题。而我只是悄悄地追问自己:“你今天国民了吗?”


TAG:

引用 删除 阿厚   /   2005-12-15 10:09:30
说的好!而今迈步从头越,公民社会的建立,人的现代化,才是根本.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