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6-05 03:38:44

读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我非乙醚。既没有坐在电视前观览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上悠游自得出入有据解说三国刀光剑影的风采,同样也没赶上像当年参加招聘会一样排队去凑易教授签名售书的热闹。这么说,并不代表我对易教授持什么冷见,事实上我对流行的东西从来就不怎么热乎。性格使然?也许吧。

《帝国的惆怅》是我读的易的第一本,偶非常喜欢书的名字,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感,一份忧国忧民的思虑缠绕在深蓝色书皮上空,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盘旋在历史的天空,挥之不去,这与治乱无关。我读书有先看前言与后记的习惯。喜欢阅读它的《跋:历史总是叫人惦记》,是的,在或是踉踉跄跄、风尘仆仆或是一路顺意志在必得地奔向现代化的途中,历史不仅没有老去,反而在现代之光的照耀下重新焕发出光彩,区别在于有些东西第一次浮出历史地表,有些东西则如淤泥沉入历史长河,而更多的东西则是由于光照角度的不同、翻阅者所处时代不同而呈现出多重层面的意义,而历史的魅力怕也于此。

这本书中,偶最喜欢读的是前四章,这四章易教授在电视上讲过没讲过,偶不清楚,以书论书吧。这四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力避单从政治地位、集团从属来探讨人物作为,而是——说“人性”或许概括性太强了些——深入人物性格、心理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利益挖掘其悲剧命运,无论是晁错、王安石、宋江还是严嵩,无论它们对历史做了正义还是非正义之举,随后的下场无不令人沉思,巧妙的是易教授把自己的这种沉思融合在了对史的叙述与评判角度——阅读历史,以一种积极姿态。

书的后半部分写作有点像书评,但又不是一般的书评,他把他人的著作作为自己思维的起点,从而描绘出与他著另一幅既有关联也有不同的画卷,但是,说实在的,这些文章观点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偶认为明显弱于书的前几章,偶要借鉴的倒是他这种由阅读到思考再到写作的方法。

在书跋中,易教授表达这样的意思(当然,这也是偶自己对其话的理解)——论说历史,既要有趣又要美妙,中间以思想作为酵母,由此,历史是可以作为一坛浓郁芳香的好酒来细细品尝的。说得真好,对于一个有历史感的或者说想培养历史感的现代人来讲,读史如饮美酒,是再畅然不过的事情了。最后,作者谦虚到(也许是真话哦)“本书不敢说是一坛好酒,只要没做成醋,就谢天谢地了。”这本书当然不是醋,为什么呢?偶觉得读完本书还是有点点熏醉之感的。但是,说它是一坛上等美酒,似乎还欠点醇香,是偶太苛刻?还是偶品酒的功夫太差?

还有一点偶想说,书名很厚重很大气,偶很喜欢,但是把书名与内容整合起来看,内容好像又少了那么一点点分量,是偶的期望值太高了吗?


TAG:

时光蜿蜒 边走边唱 引用 删除 边走边唱   /   2007-06-06 04:49:25
orygfhyt兄:偶愚钝,贵言怎讲?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