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女作家观点稍有不同

原帖由 黎戈 于 2009-4-10 11:59 发表
按照此消彼长的理论,大家都认为“丑女多才”“胸大无脑”
但其实,有的人是既美又有内涵,而有的人是既丑又内心粗糙

就是读文吧,有的人重审美,有的人重思辨,这也是各人不同的取向
但是空有美的东西是绝不能长久的打动一个人的

文采要华美,立意要老实
内心朴素的美女最招人爱
我的看法是立意要华美,文采要老实。
一切适度就是美丽。
读《惠风词话》中“运密入疏,寓秾入淡。”八字,忽然想到读这篇文章的感觉,虽未必贴切,多少也沾边。
其实还是个文质之辩。

我倒是觉得就“文采”一词而言是个高端词汇,只有在质的基础上文才能被称为文采和有文采。如果没有质而文,最多也只能是文笔好而已。楼主是另有所指,指文笔和文胜于质的浮华吧。

以上个见,敬请见谅!

[ 本帖最后由 小只只 于 2009-4-11 01:48 编辑 ]
“楼主是另有所指,指文笔和文胜于质的浮华吧。”
——确有此意,我只是不愿意采用既定的概念(文和质),感觉,中国古人嘴里的“质”,填充物太少,不够用来说明问题。
谢谢小只只兄,请多提意见。
好文,也向楼主和回贴的各位学习了。
不知道是同意好还是反对好。
一方面,如果一篇文章只有“质”,没有文采,岂不是味同嚼蜡。另一方面,文采确是一个低端概念。一个中学生在作文里多用了几个成语,老师就会给他一个高分。
但是事情总要从低端的地方做起。应该在文采上先过得去,然后才谈得上立意。不然,宣传栏里的标语都可以算作好文章了。
文采一词也是多义词,有低端的文胜质过于华丽的意思;但其本意则是织物的花纹秀丽(完成后的美丽,重在美),引申义有风流文采,因而文采也通文彩。后者应是在创作上是高端的概念。周先生的“文采”之低端之说当是指前者。

这两天看周有关帖子,明白他是有感而发,感在于其文笔的华丽,其意在提醒自己文质平衡,文而后欲史。才子啊!
周的文采之说有针对性的,其实也是阶段性的理解。如果没有年轻时的文字的华丽的文采,没话说,也不容易出名,毕竟人们最初是更喜欢华丽;成名之后再去质朴,返璞归真,则更上一层,可修正果。
对能生花的妙笔还是很羡慕的。
少年为文多追求文采,及壮及老,铅华洗尽,返璞归真,文采已内化为风格气质。如果一篇文章,让读者过多的留意注目于外在的辞采,那么这种文采有害于作者思想情韵的表达。不能抵达孔夫子所欣赏的文质彬彬,相得益彰的境界。如撒盐入水,得意忘形。老道的写手,传情达意,不求文采,而能让读者感觉非如此表达,不能达此意绪。亦即"修辞立其诚"也。
    周老师视文采为低端概念,也许认为作者在文采上的用心用力,只是为文的初级阶段,对文学大家来说,文采不足以衡量他们文学水平的高低。
回tian295兄:
我倒不是按照年龄来看待文采。中国式的说法,确实有此倾向,少年逞才,老来火气褪尽,文笔遂趋于老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或什么“庾信文章老更成”之类,都支撑了这类念头。依照这派人的路数,到头来,就是人人对周作人拜倒,以为那才是文章大成的典范。虽然我对周作人也很欣赏,但绝不认为他代表着一种可供师法的境界。
实际上,在第一流文人中,自始至终文采斑斓者,为数甚多,他们从来没有体现出所谓“铅华洗尽”的迹象,甚至愈老愈妖,生命不息,逞才不止。论文采,莎士比亚和普鲁斯特,就是突出典范。谁敢说他们文采不够绚烂?他们何曾有过“返璞归真”之举?依此看来,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过是一种习焉不察的滥调罢了,它也许可以评估一些文人,但不能衡量全体,更不宜概括成一种艺术成长的规律。
小见以为,尽管莎士比亚和普鲁斯特文采出众,但人们评价他们的成就,依据的仍然不是文采。文采未必是一种初级阶段,它只是一个低端概念。文采不会成就一位大作家,但大作家仍然不妨文采焕然,两者并不矛盾。
[localimg=50,50]1[/localimg]受教了,周老师说论甚是,小贴只是陈述由于年龄原因的逞才炫技现象,在少年阶段,在文采上的花费心力较多。而返璞归真,却并不等同平淡乃至枯瘦。我以为,文章大家为文至于化境,文采不再是他的追求,文采焕然也好,平淡自然也好,都是因为性情气质及文章内容使然,非如此不足以达此。莎士比亚、普鲁斯特繁复富丽,意象纷呈,也是不得不然的生命状态。这也是一种真。归真,我以为,就是洗尽一切外在的功利性的东西包括有意炫才的文采,留下本真的生命状态。至于周作人的晚期创作,我一向理解为个人生命力的萎缩。在此一方面,中国作家似乎逊于西方作家。大家至此阶段,若再以文采相衡,就仿佛以射击水准比较将军高下,不免可笑之至。

[ 本帖最后由 tian295 于 2009-4-20 14:0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天259说的挺全面的,我觉得比周老师说的要全面,严谨。
“至于周作人的晚期创作,我一向理解为个人生命力的萎缩。在此一方面,中国作家似乎逊于西方作家。大家至此阶段,若再以文采相衡,就仿佛以射击水准比较将军高下,不免可笑之至。”
——tian295兄高见,妙喻。
小只只兄看得准。
我不得不重申前请:请tian兄和小只只兄切莫以“老师”相称,当不起,愧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