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幻境独行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7 21:52 编辑

幻境独行
     ——朱雅梅的绘画

     这是一片沉寂的天地,沉静的似乎能听得见幽灵的对话,动、植物之间交流的窃窃私语。山川、草木、老房子,都褪去了七色,变的暗淡而又透明。混沌中的清晰,空灵中的实在,使人平心净息。简单的人物、车马、舟船行走出没于景物之中,形式上联系紧密,而又不妨碍他(它)们实质上的疏远、孤立。时空似被错位,秩序亦被颠倒,然而却并不显的怎么光怪陆离。我们仿佛错走进了另外一个洞天,抑或是暮色中的桃花源?旧日里的清秋梦?我不想再做进一步的比喻,因为这是朱雅梅创造的画境。

    朱雅梅的画,画的是些匪夷所思而又安适、自然的幻境。那些本来只属于她自己的,恍惚迷离的种种梦幻,被她用画笔肯定地描绘在了宣纸之上,使惯于做梦的人们似曾相识,有所认同。她有时寄托的是怀古幽思,呈现的却是现代生活意义的诗意栖居。有时明明在描写眼前景物,却又会使人退回到遥远的过去。正因为她思绪跳荡的不同寻常,使我们感到这些画面是如此陌生,不可思议。她极其仔细地控制着笔触,不允许梦中的山川、建筑轮廓出现差池;又极其大胆地任凭水墨洇散漫漶,然后小心地收拾出烟云,铺陈出天地氤氲之气。表现出既非现代,又非古典,看来却又非常真实的别样风景。没见过有谁这样用心、执着地追寻着那一段段、一片片虚幻的梦痕,然后用单纯的水墨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系列的艺术乌托邦。她用心制作的纸上幻想,看起来竟“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里的自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自然,正如胡适先生解释的:“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是自己如此。”

    朱雅梅的画,是很好玩的。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看法。如果讲道理,我想说在于她的这些画既无“生活”,也无“主题”,更看不出与“社会主流”、“时代主旋律”有什么关系。她的那些单纯的心思,略显另类的艺术情致,像玻璃一样透明,直接折射在了画面之上。且看那含糊的米家点、清晰的大痴线,还有王诜的漫漫烟水,似乎真要道出一派国粹景象。无论是一片朦胧中的山野、朝市,还是陈旧斑驳的古刹、老屋;流水小桥上提着灯笼的夜行客,阶前、窗下的淑女、高僧。你甚至看不清那些人物的眉眼(她根本就不画)长相,分辨不出男女性别。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将失忆的幽怨、隔世的传奇向你娓娓道来。我喜欢这些无标题的,莫名其妙、似幻如梦的水墨画卷。它们叙述出中国人关于游山玩水、琴棋书画、饮酒赋诗、坐禅论道等等许多好玩的事情来。但仔细审视,这些画用的却不是传统手法,与俗称的国画径庭大异。实在说来,这不仅仅是由于她在技法上对民间手段(汉画像石、墓室壁画等)的大量借鉴,还因为整个画面弥漫的现代“颓废”气息,彻底摧毁了古代文人画那认真的“无聊”与精致的“闲适”。从而使人产生疑问,中国画能画成这样?尽管它们照样赏心悦目,甚至符合所谓中国艺术最高境界的标准——静穆。可文人画意义上组合的“笔墨”,却烟消云散,不翼而飞。朱雅梅也讲笔墨,但那是另外一套东西,依照传统标准,不知是不是等于零的那些?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看法,与朱雅梅的创作水准,思想境界没什么关系。

    有一点可以肯定,朱雅梅的艺术背景,是建立在一个非常复杂的中西交汇平台上。她很年轻,受的又是学院教育,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不可能不渗透到她的艺术观念、思维方式之中。纯观念而失去故事性,是现代艺术发展到后现代的一项标志,这是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沮丧的悖论。观念本身的进步价值,我自然清楚,但彻底失去故事性,我认为就已经不好玩了。我不知道朱雅梅为什么没有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她的画中始终充斥着故事性。其实,一个画家不可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她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无不对她的创作产生着影响。朱雅梅对毛笔、水墨的使用,相信只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选择,不具备古代文化语境中的那些必然性因素。因此,她画中多少透露的传统技法消息,一定是她强力排斥,然后挑剔吸纳的结果。这促使她及早形成了个人的绘画风格。我认为,这既是必然,也是她个人气质与周围艺术环境孕育所产生的偶然,不过却是弥足珍贵。面对她的画,能引发你许多猜想,陌生的绘画语言,冷静的几何分割,十足的禅、道艺境,它们之间怎么产生出完美的蕴涵融合?她是否想用毛笔、水墨,解析一个弗洛伊德式的东方之梦?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从而也进一步构成了她故事的丰富与深邃。

    水墨试验的“实验水墨”,作为中国的现代艺术课题,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了。其先锋意义不容抹杀,但在创作上太富有革命性和颠覆精神,反而很难产生出令人有所追忆的作品,或者说那些振聋发聩的惊人之笔,对不上我的审美心思。也许我现在还在使用“审美”一词,不合时宜,会遭到许多人的嘲笑。但我的确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摆脱伪学术,接近艺术本质的“审美”创作之路,同时我也关注着这方面的艺术动向,以及其他个人的艺术行为。我以为,朱雅梅目前的创作,足够引起我的注意。其关键就在于,她的这种画法使我重新认识了故事性之于绘画性的重要,这非常好玩。至于作者本人画来好不好玩,我不清楚,也不想追究。我不想给这种创作方式加上过多的“意义”负载,这会损坏我看画时的好心情。对我来说,审美的目的就是寻找快乐,寻找解脱。不好玩的艺术,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用。                                                                                                                                                                                                                             
杨林  2004-8-8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有古意,还有点拙朴气质。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俺觉得,笔下之物是现实的,笔法却是梦幻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3-7 19:33 编辑

云遮雾盖,隐隐约约,深深浅浅,的确有梦,感觉不足的是若求幻境,少了点奇。
看起来象“水墨涂鸦”,倒是借着它们我明白了一点点中国画的意思。等古典都非了,笔墨都零了,我才看懂了一点点。
   那凉亭里的人物,悬崖边飞身而出的松、梅,后面那两三座没有脚的票漂浮在空中的房子,它们互相之间有关系,不是空间关系,是内在关系,它们在合力造境。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04年写的文章,那时候朱雅梅的画与现在还是有点区别,主要画一些老房子,感觉里面总是闹鬼的那些聊斋里的老房子,房子里面影影幢幢的人物像是些古堡幽灵,不过一点都不吓人,挺安静的。
朱雅梅的父亲是朱振庚,挺有名气的一位画家,文革后第一批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大概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是由于画风的晦涩,不为当时的美术界所接受,官方和民间都有点排斥他的画。他们那帮人当中,他的处境可能算是最惨的,毕业后在北京晃悠了两年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后来竟然分到了徐州电视台,后来几经曲折,调到福建,又调到了武汉华中师范学院。他曾自嘲的对我说过,他一生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把家中三口人都拉下水,全部培养成了画家。他的老伴退休前是济宁供销社的一位会计,退休后开始跟他画画,没几年时间,把画家看得都目瞪口呆。
朱雅梅小时候就画的非常好,但不是学院的那套东西,这也是朱振庚主张的,由着她自己的性子画,当然就与央美、浙美无缘了,中学毕业在家待了两年,后来上了厦门华侨大学,我感觉她不是个勤奋的学生,我记得她标榜过自己学习传统的经历,说是把《富春山居图》临过一遍,这大概就是她学传统的纪录了。她要我给她写篇文章,当时我非常为难,因为这种画对我很陌生,我不知从何说起,只好说了一通梦话。
雅萍、花间、水笺、水色从不同角度的看法、评价,都非常准确到位。
一个画家画了这么多年的画,还能保持单纯、稚拙是非常困难的,这比画得熟练、老辣、油滑要困难得多,很多画家最后都毁在技巧泛滥上。上面的几幅画是朱雅梅这几年画的,绘画的技巧比之七、八年前大有提高,可还是保持住了纯净的心态。
我最怕看到稚拙的画法了,因为我可怜的训练不足以判断,这份稚拙源于传说中的返朴归真,还是用装傻充愣来掩饰技艺未到的事实。
顺着杨兄的指引,看到了朱雅梅她爸爸的作品,就像牛仔裤,水洗了的质地,远久又通透,自然还奇妙,就彩色和单色比较,我觉得单色调的更能说事,更时髦。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8 00:27 编辑
我最怕看到稚拙的画法了,因为我可怜的训练不足以判断,这份稚拙源于传说中的返朴归真,还是用装傻充愣来掩饰技艺未到的事实。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3-7 22:17
使用“稚拙”一词去评论一位画家,搞不好要找淬,大家都喜欢“古拙”一词,其实我看不出这里面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你又不是古人,拙就拙吧,还古你个头。我是相信古代人对于绘画这件事的技术能力,宋代的中国绘画就已经高度成熟,技术的成熟是前提保证,否则不可能出现《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作品,张择端是当时根本没名的一位普通画家,可见那个时代的整体绘画水平有多高。历来评价中国画一般都喜欢使用“高古”一词,这个高古其实也就是到魏晋隋唐时期,因为顾恺之、吴道子已经把中国画的定位提的非常高了。评价书法时往往使用“古拙”一词,与绘画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明清以后民间书法(以北魏时期的造像记、墓志铭为代表)地位的提高使然,古拙就成了高境界的标准。但有时也不免滥用,比如有某位大领导刚学了几天毛笔字,非要你评价一番,你不便当面说他狗屎,你又不能昧着良心说好,这时你就完全可以说他“古拙”或“拙的有味”,领导一般不会生气,还会自我感觉良好。

就我个人的审美爱好,我十分喜欢“稚拙”的东西,小孩画的画、写的字,发自本能、天然,未受错误教育的率性而为,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些东西直接由孩子们采用涂鸦的手法画出来,往往匪夷所思,叫你惊喜交加。

周兄言及有些书画家由于技艺不到而干脆“装傻充愣”,的确有这种现象存在,但这种人唬唬外行可以,很难在艺术圈立足。艺术这个行当里的骗子大都是一些披着华丽外衣的技术骗子,比如目前市场上画价最高的几位,都有一套纯熟的绘画技艺,可是论到艺术,他们一钱不值,我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虽然有人早就被称之为大师了。我们也经常说某大师如何如何,基本是嘲讽挖苦,拿大师当笑柄。书法界也是如此,最高价位的大师级书法家,有几位根本就是普通的写字匠,有些人一辈子也体会不到书之为书的艺术境界是咋回事,他们永远与“古拙”无缘,但是写字的技术是熟练的,他们那套东西与陶瓷厂流水线上重复画兰、画竹的工人没有任何区别。
谢水笺拉来朱振庚老爷子助阵,单看这些画,免不了遭人诟病,不知会不会被泽兄划到“装傻充愣”的行列中,他可是被认为是当代画家当中造型能力最强的一位画家,我得找找能说明他造型能力的一些画。
论思想源头,“高古”“稚拙”云云,肯定可溯及老子五千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类,也许属于极个别高明人物的上乘心法,但它又非常容易被欺世盗名之徒拿来忽悠。
我确曾在个别人物的画中看到高古、稚拙的存在,但寻常所见,大抵都是些高古病、稚拙癫。
我不谙绘画,只是胡乱抛砖,所期者,正是杨林兄的珠玉回帖。读来受教。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8 11:04 编辑

发点朱振庚早年的素描、刻纸、连环画作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朱振庚的画太有活力太善变了,特别喜欢那幅孙悟空跟妖精把臂入林的画(10楼第5张)~~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3-8 11:21 编辑

朱雅梅也讲笔墨,但那是另外一套东西,依照传统标准,不知是不是等于零的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另外觉得画面保持这么单纯不容易。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8 11:29 编辑

花间姐欣赏绘画太有创意了,怎么就看出了孙悟空和妖精芭比?的确是幅戏曲人物画,具体画的是哪出戏?画的是谁?大概作者也不一定说得出来。咱们就这样定了,凭什么悟空就不能和妖精姐和谐一把?许得老猪高老庄娶亲、盘丝洞戏水,也别太亏了我们劳苦功高的悟空同学。

戏剧人物是朱振庚经常画的题材,有些直接就是来自皮影戏,这些人物通常都重心不稳,动感十足,色彩绚丽,线条泼辣,吸取大量民间营养,特别是年画、木刻一类东西。色彩的运用也有其独到之处,鲜艳夺目,但不扎眼,估计他对印象派绘画有过深入研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8 14:03 编辑

16# ironland
铁弟总能对上我的心思,比较少见的大胆的单纯,我认为画面的单纯就是心地单纯的反映。我接触的画家本人是位气质优雅、谈吐随意、处事大方的人,一点都不装。你们俩似乎是一类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论思想源头,“高古”“稚拙”云云,肯定可溯及老子五千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类,也许属于极个别高明人物的上乘心法,但它又非常容易被欺世盗名之徒拿来忽悠。
我确曾在个别人物的画中看到高古、稚拙的存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3-8 10:30
不是也许,而是永远,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人物,永远是极少数悟到上乘心法的人,泽兄使用的这个“上乘心法”妙极了。“高古病”、“稚拙癫”也叫人忍俊不禁地佩服望文号脉之入木三分。
观者甚多,不虚此行。
云遮雾盖,隐隐约约,深深浅浅,的确有梦,感觉不足的是若求幻境,少了点奇。
水笺 发表于 2011-3-7 19:32
俺也是这样觉得!即为幻境,有点不够味!
俺也是这样觉得!即为幻境,有点不够味!
tian295 发表于 2011-3-9 11:52
幻境真是不好表现啊,因为没有参照物,虽说有梦境有海市蜃楼可以参照,但梦境毕竟不可以制成图像,海市蜃楼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画家是不是要表现幻境,其实我也不知道,莫非正是要表现这似幻亦真的景象?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11 12:20 编辑

两张朱雅梅老妈王明英的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不懂艺术,看她的画有种做梦的感觉,很飘渺
朱雅梅妈妈的画很性感,也很感性哈~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3-13 21:22 编辑

再看,再看,再看,再看,对雅梅的画着迷了。标题好,幻影独行。

想来想去,欣赏艺术究竟又能如何呢? 敬畏,忐忑,调动专业评判标准,倒是忘了我们的眼睛本来也有自己的心意,从专家那里绕一圈,最后还不是得回到这里。只能这样了。

所以,朴拙不是特征,只要本心感觉得到好,都是朴拙的。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瞄一眼,也就这么一瞄,就够了,多瞄,再瞄,就烦了,朴朴的拙,淡淡的雅,就如一杯清水,偶尔可以感触一下清水的美,多看了,就如打开水龙,清水哗啦,很烦的。倒是画家本身,一个超凡的美人,看了,眼睛冒火。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15 14:53 编辑

回玻璃球:没有懂不懂艺术一说,即使有也是胡说。欣赏绘画每个人有自己的感受,看到别人的画,心中泛起一丝难以名状的滋味,或者被画引到了一种内心向往的虚幻,超越了现实,很好,你还需要什么呢?

回水笺:看朱新建的画会使很多不会画画的人信心大增,这种画也有人欣赏,我也能画,画得比他还烂;看王明英的画会使很多画画的人丧失信心,人家一个刚摸画笔的退休老太太都能如此专业,我们还画个什么劲?

回水色:告诉你一个秘密,朱雅梅写字的天分大概和你有的一拼,我没看你写的字,你也不用从她落款的两个字推测她的书法。因此,何不试试你自己的绘画才能?

回冰色:你的感受是对的,包括美人,太多了你一样消受不了。反而是朴朴的拙、淡淡的雅,可以持续萦绕在你的心头,就像雨后的一杯明前绿茶,喝一口可以回味到永久。这一说,又与你的观点不尽相同。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15 10:33 编辑

把帖子喂胖一点,再发一组朱振庚的绘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