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级片的料理拌上爱国主义,既是意识形态的灌输,还是商业计谋的暗算
——————————————————————————————
说得太好了,张艺谋一嘴舔着国家的屁眼,一手握着小市民的鸡巴。
****************************************************
这两句强悍啊~~~~~~~~。还是大苗打得准~~~~


根据这些一根筋的评论,看来你的问题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小说,不知道小说是可以杜撰的。

且不说美国教堂法国教堂的提法,即使南京城里根本就没有教堂,书中那个教堂是无中生有编出来的,对电影或 ...
晓梦 发表于 2012-1-6 22:25 [/quote]
谢谢指教!惭愧得紧,俺本科就是读的中文,功课就是看古今中外的各种小说。但不怪老师没教好,只怪自己没学好。小说能否虚构,这个问题无需多探讨。而小说有好坏优拙之分,估计这也是个公说公好,婆说婆好的问题。依愚见,小说比的就是虚构能力,把虚的写得让人信服,让人动容,这就是好小说。而要让人信服,则必须依托于一定逻辑与基本常识。无逻辑,无常识,每每让人出戏,又谈何信服?就算是科幻小说,就像阿西莫夫系列,还特别创造了““机器人三定律”、“心理史学”等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作为故事展开的基础。而“十三钗”非科幻,非魔幻,托史而行笔,套个陈旧的分法,算现实主义吧?却在细节上诸多破绽,而这些都并非有意为之的破绽,算不上“小说艺术”,只能说明作者粗疏而已。
边走边看
严歌苓谈《金陵十三钗》剧本改编

这不是一段陌生的历史,那些记载在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美国基督会在华女传教士魏特琳的传记和日记里都能看到。她请二十多个妓女站出来,日本人才不会带走良家妇女,这件事使她纠结了一生。这些妓女们平日里被看成是非常下贱的身体和灵魂,她们却能在危难之时,为了别人献出自己,这种行为是一种巨大的悲悯。这些女人,带来一种震撼和感动,我就想用这样一个切入点来写这场战争,用人类最最脆弱、最最敏感、最最娇嫩的那一点良知和善良来对抗整场战争,这是我为什么想写这个故事的初衷。
-------------------------

魏特琳日记

12月24日,星期五 再过一天就是圣诞节了。10时,我被叫到我的办公室,与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会晤,幸好他带了一名翻译,这是日本使馆的一名年长的中国翻译,他要求我们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出100名妓女。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当他们许诺不会抓走良家妇女后,我们允许他们挑选,在这期间,这位顾问坐在我的办公室里。过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找到了21人。日本人认为,姑娘们听 到这一消息后会躲起来。许多姑娘来问我,日本人会不会从她们中间再挑选另外79名?我所能 回答的是,如果我能阻止的话,应该不会。

本帖最后由 桦树 于 2012-1-7 12:42 编辑

我看不了严歌苓的小说,尽管还认识,真不好意思,努力了几次,一页都看不下去。

赛金花的传闻与史实完全不符,程虎啸老教授已撰文详细地批评过了,不能再以讹传讹。
42# 桦树
程虎啸老教授的撰文可否贴上来一看?
转个……那哈一点儿的:

作为一个群体,妓女最靠谱          2012-01-03 20:44:52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 ... 201&postID=2937

润涛阎

本文说的是中国的情况,而且说的是群体,而非个体。因为个体行为五花八门,但群体反应的才是有代表性的社会行为。比如,总是有零星报道亲生父亲奸污自己的女儿,但要是找到一个群体,在那个群体里每个父亲都奸污自己的女儿,这样的群体非常难找到,除非是在一个邪教组织里才有可能。同理,一个董存瑞可以找到,但要是一个群体都是董存瑞,那样的报道值得怀疑。所以,本文以群体的概念说事,个人的行为不谈及。即使《金陵十三钗》里的国军如此英勇,作为个体,是可能的,但没有代表性。而《金陵十三钗》里的妓女则是群体行为,值得研究。

不论在任何背景下,小偷都不会暴露自己是小偷,何况妓女要立贞节牌坊的,绝不会在任何情况下说出自己是妓女的,除非在妓院拉客时。当你看到有作品说出某人自己暴露给外人自己是妓女,那作品你就不用继续往下看了,没有真实性可言。何况是一堆妓女,如果其中一人说出来,她就会被其他妓女活活掐死。就是一帮小偷,如果其中一人告诉别人他们是小偷,他也被小偷们杀死的。妓女,在那个年代,是最下贱的职位,出了妓院的门,死都不会说出来自己是妓女身份的,一定打扮的跟淑女一样。“当婊子还立牌坊”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别拿今天的脱星往那时候的妓女身上套。

《金陵十三钗》的作者告诉我们:在日本把中国军队打败后的南京大屠杀,作为群体来说,中国军人不靠谱。真实的历史也是这样,南京守备司令唐生智在南京大屠杀前号召20万军人全力抵抗五万日本鬼子,四个对一个,要视死如归,就能顶得住。全军上下,不成功则成仁。唐生智原话最后一句说的是:“誓与南京市共存亡!”但当日本鬼子刚要进攻,唐生智本人跟兔子赛跑逃离南京。主帅一跑,下面的军官也都跑,最后老百姓遭受屠杀。

《金陵十三钗》的作者暗示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不靠谱。日本鬼子一进城,他们都各自逃跑了,扔下学生不管。13个女学生聪明过人,跟着美国人寸步不离。

《金陵十三钗》的作者暗示我们:学生们的家长不靠谱。事实上,日本鬼子在行进到南京之前,南京守备司令早已下达全市抗日、拥军、避难等号召。按理说,即使没有得到消息的,战争打起来后,当父母的也要找到自己的孩子,死也要死在一起。可13个女孩子四处逃难时连一个家长都没有在身边。

《金陵十三钗》的作者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群体,妓女最靠谱。当13个未成年女孩到教堂后发现她们很不幸运,因为还有跟她们一样聪明的13个妓女也去了教堂跟她们争很小的地盘。可孩子们不知道,恰恰是这帮子妓女最靠谱,以自己的肮脏身体换取了她们纯洁的玉体。这可不是一两个妓女的行为,而是所有12个妓女的一致主张。

今天润涛阎就站在《金陵十三钗》作者的立场上来论证一下为何作为群体妓女最靠谱。

(一) 所有群体中,只有妓女具有国际主义胸怀

这一点,古人早就发现了,素有“商女不知亡国恨”一说。大家都知道当年火烧圆明园的故事,要不是赛金花故宫就一起被烧了。明朝灭亡崇祯皇帝上吊后,大明朝的官员们个个都设法活命,唯独一个妓女柳如是自杀殉国。但这都是个体,与群体的观念无关。也就是说,当国家被外敌灭了的时候,唯有妓女对外敌没有仇恨,依然笑眯眯地把敌人当成嫖客。这也符合客观道理,反正妓女的地位最低,没有外敌也是被有权有钱的人蹂躏。外敌也不过如此,恨从何来?国家名称,国家领导,这些与她们何干之有?您别跟我说共产主义主张国际主义“先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共产主义群体组织,原因很可能就是共产主义者们不是由妓女组成的,要不马克思说共产主义理论的缩写就是共产共妻呢。没有共妻度量的共产党不是真正的马克思要求的共产党,所以,共产主义失败了。要是先当妓女、鸭子然后再当共产党员,共产主义阵营就不会让戈尔巴乔夫一人给毁掉的。

(二) 所有群体中,妓女的事业心最强

在《金陵十三钗》里我们看到,在离开妓院、在地下室避难时她们照样化妆得跟平时接客时一样。那旗袍,裹着的是魔鬼身材,丰乳肥臀一览无遗;那口红,鲜如桃花;那走路的姿势,屁股扭起来每次不多不少62度角;那嗲音,根本就与避难的身份与环境无关;那妩媚,在小说里令国民党军官无视外面的大屠杀惨景而跟玉墨缠绵数日。在电影里,玉墨令假神父热血喷张,临上鬼子的汽车前还要大干一场。这些妓女的专业心之强,令其它行业的人自叹不如,读者们观众们恨不得去自杀以挽回点颜面。

改革开放后,有一个顺口溜,我把它拷贝在最后,为《金陵十三钗》的作者提供证据。

(三) 妓女的信用最高

《金陵十三钗》告诉我们:妓女们说干什么就兑现。比如,冒死去取一个首饰;比如,说去送死就高高兴兴地去送死。

根据国家级的科研单位调查,在人民眼里,最没有信用的群体里,妓女的票数最少。也就是说,妓女作为一个群体,比国家干部更有信用。方舟子打假打出了吴征杨澜、唐骏、李开复等等无数搞学问的名人海龟,几乎有点头衔的海龟都对方舟子怕得要命,担心不知哪一天被他打。国内当官的也有被方舟子打假的。唯独妓女群体里没有害怕被方舟子打假的。妓女作为群体,是最守信用的一族人。


(四)中国没妓女时就滥杀无辜,就动乱;维稳靠妓女

《金陵十三钗》告诉我们,南京大屠杀,果断自己送命来保护女孩子的是妓女们。因为妓女们知道她们自己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日本人这么没完没了地大屠杀无法预测何时结束,那中华民族的兴旺还需要有生育能力的少女们活下去。所以,妓女们义无反顾地替她们去死。

看看近代史吧,没有妓女的人民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毛泽东先从群体上消灭了妓女制度,接着就导致镇压反革命运动,官方资料承认未经审判就枪毙了70多万人,比两个南京大屠杀规模还大的惨绝人寰的杀戳。没有了妓女后,大跃进饿死了三千万农民。接着便是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的浩劫,无数人惨遭杀害,整死、斗死、自杀而死的人数根本就无法统计了。根本原因是那些荷尔蒙无处发泄的流氓们因为没有妓女便搞起了阶级斗争,迫害无辜,毛主席发动运动后就控制不住局面了。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前期由于没有妓女,物价一涨人民就怨声载道,最后发展到不得不用坦克平暴。有了遍地妓女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也没有了社会稳定问题。可后来又有人打主意从群体上消灭妓女。让我们看看数据:从关掉赖昌星的红楼,到关闭北京的天上人间,再到最近广东全省扫黄,妓女的群体遭受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而扫黄与社会稳定刚好成反比。过去十年,全国群体事件增加了五倍。广东本来对妓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社会群体事件很少。可最近,随着扫黄的深入与扩大规模,群体事件也愈演愈烈。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金陵十三钗》拍成电影了,让13亿人重新思考12个妓女完成的伟大历史使命;妓女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别忘记:真正爱国的只有妓女,她们挣的钱都花在了中国境内,而那些贪官污吏的钱大都跑到外国帮助敌人发展经济去了。中国最30年经济大发展的高速列车,妓女是润滑剂。没有了润滑剂,钢铁跟钢铁摩擦,到处都是火花,星火燎原的道理伟光正应该懂得。广东的群体事件由于深度扫黄而大规模爆发,一旦其它地方也扫黄打击妓女,后果很严重。更别忘记:中国很快就有数以千万计的男人找不到媳妇,因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就这一点,扫黄的后果不堪设想。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对妓女群体行为的描述,别说让十亿人掏腰包去观看,去流泪,就连只看盗版的理科生润涛阎都按捺不住探讨妓女群体行为的历史作用,才发现了原来广东发生的一连串群体事件是大范围扫黄打击妓女群体的后果。这个发现无疑给国内维稳的党中央领导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群体,妓女最靠谱。大家都要为妓女鼓与呼。要随着《金陵十三钗》走遍世界的脚步声,我们要让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的军人不靠谱,中国的老师不靠谱,中国的学生家长不靠谱,中国的法律不靠谱,中国的食品不靠谱,但中国的妓女是靠谱的。在战争年代妓女可以与交战方、中立方和谐,也可以与战败无能的本国军人和谐,不论信仰不论肤色不论年龄。关键时刻还可以以身殉职拯救处女孩子。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靠妓女,因为做爱不需要共同语言,不需要共同价值观,有它天然的独特的并不需要影片给出的沟通渠道。作品写出这么深奥的道理,艺术家政治家都应该懂,连动物都适用的普遍真理,不给大奖天理难容。中华民族的代言口号也有了:中国妓女,天下无敌。

汶川大地震之所以死了那么多孩子,不是豆腐渣工程的错,而是因为学校里没有大批既出卖肉体也出卖灵魂“纵做鬼,也幸福”的妓女挺身而立,扬起丰胸翘起肥臀为孩子们挡住墙板。

最后,让我们从另一角度看妓女最靠谱。按理说作者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应该把妓女换成地下共产党员。13个党员有男有女,女的就化妆年轻一点,男的男扮女装,用自己的命换取13个孩子的命。那为何作者不这么写呢?因为作者知道这么写连共产党员都不信,因为在党员眼里,妓女比党员靠谱。

把写历史题材的作品毫无真实性的《水浒》《三国演义》奉为名著的民族,知道自己的同伴被日本鬼子先奸后杀后12个妓女中竟然没有一人不想去死的作品,令大批国人相信,毫不为奇。只要故事说得让读者流眼泪就可以了。中国绝大多数人是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感性动物。但让洋人相信,那就太难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有几个读者怀疑过水浒三国的真实性?瞎掰的历史故事竟然没完没了地作为经典被搬上银幕。几乎条条都不合逻辑的毛主席语录,被国人奉为神明,几乎没有人看得出来其逻辑错误。但对于中国妓女在群体水平上的高素质高人性,至于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大陆顺口溜:

小姐妹,别流泪,挺胸走进夜总会; 陪大款,挣小费,不给国家添累赘;爹和妈,半生苦,老来待业很凄楚;弱女子,当自强,开发身体养爹娘。

做美容,隆丰胸,中外功夫都学通;练内功,学口技,风情气质巧相配;很舒服,也劳累,拉动内需创外汇。

谁敢讲,没地位,昨晚我陪书记睡!我的客,都要票,不是领导怎么报?你敢说,是犯罪,呸!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香风薰,美酒醉,红唇轻启罗裙退;找靠山,第一条,引来书记天天嫖。 一不偷,二不抢,此处不学共产党;无资金,无贷款,自带设备搞生产。

不添女,不生男,不给国家添麻烦; 活经济,增影响,积累资金求发展。 态度灵,技术精,挣钱方式要扪清。 你舒服,我高兴,都要满意才稳定。你当官,我发财,若想温柔你也来。趁年轻,多生产,赚钱就要够大胆!

谁敢说:道德坏,哼!我劝首长别去休太太!他爱好,我奉陪,我和领导谁是谁? 你敢讲:风气败,领导都夸我可爱!搞开放,百业举,要比奉献我彻底; 排隐患,除干扰,四大恶人都放倒;骨头酥,意志颓,谁都为我当保卫; 选靠山,定要牢,搞定领导第一条。

不集资,不贷款,自带设备搞生产; 不争地,不占房,工作只需一张床;无噪音,无污染,拉动内需促发展;不用水,不用电,节约能源是模范。

公检法,都免费,税务工商也优惠。 你多讲,我多陪,咱两还分谁是谁;你弄虚,我实算,保证领导回头看。趁年轻,多积累,莫学前辈常后悔。

==================================
41# 晓梦

正因为你是学中文的,你那些批评才显得格外不专业格外可笑。

我在13楼给了6个“美国天主堂”“英国天主堂”或“法国天主堂”的说法的例子。你却硬说“在中国各地不会存在“美国天主堂”、“英国天 ...
晓梦 发表于 2012-1-7 02:25
最后一次回复晓梦同学关于“十三钗”的话题。
于小苗而言,上坛子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为了了解别人的想法,让自己有所进益,不以嘴上掐架打沉对方为乐。实际上,在所谓的论辩当中,如果双方对一些问题没有起码的共同理解,所谓论辩,不过是自说自话,南辕北辙跑马车。某于此深以为苦。
俺说“在中国各地不会存在‘美国天主堂’、‘英国天主堂’又或者‘法国天主堂’的说法”,指的是一种规范表达,如果人家教堂门口有标示,标示上决不会出现上述字样。晓梦同学给的链接俺都仔细看了,很多是游记或者关于旅游资源的介绍。写的人未必懂得相关宗教。而“X国天主堂”的说法,更多是出在标题上,应是作题的人不懂教,图简略如此表达了:
例如:标题“北海涠洲岛旅游景点—法国天主教堂”http://www.travelgx.cn/tour/show.asp?id=125  内文的指称是“涠洲岛天主教堂”、“法式天主教堂”。这才是正确的。余不细列了。
其实,就算民间有“X国天主堂”这样的“俗称”,类似的说法还是不正确,就像哪怕有一亿人说“1+1=3”,这依然不是一个正确的说法一样。事实上,南京就是没有一座“美国天主堂”。
回到小说,为什么说“美国天主堂”是硬伤?不仅仅是常识问题,而是把事件虚构在此地发生,有种种逻辑上的说不通之处。正如楼上燕友指出的:为什么来教堂避难的没有教友?而是一群女学生、伤兵、妓女等平日跟教堂一点关系没有的人?女学生的家长到哪里去了?难道就顾自己逃命孩子也不要了?
所以,真实的事件是发生在“女子文理学院”,本来就有很多女学生。开放的空间,众多的房舍,易于难民聚集。这就是合理的逻辑。而把学校变成灾难中安置难民的场所,也是国际惯例。
俺这么说,并不是要求小说要完全照着历史来写。按老观念“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好小说总得比生活“高”吧?,这“高”,当是高明,于写作艺术、人性观照、阅读趣味等有所贡献。而不是于人性与常识皆无据的空疏拔高。
而《十三钗》最大的败笔,就是一方面沿袭文革“三突出”式的拔高,另一方面又昭著着商业的恶俗:教堂、神父、妓女、良人、兽兵、爱国主义、自我牺牲……多么让人眩目的混搭!不是不能把这些元素混在一起写,而是,严女士真的没能驾御好。具体就不细分析了。毕竟不是写论文。
谢谢晓梦同学的建议,书,俺一直在读。现在就接着去读。
边走边看
有人写,咱就转 ----


老冷:恭喜老张,你又拍了一部武侠片
http://blog.dwnews.com/post-159905.html

我评价电影,就两类,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好看的电影都是相同的,使人感动和回味。不好看的电影则各有各的不好。或假或烂或丑,或恶心或无聊。前两天看了老张的新片,窃以为属于不好看的一类。哪里不好看,则是人言人殊,到我这儿就一句话,“太不靠谱了”。这也许是我的错,因为我原以为这是一部反映战争中真实人性的正剧。

看完电影,我总的感觉就是,老张继“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诸武侠片之后,又拍了一部声光色大全的武侠片。声光色就不用说了,那是老张最拿手的。故事也是非常的武侠。那李教官端的一付好身手,弹无虚发,巧布雷阵,国军战士们也是个个了得,甚至排着千手观音的阵形,前赴后继地炸坦克,不可谓不勇武。那十三个窑姐儿,为了证明“婊子有情”,精神境界顷刻间集体升华,李代桃僵,欣然赴死,不可谓不义,金陵十三钗,实乃金陵十三侠也。中国历朝历代,有名有姓的侠义粉头儿们,从李香君到小凤仙,怎么数也不超过十个人,原来漏网的都跑到教堂的地下室里集合了。

摄影出身的老张,崇尚视觉冲击,拍起电影来,光影色彩无所不用其极。到了“黄金甲”时,已臻化境。除了给每个女子的胸前都挤出一对屁股蛋子,还使用了团体操的阵容,造就了人的海洋,花的湖泊。这一手用在奥运开幕式上倒是不错。但拍电影是要讲故事的,故事讲不好,一切都白搭。

老张虽善于搞视觉冲击,却不太会讲故事。以至于弄出像“三枪”这种红配绿赛狗屁的故事来。老张最好的电影是“活着”,视觉冲击全然没有。平铺直叙,非常的真实动人。这部好片子,往小了说,要归功于余华的故事和葛优那副失魂落魄的颓样儿,往大了说,要归功于上个世纪中国老百姓的血泪历史。也正因为如此,朝廷才不敢让百姓们一睹为悲。

这一次,老张自以为找到了一个朝廷认可的好故事。而且,战争妓女强奸诸元素,还可以为视觉冲击提供大量眼球。于是,老张就一边讲故事一边视觉冲击,结果用力过猛,搞得到处是硬伤。最大的一处硬伤,莫过于成年妓女换少年处女的戏说。不幸的是,这一戏说恰是影片的卖点。当然,在伪劣货充斥的中国市场上,多一部戏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我看过严歌苓的原著。对于最终的结局,作者有很多的细节铺垫和心理描写,包括数个伤兵及其长官与妓女们一同躲入地下室避难数日的情节。伤兵妓女和学生们从龃龉不合到相互慰籍。国军们的英勇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后来为了保护女人们主动向日本人投降,然后被残暴地杀害。严歌苓细腻的文字,为妓女们最后的义举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说服力。饶是如此,我仍然感到斧凿的痕迹过重。好在小说还没有堕落到让神父或国军和妓女上床的地步。这篇小说仅是严歌苓的一个中篇,写的挺随意。与其 “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相比,高下立见。而老张的手法则更逊一筹,不仅不能用有效的电影语言传递原作的文字描述,从而为妓女们的自愿牺牲提供更有说服力的铺垫,反而加进些匪夷所思的性爱场景。日军屠城枪声在耳,生死线一墙之隔,妓女们甫入院门,便袅娜着腰肢,一边款款走向教堂,一边向神父飞吻调情,编导者的媚俗趣味,由此可见一斑。

我原以为,老张的本意,是要拍出一部关于战争关于死亡关于人性的正剧展示给观众。手拿六个亿,心向奥斯卡的老张,要拍一部动人的戏。要拍一部 EPIC MOVIE。这就使人们不得不把其作品放入“大兵”“名单”“钢琴家”“朗读者”的行列中去进行比较了。显而易见,老张的东东自然是奉陪末座。

好的战争正剧的共同之处,是真实。故事人物都可以是假的,但给人的观感却是真实的,因此才会动人。观众的心绪才会随着人物的命运和戏剧冲突,有逻辑地产生起伏和共鸣。这就是好的战争正剧的独到之处。没有了真实,就无从回味和反思。没有了真实,就是戏说,就是意淫,就是娱乐。作为意淫片娱乐片的战争戏,也可以是好戏,好莱坞这类电影不少,最近的好戏就有  Quentin Tarantino 的Inglourious Basterds,尽管是胡说八道,但自成逻辑,引人入胜。其中的黑色幽默,更是令人叫绝。不过,作为娱乐片的观众,是可以一边看一边嚼爆米花的。而看着老张的东东,着实觉着拧把,手中的爆米花是吃还是不吃呢,吃吧,对不起老张苦着脸弄出来的“光辉人性”,不吃吧,对不起那几块钱。

且不说有几个妓女懂得杜牧那句诗的含义,就算是要“证明”给世人妓女也能“干大事”,也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缘由。那墨玉的“战前动员”,怎么听怎么觉着像是政委说的。在一番说教之下,商女便知亡国恨,于是怀揣玻璃碴,要去把鬼子的后庭花了。如此的同仇敌忾,如此的义无反顾,哎,只能当娱乐片看了。

把“十三钗”拍成娱乐片,不会是老张的初衷。但事与愿违,由于剧本的单薄,故事的失真,编导的思维局限和功力不逮,看不出“十三钗”要说明什么。妓女们高风亮节堪称“十三侠”,为了一把琴弦两只耳坠儿再入虎穴可谓“十三点”,又哭又笑,一会儿打情一会儿骂俏,整部片子的叙事风格断裂。神勇者神勇得异常,侠义者侠义得无厘头,再加上假神父的修车修面的神技,实在是有些“十三不靠”,总之,一部杂烩,落入了娱乐武侠片的俗套。

有人可能会拿莫泊桑的羊脂球说事儿,那不是经典吗。凭什么法国妓女的人性是人性,而中国妓女的人性就成了娱乐了?  

请不要忘了,莫泊桑那篇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写出了一个卑微妓女无奈之下的义举,而在于其后的描述。那是在羊脂球替人受虐后的第二天早上,所有受其庇护的人们对她的冷漠,和对她的嫌弃,这才是莫泊桑所要揭示的真实的人性,这才是此作品能震撼人心的原因。所以,按照老莫的路数,老张应该把戏编成如下的结局:妓女们为了应否为学生妹出头而争论不休,少数妓女和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多数妓女和少数学生认为不应该,于是产生了内斗,并愈演愈烈,最后由于内斗,有人出卖,走漏了风声,被日本人发现了教堂里的实情,结果将所有的女人一举全奸。所有的这一切,来自于一个唯一的幸存者的回忆。也许,这才是彼时彼地更真实的故事,彼时彼地更真实的人性。不知道老张是否愿意这样改,我想鲁迅在世的话,以他揭人伤疤为己任的嗜好,是会这样改的。当然,中宣部那里是肯定通不过的。

二战结束仅七十年,就像犹太人不会拿奥斯维辛集中营为背景拍娱乐片一样,今天的中国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拿南京大屠杀作为背景拍娱乐片。对历史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带给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体验。越是距离历史事件近的人们,就越不能忽悠他们。戏说可以,但请不要涉及近代那些令民族耻辱的历史剧痛。

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离我们太近了。对那段国殇,那份耻辱,中国人记忆犹新,他们还在痛着。观众中,有奶奶那辈的人被日本人奸杀了,爷爷那辈的人,要么当时揣着手傻在那儿,浑身发抖。要么放了两枪一看长官跑了于是丢了家伙换身衣服装平民,结果和老百姓一道,像数万头猪一样被日本人赶到江边砍了头。这都是有图有真相,有稽可查的。当看完老张虚构的李教官之神勇和窑姐之侠义后,这些爷爷奶奶的后人们,难免不在心里暗吼:操,是他妈这么回事儿吗? 要是像影片里说的那啥,中国的抗战还会那啥吗?

今天,没人再会“看三国落泪,替古人担忧”了。太远的就不用说了。现在的人们说起扬州十日或嘉庆三屠,对满族人的义愤就没那么填膺了吧。以遥远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意淫,随编导怎么折腾,也不会招来多少口水。老金的武侠作品,爱恨情仇离奇古怪,功夫法术更是违反物理定律,大家不一样看得过瘾,谁在乎是真是假. 故事里的蒙古人再怎么不是东西,也于我无关了。老张这部既然是武侠,就该把时代背景换一换,这样,大众接受起来就痛快多了。

老张这部片子的时间应该换到几百年前的南宋末年,把日本鬼子换成蒙古鞑子,把李教官换成郭靖,地点可以是襄阳也可以在金陵。故事照旧:郭大侠使用各种手段杀敌无数后,兵尽力竭,惨烈地死于万箭之下。城破之时,一伙儿窑姐儿躲入了尼姑庵,同时混进去还有一个酒肉和尚和几个伤兵。众人与尼姑们厮混数天后,渐生情愫,当鞑子要求小尼姑们去为战死者诵经超度时,窑姐儿们义字当先,挺身而出,然后花和尚再把小尼姑们弄成小和尚模样,从后门一个个溜走。。。这样一来,电影院里的人们就可以泰然自若地嚼爆米花了。待到影片结束,观众们心满意足,起身时掸掸身上的碎渣,没准儿还会说一声,“不错”。

不知老张的下一部武侠片要怎样拍。不管老张今后拍什么,有一点是肯定地,我观看时一定会大嚼爆米花。

上網查資料﹐卻查到 “金陵13” 作者嚴歌苓父親蕭馬的死訊 (2011.10.10.)。
蕭馬原名嚴敦勛﹐生於1930年﹐上海人﹐早年參加革命﹐在部隊做宣傳工作﹐後來一直在安徽文聯工作﹐與陳登科等友善。
文革後和白樺關係密切﹐當時上海一批年輕畫家夏葆元﹑魏景山﹑陳逸飛﹑林旭東﹑韓辛等,常在我家聽古典音樂﹑我母親為他們做西餐﹐蕭馬白樺也是常客﹐那年頭﹐大家像沙漠的行者一樣飢渴﹐拿到一卷錄音﹐聽了一遍又一遍﹐互相轉錄﹐蕭馬白樺最大的行李是一台大手提錄音機。
1980年蕭馬的長篇小說《破壁記》出版﹐我問他什麼意思﹐他說這個制度就是一面快倒塌的破牆﹐他為我題扉頁﹕“十年面壁圖破壁”。後來聽說他的小說《鐵梨花》被搬上電視,深受好評﹐我沒看過。
想不到他走了﹐在今天﹐81歲不算老。
蕭老師安息。
42# 桦树  
程虎啸老教授的撰文可否贴上来一看?
李苗 发表于 2012-1-7 12:46
真对不起,网上没有,发在清史研究,我下次回北京传真给您。
真对不起,网上没有,发在清史研究,我下次回北京传真给您。
桦树 发表于 2012-1-9 11:33
非常感谢。。。
作为一部用来愉悦大众的作品,我想大部分读者是不会对南京有没有美国天主教堂感兴趣,所以我觉得诸位的考证不能说不对,但完全没有必要。如果这是一部研究型的纪实作品,大家讨论一下这种问题很好。但我想作为一本“小说”为什么就不能虚构一个地点。只借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
                                                 回到小说,为什么说“美国天主堂”是硬伤?不仅仅是常识问题,而是把事件虚构在此地发生,有种种逻辑上的说不通之处。
我也认为,首先,作者并不是完全虚构的。难道南京就不能有教堂吗?其次,美国天主教堂,只是一个俗称。平常人都可以这么说,作者为什么就不能。毕竟这本书又不是给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人来看的,看着本书的读者,大部分人是不会太清楚什么什么教堂的,很可能连基督教的三大分支都不知道。所以,美国天主教堂是一个很平民的说法,是合大众口味的,读者能明白小说主要想表达的情感,那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正如楼上燕友指出的:为什么来教堂避难的没有教友?而是一群女学生、伤兵、妓女等平日跟教堂一点关系没有的人?女学生的家长到哪里去了?难道就顾自己逃命孩子也不要了?
对于这个问题,很明显也是多虑了。首先,哪个美国人会傻到放在好吃好喝的美国不呆,跑到兵荒马乱的南京来。而且,就算有有国际精神的人。在日本兵杀进城来之前,能逃的人都逃了,教友们不在自己教区呆着,在这时候跑到最危险的南京来干什么,就算来,也不属于“避乱”的。你觉得日本人会杀美国人吗?而且,对于大部分草根读者来说,他们心目中的教堂,就和中国的佛寺一样,就是普渡众生的。而且,罗马天主教和严格遵循圣经的新教不一样,虽然主张禁欲,但相对更亲近古老的人类情感一些。我认为性质上反而更人道。
其实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难道你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还要考虑大观园里的丫鬟奶妈都是祖籍何处,为什么来吗?你是不是还要问太虚幻境在哪,大观园在哪呢?很明显,我们不用去考证大观园到底在哪,只要知道,红楼梦是以曹雪芹自己家族的兴衰为“蓝本”写就的,注意,是蓝本,红楼梦里很多都是作者虚幻或夸张的。所以,红楼梦是小说,但他不只只是小说,所以才有很多人乐此不疲的去研究。而金陵十三钗,仅仅是一部小说,它不需要考证,也不值得去考证
《十三钗》面临赔钱 张伟平:16年来最大挫折2012年02月26日 10:15
来源:沈阳晚报

(制片人张伟平)


作为去年国产电影中投资最大、演员阵容最强的作品,无论如何,对于国内影迷来说,《金陵十三钗》称得上是一部让大家满意的国产大片。如今影片早已在国内下线,但对于本片唯一一位投资人张伟平来说,他“休假”的日子远未到来,甚至遥遥无期——相继无缘金球奖和奥斯卡之后,本片在北美的口碑和票房愈发低迷,1亿美金的巨额投资如何收回,成了已将全部房产押给银行的张伟平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张伟平眼中,导致《金陵十三钗》北美宣传发行失败最大的原因,则是好莱坞两大日本电影公司从中作梗,以题材敏感为由排斥影片。

遗憾:北美宣发受阻

近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一事再次激起国内公众愤怒,而曾参与过《金陵十三钗》宣发工作的麦特文化总裁陈砺志则于22日发微博称:“就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事,有关人士可以揭一下《十三钗》北美宣发真相:两家日本公司(好莱坞八大之二)是如何开机前吓退影片合伙投资人,又如何表述绝不会让南京大屠杀题材在日美市场获得机会,又如何在媒体营造‘爱国主义电影’这些概念。”

记者获悉,在冲进金球奖和奥斯卡相继失败之后,《金陵十三钗》在北美市场的宣发陷入空前的危机,该片制片人张伟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早在影片开拍前两个月,就有人提醒他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对于海外市场来说非常敏感,尤其是日本人在好莱坞影响力很大:“但我一直觉得,应该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结果本片在北美果然遭受了很大的争议。有美国媒体撰文称,《十三钗》是“扭曲史实的、中国政府操纵的电影”,“外媒甚至拿我们在政协礼堂开首映式说事,认为这代表了《十三钗》是一部属于国家的电影……我一个人,是无法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看法的。”


坦承:最累的一次做电影体验

张伟平透露,当初与他合作十多年的亲密伙伴——安乐公司总裁江志强开拍前临时撤资《十三钗》,其实正是由于对“南京大屠杀”这一题材信心不足。而本片共计超过1亿美金的投资,全部出自新画面董事长张伟平一人之手,他甚至将自己的全部房产、物业均抵押给了银行。作为去年国产电影年度票房冠军,《十三钗》国内票房约为6.2亿人民币,这绝对是个辉煌的数字,但与投资相比,尚存在巨大的资金回收缺口。

张伟平坦言,他做这么多年张艺谋电影都没赔过钱,这次算是他“投资电影16年来最大的一次挫折,也是最累的一次做电影体验”。尽管北美宣发受挫,资金回收率很低,但目前张伟平依然带着《十三钗》继续做着国际发行,“还有很多国家的发行正在谈,而这些事都得我一个人去做。”

反思:赔钱并不能抹杀电影的质量

投资创国产片历史之最的《十三钗》,着实带给了中国影迷极致震撼的视觉享受和心灵触动,去年国内票房冠军的成绩也是国内影迷对其质量的认可。但倘若《十三钗》的国际发行继续不顺,很可能的结局是,本片的赔钱数字也将冠绝去年全部国产电影。

“票房冠军很可能也成为赔钱作品”这个刺眼的事实,让许多影迷也深感心情复杂。记者上网浏览发现,不少国内影迷力挺《十三钗》,有影迷说:“《十三钗》的6亿多票房都是实打实的,绝不是靠大片的噱头忽悠出来的。个别日本人和美国人不了解、甚至歪曲中国的历史,绝非一部电影或者几个人的努力就能改变。至少中国人认可了《十三钗》,就已经是它的成功了!”甚至还有网友建议,哪怕是中国人给张伟平捐款,也不能看到《十三钗》让张伟平赔掉几亿的“惨状”,“这样记载中国历史的电影,不能因为海外收不回资金就不拍了,我们不仅要拍,甚至可以举倾国之力拍!”

不过也有冷静的影迷表示,《十三钗》面临赔钱的境遇,其实是近年中国电影盲目追求大投资、大场面的写照,“拍电影还是要提前摸好市场的脉,切勿脑袋一热就砸钱,最终赔了会很惨。”

本报记者 关力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十三钗》面临赔钱 张伟平:16年来最大挫折2012年02月26日 10:15
来源:沈阳晚报
……有关人士可以揭一下《十三钗》北美宣发真相:两家日本公司(好莱坞八大之二)是如何开机前吓退影片合伙投资人,又如何表述绝不会让南京大屠杀题材在日美市场获得机会,又如何在媒体营造‘爱国主义电影’这些概念。”

记者获悉,在冲进金球奖和奥斯卡相继失败之后,《金陵十三钗》在北美市场的宣发陷入空前的危机,该片制片人张伟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早在影片开拍前两个月,就有人提醒他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对于海外市场来说非常敏感,尤其是日本人在好莱坞影响力很大
老木匠 发表于 2012-2-27 20:20
原来13钗在北美遇冷,是小日本使坏,大嘴张要不要给自己立个烈士纪念碑?
伊朗片《一次别离》得了奥斯卡,又是神马人的成全呢?
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