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浇油:

周黎明:《金陵十三钗》 乱世出英雄

2011年12月20日08:27新京报

周黎明 影评人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优秀之作,但它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缺乏震撼灵魂的突破。

正如犹太导演均有拍摄希特勒大屠杀的责任感,南京大屠杀也是很多中国影人绕不过去的一个结。所不同的是,观众在看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时,不仅会跟之前的同类作品相比较,同时还会横向比较《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等经典作品。对于张艺谋导演推出的、号称投资六亿人民币的《金陵十三钗》,很多人心中的问题不是该片够不够好,而是该片是否能立足世界影坛、成为该题材的伟大之作。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内核来自魏特琳日记,里面提到一群风尘女子代替女学生参加日军的活动。毫无疑问,只言片语中蕴藏着巨大的戏剧潜力。影片在此基础上虚构出的故事很有张力,结构很精致,节奏也紧凑。至于影片的主题,笔者理解成“何谓英雄”。守卫南京的中国士兵当然是英雄,但十三钗原本只是想逃命,她们是难民,本不想当英雄,约翰·米勒更是一个小混混儿,自身的毛病比十三钗还多,但惨烈的战火中,他们的人性光辉得以闪耀,他们最终成了英雄。

有转变的人物是上乘的戏剧人物,但为了转变而转变,为了反差而反差,则会走向通俗剧的窠臼。诚然,把米勒塑造成拉贝或魏特琳那样的拯救者,难度极大,因为他们很崇高,而崇高的救世主会显得虚假。但影片太过强调米勒的轻浮和自私,使得他后来的转变显得牵强(尽管有一组镜头描写他的犹豫和挣扎)。十三钗的形象既要前后反差,又要跟女学生反差,故她们上场的时候完全是一副妓院新开张的架势,浓妆艳抹、穿戴夸张,仿佛她们不是从死尸堆里逃过来的,仿佛她们完全不知道日军的惨无人道。在真实世界里,只有彻底缺乏常识的人,才会有十三钗一开始的行为举止。

同样的通俗剧处理还表现在中国士兵抗击日军的战争场景。虽然影片中的中国士兵最终都壮烈殉国,但他们牺牲前每人都消灭了多个敌兵。这种处理看似过瘾,实质是类型片的俗套,会削弱真实性和冲击力。比较《拯救大兵瑞恩》开场的战争戏,《金陵十三钗》这段很好看,但缺乏揭示战争本质的力量。

用力过猛还表现在色彩的运用。教堂对门的商店设置成彩纸店,似乎就是为了炸毁时能制造出烟花的效果,画面美极了,但这究竟有助于升华还是无谓的斑斓?同样的情况是妓女的服装,如果前面不那么夸张,后面唱歌的场景以及教堂玻璃等应有的渲染就会更有效果。

话说回来,影片也有节制的地方。结尾没有正面表现十三钗跟日军的肉搏,佟大为在教堂里也没有跟米勒正面冲突,这些都很老到。总的来说,影片很多地方过于刻意,匠气较重,少数细节又略显笨拙,尤其是用画外音(而不是台词)来解释炸坦克,令人怀疑导演是否太多考虑观众的理解能力,乃至妨碍了创作情感的自然流露。《金陵十三钗》是一部优秀之作,但对我来说,它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缺乏震撼灵魂的突破。
南京大屠杀有美国一份
——对汉奸电影《金陵十三钗》歪曲史实的批评
河清


看了《金陵十三钗》,让人感叹历史被歪曲竟可以达到如此荒诞的地步。
又是一部美化美国人的电影。一个美国混混,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最后救了一车中国学生,驾着卡车胜利大逃亡……可谓中国人花钱,拍了一部歌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

在流沙河等大批亲美文人大量文字影视作品的长期灌输下,今天的中国人只知道美国援华抗日,却根本不知道,从1931年9.18事件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长达十年当中,美国一直在默认、怂恿、援助日本侵略中国!
美国默认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怂恿日本进攻苏联。而日本确实也觊觎苏联富饶的西伯利亚,制定有详尽的进攻苏联的“北进”计划。但1939年,进攻苏联的日本军队,在外蒙的诺门罕被朱可夫率领的苏军机械化部队打得满地找牙,日本被迫放弃“北进”,转头“南下”,这也是电影《东风雨》所描写的历史情节。

从此,日本把眼光投向美英法荷占领的东南亚,挥师南下。1940年日本占领越南金兰湾,意在侵占荷属东印度群岛,兵锋直指美国殖民地菲律宾。直到此时,美国才开始转意,1940年7月对日实施钢铁禁运,1941年7月终于实施对日本生死攸关的石油禁运。石油是日本的命门,只有石油禁运才是对日本的杀手锏,最终导致日本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

也就是说,在1941年之前,美国一直通过对日出口航空汽油、废钢铁、精密机床等战略物资,甚至提供氨炸药的配方,事实上援助日本侵略中国。尽管1939 年美国废除美日商约,对日本“道义禁运”,中国亲美精英夸大其意义,其实美国照样向日本出口钢铁和石油。甚至1941年前三个月,美国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的总量超过1940年全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日志》(江苏教育1991)记载:1937年,运往日本的战略物资,54.4%是美国向日本出口的。所以他在临别美国回国的演讲悲愤填膺:“我回国参加抗战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请你们不要忘记,我身体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四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美国议员司克脱(Scott)先生也同样说:“请大家记着,日本在中国杀死一百万人的时候,有五十四万四千是美国帮凶而杀死的!”
当日本飞机对南京狂轰滥炸时,日本飞机用的是美国提供的汽油;当日本军队向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攻击的时候,他们的坦克大炮是用美国提供的钢铁制造的;当日本的炮弹轰向中国的军人和平民时,里面的炸药是美国提供的配方……因此,按照陶行知和司各特先生的计算方法,30万南京同胞被日本屠杀,有16.32万的中国人是“美国帮凶而杀死的”!
事实上,抗战前四年,真正援助中国抗日的是苏联和德国。这一历史真实,却在《金陵十三钗》以及其他大量的抗战影视作品中被刻意掩去。
《金陵十三钗》总算保留了一点历史真实,那就是:影片中的国军战士,戴着德国纳粹军队的钢盔,在与日军作战……都说美国援华,中国的观众应该好奇地问一问,为什么中国军队会戴着德军的钢盔?缅甸远征军国军最精锐的戴安澜机械化200师,为什么主要是德式装备?
根据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天津社会科学院2011)中“纳粹与布尔什维克支援中国抗战”的资料,1933年后,德国不仅向中国提供德式装备和军事顾问,还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工业。1936年4月中德签署了《中德信用借款合同》,德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1亿马克的优惠贷款。1937年抗战爆发前,德国整训装备了中国30个师,德国军事顾问参与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
抗战爆发,给予中国最大援助的是苏联。1937年11月,苏联政府开始向中国派遣大批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为中国军队装备苏制武器,同时还给中国提供2亿多美元低息贷款。尤其1937年11月,苏联就派遣了一支航空志愿队来中国。正当日本军队进攻南京的时候,已有苏联战机在南京地区上空与日军飞机激战。苏联飞机参与了武汉保卫战等一系列对日空战,战果卓著……金学耕和赵颖写的“苏联‘飞虎队’不该被我们遗忘”(《国际先驱导报》2003.8.14)披露,1937-1941年间,苏联共向中国派遣了1250架飞机,1091名飞行员和2000多名地勤人员,直接参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有211名苏联飞行员在中国对日空战中阵亡。武汉汉口解放公园有一座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可叹如今国人知之甚少(附图)。
而美国“援华抗日”是1941年底美国向日本宣战、1942年以后才真正开始。此时美国援华,根本地说是为了“助美战日”,而且给中国的美援贷款还是高利息贷款。1942年中国派出的缅甸远征军,不在中国的土地上守土抗日,跑到缅甸去,难道不是帮助美英战日?美国援助中国的美式武器,要晚到1943年才大规模装备到中国军队。

1941年底来华的陈纳德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所谓“飞虎队”,几十架飞机一百多人,只存在一年不到的时间,也无多大战绩,但经常混同于主要搞运输的美军第 14航空队,其事迹被中国亲美文人离奇夸大,美军飞行员在中国阵亡的人数,据称竟高达1500-2000多人!
《金陵十三钗》虚构历史,把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肉身冲锋用手榴弹炸美国坦克的真实战史情节,按到了国民党军队身上。恕笔者孤陋寡闻,未闻有国民党士兵冲锋用手榴弹炸日本坦克的国军战史。
当今中国的主流“精英”不仅亲美,30年来几乎不宣传60年前那场真正打出中国国际地位、真正标志中华民族凭自身力量打败西方列强的抗美援朝战争,禁播已拍完的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的《抗美援朝》电视剧,甚至关闭中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同时还美化国民党,电视频道里满眼都是国军抗日,实际效果是帮台湾统战中国大陆……
战后日本被美国去势,中日关系如钓鱼岛问题,背后本是美国在作祟。南海问题,鼓动越南印度反华,C形包围中国,都是美国在操纵。还有金融掠夺、转基因作物、可疑的疫苗作生化战等,美国是当今世界最虚伪、最凶险的帝国主义,是今日中国最危险的敌人。
《金陵十三钗》等影视片,在鼓励中国人民仇日的同时,主题是热爱美国这个狼外婆。过度美化国民党,大有文化反攻大陆之势,实际也在贬低共产党的历史功绩,这样的倾向值得人们警惕。

河清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南京大屠杀有美国一份
——对汉奸电影《金陵十三钗》歪曲史实的批评
河清
看了《金陵十三钗》,让人感叹历史被歪曲竟可以达到如此荒诞的地步。
又是一部美化美国人的电影。一个美国混混,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
孬歪甭 发表于 2012-1-8 12:53
**

    1、 俺不认可流沙河先生对美军在中国行为的无限制条件的赞美。
    2、 河清先生对中国前期抗战时期,美国的“中立”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不过,话还得说回来,中国抗战主要是中国和日本两国的事,不可能要求老美“挺身而出”,代替中国去打小日本滴。美国政府的行为,要受它的民间舆论的限制,所以要等到日本打了珍珠港,老美的领导人才敢于出兵。
    就是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也还是在同老美、老英…………做生意,这难道就能算是中国不支持朝鲜的例子?
    3、 还想说一下事情的另一面,想想:
    (1) 苏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伤害如何?想想王造时先生的悲剧!
    (2) 苏德条约的签订,苏德瓜分波兰,苏联在二战前期对德国的经济、军事支持,比之老美对日本的支持如何?
    4、 独立思想,就要提倡“客观”,切忌片面——一边倒式的讲理,还不如不讲。
作者:谭定立  发表日期:2012-1-10

    《金陵十三钗》在政治上的问题,拙文《〈金陵十三钗〉其实是一部辱华电影》中已有分析,不再重复,正常人都不会整天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痔疮、鸡眼和椰菜花,还要把它当成“文化”来炫耀。

     这里主要谈谈该片在军事上的“硬伤”。

   最讨厌用人肉盾牌炸坦克那段,比红高梁里用烧酒烧军车还弱智!

   用战友身体掩护一个个地去送死,导演有军事常识没有?就算不懂物理和医学,玩过枪的人都知道,这么近距离,机枪子弹能把人打成两截,日军的制式装备友坂步枪(三八式)的子弹也能贯穿人体,一枪下去,后面那人也得穿糖葫芦。机关枪本来就是用来杀伤集群步兵的,要迎着机枪冲锋也要成散兵线,这样对方用三发点射,要打倒几个人还要花多几秒时间,你还排一直线往上冲?坦克上的机枪一个长点射,不到五秒钟,十几发子弹能把那几个人全部变了排骨和肉酱,还向前冲?电影里的士兵中了几发机枪子弹还能扣扳机、拉导火索,我们在学校里玩时,拳头大的石头或是足球、篮球砸上来都能把人打晕,打击力将近两吨的机枪子弹贯胸难道是蚊子咬?

   就算湿了水的棉被能降低子弹威力,没把人贯穿,人也会被子弹的动量推出几米甚至十几远!1982年福克兰战争,一位英国士官突然像被人打了一巴掌般往后面飞出了十几米,爬起来才发现胸前的弹夹中了一枪。要是像电影中那样排成直线冲锋,前面的人中枪但没被贯穿,肯定往后面倒甚至往后面“飞”,后面的人也都要跟着倒地。何况,夹有沙土的湿棉被很重,胸前挂着这样重的东西,跑起来都不快,坦克里的机枪手完全可以从从容容地瞄准他们开火。

   马跑得够快了,当年元首的大军挺进东欧时,波兰的骑兵骑着战马冲向坦克,都被机关枪打烂了。这电影里却让人徒步正面冲向坦克,这不是敢死队,是送死队。  

   电影中出现的日本94式坦克装甲很薄,淞沪会战时国军把木柄手榴弹扔到炮塔上都能把乘员震晕。昨晚在家里翻出一本军事教材查过了,1公斤炸药就能炸毁发动机盖,3公斤炸药能炸断坦克履带或炸飞诱导轮,5公斤炸药就能炸坏坦克发动机或震死震晕乘员。注意,这本书还是讲如何炸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主战坦克的。虽然抗战时国军的巩式手榴弹威力并不大,但当时的日本94式坦克跟苏联20世纪70年代装备的T64比起来,一个是潘长江一个是奥尼尔,防护力差得远了,用集束手榴弹完全可以将它炸毁。电影里讲的是城市巷战,两边都是楼房,扔个集束手榴弹或扔包炸药上去,不比三步上篮命中率低。无论集束手榴弹落到“九四式”的炮塔上、炮塔后面,里面的人都难活命。要是落到前面,要么就是炸断履带,要么就是击穿底部装甲。

   傻子才用“棉被+人肉”挡子弹来冲锋,教导队的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难道连这些常识都不懂?

   是国军弱智还是导演弱智?或者导演认为观众都弱智?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一本军事教材查过了,1公斤炸药就能炸毁发动机盖,3公斤炸药能炸断坦克履带或炸飞诱导轮,5公斤炸药就能炸坏坦克发动机或震死震晕乘员。注意,这本书还是讲如何炸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主战坦克的。

--------------------------------

哈哈,这本教材当时我们也学习的,是民兵团工兵教材。说5公斤TNT炸药贴在T62坦克的炮塔上可以震昏炮塔里的乘员。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三八大盖没有打过,那个教材也说,56式步枪是可以在近距离50米内打穿3个人体,打穿60厘米的木材,20厘米的砖墙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与铁地一样,不赔时间给张艺谋送钱。但要附议一下木匠师傅转的文章。
多年前,我与一个看守旧枪械的民兵连长是朋友,他过枪瘾时就让我给他扛靶子、报靶。过去民兵训练都是用战争年代留下的旧枪,我跟着他打过三八大盖、92式重机枪、79式步骑枪,还有些枪记不起名字了。我们把靶子靠在半截夯土墙上,用92式重机枪射击,他让我先打,只打了几发子弹就卡壳了。土墙被钻了几个眼,透了。子弹入口很小,出口有的像杯子口那么大,还有像巴掌大的洞。夯土墙的密度比人体大多了,但机枪还是能在100米距离将其击穿,可想而知,人要是排成直线,一颗子弹穿透几个人是没问题的。国民政府当年聘请德国教官训练部队,国军不会连这点常识都不懂,让血肉之躯排成直线迎着机枪去送死。我想起来电影《小兵张嘎》里游击队在炕桌上堆上土,捂上棉被,浇湿以后充坦克去攻碉堡,子弹居然打不透,就想试试那玩意到底能不能挡住子弹。我找来废旧棉网套,在水缸里浸湿,给里边裹上土,扎成一捆当靶子,结果是夹土湿网套照样被三八式步枪子弹穿透,出口弹洞很大,网套中弹后会往后移动两米多甚至更远。如果是机枪连发射击,把网套打飞起来也是可能的,可惜没有试。从那时起,我就严重怀疑黄继光堵机枪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小兵张嘎》里的土坦克已被证明是胡扯。在枪口附近,没有弹头的空包弹喷出的气流都足以把人打穿并推出去。人体的阻力没有网套大,子弹很容易穿透,是不是能被打飞出去值得怀疑,近距离连发射击能把人打断是肯定的。
老西安当年为什么要找废旧棉网套浸湿裹上土当靶子,难道是为了证明黄继光堵枪眼是假的?不过我当年是没怀疑这种二虎行为,只是怀疑他堵不住。
老西安当年为什么要找废旧棉网套浸湿裹上土当靶子,难道是为了证明黄继光堵枪眼是假的?不过我当年是没怀疑这种二虎行为,只是怀疑他堵不住。
杨林 发表于 2012-1-14 19:53
回杨兄:恐怕黄继光在机枪前边呆不了几秒钟就让打成筛子和肉酱,并被巨大的气流推出去很远,堵枪眼勇气可嘉,但说他把枪眼堵住了,只能哄老百姓。
当时找废旧棉网套浸湿裹上土当靶子,是为了证明《小兵张嘎》里的土坦克经不住步枪子弹,没想到连黄继光的传说也被我戳破啦。
43# 老西安

老西安的实证精神强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40# 老西安 老西安好奇心重,又有执行力。佩服。
我知道什么?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2-1-14 22:44 编辑

谢谢木匠师父和铁地mm夸我,我最喜欢人夸啦,别人一夸我就像那些羊一样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