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題材,拍得最好的依然是五十年代英國拍攝的 “冰海沉船”,現在再怎麼大製作,再怎麼大明星,再怎麼 3D,還是二三流。
20# 老爺叔
这个倒是赞成。新版是爱情片,不是灾难片。
ironland 发表于 2012-4-10 17:28
50年前那部黑白片表現的不僅是災難,更有英國式的風雅和氣度,這是暴發戶鄉巴佬美國人永遠學不來的,所以在今天同樣暴發的中國人,學美國的膚淺皮毛容易,學英法歐陸的典雅文化難上難。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4-15 14:19 编辑

老黑白片 “冰海沉船” 最感人的片段是沉船之際﹐船長對樂隊說﹐你們可以走了﹐樂隊離開時﹐第一小提琴手獨自留下﹐拉起 “Nearer my God to thee”﹐其他樂師都回來﹐優雅樂聲再起 .......
在 YouTube 打上 Nearer my God to thee﹐就能看到那部老片子的這段情節﹐可見在很多人心中﹐這部黑白片和這段情節的力量是非凡的。

   

【明報專訊】今天是「鐵達尼」號沉沒100周年,當年船上樂手為了安撫乘客奏樂至最後一刻,以哀曲送別亡魂,叫人動容。
現年70歲的英國專欄作家沃德,是鐵達尼號上罹難小提琴手休姆(Jock Hume)的外孫。
沃德(Christopher Ward)自小便知外祖父的遭遇,趁着鐵達尼(Titanic)沉沒百周年紀念臨近,他造訪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和鐵達尼船公司白星航運(White Star Liner)位於倫敦已廢棄的辦公室,訪尋生還者及死難者家屬,希望深入了解真相。

他向本報說﹕「當時水溫只有-2℃,船上乘客對撞上冰山感驚慌,很多人不知所措。當時我的外祖父與樂隊同伴,其實已完成了他們當天的表演,正在休息,但在船隻撞山後被急召到頭等艙演奏,安撫乘客情緒。」
不久後,郵輪便慢慢傾斜沉沒。「仍留在船上的人都明白大限將至,我外祖父和他的樂隊開始奏起《與主接近》(Nearer my God to thee),船上亦有一名神父為他們祈禱告解,他們同為大限將至的船上各人送別。外祖父他們一直奏樂,直至水深及膝,他們穿起了救生衣。他死前緊緊把其愛惜的小提琴抱在胸前,就這樣海水慢慢沒頂,在當時冰冷水溫下,估計不消2分鐘就心臟停頓,凍死海中。」

沃德指外祖父不單做了英勇無比的事,他的死亦影響後代。他說,外祖父死時年僅21歲,「他的母親早逝、父親再娶,令他自小缺乏父愛」,寄望隨郵輪到處演奏,賺取生活費和圓其音樂夢。「他上船前已知我的外祖母、也就是他當時的未婚妻已懷孕,他承諾回來後會娶她,但他隨着鐵達尼一去不返。當時是1912年,試想像一名出身低下層的未婚孕婦,如何承受未婚夫遇難的事實?及後又何等艱辛地背負鐵達尼死難者遺孀的標籤,獨立養大我母親?」
「我的母親同樣背負着鐵達尼遺屬的不幸。她在成長期間遭人白眼,亦要依賴社會救濟金。後來我父親早逝,母親同樣要獨力養大我們倆姊弟,如此種種都讓我明白,鐵達尼的陰霾從未離開過我們,亦讓我從小不會小覷女人,還很敬佩她們。」

雖然事隔百年,沃德亦批評白星航運從沒真心道歉,「船公司還有臉在事發後兩周向休姆的父母,追討有關其制服尚未繳清的差價」。白星航運1934年與英國冠達郵輪合併,後者現隸屬嘉年華郵輪集團。
他向本報說﹕「船公司乃至各大商業機構都必須致力照顧客人需要,以人為本,不能單着眼於利益。」
Discovery 頻道節目《鐵達尼號﹕未完的故事》(Titanic: The Aftermath),將於4月15日星期日本港時間晚上9時於Discovery頻道首播(有線電視53台、now寬頻電視209台, bbTV 313台)。作為節目受訪者,沃德將講述他的心聲。

明報記者 吳克穎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4-16 16:57 编辑

来自大陸基督教网站:爱看网

那一夜,在鐵達尼號上的基督徒們…...


鐵達尼號這一轟動全球的沈船事件,造成1502死亡,僅有705人獲救。當這些生還者到達紐約後,親眼目睹沉船上那一群基督徒的見證,生命有了不一樣的選擇。而生還者多是婦女兒童,也安慰了英美兩國人民的傷痛。
1912年四月十日晚上,世上最大的郵輪「鐵達尼號」(Titanic),滿載二千二百零七名搭客,由英國首航前往美國的紐約。
鐵達尼號被譽為「不沉的方舟」,救生艇當然不會太多。不料啟航後四天,就在大西洋的黑夜裡誤碰冰山。當時建造該船的工程師也在船上,經他詳細的檢查後,失望的告訴船長,船艙損毀嚴重,不久船將下沉。由於船上人多而救生艇不足,登時秩序大亂。
這時一位乘客約翰.侯伯牧師(Rev. John Harper),應邀到美國芝加哥慕迪教會(Moody Memorial Church)佈道。他眼見這緊急情況,就呼籲全船的基督徒到甲板集合。當時有幾十位基督徒陸續前來,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圈,侯伯牧師莊嚴的宣告說:
「弟兄姊妹們,我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我們已相信了耶穌,有了永活的盼望,不用懼怕;不過,船上還有不少未信的人,他們還未得救,若此刻失去生命,必永遠沈淪滅亡,倘若我們現在不跟他們爭用逃生設備,讓未信者有更多人獲救,以後他們仍有機會聽聞福音,相信耶穌得永遠的生命。」
那一群基督徒聽後,大受感動,產生了一致的響應,他們繼續手牽手,一同唱著詩歌「耶穌我愛這名」(詩歌本第60首),莊嚴的詩歌感動了船上的其他乘客,大家秩序井然的接受船上工作人員安排,讓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
樂隊領班亨利.哈特利和其他的樂手,也穿著燕尾服走上甲板,為這群基督徒伴奏。在詩歌『那時我們見你,我們就要像你,並要永遠偕你, 耶穌我主』的歌聲中,鍋爐爆炸、電力中斷、船身斷為兩截,直到海水把這些基督徒與樂師的生命和歌聲,一起帶進大西洋底.....
侯伯牧師掉到海里時,抓住了一塊浮木,在海面上漂流時,碰到另一個什麼也沒抓到的年輕人。牧師問青年人:「年輕人,您得救沒有?」青年回答道:「沒有。」
一個海浪把他們分開了。數分鐘後,他們又靠近了,牧師再問他:「您與神和好沒有?」他還是回答:「沒有!」一個海浪又把他們分開。
最後一次,他們再靠近時,在海中時間久了,青年已經疲倦了,想放棄掙扎時。牧師卻告訴年輕人:「年輕人,耶穌要救你!」說著他就把手中的木板,送給那個年輕人,自己沉入海中。
天亮之前,趕來救援的船隻撈起了許多屍體,只有六位不在救生艇上的乘客生還,這年輕人就是其中之一。那位年輕人一到紐約,立刻趕到芝加哥慕迪教會,向大家見證:
「侯伯牧師原本今天要站在這裡,向各位說話;但卻因為我的緣故,他做了一次『不一樣的選擇』。我因此也認識了他所認識的那位神,從今以後,我也要繼續侯伯牧師他『不一樣的選擇』。」
幾天以後,在侯伯牧師的家鄉,英國的格拉斯哥,也舉行了一場追思儀式,當場也有一千多人站起來,像在芝加哥那裡的幾千位聽眾一樣,宣示要繼續侯伯牧師那「不一樣的選擇」。
。。。。。。。。。。。。。。。。。。。。
67歲的頭等艙乘客、全球最大的美斯百貨公司創辦人斯特勞斯,別人勸他:「保證不會有人會反對像您這樣大年紀的人上救生艇」時,這位老人毫不猶豫地回答:「在還有女人沒上救生艇之前,我絕不會上。」
世界著名的銀行世家大亨古根海姆,穿上了最華麗的晚禮服說:「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他給太太留下的紙條寫著:「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這些死難的男性乘客中,還有億萬富翁阿斯德、資深報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師羅布爾等,他們都呼應侯伯牧師,把自己在救生艇里的位置讓出來,給那些來自歐洲,腳穿木鞋、頭戴方巾、目不識丁、身無分文的農家婦女。
另外像消防員法爾曼.卡維爾,感到自己可能離開早了點,又回到四號鍋爐室,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鍋爐工困在那裡。
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劃漿員的鍋爐工亨明,把這個機會給了別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到最後的時刻還在放卸帆布小艇。
信號員羅恩一直在甲板上發射信號彈,搖動摩斯信號燈,不管看起來是多麼沒有希望。而報務員菲利普斯和布賴德,在報務室堅守到最後一分鐘,即使船長史密斯告訴他們可以棄船了,他們仍然不走,繼續敲擊鍵盤,敲擊著生命終結的秒數,發送電訊和最後的希望。
。。。。。。。。。。。。。。。。。。。。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這些知名的、受過教育的、有創造性的人,和那些沒有接受過教育、對世界極少貢獻的農婦相比,到底誰更應該上救生艇?誰對這個世界更有價值?
但是...
他們因著信仰有了「不一樣的選擇」
而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