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没有及时相应,因为回帖一多就有些害怕花时间看。

高考前,本人在沪市某一集体企业工作,要比上山下乡的朋友幸运一些,但是当时不慎腿骨折在家休养,全靠母亲打点吃的、看的,多亏她是教师,还能够搞一些复习资料,但是考数学的时候,居然忘了准考证,因为脚上石膏,所以请同学回家拿,但那位没有看到本人,心急火燎进了考场时将准考证给了门卫,幸亏考场正是母校——黄埔区金陵中学,校长用喇叭叫唤,才使本人差十几分钟及时进入考场,否则数学考分全完了,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惊险异常,又觉得冥冥之中,如有天助。

此外,虽然文不对题,我还是觉得应该说一说当时没有考大学的人。那时本人在上海某集体企业打工,所以立意要改变现状。但是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有好几位相当优秀的同学不敢考大学,他们大多进入企业(这都是兄姐们义无反顾地用他们的上山下乡换来的位置,凝聚着家族的期待),所以害怕读了大学以后会分配到外地,当时上海的情形,大学生如果到外地去,真的还不如在上海的企业(这可能会被其他地方的朋友所哂笑,但是当时上海人的真情实感)。我想:当时要考他们一定会考上,一时犹豫,后来就越来越难考了。只是当时没有考、或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除非后来进修的或经商做老板的,大多明显就被边缘化了。每想至此,不禁为之扼腕太息:人生之路居然如此为了一念之差而大相径庭。

回过头来想,也不能全部责怪那些不敢考大学的人,如果当时中国没有毛时代对知识人(本人强烈建议放弃使用“知识分子”称呼,而改“知识人”)的歧视和压制,而能够得到相当的尊重,即使去外地也并非人生的失败和灾难。一是精神上的歧视和自卑,二是物质生活的低下,三是上海本地的工作由兄姐做出牺牲换取难以轻易放弃(如果你到外地可以换取兄姐的回沪又当别论),这足以让人踌躇再三,不敢轻举妄动。

[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09-4-18 17:15 编辑 ]
大变动的时代,恐怕无法用常理去思考,但是不用常理去思考,又过于冒险。

反过来说,我们在此为高考的中而庆幸,但是世道常变。本人所在小区的老板原来不过是福建某乡人武部长,多年前断然从银行贷款,进沪一博,果然上下其手,成为房地产的大老板之一,多少大学生,供其驱使,据说夫人也换了。

不读大学也罢,那就做老板么,但是同学中此等人极少,也许印证了余秋雨所谓上海人适于做高级白领之论断。问木匠兄,目前老板有多少读过大学?很多据说派秘书上课、考试,混几个文凭不过是小菜一碟。
真没有接触过多少老板,尤其和木匠兄相比的话,所以问外行话。

此外,感叹是对55楼杜版主所说而发。因为前一阵子原来毕业的学生本来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居然立意要考公务员,因为现在私企好像大不如前,目前公务员收入不仅稳定而且超过一般企业,另外退休工资也很优惠。曾经是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目前反过来大家则又开始热衷于回归当公务员。

不过,这些似与恢复高考无关,只是有关于读大学以后的职业选择而已,就此打住。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2-1-14 00:10 编辑

“我看未必有人能与你在论辩中争锋,除非他也会修房子、打排球、读廿四史,又懂控制论……”

——这句话“或许是有一点含蓄的批评意思”么?其他的解读亦可。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2-1-14 00:12 编辑

“富贵不能淫
————这是一位80级同学的留言”

这句有些不知所云——或许当初大学毕业,一般感觉是“非富即贵”?或者若为当局所用,则“非富即贵”?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