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我觉得不是包容跟妥协。
就算鲁成功给了朱一个孩子,讨论的人没准又会追问,鲁为什么不启蒙朱女士,为什么不教她识字读书。他可以启蒙国民,难道不可以启蒙自己身边母亲身边的人?
梅茗 发表于 2010-4-14 17:10
说得好!胡适就一直督促他夫人学文化,晚年的江冬秀还写了自传,虽然文字粗浅,但自有一股纯朴之文风。
本帖最后由 海阔天空 于 2010-4-15 23:05 编辑

江冬秀的自信来自于胡适对她的尊重,朱安的萎缩是鲁迅的冷漠逼出来的,能够说出自己是蜗牛是鲁迅的遗物这样生动语言的朱安,就很有内涵,朱安的知识水准的确无法与鲁迅交流,但关键是鲁迅是否做过努力,对这个苦难的女子拉一把,鲁迅即使不愿和她同房,为什么不进行平等交流,教她学文化,我看主要是朱安相貌太平平引不起鲁迅的兴趣。如果说以时代的眼光看历史人物,那么古代学富五车的状元郎娶一个大字不识的村姑多了去,有什么稀奇的,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的日本夫人就是一个普通日本侍女,是帮周作人打扫卫生的下人能有多大学问?
转载一段胡适日记,真让人感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胡适的善良善解人意,胡适的平等待人观,江冬秀的命真是太好了。

《胡适的日记》中说:“……我亲自到江村。他(她)家请我吃酒。席散后。我要求一见冬秀,他(她)的哥哥耘圃陪我到他(她>卧房外,他先进房去说,我坐在房外翻书等着。我觉得楼上楼下暗中都挤满了人,都是要看‘戏’的!耘圃出来,面上很为难,叫七都的姑婆进去劝冬秀。姑婆(吾母之姑,冬秀之舅母)出来,招我进房去。冬秀躲入床上,床帐都放了下来;姑婆要去强拉开帐子,我摇手阻住他(她),便退了出来。这时候,我若打轿走了,或搬出到客店去歇,那时便僵了。我那时一想,此必非冬秀之过.乃旧家庭与习惯之过……回到家里,人家问我看见了新人没有,我只说,见过了,很好。我告诉母亲,母亲大生气,我反劝他(她)不要错怪冬秀。但同去的本家叔公知道此事,传说出去。人家问我,我也只笑不答。后来冬秀于秋间来看我母亲,诉说此事。果然是旧家庭作梗……我至今回想,那时确是危机—发之时……已经是二十世纪的年代了,这位二十八岁的者姑娘还躲入床上放下帐子,羞见订婚已经十三年的留洋生夫婿,这在当时却不能不作为一种趣闻,传播四乡。
我无意批判鲁迅,他在认识许广平前二十年的寡居也很凄惨,但我还是不喜欢他的做派,我如果是许广平也不会嫁给鲁迅,他为人处世太极端,他太不通融。
让鲁迅和朱安生个孩子,是不可能的。这本是一桩强迫的婚姻,完全违背了当事者的意愿,鲁迅出于无可奈何不得不十分勉强地接受,而夫妻交欢是愉快的事情,没有默契,没有和谐的环境,如何可能?
他们干脆领养一个孩子,这样比较好。
这个小孩蛮惨的
燕麦 发表于 2010-4-18 22:40
解放前的流浪儿多得是,随便领养一个,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