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

    2012-05-08 12:07:07

    对论坛没兴趣了,同时也觉没有什么义务继续担任委员和版主的职务,故正式提出辞职。请批准。
  • 320个土八路为何打败了500多个正规军?

    2012-04-21 22:33:48

    这个题目不新鲜,说的是抗战胜利后国共开始内战,仅四年间,共产党就彻底打败国民党,夺取了国家政权。战争初期,共产党军队加上民兵就只有320万,而国民党的正规军则有500万之众。对此,专家们应该都有了答案,但如我这种仅仅看热闹的人却长期有所疑惑:看似必然的胜利者为什么最后却失败了,而且还很迅速很干脆,原因何在?根据史料,抗战结束时,国民党手中有步兵军100个,骑兵军4个——步兵师322个,骑兵师20个,总兵力达500万人。这其中,有4个苏联装备的突击军,45个美械师。拥有舰艇船舶1400余艘,装甲车150余辆,火炮.
  • 请求帮助

    2012-03-12 13:05:56

    现在的情况是有人已经产生对立情绪,而且有不屈不挠的趋势。按照我对规则的理解,似乎应该对玻璃球删帖禁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在版主和议事中也会有不同意见。所以比较为难。希望大家讨论一下,现在读书版的情况——主要指玻璃球的帖子——是否需要处理?如果要我个人选择,我会选择不处理,等待其自生自灭。
  • 郑重提醒

    2012-03-04 13:16:58

    方韩大战愈演愈烈,还引发了多场局部战争。本坛各位热心人忧国忧民,积极参与,感人至深。老童作为本版版主已经注意到,讨论中,各位在正义感的指使下言辞越来越激烈,个别词语迹近谩骂,老童十分担心讨论的走向。老童专此表达忧虑。根据燕谈规则,骂人是不允许的,吵架是没有明文禁止的。但吵架对正常的讨论以及论坛的和谐是有负面影响的。所以,如果一定要吵架,请点明对手另开专贴(老童跟施国英这样吵了一次),闲人免进或观棋不语,吵够拉倒。如果劝阻无效,老童将不得不行使版主权利,对各类疑似谩骂帖作删帖、屏.
  • 如果……

    2012-02-27 23:32:02

    如果天边外继续胡来,建议还是封掉。哈哈。在这个问题上,自由应该是有边界的。
  • 排除法实验:“青春不再出发”不可能是谁?

    2012-02-26 11:55:03

    (不好意思哈,把老周放进去了。)排除法实验:“青春不再出发”不可能是谁?太子港12345说实话,人们并不总是对蒙面人到底长啥模样感兴趣,那句流行不久的俗话“谁知道坐在电脑前的是不是一条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切,你丫的爱谁谁呀。本来,坐在电脑(不管是他家小茶几上的电脑还是网吧里灰尘满面的电脑)前的“青春不再出发”也不能例外,因为人们内心早有定论:他肯定不是一条狗。但是这回的情况确实有些不同,人们还真的对电脑后面的这个蒙面人产生了许多好奇,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条(这个“条”要跟上.
  • 前提和结论,如何让猜测更靠谱?(技术帖)

    2012-02-14 20:56:46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2-2-14 20:58 编辑最近关于猜测和推论成了热门话题,不仅热,而且还渗透力超强,随时随地都会有他的影子。一位网友在帖子中写道:“俺大概记得俺的总分是507,深圳文科第二名。这年是广东省第一次独立命题,标准化考试。”老童觉得这一句叙述中已经给出了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虽然不能跟辛亥革命攀比重要性,但在这个信息化的年代,要由此作出某个猜测或推断已经非常简单。于是老童求助于百度,输入“广东省 首次 独立命题 高考”等关键词然后回车,出现的第一条消息就解决了问题:《今年.
  • 也是高考记忆,当年你考了多少分?

    2012-02-13 21:56:01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2-2-16 16:06 编辑在人家寻找舒华的帖子里,老童跟李小苗旁若无人地扯谈高考状元等闲事,扰人清修,想起来深感惭愧。小苗说燕谈里就有不少当年的高考状元,我顺口说了句不多——屈指可数,小苗就建议另开一帖统计统计。想想这主意不错,反正这坛子里老家伙居多,也没什么人会太在意自爆其丑,何况更不应该自隐其美,所以冒险开此一帖,有情各位捧场。有兴趣的希望能多写点内容,也算为“历史存真”哈。当然,既然是自爆其丑,老童理应当仁不让了:老童1978年7月在湖南湘潭参加高考,属于湘潭市第四.
  • 质疑韩寒,没有那么恐怖

    2012-02-11 10:22:52

    (一个跟帖,单列一回)何为“善良悲悯”?何为“看客心态”?何为“赶尽杀绝”?其实这样的话何尝不是另一种“赶尽杀绝”——质疑究竟还该不该被允许。“善良悲悯”并意味着可以纵容造假,“看客心态”是否包括参与理性探讨各类疑点之有无,“赶尽杀绝”看来恐怖,但对假货为什么需要给他留条活路?“现在的孩子们,能像他那样思索的,太少了。”这个没错。现在的和一直的问题是,这样的“思索”究竟是出于那个“孩子”还是其他的人?为什么看到了这样的疑点不可以质疑,又为什么这样的质疑会让那么多的人“恐怖”?必须明白的.
  • 韩寒告方舟子已经立案,被告有刘明泽没有老童

    2012-02-09 21:24:28

    这个被拉来陪绑的刘明泽是谁?貌似不是倒韩主力。为何告他?为了恐吓普通网民?【今天(9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2012年2月3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收到韩寒诉方是民(笔名:方舟子)、刘明泽名誉权纠纷及侵害作品署名权纠纷的起诉材料。经审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于2012年2月9日正式立案。】刘明泽是谁?居然方舟子也不知道。“跟我一起被韩寒在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告了的刘明泽不是麦田(麦田姓阮),究竟是谁目前还没有人知道,韩寒为何要告他也没人知道。我并没有要求在韩寒的作品上署名(我又不是代笔),韩寒却起.
  • 逐句点评鲍鹏山《苏轼代笔代考》一文

    2012-02-09 10:18:04

    (转帖者按:方韩“代笔”之争导致“考据”风和“推理质疑”风大盛,虽说鱼龙混杂,但读来也多少能长点有用没用的知识。)狂风小嘀咕 于 2012-2-9 3:14:2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逐句点评鲍鹏山《苏轼代笔代考》一文“天才”苏轼原来是“代笔”“代考”点评:本人十年前自创的逐句点评寸刀割肉法,解金庸剖李敖所向披靡,教授级的鲍鹏山自然不在话下,开宰了开宰了。苏轼在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凭的是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其实,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一个年方22虚岁的苏轼所能写。理由如下:点.
  • 韩寒的律师团,人不少啊

    2012-02-06 19:12:47

    @陶鑫良:今下午冒雨驱车70多公里至金山区法院递交了韩寒父子各诉方舟子侵犯名誉权(新的侵权事实)的起诉状。大成所律师具体代理韩寒父子(总所来的吕良彪,上海分所的我、刘逸星、商建刚律师等);律师组还有润和所的付文园、许春明律师以及其他所律师。律师组也动态整合,与时俱进。——10万元标的的案子,组了个6+人的律师团,够气派!
  • [转帖]韩寒大败,据说李承鹏发飙了!(zt)

    2012-02-05 23:52:37

    ofox 于 2012/2/5 22:47:5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我有点话想说。我是一个马甲,刚注册,这不用质疑。我一直是个骑墙派,韩方我谁也不支持,麻辣隔壁的不都上法院了吗,法官都还没说话呢,支持你奶奶啊。中国人人人都是尼玛法官,乱就乱在这。我进入主题。  方舟子说和石述思辩论,石最后一句话是 “ 你不应该打韩寒应该打贪官 ” ,我看了这句话终于忍不住了。  石述思,什么叫应该不应该?我还说你应该整整你那口烂牙再上电视胡喷呢。方打的是假,假酒是假,假牙也是假,是假就该打,有尼玛什么应该这.
  • 《三重门》的手稿可能是韩寒的致命伤

    2012-02-02 10:48:31

    韩寒宣布将出版他16岁开始写作并在17岁公开出版的《三重门》的手稿,同时将把该手稿作为证明自己就是作品的原创者和没有代笔的证据,提交给法庭。这个决定赢来了很多人的叫好,同时韩寒也认为,该手稿的出现将消弭喧嚣一时的代笔质疑。韩寒意气风发地坐在手稿上拍下照片,也说明他对此深信不疑。面对如此证据,质疑者们并未服软,声称照着代笔者的原作誊写一遍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手稿,所以手稿既无法证明原创,也无法否定代笔者的存在。应该说,看法对立如此,局面只能是一个:僵局。能打破这个僵局并给出结论的除了法院就没有别人了。.
  • 关于911,各位看过了吗?有何评论?

    2011-06-07 10:39:39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QwMTUxMjQ=.html我最突出的感觉是: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我们的所见所闻,有什么是真的吗?
  • 那个帖子

    2011-02-07 00:34:52

    经济广场那个关于胡主席的帖子是否需要处理下?感觉用词过于敏感了。
  • 咱不懂经济,也不关心经济,但是……

    2010-08-16 12:47:23

    最近“国美”的内部风波似乎很好玩。整得跟欧美港台电影似的。弄剧本的猪头可以收集资料准备动笔了。
  • 许知远在谈论韩寒现象,燕谈咋没反应?

    2010-05-12 09:52:22

    作家许知远:庸众的胜利  大约三十年前,当法国学生们被问道,谁是他们最仰慕的公众人物时,他们选择的不是老年萨特,而是米歇尔。科卢奇——一位电视喜剧演员,以嘲讽和出言不逊著称。  时代的风尚转变了,六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改变世界的愿望,让位于七十年代的幻灭与狭隘的个人主义。嘲讽成了时代的情绪,人们在乎的是姿态,而不是内容。  此刻的中国,人人都在谈论韩寒。他像是越来越压抑、越来越迷惘的时代的最后救命稻草。上了年纪的知识分子说他头脑清醒,媒体欢呼他是“青年领袖”、“年度人物”,青年人觉得他.
  • 《读书文摘》2010年3-6月文史版目录

    2010-04-06 11:38:37

    (选用了几位燕友的大作,特此公示。如果还有哪位潜水员发现自己的大作被选,请通知我以便及时给您寄样刊和稿费。)3月号杂说“书卷气”/ 刘明清重返1976:我所经历的“总理遗言”案 / 袁敏 解放日报事件 / 王文正沈国凡            61个阶级弟兄和他们的“阶级敌人”/ 杜兴宋美龄身后财产风波真相 / 窦应泰国王的绿帽 / 贾梦玮舒芜其人与“胡风事件”/ 于继增我的母亲言慧珠 / 言清卿口述 余之 执笔毛彦文的婚事 / 张昌华毛泽东的十个经典幽默 / 刘继兴      .
  • 《老八舍往事》书评集锦(陆续更新)

    2010-02-28 18:22:37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0-3-21 23:55 编辑於可训:此情可待成追忆——《老八舍往事》读后早就听说七八级同学有一个名叫“老八舍”的网站,办得很红火,一直没功夫上去逛逛。“老八舍”原来叫桂园八舍,后来被改编为桂园五舍,是我们当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念书时住的宿舍。说“我们”,是因为我当时作为七七级的同学,也住在同一栋宿舍。我们在这栋宿舍里度过的四年时光,现在虽已成尘封的记忆,但如果揭去这层记忆的尘封,仍可见鲜活的情感和经验。最近,七八级同学将他们在“老八舍”网站上发布、跟帖的有关老八舍的故事,编.
1661/9123456789>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