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南东 的个人空间

我的文集

  • 张爱铃与鲁迅的文字缘

    2015-09-16 15:49:26   /   阅读•创作

    张爱玲与鲁迅同在上海生活了近十年,鲁迅逝世时张爱玲接近成年而且早有了文学的自觉和追求,已在上海的一些报刊上发表过作品,这时她应该关注到鲁迅,读过鲁迅的一些文字,遗憾的是我们找不到这一时期张爱玲阅读、接受鲁迅的记录,显然她们也未曾见过,因此张爱玲对鲁迅的感知和认识可以说是主要通过文字的,鲁迅与张爱玲的关系主要建立在她们之间的那种文学和文字的因缘。  鲁迅作为五四以来中国最有影响的作家,张爱玲自然是阅读并关注的,不过我们很少读到她对鲁迅的直接评论,细心的读者才可能在其文字中窥得一些鲁迅的影子,从.
  • 红鼻与白象-谈鲁迅与顾颉刚的交恶

    2014-12-16 09:33:03   /   阅读•创作

    本帖最后由 南东 于 2014-12-17 09:20 编辑鲁迅和顾颉刚的交恶是现代文化史上一个众说纷纭的公案。最近顾颉刚的日记出版,我们可以更多地得悉顾颉刚对此事的记录和看法,参照鲁迅的记录和态度,这个事件基本明朗了。顾颉刚多次在日记中反思他和鲁迅的关系,以1927年3月1日的日记说得详细且有条理:鲁迅对于我排挤如此,推其原因,约有数端:(1)揭出《小说史略》之剿袭盐谷氏书。(2)我为适之先生之学生。(3)与他同为厦大研究教授,以后辈与前辈抗行。(4)我不说空话,他无可攻击。且相形之下,他以空话提.
  • 谁的鲁迅

    2013-11-27 09:16:41   /   阅读•创作

    本帖最后由 南东 于 2013-11-29 20:14 编辑陆建德的《“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与许广平的“三一八”记忆》(《东方早报》 2013年7月28日)是一篇观点鲜明且作者主观倾向很直接的文章,语言也极具个性,我研究鲁迅对相关的文章自然有兴趣,但初读总难于进入,文中所谈论的问题也是我关注和涉猎的,而读这篇文章一方面给我以新鲜感,另一方面是觉得其中好多问题都是老生常谈,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只是作者对之的叙述和解读有点特别,与我对鲁迅的认识以及对相关话题材料的掌握和理解之间总存在着落差,我在阅读中时不时会碰到.
  • 儒学的现代化?

    2013-03-11 18:54:22   /   阅读•创作

    本帖最后由 南东 于 2013-3-11 19:09 编辑陈来先生的《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是一部旧作,早在1997年就出版了,最近三联书店将之作为“陈来学术论著集”之一再版,其间北京大学出版社也出过一版,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得以不断地再版实在是少见的,也可见其影响。近来我一直在反思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得到此书反复研读,深感作者见解深刻、通透且具有前瞻性,现在读来仍有启人深思,发人警醒之处。但读过后也有一些不满足乃至是不敢苟同的地方。《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中的文章写于不同的时期,跨度也很大,.
  • 度尽劫波问题在

    2011-10-09 18:54:28   /   阅读•创作

    本帖最后由 南东 于 2011-10-9 18:58 编辑鲁迅与周作人的失和由于当事人的沉默及相继去世,将成为一个千古迷案。当然这本是他们的家务事,原不应谈论,可两位都是历史人物,而被受关注,众说不一且谬误很多,同时从认识二人的个性、思想乃至是还原他们的真实,如何解读这个事件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我们现在关注这个事件也在于其中所体现出的鲁迅或是周作人与他们被接受的一般形象不同,只要对鲁迅略有了解的人都很难将他与风化的事联系起来,何况是兄弟间,自然鲁迅若是冤枉的,则他的表现符合其一贯和文字中的形象.
  • 出梅入夏

    2011-01-09 19:04:32   /   阅读•创作

    本帖最后由 南东 于 2011-1-9 19:12 编辑我是在一个阴晴不定的黄昏,一个人坐在阳台上读完柏桦的《左边:毛泽东时期的抒情诗人》,那时天空正云开雾霁,楼下绿影婆娑,荫凉的晚风徐徐吹来,我感到世界在晦暗中慢慢敞开,宛如一个宿命的旋涡散开了,成为朝不同方向流去的湍急溪流。《左边:毛泽东时期的抒情诗人》是诗人柏桦在二十多年前写作的诗歌回忆录,近期才在国内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不过在这期间诗人做了不少的修正),可谓是“一本在中国大陆只闻其名未见其书的‘名著’”,我早就风闻这本具有传奇性的书,想象.
  • 鲁迅与胡适的无间道

    2010-11-02 20:04:20   /   阅读•创作

    近来胡适慢慢走到历史的前台,关于他的话题多了起来,并常常与鲁迅联系起来乃至上升到两条路线的争论。很多推崇胡适的人,强调他的自由主义追求以及理性、平和的态度,并以此来批评鲁迅的偏激、刻薄。他们在对比鲁迅与胡适的时候多会提到鲁迅对胡适的批判——用邵建的话是“动物上阵”,与胡适对鲁迅的公允、尊重和帮助,强调胡适对《中国小说史略》的推崇,在出版《鲁迅全集》时的帮忙态度,以及对苏雪林的回应等,这都表示出胡适的学者态度。不过在生活中鲁迅与胡适的关系并非如这些推崇胡适的人所描写的那样和谐,鲁迅与.
  • 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汪晖)

    2010-04-19 15:52:41   /   阅读•创作

    本帖最后由 南东 于 2010-4-19 15:59 编辑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汪晖   中国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许许多多的预言--1989年之后,不断地出现中国崩溃论,但中国没有崩溃,而是这些崩溃论崩溃了。人们因此开始总结为什么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发展了?在改革过程中,反复出现肯定改革与否定改革的讨论,这些讨论也时时涉及如何估价社会主义时期与改革时期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无论如何评价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困境,中国的经验都是建立在这两个传统的地基之上的。与此同时,眼下的全球金融危机.
  • 不宜拿着显微镜来研究鲁迅

    2010-03-21 15:33:49   /   阅读•创作

    本帖最后由 自觉的梦游人 于 2010-3-22 13:17 编辑刚看过止庵先生的《她也是鲁迅的遗物》(《东方早报》2010年3月7日)一文,内心泛起一些复杂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针对鲁迅的,而是对于写作者以及当下鲁迅研究中某种倾向的忧虑和不以为然,而这种复杂的心态似乎不方便直接表达出来。可思考多了心中有些郁积,就有了这个题目。现在鲁迅已被拉下神坛,对于他的认识、评价越来越多元化,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其中也有一些弊端,不仅是体现在认识、对待鲁迅上,从中也反映了我们当下社会和人文环境中的某种问题。自然这样的局限和.
211/3123>

我的资料

Open Toolbar